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资料

当前位置:张氏家谱网 >> 浏览文章

山西吕梁西崖底张氏族谱序言(共组)

时间:2014/11/10 11:17:29
信息来源:本站综合
发布:张氏网编委会

序言一

从多方的历史资料考证,西崖底张氏乃离石世家。始祖和之,“从秦入石”,大约六百年,繁衍多代世人。从他的后人复载、复堪、增荣辈起,在西崖底亦已繁衍十五世人。遗憾的是时至今日还未找到一本关于张氏的谱志,是有而遗失,还是原本没修?众说不一。这本西崖底张氏宗谱的问世,使我族人备感欣慰。这是我族人的大事,喜事。

修谱之事早有意念,2001年前就有张氏族人发起编写张氏家谱的倡议。201 0年张凤龙发现复载碑记后,多人参与寻宗问祖,追根溯源,搜集资料,已成雏型。201 1年春,成立编委会后,工作全面展开,博得了众多张氏人的关心和支持。远在他乡的本家族人也非常关注,新疆的本家电话提供资料,沈阳的本家写序鼓励并汇款资助,北京的本家专程回家与编委员一起研究考证。在具体的搜编过程中,显示出了我张氏家族人才济济,具有强大的亲和力和凝聚力。经过全体编委人员和族人的共同努力,宗谱终于成册。

这次修谱,理清了西崖底张氏的来龙去脉和世系血缘,再现了前人留给我们的丰富财富。我们张氏族人,老实本份,“耕读传家”、“勤耕苦读”、“出人头地”、“行善积德”、“积德倡后”、“滋荫子孙”,为人处事遵循和为贵、善为本、忍为高、宽待人,和诣相处之原则。体现在他们身上的优良传统和高贵品德就是孝敬父母,养老送终,哺育儿孙,从严教子等。以及教育后人正派做人,学有所成,走向社会,报效国家,把自己的一生献给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

我们张氏后人,不忘祖宗的教诲和美德,代代传承。在明末清初,西崖底张氏的祖先出了多位进士、举人、五贡,他们外出居官,入朝侍君,为民作主,业绩辉煌,屡受皇恩,均一一载入《永宁州志》,誉满石州、留名千古。民国年间,西崖底张氏族人投身革命,拯救民族,为家乡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的事迹已写进了《离石县志》,供后人铭记。

改革开放后,西崖底张氏族人,越来越重视子女教育,学子如云,人才辈出,研究生、大学生比比皆是。张家的后人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和家乡人的安居乐业在不懈地努力拼搏。前人的样子是后人的镜子。张氏族人的优良传统和高贵品质及其良好的家风将影响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张家子孙,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张家的后人一定会更加兴旺发达,愿此宗谱将世世代代教育和激励着我们张家后人。

这次修谱是我们西崖底张氏的第一次,由于资料的匮乏,组织者的经验不足,编委人员的水平有限,在修谱过程中难免有许多不足之处,敬请族人谅解。在搜集整理资料中出现过有的人有名无史,无依据列入世系图;有的世系图中断,连不起来。这些遗憾有待后人进一步挖掘、考证、修补。修谱之事十分艰巨,很多人出了力,吃了苦,花费了心血,在此我谨代表西崖底张氏族人及本人向参与、帮助、支持这次修谱的所有族内、族外人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张建明

2011年9月14日

代  序

七十多年前在我髫年之际,曾经看到我的堂叔张云山手里拿着一本很旧又很厚的书,云山叔希望我父亲把这本书重写一遍,但是不知道他们最终是如何了结此事的。

1953年我去刘家湾拜谒先祖(我的父亲1944年去世后也葬于此),由于愚昧无知,竟然没有仔细阅读碑文并把它抄写下来。再后来又去刘家湾时,昔日面貌荡然无存,映入眼帘的仅仅是大坝、平地、连一点断碑残石都没有看到,砌堤坝的石头里有图案的石头是否就是墓地遗物不得而知。

十多年前我去过岐则沟、王家塔等张姓墓地,寻根探祖,在铨则塢的东山上仅有的一座坟前的碑上看到了父亲以上五代人的名字。在歧则沟,我挖掘那些埋在黄土地里的石碑,期盼着有所发现,能够把先人们的名字联接起来,数十年来,儿时往事,历历在目,经久不衰。我一直思念着那本厚重的旧谱,思念着那些古墓,石碑、众多的青石雕刻和茂密的松柏……。

我也曾思量过能把张氏后人联系起来,也曾让刘姓朋友给我寄来他们的刘氏家谱,并认真阅读鉴赏,发现其中的很多东西根本就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可以说,想修谱却根本不知从何入手。另一方面,由于我从事军旅生涯,远离家乡,更由于胸无远志,得过且过,终未能将思念付诸于行动。每每念及此事深疚于心,愧对祖先,愧对后人。

古往今来,编志修史皆有此举,国家、民族、家庭乃至个人总归有属,历史源缘,前因后果。然而在某些特定的年代里凡存有此筹思想与作为的事,不但不能为世人所称道,反而会被某群人物讥讽,甚至视为“复古、封建、反动行为”。而今,山河已改,人事已非,在天有灵,在人有情,西崖底有识有为有才有德之士,不负众望,不辞辛劳,翻典阅籍,寻亲访友,终于玉册成书,为上下六百年的张族后人留下一笔极为丰厚而又珍贵的财富,实属难能可贵。祝愿我们张氏后人向他们致以最真诚的敬意!

仅此数语,以示为序。本人不才,敬请见谅!

豫灰元

2011年5月8日于辽宁省大连市

序言三:宗谱成册宗坊树立乃族人之兴事

要知天下事,须读古诗书,鉴古论今,古为今用。《永宁州志》悉解咱张氏始祖从陕西迁徙离石至今六百余年,繁衍生息居西崖底村先祖复载、复

堪、增荣子孙后代也已三百余年,十五世人。为了腼怀列祖列宗,修谱建坊,将成为教育子孙,传继后人,展望未来的标记!

早在十几年前,清明节上坟,由族爷张思义口述,张思进记录整理出了祖宗张令范至我这一代九辈家谱,还告诉我:咱们是至近的本家。他们这一举动,引起了我的重视,况且我对族史素有兴趣,常和本族长辈(思义、能发、马生)等人谈论,通过他们的资料和讲述,使我对族史有所了解。

后来把这些资料传给胞弟凤龙、堂弟少雄,并进行了交谈,共同对编纂张氏宗谱产生了很大念头。在我和多人的调查下,整理出了复载、复堪、增荣一世至十五世族人世系图,并且上梁对石碑多次考察。发现进士俞都石碑后,去临县碛口西湾村对俞都岳父陈三锡家族进行了考察。2010年又从白礼昌写的《古史新考》一书岐则沟张氏古墓群内容来至《永宁州志》,从《永宁州志》得知了咱们的始祖(张和之)、远祖(张岌、张键、张湘、张杖)。这样给咱们张氏宗谱编写工作提供了依据。宗谱内容得到族叔张建明的赞赏,由他牵头,扶201 1年开始组织多人参加了艰难而漫长的修谱建坊之路。

在这十余年的时间里,我基本参与了咱们宗谱的资料收集整理工作,上山寻找石碑,仔细查看碑文,外出走访调查,逐家逐户登记简历、名字、通知开会、捐款等。不仅如此,我还认真参阅了包括李氏家谱在内的十几个姓氏的牒谱资料,得到了很多的启发。凡我能做的事情无一推辞,全部完成。年过古稀也只有力所能及。现宗谱成册、宗坊树立,族人欣喜万分。望咱们张家有识之士者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对延续编写宗谱越来越完善、理想,对宗坊管理维护代代传承。在大功告捷之时,我将张氏纂谱建坊作一简单的记述。

张喜元

2012年9月6日

序  四

姓氏是人类的符号标志,是家族血脉的传承。寻根溯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我张姓的始祖可追溯到黄帝时代,有历史记述,黄帝孙子叫挥,是姬姓部落的首领,他制造了第一把弓箭,提高了狩猎能力,黄帝见了很高兴,赐挥姓张,自此有了张姓。

在历史的长河中,代代相传,发展壮大,全国以及全世界,近亿人口,成为人口中人数很多的姓氏。

离石区西崖底村的张氏家族,是全国张氏中的一个支脉,也曾是历史上的望族,在一些史书和地方志中都较详细记载,名人辈出,以明朝最明

显,如张湘,曾任光禄寺正卿,还有张芨,张健为一门三进士等。

张氏原本有完整的记载——家谱。  自清朝未年以来,连年战乱,外族入侵,社会变迁,再加之族人的不慎,使原来的家谱失传近半个世纪之久。

为了溯祖寻根,有热心的族人自觉组织起来,为张氏家谱而努力工作,由于历史的流失,知情人员故去,使写作更加困难。他们走访调查社会,查阅资料,阅览碑文等,已历经数年。再加之族人分布全国各地,联络起来,也很困难。有的人已到暮年,再不抓紧恐怕要脱节。为使张氏家谱更加完善,更加真实,符合历史,符合实际,有必要尽可能的动员更多的人关心,参与此事。

最后希望后人能关心我宗族的历史,对家谱能够继续充宾,完善,补充延续下去,发扬广大。

切切!切切!

张岳武

2011年8月20日

今日热点

新印家谱

推荐产品

姓氏字辈

姓氏名人

家风家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