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作者帖其如先生,系山西省大同市应县帖氏家谱编修总策划。在他的精心策划下,经过近1年多的时间的努力,终于编纂好了目前大同唯一一部应氏家谱。下面我们摘选的文章是帖其如先生在编修应氏家谱时所写的一篇文章,原文题目是《壬辰年重修帖氏家谱有感》,现根据其论文核心要义,更名为“家族传承既要记住父辈,又决不能忘记家中女性”。
翻阅旧时诸多家谱,家族传承受东方传统文化影响,都是由男性延续决定。男子如考有功名,或家庭地位显赫,或业绩卓著,都要在家谱中被重墨记载,其妻也常会被赐封一个名号,用以示勉后人。再者,家谱中只记男丁,不记女儿,女子出嫁后随丈夫而姓,而女子的姓则会放在中间,称谓××氏,便是其名字了,在冢谱中通常记在丈夫名字的右边。有些家谱则连妻子的名字也不记,其生平、业绩更不会记录入谱了。久而久之,这些女性就会被二个家族的后人给遗忘了,实为憾事。
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文明观念的增强,我族人商定此次重修家谱也应有所革新,尤其应该将家族中的女性的生平、业绩也列入族谱序列之中。这既反映了一个家庭的繁衍兴旺,也能还原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一个公正的地位,甚为幸事。
且不说.女性妻子在家庭传宗接代中也有一半的功劳,就她们用自己的乳汁哺育子女,相夫教子,服侍全家也功不可没。古今中外诸多的社会名人、科技精英,谁能否定他们只有父亲,没有女性母亲优秀的遗传基因呢?再者,历史上不乏有“孟母三迁”、“岳母刺字”因教子成名的母亲留传千古;更有“穆桂英挂帅”、“花木兰替父充军’’为报效国家的女中豪杰家喻户晓而代代相传。就当今帖氏家庭中培养出了不少女大学生,女企业家的事例,也足以证明:女性在家庭和事业上展现出的能力,以及能对社会作出卓越贡献的事实。
我的家庭中曾有三位女性难以忘怀,值得记文,以示后辈。
第一位是我的奶奶,没有名,人只称帖郭氏。她曾生过九个孩子,其中八个女儿,不幸全部夭折,最后只有父亲一人成活。奶奶以瘦弱的身躯,除操持家务外,还要出地种、起山药,担土垫羊圈,能干不少农活,还会酿醋做酱油。她曾数年在冬季以每月一块大洋的价格出租自己的屋子,为父亲筹措去县城读高小,去大同念师范的费用。父亲在学生期间即参加牺盟会,一九三七年七月毕业后即南下追随阎锡山参加抗战。由于战争、信仰和其它原因,父亲于一九四九年去了台湾在那里安家,又育有四子二女。在长达十三、四年间父亲一直未曾回过老家,因此奶奶连一天也没有跟上父亲享过福,甚至当妈的至死也未能见上儿子一面。她的一生令人崇敬、钦佩,她的晚年却让人惋惜和无助。她临终的遗言之一是吩咐我母亲不要让我再读书上学,以免学成走远不归,像她一样老年膝下无子,让悲剧重演。
第二位是我的母亲,她原称帖剧氏,解放后更正为剧竹燕。母亲十四岁时与十五岁的父亲结婚。为资助父亲完成学业,母亲也曾当过每个月能挣一块大洋的奶妈,农忙季节,也要顶着烈日出地干活,或去给大户人家帮厨。结婚后的十余年,夫妻感情一直很好。一九四二年秋,母亲还有幸去石楼北半坡与父亲生活了近半年。后因年关临近,母录放心不下公公婆婆,便坚持要回大营村服侍二位老人。一九四三年秋,我出生,由于在我前边母亲也曾有二个小孩幼时夭折,故对我的看护丝毫不敢懈怠,一心顾家,尽心竭力照顾我和爷爷奶奶。因此再也没有去找过父亲。一九四六年除夕凌晨,爷爷无疾而终,为等父亲回村筹办丧事,爷爷的灵柩整整放到第三年春天才下葬。其后五年间,母亲又尽心伺候我奶奶,除无法抚平她的思子之痛外,母亲没有让奶奶受过一丁点拧制,这中间,母亲虽然也隐约听到父亲又已成家的消息,但她仍恪尽孝道,替父亲为二位老人送终。坚守妇道,不再改嫁,执意将我抚养成人。在失去父亲关照后,母亲纺过几年毛线,当过多年保姆,还制纳鞋底,以微薄的收入含辛茹苦供我念完了中学,又送我到大同师范学习,直到我一九六一年中师毕业参加了工作,一九六九年结婚成家,以后又生儿育女,母亲才得以慰藉。为让我和妻子安心工作,她不仅看大了孙儿、孙女,还帮我们做饭,尽力收拾家务。再后来我的儿
子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也结婚成家,有了孩予,并小有事业。我的女儿从山西大学毕业,取得计算机、外语双学位,在北京一家外企成为“白领”,一家四世同堂,加上我妻子一直对母亲无微不至的服侍,她的晚年才真正享受到天伦之乐。她是二OO五年春以九十二岁高龄含笑辞世的。
后读父亲自传悉之,台湾那位二妈“颇能吃苦耐劳,四男二女均能因材施教,又对人和气,处人适当,读后甚为感慨,这位二妈数十年不惧夫妻年龄悬殊,不畏刚去台生活的艰辛,相夫教子,尽心竭力操持家务,让父亲欢乐地安度晚年,供子女上大学,成就事业。对父亲无愧
是好妻子,对子女无愧是好母亲,奶奶和母亲二妈三位女性平凡的一生彰显出一个妻子对家庭的责任和忠诚;一位母亲对子女的无比关爱奉
献和无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这三位女性对帖家的坚持,就不会有我家第二十一代的传承和兴旺。当然,三位女性的形象和作为,可以在无数个家庭的妻子和母亲女性中找到其身影,并得到一个印证:母亲是伟大的定论。
此次借重修家谱,我言谈家族传承中女性的地位和自家二代亲人的人生阅历,毫无有意伤及任何家族中的男性,仍会奉行传统观念。只是借此想告诫后辈:家族传承既要记住我们的父辈,知道自己的祖宗,又决不能忘记家中的女性一母亲、妻子和女儿们。既要让她们入谱归宗,还要尽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对她们给予回报照顾。家族传承不仅仅是家庭的生儿育女、传宗接代,还应该是:正直、善良、谦逊的崇高品质,坚韧不拔、勇于奉献的拼搏精神,以及艰苦朴素、乐于助人的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要坚持注重家族子弟的读书学习,要把文化知识及文明涵养当作一种财富去不断摄取、积累、传承。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每个家庭健康幸福,使整个家族发展兴旺,进而为民族强盛,国泰民安,奉献丹诚。
大营村帖氏家族第二十一代帖其如
2012年5月13日于母亲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