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五月(沙河县独立营战士)
刘五月,男,1925年出生,沙河县刘石岗村人,1944年10月参军,沙河县独立营战士。1946年在河北永年县临沼关阻击敌人的战斗中不幸牺牲,时年21岁,该部队追认刘五月同志为革命烈士,遗体安葬在永年县临沼关。刘五月兄妹五人,一个哥哥,三个姐姐,父亲刘明仓是位朴实善良的庄稼人,哥哥十几岁就跟着父亲到外地给地主家里扛长活,大姐二姐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很小就嫁人,1944年刘五月刚满19岁,受尽苦难的刘明仓一家,都愿意让小五去当兵,一来出去能吃顿饱饭,二来能为国家早日解放做出点贡献。到部队后,刘五月调练刻苦,作战机智勇敢,他所在的沙河县独立营在邢台、沙河、永年、武安、邯郸—窘,配合太行第六分区和刘伯承一二九师打了许多漂亮仗,在参军的两年中,他参加过多次战斗,都圆满完成了任务,1946年秋的一天,执行作战任务时,由于寡不敌众,五月英勇牺牲,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刘诺有(刘邓大军一二九师烈士)
刘诺有,男,1915年2月出生,沙河县刘石岗村人,1939年政府到刘石岗扩军,受尽苦难的刘诺有一家,积极支持儿子参军,参军8年,先后跟随刘邓大军一二九师转战太行山区作战,参加过多次大小战斗。他在战场上作战勇敢,不怕牺牲,多次参加突击队、敢死队,负过伤,在战场上立过战功,多次掩护战友脱险,1946年7月在解放山东省曹县战斗中不幸牺牲,时年3l岁。该部队追认刘诺有同志为革命烈士,遗体安葬在山东省曹县西邱村。
刘常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二六五部队连指导员)
刘常福(付),男,1929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沙河县刘石岗村人.1947年2月参军,1960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二六五部队连指导员,在平叛西藏叛乱战斗中不幸牺牲,时年31岁。该部队追认刘常福同志为革命烈士。刘常福出生在一户贫苦家庭里,父亲刘兆兴是位地道庄稼人,长福兄妹两人,由于家庭贫苦,妹妹刘慧的在赖年景时就卖给了人家,1947年2月,父亲刘兆兴把儿子刘常福送部队参军,刚开始在部队医院工作,由于工作表现突出.部队送他到军校学习深造,军校毕业后分到作战部队,先后任班长、排长、副连长、连队指导员。他参才回军九年家乡和本村姑娘王增金结了婚,1959年部队转战到西藏自治区贡觉县参加西藏平叛工作,这里是少数民族地区,刚开始当地牧民不了解党的政策,再加上少数坏人煽动,当地群众对解放军有抵触情绪,工作非常难做,他积极宣传党的民族政策,要求战士遵守民族风俗习惯,不拿牧民一针一线,主动为牧民做好事,在解放军的感召下,当地少数民族群众对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有了新的认识,当地群众主动给解放军腾房子,提供敌人线索,为部队当向导,做翻译,为解放军早日解放西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60年5月的一天,参加贡觉县斗巴河战斗,当天连长生病,他代替连长指挥战斗,由于坏人告密,全团参战部队伤亡惨重,全团有36名干部在这次战斗中牺牲,刘常福所在连副连长、两位排长都壮烈牺牲。刘常福在这次战斗中也献出了他31岁的生命。刘常福比妻子王增金年长6岁,结婚后他们有了儿子,那时妻子王增金刚21岁。刘常福牺牲后,家里留下了年迈的父母,妻子和刚两岁的儿子,面对上有老下有小难以度日的家庭,很多人劝说她带着孩子改嫁,她没有这样做,咬紧牙关,挑起了支撑全家这副重担,她上伺候公婆,下抚养幼子,为了生活她除了做好家务活计外,还学会了种田,一年四季在家里、在田问奔波着,她从二十一岁的年轻少妇,守寡五十五年,现已变成了满头银发77岁的老太太。她坚持一个信念.就是再难也要把烈士父母伺候好把老人养老送终,生活再苦也要把烈士的后代拉扯成人,她用一生的付出和代价去安慰牺牲的亲人。几十年来,公婆有病,儿子没有工作,家庭日子过得非常艰难,但她从来没有找过政府提出过任何要求。她说:“一生虽说艰难,但我作为烈士的妻子无怨无悔。”
- 上一篇:刘虎生、刘小牛、刘志魁、刘忠文
- 下一篇:刘二昌、刘四的、刘振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