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资料

当前位置:赵氏家谱网 >> 浏览文章

赵汝基:赵氏血脉派衍与宗族文化

时间:2016/10/28 10:38:21
信息来源:本站综合
发布:赵氏网编委会

赵氏的地望在“赵城”(即今山西省赵城县):赵氏始祖“造父”有功,被周穆王封于赵城,故姓赵;幽王无道,叔带去周如晋,宗族从此显贵:赵,夙受邑,赵衰任国政,赵盾任正卿,赵武兴赵宗,赵鞅扩领地……:后三家分晋建赵国,为战国七雄之一。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战国“四公子”之一平原君赵胜均名记史册。秦灭赵国,赵姓散处各地,其后裔之中出现两支主要血脉。据《氏族典?赵姓部汇考》云:“天水赵之望也”:赵国皇族的直系后裔,入主西戎,于汉代封侯(据《汉书?功臣侯表》和《恩泽侯表》所载,赵氏封侯的有30多人:赵充国封营平侯,汉武帝令杨雄为颂:祭祖文有“勋垂清献,绩著营平;源流亥市,丕显金城”之句),唐朝拜相(唐代有赵彦昭、赵憬、赵仁本、赵宗儒四人先后官拜宰相),血脉分布于神州大地:故曰“天潢血脉”(天潢,皇族后代),就是“居涿郡者后有天下”的赵宗室大脉,即河北涿郡赵匡胤一支,南北宋18代帝王,也是天水大族的分支,故曰“天水溯源”(天水,甘肃通渭西北)现在赵氏家家神位所写“天水郡堂上历代宗亲”就是追本溯源,数典不忘故祖。

入粤为藩浮鹅遗泽 

根据《宋商王十世孙建安郡王暨三江赵氏始祖记》,南宋度宗咸淳十年,奉诏勤王,建安郡王必迎随父崇橐由闽入广,任广州路府法大参军。宋亡后,宗室罹祸,为了存宗繁衍,郡王更易姓名,潜迹山林,直至明太祖洪武元年,后裔才复姓赵。这就是“人粤为藩,存宗繁衍”的故事。郡王因嫁3女,拨去奁田24顷,时年60尚未有子,存田仅8顷余为赡祭。宋亡7年后继娶陈氏,生子良韶。良韶于1292年到三江开族。郡王不欲取回原拨奁田,乃斋戒沐浴,焚香告天,放木鹅9个在水东海面,听从漂泊,定为子孙基业。3日后,泛舟压山,见木鹅止于奇石、北村、大沙、上横、粉洲等处,乃立石桩9条,以为记。这就是“浮鹅遗泽,荫庇子孙”的故事。诗曰:“崇橐必迎初入广,良韶幼嫩迁三江;友寿避元减四派,宗明(连城房)宗思(大进房)分两房”:这就是三江始祖的故事。 

莫失莫忘祖德弗谖 

赵氏宗族文化重视“字派”与“家规”。俗语云:“派为谱之纲也,辑谱定派则大纲既举,万目斯张。”定派,不仅只是便于述族谱,分别尊卑昭穆,而且从字派内容上反映出宗族对子孙后代所寄予的希望。 

太祖、太宗、魏王玉牒三枝,派字原同一铭。曰:“若夫元德允克,令德宜崇;师古希孟,时学光宗;良友彦士,登汝必公;不惟世子,与善之从;伯仲叔季,承嗣由同。”字派重点是“元德、令德、必公、与善”,可解释为“行善积德,行事必公”。 

字派目的是“光宗”,即“光宗耀祖,建功立业”。 

天水堂赵姓宗族文化之中的“旧戒条”有四则:一戒子孙不可随众结盟;二戒子孙毋得擅卖祖山;三戒子孙不可自相残杀;四戒子孙毋得窃葬祖坟。“四则”概言为6个字:慎行、敬祖、合家。这就是赵氏原始的“家规”。后又演变成“家训”10条、“家规”20条、“家约”12条,使赵家家规的内涵从“厚生”转向“光宗”。 

赵氏宗族文化另一个特点是重视祖祠祠规。《天水堂赵姓族谱》中附录有“祠规”16条、“律法”12条,明文记载:“祠宇者,祖宗之灵爽式凭,子孙之齐家有地也。祖宗位置既定,子孙法度宜修。”从赵氏“祠规”可以看出,祖祠不但是祭祖、寻根的圣地,而且也是家教的圣地。祠规16条,目的就是“永振纲常”、“子孙自归正道”、“家教严而颓风革”、“礼义于以振兴”。建安郡王祠的兴建正体现赵氏宗族文化这一特征。 

今日热点

新印家谱

推荐产品

姓氏字辈

姓氏名人

家风家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