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新闻
当前位置:中国家谱网 >> 家谱查询 >> 王氏家谱网 >> 浏览文章

甘肃靖远芦塘城王氏家谱序言

  • 时间:2014-04-11
  • 信息来源:本站综合
  • 发布:新闻编辑部

  • 本文摘选自王氏家谱,未经本站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转载,转载须注明出处
  • 本文网址: https://www.jiapu.tv/t/24182.html
  • 编者按:该序言由我会理事、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王积建先生撰写。

    国有正史,地有方志,族有宗谱,家有归依。太平治史,盛世修志,丰年续谱,既是中华民族尚文尽孝之优良传统,亦为官民万姓存史寻根之天赐良机。修谱,乃族之盛典也。藏金藏银不如藏谱示儿孙,克勤克俭何如克己效贤圣。本固则枝繁叶茂,泉旺则源远流清。是故修谱乃固本浚源、正宗归脉之善举也。

    相传我王氏祖先自明朝洪武年间随政府移民大军从山西省洪洞县广济寺大槐树下迁出,沿河南→陕西→甘肃天水→兰州→靖远→芦塘的路线,在两百年间,断断续续,最后于明朝万历年间落脚于芦塘城。祖上曾立有家谱,但因年代久远,世事沧桑,家族越来越大,许多信息没有及时登记,致使家族优良传统日渐淡忘,宗祠坟茔等文物多已淹没,族人无不感到焦虑,呼唤修谱之声日渐高涨。在此历史背景和时代要求之下,我辈兄弟毅然承担起整理编纂家谱之重任。经过两年努力,新谱终于成书。

    修订家谱经过了八个阶段。首先,查阅我族各期各版家谱,访问老人,从而积累了大量的、粗略的资料,为修订新谱奠定了内容基础。其次,详细研究了我国家谱的两大典型范式——宋代苏洵式和欧阳修式家谱的编写方法,为修订新谱奠定了范式基础。第三,亲自前往河南省郑州市中国宗谱博物馆参观,重点研究了收藏于该馆的、近年编修完成的6本《王氏族谱》,浏览了其他姓氏家谱,从中学到了许多现代版家谱修订的方法,为家谱现代化奠定了基础。第四,为了考证没有文献记载而只是口口相传、甚至于含糊不清的历史线索,专门远赴明代移民遗址(今洪洞县大槐树寻根祭祖园),亲自拜谒山西晋祠、浙江余姚王阳明故居和绍兴王羲之故居。通过寻根问祖和实地考证,理清了我族历史变迁的足迹,甄别了一些历史信息。第五,探索如何借助计算机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制作家谱,突破了一系列技术障碍。第六,去伪存真,兼收并蓄,大胆创新,形成初稿。第七,将初稿呈送国内有关专家审阅,并根据专家意见进行了修改,最后形成了新谱。第八,将新谱翻译成英文版和法文版,有利于世界王氏后裔的相互联系,有利于大槐树根祖文化的国际交流,有利于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单位的收藏。

    新谱相对于旧谱,融合了古今中外各姓著名家谱的优点,引入了计算机技术,在体例、格式和内容上大胆探索和创新,赋予了家谱的文化传承和教育功能,成为体例规范、格式新颖、内容详实、技术先进、功能完备、走向世界的现代版家谱。

    参天之树有其根,怀山之水有其源。天下王氏,是黄帝第四十二世孙——太子晋公之后裔,祖地安徽巢湖。太子晋,春秋末年周灵王之太子,名晋,字子乔,约生于公元前565年,卒于公元前549年。宋代欧阳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曰:“王氏出自姬姓。周灵王太子晋以直谏废为庶人,其子宗敬为司徒,时人号曰‘王家’,因以为氏。”汉代王符《潜夫论·志氏姓》曰:“故传称王子乔仙,仙之后,其嗣避周难于晋,家于平阳,因氏王氏。”今巢湖市北郊石龙山下的王乔洞,就是因为相传王子乔曾栖身此洞修练得道成仙而得名。太子晋之后裔主要居于太原山西)、琅琊(山东)、固始(河南)以及福建等地。后世在山西省太原晋祠修建的“子乔祠”,就是为了纪念王姓始祖太子晋的。

    “王”字,在汉字的演进史上,最初为象形字,形如火苗,“火盛为王”。后来又演变为会意字。汉代大儒董仲舒曾解释曰:“三画而连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中者,通其道也。取天、地与人中以为贯而参通之,非王者孰能当是。”

    根据2007年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对全国户籍人口的一项统计显示,王姓是中国第一大姓,有9288.1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25%。

    王姓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大家族,不仅称帝者多达14人,而且还出了36位皇后,代代都有才人俊杰。仅《中国名人大辞典》中收录的历代王姓名人就有2360人,占历代名人总数的5.19%,排在历代名人总数第一位。如:秦代军事家王翦,汉代与匈奴和亲的王昭君,西汉末年新朝皇帝王莽,晋朝书法家王羲之,唐代诗人王勃、王之涣、王维,宋代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王安石,元代戏曲家王实甫,画家王冕,历算学家王恂,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明清之际思想家王夫之,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新中国国家副主席王震,等等。

    我王氏始祖养民公初来之地时属甘肃靖远芦塘城(今芦阳镇),芦塘城地处边塞,蒙古宾兔部居边墙(古长城)以北。养民公等祖先凿源泉,开阡陌,顶严寒,冒风雪,历经艰险,创业兴家。以农业为主,牧业和养殖业为辅,常与蒙古部落有骡马生意往来。经明末战乱,部分先民移至今景泰县红水乡、中泉乡、白墩子乡,民勤县、以及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县等地。五世祖一支迁至芦塘城之北而居,此地泉水丰足,土地肥沃,因有巨大土墩而得名“城北墩”。有一甘甜清泉名曰“圆涝坝”,数百年来,涓涓细流,源源不断,滋养着父老乡亲。清初至民国,有先辈组成骆驼队做生意,沿丝绸之路,东至兰州、天水,陕西汉中,西至武威、张掖,酒泉、嘉峪关、新疆哈密等地。为了生存,我祖世世代代有习武护身之传统。自养民公以来,历经明、清、民国、至新中国而今,约有四百余年,繁衍十五代。祖先们勤劳善良,和睦相处,互助协作,人丁兴旺。据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仅仅城北墩村丁口已超过千人,农工商学军遍及五湖四海。

    我城北墩王氏家族历来具有重视教育之传统。我上辈有怀瑜、怀让、怀荣、怀胜公等读书有成。特别是1977年恢复高考以后,金榜题名报效国家成为我族后生努力追求的目标。我辈中有积功、积建、积勋、积凯等,子辈中有王峰、王艳萍、王彩云、王斌、王艳娟、王春、王冬玲、王改玲、王艳玲、王玲、王富、王刚、王鸿、王燕、王赟、王耀、王耀雪、王鑫,等,除目前在读中小学者外,比例达到42%。

    我王氏始祖养民公后裔,为了辈分的整齐划一,特拟定后辈取名四言诗一首,凡十六字,希恪守延用:钦宗显祖,振耀华邦,允执耿介,荣庆万世。取名格式如下:

    王钦○,王○宗,王显○,王○祖,王振○,王耀○,王○华,王○邦,

    王允○,王执○,王耿○,王介○,王荣○,王庆○,王万○,王世○。

    八世孙王兆文、九世孙王守琪、十世孙王怀盛、十一世孙王积印、十二世孙王清、十三世孙王天健,公元1993年4月清明撰告。

    颗颗沙枣结满树,枝枝叶叶总是情。同氏同根,根连脉通,王门子孙,慷慨陈情。愿先祖九天有灵,佑我家世昌盛,壮我家族雄风。吾辈当以祖先为榜样,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勤俭自强,团结友爱,兴读书之望族,传孝仁之家风,施才报国以告慰列祖列宗。

    我辈兄弟为了新谱的忠实可靠和早日问世,本着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查阅文献,万里寻根,伏案笔耕,前后四易其稿,终于使得承载无数景泰王氏后裔共同心愿的《王氏家谱》完稿付梓,为王氏家族的文化传承做出了一点点微薄的贡献。创修新谱,限于学识与眼界,错误与遗漏之处在所难免,诚请后辈贤淑在续修新谱时,要不拘窠条,大胆匡正。

    第十一世孙  积建  沐手敬撰

    第十世孙  怀宪  率  问祖

    欢迎留言寻根寻谱!
    相关新闻
    推荐产品
    最新更新
    牒谱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