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资料

当前位置:李氏家谱网 >> 浏览文章

濮阳市台前县李氏族谱序言

时间:2014/12/23 10:12:16
信息来源:本站综合
发布:李氏网编委会

谱  序

家谱,又称谱碟,族谱、宗谱、家乘、世谱等,是同宗共祖的血亲集团记载本族世系和相关事迹,反映本家族繁衍发展过程的历史图籍:南宋理学宗师朱熹说:“家乘者,一家之史也”,为宗谱下了一个简明扼要的定义。

中国家谱源远流长,它的来源可上溯至夏商周三代,但当时的谱牒尚处于初创阶段,体例不完备,内容很简略,仅限于周天子和诸侯、大夫,一般的士农工商之家是没有谱牒的。

汉代谱牒继续得到发展,魏晋南北朝时,家谱成为选拔官员的重要依据。国家开设谱局,官修家谱兴盛,大家望族热衷于编写家谱以显其荣。到了唐初,修谱继续为官府所垄断,一直持续到唐中期以后,私修家谱才开始崭露头角。

宋元时期,是私修家谱的重要阶段,它确定了家谱纂修体例,欧阳修的“欧阳氏谱图”和苏洵的“苏氏族谱”,分别确定了世系横排的“欧体”和世系竖排的“苏式”体,奠定了后世修谱的基本格局。另外,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封建理学思想对家谱的私修起了极大的推波助澜作用,从而打破以往只有帝王将相和达官显贵专有的局面,使之成为每家每户的家史资料。

明清以后,家谱内容不断丰富,体倒不断完善,几乎家家有谱,形成定期修谱的制度,一般是三十年一小修,六十年一大修,在一些地方.还出现了以盈利为目的专门从事代人修谱的谱匠、谱师,此时的家谱,对一个家族的重要性,已和国史和方志相提并论。

二0一二年三月

重修家谱序

家谱的修续是每一位族人应当重视的大事情。事实上每一位族人自身的经历都是在续写家族的历史,也应该把这些经历浓缩成文字记录在家族历史的载体——家谱中。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其中的主体——人的历史。一个个人的历史聚集为一个个家的历史,一个个家的历史聚集为国家的历史。二十四史就是多个家史的聚合。而国史便是家史精华的浓缩,明史中就有我们家族九世祖李以唐的记载。

对于我们台前县李氏家族而言,有关家族的历史记载,现在能够找到确切资料的是元明以来的家谱记录。其中最早的是明朝嘉靖年间首次修谱,这是我们家族的宝贵财富,是家族先辈传承下来的有形和无形合二为一的优秀物质文化遗产。家谱是记录家族历史的载体,传承家族文明的源泉。

从我们台前李氏家谱中可以看到几百年国家兴衰、朝代更替、家族发展的历史轨迹:给我们后人以昭示、以感悟、以启迪,指引我们后人向更好的人生目标菌进: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大大地缩短了时空的距离。家谱中记录的主动迁出者也逐渐走向更远的地方,从以往的迂到外县外省,到如今迂到外国:无不印证家族的发展、社会的变迁。

经济的发展为我们记录整理家谱提供了便利,也为整修家谱带来了障碍。我们利用其优势,扬长避短,完成家谱的侈续工作。经济植根于文化之上,才会有大的发展,我们利用经济便利的条件整理家谱:使之形成有形的历史记载,成为家族中传统文化软实力,进而使家族的成员形成积极发展蓬勃向上的奋斗精神,是我们整理家谱最想看到的结果之一。如此,也是对历代以来做续修家谱工作的先辈们最好的告慰。正如五千年乃至七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是炎黄子孙的骄傲一样,我们的家谱也是我们家族每个人的骄傲。所谓的“障碍”,说一句俗话,就是修家谱用的时间不能用单纯的经济效益来衡量。这也是时下一些人质疑我们修谱的目的是否与经济挂钩。再者,在收集有关家谱内容的时候,或多或少的耽误本族人或与本族人事有关的族外人士的时间。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今天,经济地位的提高很可能影响人们在文化方面的追求。或者说是在物质财富达到一定的水平后,精神文化方面的追求才会提高。正如“仓廪实而知礼节”。这是阶段性的问题,在过度强调经济效益的环境里,文化上的自觉意识被歪曲,使得我们在面对我们需要了解的一部分人时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解释续家谱的目的和动机,并用实际的行动来证明。正因为我们明确自己想要干什么,才能干好什么,我们通过多次的实践,族人对我们的续修家谱工作了解更多更深,反丙表现出比我们更大的热心,这是我们没有意料到的。理解并支持我们的工作,使我们在续修台前李氏家谱的路上走得更远。也会对后人形成良性的影响。

盛世修谱,我们时逢盛世,修谱是我们后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我们后人不可推卸的义务。或许,是先辈们在召唤我们去做这件事;或许生命体中的遗传基因促使修谱神经的跳动。家谱一般“三十年一小修,六十年一大修”,我族谱已有六十多年未能大修,恰遇盛世,时不我待。族老一呼,族众响应。争取挖譬出并记录进册每一位应该入谱的名单,使之尽量完备是我们的心愿。但历史漫长,遗漏在所难免,只有待有缘再续:这也是我们留给后人的不请之情,相信他们会比我们做得更好。

中华文明的传承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而中华传统文化已深入我们的家族传统之中。600多年来未间曹,家誊便是啊证,我们及我们子孙应该做的是使之传承700年、800年、1000年以至永远。承前启后,蔓往开来,蓉火相传,连绵不绝。

由于历史的原因,众多家谱在20世纪的后半叶遭到了毁坏以至不传,留下无尽的遗憾。台前大姓中的张氏家谱、马氏家谱都被焚烧一空,我们家族旧的总谱得到族人的舍命保护,使今日族人能见旧谱真面目,是我们家族的幸运,我们族人应该向保护家谱的 族人表达敬佩和感谢之情。现在我们应该做的就是让后人能看到过去历史的完整记录和今日正在发生和进 行的历史。此次家谱的续修,本着严谨的态度,完整记录旧家谱已有的内容,新增每一字的落笔都尽量与 事实相符,力争保证每一个所载名字的准确性:在当代的问题上亦不省不略,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代。 就会成为历史,而历史会有很多不解之谜。能够清晰描述当代就是为未来所言的历史负责任。我们时下随 手记下的现在,就会成为未来的历史记实。当然,我们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后人还是会从他们的思路 出发挖掘他们认同的兴趣问题。这就是历史的趣味所在,逝去的不可追寻,但历史就是记录过去。家谱中 所录得的每一代人都是经过二十年、三十年以至更长时间才能在家谱中落笔,我们所记载的每一个家庭的 每一代人,就了解了这个家庭二十年、三十年以至更长时间的生命传承的历史:一个名字的两三个字很容 易写,但能够准确无误写出来却是很辛苦的。尤其是时隔久远,为了确证一个名字,要跑不少的路,访问 不少耆老旧宿,有些时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并且要向被访者解释事情的原因:在别入的不解中寻找我们 想要的解。得到了,我们感到有解的兴奋;得不到,则更增加我们去求解的动力。

明初的大移民,据台前李氏旧谱可推断,已有族人陆续迁出,据现在判断已有不少迁移到更远的地方。不过 与早期迁移出去的宗亲的家谱对接有很多的困难,需要花费更大的精力,使用更先进的科技手段。历史中 人的流动性很强,从明中叶到明末清初的战乱,清朝康乾“盛世滋丁,永不加赋”,清中期之后的各种社会 运动,都增加人的流动性。在以往的社会中,与其说迁移是对人口的抑制,不如说使人口发展带来更多的 机会。这都有待于我们去探索和研究。

民国31、32年I 1942年、1943年l武安一带大的灾荒年,我们族人流散到东北,江南等地,人数也 不少。家谱续写就有困难,通过电话、网络等通信手段联系到一部分,但只是当时外出的族人的很少的一 部分后人。之后的人口流动呈越来越多的趋势。我们希望以已修的家谱为起点,逐步完善家谱的再续工作。 这是我们当代以及我们的后方要做的工作。正如我们现在感激先辈们的续谱工作;后人也会傲如是之想。 尽管先人们音容笑貌我们不能清楚看到,但对于我们采讲,他们的形象是亲切的:后人能从我们的名 字中感受到殷切关怀,并将以后的家谱修缮继续下去。那将是我们以及我们的先人最大的幸福:因为我们 为先辈们而自豪,为后人们而骄傲,那么我们的后人必将为他们的先辈包括现在的我们而自豪,也必将为 他们的后人亦是我们的后人而骄傲。

二十二代孙 淮东撰 

2010年11月于濮阳台前

今日热点

新印家谱

推荐产品

姓氏字辈

姓氏名人

家风家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