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氏新闻
当前位置:中国家谱网 >> 家谱查询 >> 方氏家谱网 >> 浏览文章

光山县杏山方氏渊源

  • 时间:2014-03-23
  • 信息来源:本站综合
  • 发布:新闻编辑部

  • 本文摘选自方氏家谱,未经本站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转载,转载须注明出处
  • 本文网址: https://www.jiapu.tv/t/23954.html
  • 方氏是中国最早的姓氏之一,至今约有4700年历史:方氏原本出于神农氏(炎帝)十一世孙(即八代帝输罔长子)名字叫雷,任左相,因助黄帝伐蚩尤有功,被封于方山(河南禹州市境内),称方雷氏,其后世子孙以方为姓。

    自一世祖雷公受封以来,繁衍子孙178世,群体人丁已逾500万,海外子孙约有50万之多。纵观历史,我方氏在黄帝轩辕时有二世祖明公(雷公长子)与轩辕列为七圣,尧帝时有十八世祖回公与尧列为七友,大禹时有二十一世祖方明公是大禹治水时的探路先锋,六十三世祖方叔公助周宣王中兴王室,皇封为壮犹元老。东汉时有五龙贯室的雄公、储公、观之、赞之、宏之五公:秦有孝文王上卿方琼,唐有都督长史方墩,宋有状元方逢辰、方山京,农民起义领袖方腊,明有忠君守节的孝儒公和武略将军方胜公,清有裕公、纯儒公。现代有红军创始人之一方志敏,原国务院副总理方毅,中国民工党中央名誉主席方荣欣和解放军上将方祖岐等。(中国名人大辞典》载方氏历史名人242位,列中国历史名人总数第三十八位,真乃方氏旺族,根深叶茂。

    方氏被封于方山,子孙世世相传,  彷氏历代源流记》载“舜友方回,夏时佐禹治水,商代相国有叔,在秦有蔓,在汉有赏有阳世居河南",其日“绂者避莽乱渡江居吴,为江左方姓之祖”。又据清代《固始县支一选举》记载:  “汉可考者荐辟一人方郜(雷公下八十九世)”,固始《方氏族谱》序文记称:  “吾方氏食邑河南,原为固陵旧族”,《方氏家谱之宝》也载:  “郜公为汉固始县人”。

    郜公即铉公,字子纲,一字子樱,望公之长子,博学宏才,文武兼备,仕汉成帝,公元前八年,策试居首,出北部中郎将,兼阳翟县令(今河南禹州),公元前六年拜丹阳令,二年拜大司马长史。公元一年拜汝南尹,擢少卿,三年出河南太守,再拜河南西太守,公元八年王莽篡逆,公由固始避丹阳歙东。

    铉公第二十八世孙墩公,由歙邑归固始之南乡方家集。唐宣宗大中八年(公元854年)中进士,官都督长史,从三品,赠银青光禄大夫,御史中丞。取公长子讳殷符位御史中丞,殷符公三子廷范公,唐昭宗大顺二年(公元891年)中进士,赠上柱国,金紫光禄大夫,温州固尉,历宰闽之长溪、古田、长乐三邑,时称六桂之父。因范生子七,长仁逸、次仁岳、三仁瑞、四仁逊、五仁载、六仁远、七仁杰,前六人俱从河南固始登进士,时成六桂联芳。仁逸官拜水陆员外郎,仁岳右仆射门下侍郎,仁瑞秘书省著作郎,仁逊大理寺司直,仁载上柱国金紫光禄大夫,仁远秘书省正学,仁杰从教未士。

    仁载公十六世省公有四子,长子荣迁居潢川县,次奠失考.三子进字俊贤,号俊斋,自莆徙居麻邑,后拨黄安,即红安吊桥,支系分布在红安、麻城、新县、光山、信阳等地,四子胜公于明初官拜武略将军,后陕西庆阳卫兼江南六安指挥史,世袭官位,胜公长子公授武略将军,陕西庆阳卫,次子成,官奉直大夫,宁州刺史,三子升徙居湖北罗田,后由罗田返回一支,分布在固始方集、商城等地。

    《光邑方氏流源记》记载“俊斋公肇迁越,二世祖必麟公生九子,长朝一、次朝二、三朝三、以至朝九,人号为九门。方家时,元季兵燹流离播迁之余,惟朝一、朝四、朝九三公同分祖业,朝二公迁居麻邑,在安滠乡之南,余皆因乱星散无从稽考。”

    杏山片方氏实为三支。

    一支居杏山东屈岗村姚岗垮,由红安吊桥迁入的,世祖是朝三公,后简称为德支。    I

    一支居杏山东屈岗村方大栗树、东方大店、西方大店、上小垮、冯小垮、方小垮、杏山沿方洼、方垮、徐楼村周森林、方小垮、东冯湾,蒋楼村冲垮、郑庄、小寨、上岗下岗、仙居长塘埂、张五子楼、孙铺刘乡、金洼村塘大洼、屈岗村东西小李岗等垮。后简称为忠支。忠支又分长东、次南、三西、四北四门(北门已止),祖茔在西方大店南小山脚下(已被平20多年),建有私祠一所,坐落梅陀寺,称为方氏宗庙。祠堂艮山坤向,前后大殿、左右厢房二十多问,房屋龙凤雕柱、翻角亮爪。大殿供奉祖宗灵位,庄严,肃穆,既有祭祀、叩拜、祝福的地方,又有尊祖和会友的场所。这样一所颇具规模的祠堂竞在58年和60年扒毁。十八世纪初,由东门继出入李门(继入姑母之家立祠),名号李继胜,现今的东西小李岗李氏,是李继胜门下所繁衍。李氏与方氏数代往来密切,而且方李同祠堂议事。今日修谱李氏要求入编甚为热烈。

    一支居屈寨方洼垮和徐楼村方景、张洼、杨竹园、小杨岗、曹店等垮,该支原为坤兄三兄弟,十三世方孔长孙方毕正居方洼,三世二孙方毕光、三孙方毕明景.祖茔在方洼后园。后简称为义支。

    忠义两支先辈遗言,都是由麻邑迁入的。  (因战致使家谱失修,迁入年代无从稽考)。

    德、忠、义虽不是一支,但从多方考证,应是同一蛤祖俊斋公。德支世祖是朝三公,忠义两支世祖是朝二公:三支由湖北麻城、红安吊桥分别于不同时期迁入光山杏山片,历数百年,因战乱,至使家谱失传。然而派虽异而不乱,支与支之间少长分明,昭穆有序,辈份从素紊乱;虽隔三五里之遥,依然可亲可近,且能尊祖敬宗,不失礼义,颇有合谱之念,同姓同根莫不认可,忠支早在八十年前就开始改用德支40字派,忠、义两支意与光山十余支、新县、红安吊桥同用一派。此情因同恨同源,如冰水相溶合为_体,以示尊祖敬宗、教化子孙,行大传之意。人之和谐与国同步可谓妙哉!

    第二十二世  成运  

    沐手编纂

    欢迎留言寻根寻谱!
    相关新闻
    推荐产品
    最新更新
    牒谱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