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资料

当前位置:王氏家谱网 >> 浏览文章

王学功修谱有感:续修家谱要与时俱进,使之成为族人团结的催化剂,使之成为家族历史教科书,教育后人

时间:2017/8/11 16:16:54
信息来源:本站综合
发布:王氏网编委会

很荣幸,在爸爸的带动下,全程参与了家谱编修工作,并荣升为小王庄家谱理事会成员、家谱编委副主编!

接触家谱是在十几年前,爸爸带我去县城王杰家,当时王杰的爸爸还健在,听他们谈论家谱、谈论督堂王字辈。爸爸小心地用纸抄写督堂王字辈排序,那时的感觉他们的讨论很热烈!

再后来,也就是2011年前后,爸爸在两场大病后,突然再次热衷于家谱的事来!他说:“修家谱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多少人、多少代都没完成,到他这一代一定要完成!”我看他接连大病初愈,热忱这么高,就随了他的心愿!主动要帮他把家谱“数字化”,打字、编辑、排版。爸爸很高兴,把这些活交给了我。

随着家谱编排工作的深入,许多技术难题也接踵而至。比如扫描图片、修改照片;比如族人名字多生冷僻字,要使用不同的五笔、拼音字库,有的甚至还要动手自拼字!还比如族谱图,我用的是老版本WORD2003“组织结构图”与新版本WPS不兼容,通用后会出现大量错误,近百张图片要推倒重来,废时废力!特别是家谱编印后期,爸爸突然说,咱的图谱每个名字上怎么有个小方块,象牌位!为解决这个难题,我请教了多个电脑专家,无果!后来,还是在一位网友的提醒下,发现了诀窍,从而迎刃而解!

作为一名副主编,我的任务不光是单纯的打字、编排,改稿、润色也逐渐成了我的主要工作。还亏得多读了几年书,亏得有了十几年的机关文字经验。有时为了一篇稿件,翻资料、查电脑,也要冥思苦想几昼夜!

在做这些工作的过程中我对家谱的兴趣大增,仔细阅读了爸爸认认真真,一字字一句句手写的纂修的家谱,这才首次了解了“家谱”,了解了家族,了解了新旧家谱之间近三百年来家族的变迁,社会的进步。

就像爸爸说的“其实没有一定的条件,修谱何从谈起。”人们只有在解决了基本的衣、食、住、行以后,才能从事哲学、艺术、宗教等精神文化活动。试想,在那些个动荡的年代,饥荒的岁月,有谁还能想到修谱。即使在承平之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年吃年用,有何能力续谱。就是小康之家还得有点学识,就是有点学识,还得对先辈有些敬意。总之,不按照自己的能力和条件去苛求前人。从其他族人的家谱看,世代以农为主的老一辈人却从文字上透露出对文化的重视,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历史背景的原因,食不果腹,无心上学,男丁兴旺的家族似乎渐渐缺少文化的底蕴,大家都忙于生计,纂修家谱之事无人问津。我想是太平盛世、小康生活、文化水平提高、精神追求增强的原因,爸爸现在这个时候纂修家谱应该是最适宜的时候。

通观几本其他族人的王氏家谱知道,在过去,男性的地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家谱中只有男子从出生到离世发生的各种大事均有记载,而女性在家谱里只有姓无氏,出现的次数很少,充分反映了过去社会男女的不平等。爸爸在编纂新家谱时彻底改变了重男轻女,女子不能入家谱的陈旧思想,女子与男子一样有名有姓,招婿改嫁一清二楚。照字排谱也有改革,不再完全按部就班,“按字排辈,愿听者从”,表达心愿,寄托希望,与众不同,后人姓名尽有体现。爸爸要引导续修家谱与时俱进健康发展,使之成为团结和谐的催化剂,把家谱当成家族历史教科书,教育后人。我想,这也许是当今建设精神文明中不容忽视的一个课题。

家族迁徙,不但是家史,也是社会发展史的缩影。几百年来,王氏族人的生活和全中国的人们一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始迁祖王安于明朝永乐年间由河北赵洲临城县双井乡双井王村迁居西平县王寨保老王庄传五代,孙王诰在明朝嘉靖二年考入进士,历官三十余年,十三次升迁,后升督察院右都御史,官至二品,为纪念王诰改堂号“督堂王”。我庄始祖王杓(biāo)是始祖王安七代孙请策的第三子(即督堂王的曾孙),於清康熙末叶从王吉白庄迁到义亭保小王庄定居至今三百余年,已播衍十四代子孙。由此,可想而知是何等恶劣的天灾人祸让祖辈离开了生活了几百年的家乡。在地方军阀统治、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王氏家族也有参战身亡的人,未婚无儿女,谱系图上那中断的谱支,看起来是那么让人心酸。现在社会稳定,王氏家族生活安逸、长辈健康长寿、晚辈上学努力、工作踏踏实实。在这个现代化的时代,通讯发达了,交通发达了,族人们联系方便,见面方便,不管天南海北,电话、网络让我们随时可以知道对方的情况,不再是亲人几十年不见,不再是故乡几十年不回,朝思暮想。通过修家谱让同族人加深了了解,加强了联系,增进了情谊。有的家族庞大,经过多代繁衍生息,子孙遍布四海,也有改名改姓,说不定还出现同族近代通婚的误会,有了家谱就会减少误会。君在难中想忠臣,人在难中想好友,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没有血缘关系的人还相互帮助,更何况是一家的同门族人,毫不用说捧出同一本家谱的人感情会更深。

“家谱属于过去,也开导着未来。从事这种活动的人,实现了归属感,也达到了心理上、文化上的享受”,通过这些阅读和帮助爸爸纂修家谱使我认识了许许多多的同族人,利用高科技的互联网,我们互相沟通,有老有少,有男有女,有近有远,让我们大家开阔了眼界,增进了情谊,共同享受到了时代进步、美好生活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注:1、文中的爸爸是王振江,作者是王振江的二儿子;2、王杰的爸爸是王玉振)

今日热点

新印家谱

推荐产品

姓氏字辈

姓氏名人

家风家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