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氏资料

当前位置:刘氏家谱网 >> 浏览文章

河南省鲁山县娘娘山刘姓前营支系略考

时间:2015/9/8 15:14:26
信息来源:本站综合
发布:刘氏网编委会

   河南省鲁山县娘娘山刘姓前营支系略考

刘,原来的意思是斧钺一类的兵器,盘古开天辟地靠的就是它。原姓人靠它抵御外来部落的侵袭,靠它猎捕野兽充当食物,也靠它伐木取薪生火取暖。北方(现在河北唐县一带)某一部落对“刘"顶礼膜拜,视为图腾,继而以“刘”为姓,被称为土著刘姓,该地已被称为刘地。据刘氏族谱记载,尧是黄帝的后代,他率领的部落强大起来之后,征服了刘地的土著刘姓,也随地姓刘,原来的土著刘姓融合于尧的部落里。因尧的母亲庆都是母系社会人姓祁,尧随母性也姓祁,他的部落称为祁姓刘。虽然尧是现代刘姓的血缘祖先,但后人并不认为尧是刘姓的“开姓鼻祖”。尧的后裔刘累因养龙被夏孔甲赐为御龙氏,因龙死避祸逃往鲁山,随累公到鲁山的御龙氏的一部分为避免招摇刘累及族人,放弃了夏王朝赐给的御龙氏名号,仍以原来的旧氏族相称,因此,刘累被称为刘姓的第一人。

qq图片20150909100313[1].jpg

“张王李赵遍地刘”,刘累作为华夏五大姓之一,遍布海内外,而鲁山娘娘山刘姓犹守故地,为刘累的嫡传后裔。前营支系始祖碑碑额题字“派衍尧山”,说明帝尧一刘累一娘娘山刘姓为一脉传承。相传,娘娘山家族先人曾用铁扁担大水缸挑水,用火戟镰披荆斩棘防身自卫。之后娘娘山刘姓分为三支:一支带铁扁担直奔南阳;一支持火戟镰落户汝州大吴庄村(今宝丰县前营乡大吴庄村及前营村一前营旧称苇子营);一支存大水缸仍居住在鲁山刘芳庄、董村井家沟一带,和董氏家族的一支为邻居,这一点在懂氏家谱里也有考据。提起火戟镰,前营刘姓妇孺皆知,族人视之为自己的血缘徽记,看成是区别是否同宗的重要标志。火戟镰集长矛与镰刀于一身,前端枪头锋利,两翼双镰为一体,铆于枪头下方,能上下活动,可刺可割,从枪尖至末端545毫米,两镰尖间距515毫米,使用时可再装上木柄。据始祖刘公碑记载,公有兄弟二人,先居井家沟,时值明末清初,社会动荡不安,刘家曾组织团练(地方武装)保障一方平安。清康熙年间(1662—1723年),兄迁大吴庄而弟犹居山南,公被称为处士,即没有做官的读书人,前营支系就形成了耕读传家的优良家风。

族中多有文人墨士出现:三世之岫出公,制授文林郎(文林郎,官名,隋始置,为文散官,清朝为正七品);八世之刘道生公任同知衔盐库大使;九世之维周公,毕业于省立法校,曾任建国军军法处长、财政委员;九世之刘桓公为清朝秀才。始祖墓表详述了本支系的各门支派。始祖之后二世共五门,长门传至三世乏嗣,其二墓未人本莹。二门传至六世尚有昆仲八人,但现今不知其后人下落。三门第二世迁伊阳玉马镇西(今汝阳玉马水库淹没区),传至六世有昆仲四人。2014年夏前营刘姓族亲四人去汝阳县玉马水库周围寻亲,无果。四门迁叶。失联五门二世讳光星,三世讳云字岫出,皆有碑碣,文革中古碑被当作“四旧”,全部拆掉,当桥板修路使用。现在其后人大多居于前营、大吴庄等地 据传,清朝期间,本支系曾于大营开设粮行,店号“聚昌”,生意兴隆。之后在前营购置田产宅院。《刘道生碑》记述经裕堂公华生公父子,由大吴庄迁往苇子营。qq图片20150909100319[1].jpg时间应该是清道光年间(公元1 821—1 851)。始祖碑记述,始祖刘公于康熙年问已从井家沟迁苇子营村,两种说法似有矛盾,但凭现有资料尚无法考证其真实情况。1940年,本支系刘心正公曾和吴氏所在的大吴庄西刘家刘卓然为西村刘家寻根问底,又根据收集周围邻居吴氏家谱中的部分资料,查出两村古字派似出一辙,认为两村刘姓为一本同源,并且引用清末秀才刘述、樊德广所作四言诗“兴复汉业,培振家声;承继先远,荣宗耀祖。”为刘姓延续了十六。“兴’’‘‘复”两字虽被普遍采用,但同宗一说仅仅风靡一时,后来并不被两刘姓认可。本支系和鲁山、新野两支系俱为同一源出,但不知从几世分支,确认行辈尚无确凿证据。 时至今日,前营刘姓已传至十四代,足迹遍布于北京、上海、武汉、堰太原、新疆、鲁山、宝丰等地。“兴复汉业,培振家声;承继远荣宗耀祖。”是家的族梦,它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刘氏族人正在天南地北、华夏大地用不同的方式为实现这一伟大目标而努力奋斗。刘复志2015年3月

今日热点

新印家谱

推荐产品

姓氏字辈

姓氏名人

家风家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