专家论谱

当前位置:家谱网 >> 专家论谱 >> 浏览文章

张怀恩:关于魏徵的籍贯和出生地问题

时间:2018/9/28 10:48:32
信息来源:本站综合
发布:新闻编辑部

历史书上第一次记载魏徵籍贯的是唐朝吴競编撰的《贞观贞要》:“魏徵,钜鹿人也,近徙家相州之内黄。”后来编撰的《旧唐书》《新唐书》只写钜鹿人,不写徙家内黄。近代史家对魏徵的籍贯有三种意见,一是钜鹿说,一为馆陶说,一为内黄说。据内黄县志办考证材料说,钜鹿是郡望,馆陶是祖籍地,内黄是出生地。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钜鹿和馆陶都不是魏徵的出生地和成长的地方。

魏征故里.jpg

我第一次看到魏徵籍贯是在五十年代出版的《古文观止》上,“魏徵,河南内黄人”。后来,在八九十年代出版的《中国历代名相》中,介绍魏徵的文字也是“魏徵,河南内黄人”,1979年版《辞海》,也把魏徵写为“内黄人”。2007年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唐初谏议大臣魏徵》,中说:“从魏氏的郡望在钜鹿曲阳,而魏长贤已迁徙至魏郡的内黄这一事实上看,魏徵一家早已潦倒败落到连同族地望也沾不上边的境地。”

魏徵的父亲叫魏长贤,按照史书立传的标准,魏长贤不可能立传,可是,在唐朝人李延寿编撰的《北史》中,却破天荒地为魏长贤立传,这可能是看在魏徵的面子上的缘故。

《北史·魏长贤传》载:魏长贤,史学家魏收的族叔。祖父:魏钊,北魏孝文帝授建忠将军;父亲:魏彦,曾官拜骠骑长史、光州刺史。魏长贤兄弟三人,哥哥伯胤,弟弟德振,魏长贤居中。兄弟三人均出生在洛阳,他们从小在洛阳读书。元善见建立东魏,迁都邺城,魏长贤亦随朝廷居邺都。北齐时候,魏长贤被辟为法曹参军,转著作佐郎。

魏征雕塑.jpg

北齐前期这一段时间,魏长贤可谓是春风得意。博涉经史,词藻清华的魏长贤,踌躇满志,在父亲收集占有大量历史资料的基础上,准备编撰《晋史》。可是,他还没有着手实施,就因为上书朝廷讥刺朝政,得罪了皇帝和权贵幸臣,被踢出京城,贬到上党县任县令。

由朝廷命官谪降为小小县令,魏长贤本人不以为然,老家的亲戚朋友却不依不饶。老家的族人和亲戚朋友有的修书,有的捎信,有的竟然跑到京城来,说他不识时务,指责他放着好端端的京官不做,上什么书?充什么能?魏长贤一怒之下,写了一封“致亲友书”,在书信中抒发了自己忧国忧民,蔑视权贵,不甘沉沦的思想品格。最后有一段话说的明白:“吾子忠告之言,敢不敬成嘉惠。然则仆之所怀,未可一二为俗人道也。投笔而已,夫复何言!”

翻译成白话就是:亲戚朋友们忠告的话语,我何敢不把他当成金玉良言。可是,我的志向和胸怀,不是凡夫俗子所能理解的。(面对你们这些目光短浅的人),我只能投笔无语,还能再说什么呢。

从最后的几句话中看,这就是一封绝交信。果然,这封家书发出后,魏长贤就辞官不干了,带着家小到内黄县的黄河岸边隐居起来了。

这一隐就是几十年。北齐只存在27年,北齐灭亡后,北周、隋朝曾慕名请魏长贤出来当官,他都谢绝了。他在内黄做什么呢?据说是教书授徒,研读经史。

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魏徵在内黄县黄河岸边的一个小村庄诞生了。这一年,距隋朝取代北周只差一年。隋文帝开皇十年(公元591年),魏长贤去世,终年约71岁,魏徵11岁。

从北齐高湛河清时候魏长贤上书朝廷(河清共4年即公元562年--565年),到隋文帝开皇十年(公元591年),计约28年。魏长贤躲在内黄县一个偏僻落后的农村隐居了28年,他在朝中为官清正,不肯和那些浑浑噩噩贪赃枉法的幸官命臣同流合污,稍有积攒的一点积蓄,也早已在柴米油盐的日常生活中花费的所剩无几,他去世的时候,家里除了留有堆积如山的古书外,再也没有了往日的风光。

魏徵出生时,魏长贤已经60岁了,魏徵的母亲绝不会也有60岁吧,她肯定比魏长贤年轻的多,推算他应该是在隐居内黄后续娶的小夫人。有人说,魏徵的母亲姓都,不过缺少历史文献资料。可是,魏徵的夫人姓裴却有史可查。内黄县亳城的都姓和裴姓,都是古姓老户,是否魏徵的母亲和夫人都是内黄人,也极有可能。

唐太宗与魏征故事书.jpg

《唐初谏议大臣魏徵》引言中说:魏徵的幼年、少年乃至青年时期,在门阀士族仍占统治地位的历史时代,无依无靠,无产无业,甚至无亲无助,只有在乱世中遁入道观,出家当一名道士,以维持最基本的生存条件。引言进一步推断:魏徵在隋炀帝大业六年(公元610年)以前,可能在内黄家中闲居,主要是在今河南、河北、山东三省交界之数县范围内流浪、闯荡,交结了一些朋友。但大部分时间仍然是在家中读书习文,祖父和父亲虽然没有给他留下什么家产和高位,但却留下了为数不少的古今图书典籍。一个没有其他出路的青年,在穷极无聊又暂无指望的混乱社会,读书无疑是他最自然最合适的选择。从他启蒙识字起,到大业六年止,这段时间不短于二十年,二十年的读书生活,对魏徵以后的人生,其方方面面的影响,实在太巨大了。大约在大业七年(公元611年),魏徵31岁那年,魏徵出家当道士,从此离开了内黄县的家乡,开始了他艰难的政治生涯。

查阅家谱发现,魏徵出生在河南内黄,他的父亲魏长贤、祖父魏彦出生在洛阳,他的曾祖父魏钊从他在朝中任职的情况看,他也不可能是在河北钜鹿出生的。这样在外已经漂流了四五代一百多年的家庭,说他的祖籍地或郡望在河北钜鹿还勉强,按照现在规定的籍贯惯例,魏徵就应该是地地道道的内黄人。再说了,从魏长贤“致亲友书”后,他已经和钜鹿断绝了亲戚往来,他也不再认为自己是钜鹿人了。

为什么后来的史书又把魏徵的籍贯落到了钜鹿?这是因为隋唐时候推崇名门望族,很多人都会从自己的祖先中找出几个名人装门面。钜鹿魏家声势显赫,魏徵的老祖先又是从钜鹿走出来的,魏徵初在朝中走动的时候,为了能在皇帝和同僚中说得起话,只好又把钜鹿这块光辉耀目的招牌弄出来。河北钜鹿比相州内黄知名度要高,而且内黄老家穷困潦倒,没有任何可供炫耀的历史,所以,后人写史就只写钜鹿,少写内黄了。就像后来的大文学家韩愈一样,韩愈本是河南孟州人,因为河北昌黎是韩氏望族,所以他就自称“韩昌黎”或“昌黎先生”。

魏徵后来从内黄参加了瓦岗起义军,几经辗转成为唐高祖李渊长子李建成的属官。“宣武门之变”后,归顺唐太宗李世民,终成一代名相。(张怀恩)

相关文章

今日热点

姓氏字辈

推荐产品

家风家训

姓氏动态

姓氏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