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论谱

当前位置:家谱网 >> 专家论谱 >> 浏览文章

家谱研究会如何进行改革,才能适应新时代形势的要求?

时间:2019/12/16 12:38:54
信息来源:本站综合
发布:新闻编辑部

编者按:本文作者系殷蔚然。

我参加谱牒研究会活动,今年是第三年,讲座是第三次。第一次是2016年,主要讲修谱的创新,创新是新型家谱之魂,总结我在1994年编修出版《殷氏家记》和2010年编修出版《殷氏家记增补本》的创新思考和实践体会,受到高度评价和点赞,与会专家认为“思想深邃” ,“语言精彩” ,该文刊登在《谱牒文化研究》2016年第1期“谱牒论坛”栏目首篇位置;第二次是2017年,主要讲修谱活动的导向,对当前修谱热潮的冷思考,针对倾向性的问题,提出解决方向的意见,讲座受到与会者充分肯定,称赞“有深度,有高度,有精度” ,该文刊登在《谱牒文化研究》2017年第2期“谱牒论坛”栏目首篇位置,《辽宁老年报》总编辑在沈阳谱牒会2018年会议书面发言中多次点赞此文的思想观点;第三次是2018年,也就是今天这次,主要讲家谱研究改革的思考。

这次讲座,我对自己提出的要求有三条:一是定位要准,对谱牒研究会的定位,不是看章程中的文字怎么写的,而是看实践活动所体现出来的;二是站位要高,不是站在主编的位置观察和思考,而是站在主帅的位置观察和思考;三是思考要深,不是重复、照搬、引用别人现成的表面层次的东西,而是自己经过深思熟虑,反复咀嚼,精心锤炼,形成独到见解,个性化语言。

希望大家也进行深度思考,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家谱研究的质量和水平。

一、以习近平深化改革的思想为根本指导思想,问题导向为基本思维方法,对家谱研究的实际进行分析思考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全党全国的指导思想,已形成共识,可是在思想认识上和行为实践中真正体现和贯彻,却不是简单容易之事,把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全党全国的一些话语写在纸上并不难,难的是真正作为思想武器,紧密结合实际,在实际工作中见成效出成果,而选准结合点恰恰是思想水平和领导艺术的体现。

问题导向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方法和领导方法的一个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我们把问题思考深,研究透,不仅要思考研究普遍性涉及全局性的问题,而且要思考研究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也就是要抓的“牛鼻子”和“总开关”。

我想,依照这样的要求,结合当前谱牒文化研究的实际,把我对一些问题的思考和看法,与大家进行交流。

二、改革机关化的思维定势,准确把握群众性学术性组织的定位

在座的许多同志,包括我在内,过去长期在党政机关工作,几十年阅历和经验的积淀,是很大的优势,也形成了机关化的思维定势,在家谱文化研究会这样的群众性学术性组织中,体现得很明显很突出,在我看来,是主要矛盾。

例如:我们年年开工作会议,而不是开学术年会,不能看成是会议名称问题,深层次是组织定位问题。

又如:我们习惯于纵向思维,工作方式自上而下,传达贯彻,而不是学术研讨,横向交流,平等相待,以真知灼见取胜。

又如:我们定计划做总结,着重于安排工作、项目和活动,而不是学术课题。

又如:我们文件和材料中,官话多,指令性、要求性、论述性话语多,学术性话语少,群众性话语少,接地气差。

又如:我们年终评选先进,是评先进会员,先进活动组织者,主要看组织活动的事迹,而不是评优秀家谱,优秀修谱文章,优秀主编和修谱人,以修谱成果论英雄。其实,表彰会可以开成生动活泼的交流会,像中央电视台“诗歌咏流传”节目那样,把家谱中的生动故事,修谱人的甜酸苦辣故事,家谱印刷出版后社会反响故事,讲给人们听。

我认为,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改革,这是一个应首先和着重解决的问题。

三、改革对家谱专业研究的指导,要着眼普遍性问题

个人进行家谱学术研究,有不同的兴趣,有不同的着眼点和侧重点,无可厚非,但作为研究会的学术组织来说,进行正确指导,就应注重普遍性问题。“小云南”问题已出版两本专辑,今后再投入很多精力,实无必要。“渤海国” “高句丽”等历史课题,离修谱较远,涉及面太窄,专业性过强,从指导全局的视角考虑,起不到“牵一发动全身” 的作用。家谱研究的课题,都应姓“谱” ,不姓“史” ,也不姓“志” ,更不姓其他 。从修谱的实际需要考虑,总结实践经验,编写一本规范性科普性通俗性的家谱编写简明手册这类课题,更接地气。

四、改革对群众性修谱的引导,要抓倾向问题

群众性的修谱,包括家谱研究会会员的修谱,虽然是一家一族的事,但进行正确引导,是家谱文化研究会的社会责任,这种引导应着重于倾向性问题。2016年我在沈阳应邀参加一个家族的家谱研究联谊会,留下最深的印象,至今仍然时常思考的问题,有两点:一是,这个家族有些成员,自费到外省市参加古代名人的纪念活动,坚持几年甚至十几年,本族家谱已编修三部(种),他们的热情、执着和奉献精神,令人深受感动;二是,这么大量的人力、财力和时间,投向哪里,能取得最大的效果,进而深层次思考,当今,编修社会主义时代新型家谱,重点应放在哪里?是放在古代还是放在当代?形象地说,新时代的家谱主编,是当“考古队长” ,还是当“创新尖兵” ,用时尚语言,是热衷于颂古人,还是当家谱文化新潮流的弄潮儿。我的思考,应当是后者。

五、当前家谱编修和研究的重点是规范体例,提高质量

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谱牒人,应该有新时代的豪情,新时代的志气,新时代的作为,不能总围绕近千年前苏洵的“苏式谱图”和欧阳修的“欧式谱图”打转转。我们研究会有18年的历史,硕果累累,著作多多,有条件有能力在家谱体例规范和提高质量的关键课题上,下功夫,出成果,为今人和后人进行家谱编修和学术研究打好基础,做出贡献。

《谱牒文化研究》2017年第2期,刊登一篇《修谱五章法》的文章,说明对这个问题有思考,有成果,令人高兴。现在,围绕文章涉及的内容进行探讨,遵循问题导向的思维,采取“解剖麻雀”的方法,具体实在地进行分析研究,有利于研究的深入,质量的提高。

文章用近一半的篇幅,介绍“欧式谱法”和“苏式谱法” ,从介绍知识,提供资料的角度,有益;把其作为“家谱新体例研究”的根据和指导,未把创新放在首要地位,不妥。

家谱编修和研究,可以师古,但我把创新放到新型家谱之魂的高度来思考和实践,这个基本点,一直坚持,不会动摇,决不改变。我主编的《殷氏家记》1994年出版后,看到的第一篇评论是刊登在《图书馆建设》1995年第3期,赵世良写的《喜读新谱<殷氏家记>》,他是北京大学图书馆专业毕业的高才生,上世纪50年代公费保送苏联留学,回国后一直从事图书馆工作,发表这篇评论时是黑龙江省图书馆研究馆员,正高职称。他在评论中说:“日前有机会见到一部刚刚于沈阳出版的《殷氏家记》,体例新颖,内容充实,图文并茂,装印精良,堪称佳品,足够修谱者与研究者参考。惊喜之余,恐其不彰,故特为做一介绍,以报同好。”由此可见,在专家眼中,体例创新,居于首位。

《修谱五章法》,“第一章 家谱序文,第二章 名人传记,第三章 文化传承,第四章 世系图表,第五章 住址概况” 。文章强调“《五章法》,就是用五个章节,囊括编谱中所有内容。”

我想,以自己修谱实践和思考为基础,以自己对研究会的家谱研究活动和研究成果的观察和思考为内容,从学术研究的视角,从提高家谱编修质量的高度,从家谱文化普及和发展的大势,进行分析和思考,同大家交流。

一是,研究家谱体例,不只是发表个人学术见解,而是参与制定规范,必须有权威性的依据,符合科学的规范,经得起实践的检验,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五章法”把“欧式图法”和“苏式图法”作为基本依据,这两个“图法”都是指“世系图”或称“世系表” ,而世系图(表)在家谱体例中虽很重要,但只是家谱体例中的一项,而不是全部。从中国历史文化大厦的三大支柱,包括家谱、方志和正史的权威定论来思考,家谱体例以方志体例作为基本参照,更接近,更稳妥,更准确。因为,地方志从春秋到现代,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志书体,其基本体例有6种,即:记、志、传、图、表、录,我以此为依据,思考演绎出家谱的基本体例有5种,即史(家史)、表(世系表)、传(传记)、录(附录)、照(照片)。

二是,“五章法”即章节体,是教科书体例,不适合写家谱。

三是,“序文”是综合性总述性的内容,与各章不是同“辈”,不能平列。序言和前言是各种书共有的,不是家谱特有的,如果把序文作为一章,那么,凡例、后记等,是不是也分别列为一章,形成“六章法” “七章法” ,显然不能。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内容经典,体例也是典范,一些著作一书多序,多篇序都按写作时间先后排列,置于卷首,从未有把序作为第一章的。

四是,“名人传记” ,不能放在家谱序言之后家谱实质内容第一位,而应放在家史和世系表之后。因为,家史和世系表是记述一家一族血缘、繁衍、变化、发展的历史性全面性总体性的内容,传记即使名人传记,也是以个人为记述对象,顺序排列必须遵循科学原则。传记是家谱的主体部分,每个入谱者都应有传记,不能局限于名人,至于名人和事迹突出者,传记记述多,甚至加附录,属于量的差别,而不应是对传记入谱平等权利的限制。

五是,“文化传承”,不宜单列一章,作为家史的一个内容,属於子项,家史写家庭或家族的基本情况和历史变化,家风、家教、家训,文化传承等,都可写入。

六是,“世系图表”应放在第二位,图表应提倡多种多样,表格式、树枝式、宝塔式,都可以,相互比较,自己选择,不能只限于一种,“宝塔式”也并非最佳,在横排书中,加进竖排世系表,不一致,不协调,不方便。

七是,“住地概况”,是小项,子项的子项,“孙辈”内容,单列一章,差辈了,尤其当代,家庭人员流动多,住地变化大,写得过细,没有必要。单编一本《通讯录》更方便修改,更实用。其实,现代人用手机存入住址和电话更便捷。

编修新时代的新型家谱,规范体例,提高质量,是个大课题,重要课题,家谱研究的改革,是更现实的大课题,不是一篇文章,一次讲座,就能解决的。今天的讲座,仅仅是点题,破题,最多也就是个提纲,如果展开,仅体例中的某一项,如世系表或传记,都可成为专题。学术研究必须严肃,严谨,认真,较真,我一直坚持这种态度。为了准备这次讲座,我思考了一周多,整理思考形成文字又用了一周,后来修改又用了三天。我要求自己把二十多年从事家谱写作实践和思考的精华,讲给大家听。这就是一位“80后”老人对家谱研究历史责任的担当和带头示范的行动。

今日热点

姓氏字辈

推荐产品

家风家训

姓氏动态

姓氏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