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论谱

当前位置:家谱网 >> 专家论谱 >> 浏览文章

高俊信:修家谱修出一部《夏商周纪年表》

时间:2020/9/7 12:02:18
信息来源:本站综合
发布:新闻编辑部

内容提要:修自家家谱在借鉴、学习他人《家谱》的体例、篇章结构时,发现了《河南杞县伊氏家谱》《睢县林氏家谱》,谱中有伊尹、比干的生平,为解读千载名相、亘古忠臣的生平,倾力搜集古文献关于尧元载甲辰至周宣王元年甲戌1530年间的干支纪年并分门别类科学处置,进而独辟蹊径为所得的岁次干支逆序编号,标注相应的公元前纪年,将我国《历史纪年表》从公元前841年庚申上溯至帝尧元载甲辰公元前2357年。通过对河南家谱纪年的研究,获得些许成果,进而编著了有使用价值的《夏商周纪年表》。本文记述了这一具有现实意义的成书过程。真实地再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河南家谱纪年的魅力与风采。

古代家谱艺文篇,多收录出于家族成员的著述,包括奏疏、殿试文、万言策、诗词和各式文章等。我在《家谱·艺文》篇(130页)收录了笔者编著的《夏商周纪年表·简表》。《夏商周纪年表》一书于2019年1月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她的问世将我国《历史纪年表》从公元前841年上溯至帝尧元载甲辰公元前2357年。有关学术机构给予充分肯定,社会各界予以高度评价,部分观点已被有关学术团体所采纳。而更多的问询是:“司马迁写《史记·十二诸侯年表》时,从共和元年庚申前841年开始纪年。你的《纪年表》是如何排出的?”草撰《河南家谱纪年研究》以回馈师友关注。

《夏商周纪年表》cip核字号是2019003464      

求是初心

《河南杞县伊氏家谱》中千载名相伊尹的生平是:“夏后皋八岁(年)庚辰四月初八日生于空桑;夏后癸(桀)三十七岁己卯耕于有莘;壬午后癸四十岁伊尹回到亳,建议汤起兵伐桀;汤崩传至太宗太甲,太甲元祀(年)戊申;二祀己酉;伊尹至商王沃丁戊子八祀卒。”其中用了六个夏商之交的干支纪年。

图片3.png

图片4.png

《河南杞县伊氏家谱》书影

《河南睢县林氏家谱》中亘古忠臣、世之财神比干的生平是:比干,林氏始祖,生于商帝乙七祀丙子,卒于纣王三十有二祀戊寅,年63岁。

而《滦州志·纪事》篇则载:“商汤十有八祀乙未,王即位于亳,国号商。春三月,王至东郊,立圣贤古有功者之后,封孤竹等国各有差。” “殷之末年,孤竹君之二子伯夷、叔齐让国而去。”武王十三年己卯在孟津扣马村“扣马谏伐。”

百度伊尹生平为:前1649年(壬辰)——前1550年(辛未);比干生平为:前1110年(辛卯)——1047年(甲午)(另有前1093戊申——前1030辛亥说)。百度所获结果与《家谱》所记干支不合,明显有误。

世人于干支纪年之后标注公元纪年已成为当今行文时尚。那么伊尹、比干的生平又将如何准确标注相应的公元纪年?为解河南伊氏、林氏家谱和《滦州志》纪年之谜,笔者对研究河南家谱纪年、搜集周宣王元年甲戌(前827年)以前的干支纪年及相关历史信息产生了极大兴趣。遂暂缓本家《家谱》的编撰,全身心投入到河南家谱纪年研究、搜集有关干支纪年及相关历史信息中。

初为有获

经年累月,夜以继日泛舟史海,开始,方向不明,徒费资金、时日,收获甚微。后来发现了三代纪年的富集区——《四库全书·史部》。其众多古籍卷轶浩繁,竖排版,繁体字无标点,但都用干支纪年。其中《皇王大纪》从尧元载甲辰至周宣王元年甲戌1530年中,共用“甲”字头的干支纪年132个,见书影:

图片5.png

武丁八祀甲子书影

《资质通鉴前编》:在同一历史阶段用263个干支纪年;

《文献通考·卷二五O·帝系考》用117个;

《纲鉴易知录》用225个;

《通典》、《通志》、多版今本、古本《竹书纪年》、北宋邵雍年表、台湾柏杨年表、辞书、教科书、百度古人生平等逐一被纳入视野。

《历代通鉴辑览》是《四库全书》史部的精华。她作为国家正统、民族根基的象征,已成为学界安身立命梦寐以求的圭臬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国之宝。在同一历史阶段该书用219个干支以纪年;

而《皇极经世》之《世之未·二千一百五十六》至《世之戌·二千二百O七》则排列干支无遗漏地全面纪年。

在倾力搜集到的数以千计的干支纪年中不乏精品,其中阎若噱(qú)在其《尚书古文疏证》中对仲康日食进行了推算,得出了仲康年间三次日食发生的具体年月:

“仲康元岁,壬戌岁……丁亥日,”;

“仲康四岁,乙丑岁……壬辰日,”;

“仲康十一岁壬申岁……闰四月,甲寅日午时”三个年份。

所获纪年中备受欣赏的旷世珍品是晋武帝太康二年出土,盛传宋已散佚的《竹书记年》①的十七个具体纪年。

《资治通鉴前编·举要卷一》有十七处的纪年及史实注明“用《竹书》修”的字样。即其出自佚失前的《竹书纪年》。

图片6.png

关于“乙亥后相元岁”、“乙巳后泄元祀”“用《竹书》修”即出自原《竹书》的书影

还有甲辰后杼元岁、甲申后发元岁、丁卯太丁元祀、庚午帝乙元祀、丁未纣辛元祀、庚辰穆王元年等。

发现的历史信息夏朝积年有5说、商朝积年10说、“商汤乙未十有八祀”6说、武王克殷事发周武王十三年己卯44说!

独辟蹊径

1、对尧元载甲辰年前的关于神农氏、黄帝时期的干支纪年,依《皇王大纪》例,暂置而不论。

2、将其余数以千计的干支纪年造表汇总登记。

在电脑桌面上新建文档,打印六十甲子岁次范表,复制粘贴30页,内存够大,足够1800年的登记使用。

首先入表的是《历代通鉴辑览》的三元素纪年,由尧元载甲辰至周厉王五十一年癸酉,登记过程中坚持尊重原籍不走样。

图片7.png

 “甲辰元载(尧)帝即位”1530号书影    “癸酉五十一年(厉王)王崩于彘”1号书影

之后对所见其它文献的干支纪年在青灯黄卷的陪伴下细心认真逐一登计,各帝王、同一在位年的干支与范表一致的打“√”,对干支不一致的也悉听尊便、“大肚能容”应收尽收。

汇总结果一出,发现这居然是夏商周纪年的大观园,园中百花齐放、百鸟争吟。面对现实喜忧参半:喜的是含有帝王名、帝王在位年份、岁次干支三元素、依序排列着的1530个干支纪年都被打上“√”。恰如古人云:“黄帝以来迄共和以前纪年,备书甲子,无一阙疑,一若二千年间,相系而下,绝无所疑者②”。再现了世人未知领域的历史车轮行驶轨迹;

忧的是关键岁次干支纪年各有千秋,说法不一,总数不下百余。如尧元载的甲辰有丙子;禹元岁的丙子有壬子;商汤十有八祀的乙未有癸亥;武王十三年己卯,有乙未……

《古今刀剑录》的武丁元祀岁次戊午应为丁巳,《通鉴前编》的壬申二十有三祀应为壬辰。郑樵在《通志》中的“厉王元年庚辰应为癸未”。

出自明嘉靖年间的《今本竹书纪年》及各版本《古本竹书纪年》的所有纪年及夏“自禹至桀十七世,有王与无王,用岁四百七十一年。始壬子,终壬戌。”无一不自相抵悟。

“始壬子,终壬戌”≠471

求得“始壬子,终壬戌”的计算式是60N(N为正整数)+11。

古籍中不合排序的干支纪年应统称为赝品,易于甄辨,一般出自不能自圆其说。

3、对不合干支排序的干支纪年及大量相关历史信息秉持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去其糟粕, 忍心割爱舍而不取。

最后保留了“绝无所疑者”,即自尧元载甲辰至周宣王元年甲戌(公元前827年)含有帝王名、帝王在位年份、岁次干支三元素、依序排列着的1530个干支纪年。《四库全书·史部》诸籍有的被保留仅达60%,多数在96%以上。如将河南《家谱》及《滦州志》中的干支纪年全部展开,惊喜地发现这是夏商、商周之交关键历史时期200个干支纪年的有序排列!她如巍然屹立于历史征程上的中里程碑,沐千载苍茫烟雨,傲百世飞雪凝霜,熠熠生辉!悉数存在于有序排列线上,100%被保留!说明《家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谱》是传递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信使!具有无可替代的史学研究价值。同获100%的还有晋代出土,现已佚失的原《竹书》的17个遍布于夏商周的干支纪年。

被王国维先生判伪的《今本竹书纪年》及各版本《古本竹书纪年》的59干支纪年的入表率为0,它不按规律,任意出牌,置信度等于0,100%被舍而不取,非常惋惜!

4、是否能模拟历史车轮倒转,将有序排列着的1530个干支纪年“向后转,后队变前队”由近及远、由后向前逆次编号,并与我国历史上的已知纪年相衔接。实现将相同的25(或26)个干支,转换成25个各自唯一拥有的编号,以彰显每个干支纪年的唯一内涵,以获取该干支纪年的公元前纪年(即827+编号=该干支纪年的公元前纪年)。

余以周厉王五十一年癸酉(共和14年)为1号,求其公元纪年为827+1=前828年。

以周厉王三十七年己未为15号,其纪年为827+15=前842年,这是破解我国公元前841年以前没有公元纪年所迈出的第一步。以此类推逐年编号,至帝尧元载甲辰被编为1530号,并以周宣王元年甲戌前827年为基点标注每一编号的公元纪年。这一方法工作量虽大,但简便易行,通俗易懂,准确无误。

进而推出历代通鉴版《夏商周纪年表》。

图片9.png

通过对集得的干支纪年逆向依序编号,标注公元前纪年,再现了今人未知领域的夏、商、周(武王——厉王)三代的1530个详实纪年及历代年代框架:

自黄帝元载甲子前2697年——帝舜乙亥前2206年,积年492年;

夏禹元岁丙子前2205年——帝癸(桀)52岁甲午前1767年,积年439年;

商汤十有八祀乙未(商元祀)前1766年——纣王三十二祀戊寅前1123 年,积年644年;

周武王十三年己卯(西周元年)1122年——周厉王五十一年(共和14年)癸酉前828年,积年295年。

周宣王元年甲戌是前827年,实现了与现行《中国历史纪年表》完美对接。

余与众家对夏商周纪年研究的目标一致,方法有别,众家多攻坚克难取其一点,不顾其余,笔者则取干支有序循环一条线,1530个纪年统筹兼顾一锅掀。

以上工作从2011年4月2日开始,至2018年3月17日11时47分在同好的支持、帮助、鼓励下九易其稿逢吉告竣。

立论基石

笔者编著复原历史的《夏商周纪年表》,其立论得以成立的依据之

(一)传承黄帝纪元;

(二)尧元载与陶寺遗址考古调查报告年代相符③;

(三)准确解读天象记录;

本《夏商周纪年表》对《尚书古文疏证》中仲康年间的三次日食均可解读,查《5000年日食表》得以证实。

(四)体现当今多学科最新研究成果;

《纪年表》中的商王武丁在位年恰好在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的宾组五次月食卜辞的唯一认证④中。

(五)与同期相邻政权纪年相同;

《纪年表》的“武王十三年己卯”为前1122年,与朝鲜《东史纲目》所载箕子朝鲜元年为同年。

(六)夏商周年代框架与文献记载一致;

《历代通鉴辑览》载:

夏起禹丙子,至桀甲午,凡十七王,十四世,四百三十九年。其桀之乙未两系于夏商之代,纪数则属于商;

商起汤乙未至纣戊寅,凡二十八王,十六世,六百四十四年。其纣之己卯,两系于商周之代,纪数则属于周;

周起为武王十三年己卯(前1122年),至赧王五十九年乙巳(前256年,《辞海》1999年版2323页)凡三十七王,三十三世八百六十七年(计算式:1122-255=867),又东周君七年,共八百七十四年。依本《纪年表》武王十三年己卯至周宣王元年甲戌295年。

图片8.png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书影

(七)《纪年表》中的干支纪年全面体现尾数定天干和余数定地支规律⑤;

本《表》全部干支纪年通过演算会自标身世,体现太岁文化⑥。

干支纪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太岁轮值循环有序,“故不可犯”。

(八)实用

笔者编制的《夏商周纪年表》实用。

她的出版发行结束了现行《中国历史纪年表》前841年以前没有夏商周三代纪年的历史。可精准展开点校解读《史记》卷十三《三代世表第一》,补司马迁所“次其年”,解读(含部分解读)《逸周书》、《尚书·无逸》、轶失前《竹书纪年》、《皇极经世》、《皇王大纪》、朱熹《通鉴纲目》、《资治通鉴前编》、《文献通考·卷二五O·帝系考》、王世贞《纲目汇纂》、明《纲鉴纂要》、清《纲鉴易知录》、《历代通鉴辑览》等纲鉴类古籍(应涵盖《四库全书·史部》诸多书目)关于尧甲辰元载至周厉王癸酉五十一年的1530个干支纪年(遇赝品时以帝王在位年为准)。

初心求是的伊尹生平是:“夏后皋八岁庚辰生”为前1841年,卒于沃丁戊子八祀前1713年;《滦州志》中的“商汤乙未十有八祀”为前1766年;比干生于商帝乙七祀丙子为前1185年,卒于纣王三十有二祀戊寅为前1123年;武王克殷于十三年己卯,为前1122年。

社会关注

《夏商周纪年表》的出版发行,引发广泛关注,社会各界给予以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商汤乙未十有八祀”的前1766年,周武王十三年己卯的前1122年的观点已被《竹氏之歌》的注释所采纳。

有同好评价说:以其刻苦自修,不惧权威,敢于提出自己的一方见解,并独辟蹊径,以干支纪年法对自己的新论进行了洋洋洒洒的论证,提出了许多同夏、商、周断代工程结果相异的观点,这种不惧权威、挑战权威的精神可喜可贺。挑战是一种行为,是一种探索和发现,挑战需要胆量。

“您余热生辉,独具匠心,研究家谱文化,拨雾霾,拓通途,填补了我国公元前841年前没有详细纪年的历史空白!”“您老所致力的事情,对全民族都有重要意义。”“《夏商周纪年表》核心价值在于精准记述中华5000年文明史从未间断!其详表所载1530个干支纪年都是唯一的、排他的,没有商榷余地的。废除我国纪年表中的‘约’字,难能可贵!”“是难得的工具书。”

出版社认为:该书是“用心之作,内容艰深。”出版人破例具名。

……

在河南家谱纪年研究中独辟蹊径,对不合排序的干支纪年舍而不取,将被保留的1530个干支纪年逆序编号,标注相应公元纪年,将我国的《历史纪年表》从公元前841年上溯至公元前2357年。修自家家谱,机缘巧遇,发现了《河南杞县伊氏家谱》,通过对其纪年研究,求是初心如愿,区区平凡之举,得益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载体——中州大地家谱文化的丰厚底蕴所给予的难得契机!

殷望学界方家在评判拙作《夏商周纪年表》之时,伸出热心相助之手,提出不同观点以补破绽,铸馨香,凝聚共识,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至臻完善,以合力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经典,塑造中国形象、弘扬中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注①:《竹书纪年》是我国唯一一部未过秦火的史书,《竹书纪年》原竹简于晋武帝太康二年(282年)从魏王墓中出土,为战国时魏国史官所作,后被整理成册。据《晋书·卷五十一》可知原书十三篇,记载自夏、商、周至战国时期的历史。《竹书纪年》的诸多记载也同甲骨文、青铜铭文相类,可见其史料价值。据传到唐末五代、宋,传抄本逐渐散佚。在存世史籍中仍有原《竹书》的蛛丝马迹。

在阅读《资治通鉴前编·举要·卷一》时,于2017年10月16日6时48分发现了原《竹书》的芳踪。即出自《竹书》的十七个干支纪年。

注②:见《帝王世纪续补·序》清光绪四年·海宁·钱保塘·齐鲁书社·2010年1月版第70页。

注③:陶寺遗址(尧都)考古调查报告认为其年代上限为距今4300年(前2300年),又一说法为公元前2450年。与《纪年表》尧元载甲辰(前2357年)基本相符。

注④:宾组五次月食卜辞的唯一认证:见于《夏商周时期的天象和月相》一书的《前言》,被表述为: “是历史、考古、古文字、文献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历史、古文字、天文学家合作采用了宾组卜辞新的分期分类成果……得出了甲骨文宾组的五次月食卜辞的唯一认证,以及商王武丁和祖庚的年代范围……”“公元前1400年——前1260年间,商王武丁、祖庚的年代必定在此范围之内。”该项成果指出:“可相信这组认证和年代当相距历史的真实不远。”

本《纪年表》中商王武丁的在位年元祀丁巳是前1324年,五十九祀乙卯是前1266年。恰好处在唯一认证的“公元前1400年——前1260年间。”

注⑤:天干尾数规律和地支余数规律:因黄帝元载前2697年,是甲子年。尾数为7,天干是甲。公元前的纪年是自然数递减,十天干是有序循环,依干支纪年的天干可直接判断其公元前纪年的尾数,分别是:

天    干: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对应尾数:7  6  5  4  3  2  1  0  9  8

因2697÷12=224余9,该年地支是“子”,十二地支是有序循环,对应余数必递减:

地         支: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12对应余数: 9  8  7  6  5  4  3  2  1  0  11 10

(公元前1——11年尾数与余数相同)

注⑥:太岁文化:将《表》中的公元纪年换算成黄帝纪元,再÷60,其商是这一干支纪年的世系,余数为轮值太岁的牌位号。

今日热点

姓氏字辈

推荐产品

家风家训

姓氏动态

姓氏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