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序言

当前位置:家谱网 >> 家谱序言 >> 浏览文章

续修息县魏寨魏氏家谱序言

时间:2018/10/16 10:19:22
信息来源:本站综合
发布:新闻编辑部

国有史而知兴替,族有谱而明世系。我祖样兴公自湖北麻城迁来本地,历时400载,子孙繁行已达十七代。然自清末民国以来,战乱频起,水灾常惠,原创谱书因时移世殊,或因战乱被焚,或因水患而毁,不知失于何时,现存20字辈也延用了十七字。此前尚无人议论续谱之事。若长此下去,支系难辨、门第不分、血缘关系、长幼尊卑、祖德宗功亦皆湮没,何谈尊宗敬祖、和邻睦族、继承发扬先人的优良传统和仁厚家风?每念及此,良足深忧!所欣寻得祖地麻城儒民公、光山泽才、本发公所藏明清老谱,始知我祖样兴公以上世系:上起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裔孙毕万事晋献公,因功受封魏地,子孙遂以封地为姓始,下与明朝字乔、肖乔、成乔三祖八公(今考证为九公)脉系衔接,历时二千六百余年一脉相承, 虽然其间序次略有出人,而诸谱辑例世系详明,少有缺失,信可为据。

魏氏之先本黄帝之苗裔。自玄器历八十世经夏商乃至于周。周武王封文王第十五子姬高于毕,称毕公高,其后裔孙毕万事晋献公,因功被封于魏地,子孫遂以封地为姓,此是魏姓本源。万子犨及裔孙舒、绛等累世为晋卿。尤其是绛,助晋和戎,八年之中九合诸侯,使晋成为春秋时期的霸主。绛裔孙、魏斯(一名都) 为晋六卿之一,尝与韩、赵二卿联合攻灭智伯,尔后又三分晋地立国,筑城少粱,史称魏文候。文侯仁而亲民,选贤任能,奋发图强,在战国中独树一一帜,使魏国在七雄争霸中延续二百余年,传九帝,至王假始为秦所灭,国除为郡,子孙为庶人。

魏昭王少子无忌公被封为信陵君,公为人宽厚,礼贤下士,从不以富贵骄士,因而声名远扬,其孙无知公为汉高梁侯,裔孙歆,字子胡,钜鹿太守,子孙世居钜鹿,遂繁行成旺族,钜鹿也成为魏姓的郡望。歆后裔中有南北朝大史学家收公,唐名相、徽公、玄同、少游等。徽公字玄成,以勤政爱民、犯言直谏闻名于世,助唐太宗创“贞观之治”,是魏氏子孙的光荣和骄傲!徽公五世孙谟,字申之,唐宣宗朝宰相。公姿宇轩昂,刚正不阿,不畏权势,有祖上遗风。然终为令狐绚所忌,罢相贬西川节度使。因庆于官场恶习,于大中十二年举家迁江西南昌谢埠隐居(一-说同年逝),曾三辞懿宗之诏,在家乡尧成山办征士书院,招贤授徒。其子孙在南昌附近繁行上百村莊,同时有迁居景德镇、吉安、平城、饶州,甚至苏州、广西、南洋等也。我祖于明洪武三年,由今景德镇浮梁县迁人鄂之新洲。

魏氏家谱名人题词 (3).jpg

明景泰六年三祖中之六世孙魏祖耀撰《魏氏履历》明确记载:“魏氏之传, 本大元江右抚山路敦教邑刘云村....世科名,诣传魏微苗裔。”“明宜德十年, 更名江右为江西,抚山路为饶州府,敦教邑为浮梁县,刘云村作自感乡。”明洪武三年,部奏此地红巾遗氛未熄,当徙荆南黄州,四月路邑催逼,三祖父子同徙湖北新洲枣刺林落业。其时智二公(肖乔) 之信一公、信二公、信三公兄弟三人,在新洲只作短暂逗留即与其父及后母弟信六、信七分离,迁麻城石陂龟尾落业,其地名魏家岩,后只有信二公留守魏家岩相业,信一、信三二公又徙外地,子孙散居各地,依稀难查。我祖样兴公亦肖乔公后裔,自麻城迁来光山北缘淮河南岸辟地耕种,屈指数百年,子孙繁十七代之多,3000余人,分居20多村庄。其间沿革兴废、生息继起,人才之兴,风俗之美,物产之盛,不可不彰于盛世;族人无论化、农、工、商、军,皆秉承“忠厚传家,诗书继世”之祖训,爱国守法、和亲睦族、诚信友善、艰苦奋斗、勤俭持世、尊师重学、机织躬耕,使此优良家风代代相传,并不断发扬光大。

我族人口既众,支派繁多,远徙近迁,时愈数纪;人才辈出,心志难齐,交流贫乏,往往睹面不识,且又无谱书文字记述;原宗祠内供奉样兴公父子三人之灵位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破四旧”时被焚,村前上千座坟墓被平,碑石被社员抬回做洗衣石、铺路、垫基等,还有的被拉去做提灌站出水口护坡,如今埋于地下,或沉唐、没河,只挖掘出少部分,因年久风蚀,字迹难辨认,就连祥兴祖两位儿子的名讳也无人记起,自祥兴祖至“学”字辈之间有几代人始立字派也无法考证。各支失其统绪者不可悉记。每思水源木本之念,难遂慎终祭祀之诚。目前只能凭诸老人口述和散存碑石记录中了解些内容史料。 俗云:“三世不修谱则世系乱, 世系乱则子孙视为路人。”当今许多青年农民和大学毕业生务工外地,甚至落户城市,为振兴中华、构建和谐社会、共圆中华复兴梦贡献才智。若不续之以谱,则宗支恐难久续,后人不知先人创业之艰,更不知先人耕读传家、勤俭立业的优良传统和对社会的贡献,岂不痛哉!

魏氏家谱名人题词 (4).jpg

欣逢国富民强的太平盛世,我族附近各族相继续谱。魏军公于甲午初冬首倡续谱盛举。宗保公、宗胜公、道荣公主动召集合族同仁动员会,代表们同声相应,会上决定成立以宗保公为首的宗亲理事会,宗保公任名誉会长兼顾问,宗胜公为会长主持全面工作。下设资料采集、资金筹措、编辑核校、财务管理小组,推举从磺公为主编、从光为编辑,既分工负责,又通力协作。即刻展开工作,当场发放百余份倡议书,按“寻渊源,修祖墓,建宗祠,续宗谱”四项有序进行。凡建置沿革、民俗好尚、制度兴废、文章忠孝之表现,各得重加编纂。将旧事一新,既前有所考,新事俱补,使后有所承。诸公不辞辛劳,沿门询访,力求穷源兴裔,使疑者缺之、信者录之,在家者逐人登记,外出者多方面联系;三番两次到麻城、光山祖地寻根,向附近族众了解旧情。尽管如此,终因有些族人在外地务工多年不归,甚至落户城市,消息不通,生平事迹难详,多有不尽人意之处,但求无愧于心。时经两个冬春,祖墓修葺,宗祠竣工,谱书即将付梓,得偿族人多年宿愿。上可建光前之功,下可树裕后之德,吾辈之责尽矣。所有这些工作,非一人之力而为,得益于许多宗亲同仁竭力合作。其中种种困难,只有当局者自知,难于言明。惟望族中后之贤达,进一步发掘史料,以裨今谱之不足。后续何期,不敢预测,诚望后人不忘创谱之艰辛,以新立字辈命名子弟,使先祖仁德有续,孝行节义之有传,谱籍之有珍藏,扪心自问,无愧于心,此功不朽耳。鄙等不辞简陋,书之以示不朽。

是为序。

续《魏氏宗谱》编辑组

[编者按:本文序言摘选自中国家谱编印基地印刷的《息县魏氏家谱》]

今日热点

姓氏字辈

推荐产品

家风家训

姓氏动态

姓氏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