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新闻
当前位置:中国家谱网 >> 家谱查询 >> 李氏家谱网 >> 浏览文章

尉氏县水波乡老李村是坡东李氏家族的祖居地

  • 时间:2014-03-24
  • 信息来源:本站综合
  • 发布:新闻编辑部

  • 本文摘选自李氏家谱,未经本站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转载,转载须注明出处
  • 本文网址: https://www.jiapu.tv/t/23969.html
  • 我村现有人口1980人,和周围村庄相比,属较大村庄。本村除两户温姓人家,共12人外,其余皆是我李姓族人。由于历史、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原因,没有家谱传世。始祖何时来此地创家立业,繁衍生息,已无法知道确切时间,只有依据仅存的一点资料加以推测考证,以之告慰先祖、明示后人。

    资料一:1991年的《中牟县志》

    该志载:“明代,李姓傍古官北陂(古地名,在我村附近)东侧居住成村。原名陂东李庄,清同治年间演称今名(波东李)”,由此可以看出,我村应成型于明代。

    资料二:新民家所传存的家谱图轴

    据前辈讲,该图轴为全村神轴,该神轴供奉的始祖守知即是本族始祖。

    该神轴在称呼始祖时上面冠以“明”字(“明”字不用以对祖先辈份的称谓),谓之“明故高祖”,应是立此神轴之人想明示后人:始祖是明朝时代人。我们曾请教于熟悉纸张材料年限的人士,他认为该神轴使用的纸张产于民国年间,清朝时期不会有这种材料的纸。也就是说,该神轴是民国年间立撰。从民国到明朝,中间隔有近三百年的清朝,为让后人清楚地知道始祖是什么时代的人,故在始祖称呼上面冠以“明”字。

    资料三:村南坟的碑文

    该坟存有两座对我族史极具价值的碑文。一座是三世祖学书从村北老迁出、安葬于该茔并立为该茔(支)始祖的碑文,一座是该支族谱碑文。

    该支族谱碑文立于1826年,碑文从三世祖学书成为该支始祖起到十世祖刘群止,系统地记载了该支八代男丁族人及其配偶。十世祖刘群当时应只有一岁左右,即生于1825年左右,因为碑文上十世祖仅有刘群一人,如刘群祖太大,则碑文上就不止他一人了。从十世祖刘群到始祖守知共有多少年呢,我们可以做一个大概推测。

    我们已经知道从始祖到刘群祖已经十世了,如果我们知道每代人的间隔时间是多少年,就可以推算出始祖出生及定居的时间了。

    那么,每代人的间隔时间是多少年呢?

    我们以孔子家族为例。《孔子世家谱》记载了两千五百多年、七十余代的孔子后裔,该家谱因其记录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以及严谨的体例、翔实的资料,被称为“天下第一谱”,被吉尼斯世界记录认定为目前世界上最长的家谱。据该家谱所载,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其最后一位被封为衍圣公的是77代嫡长孙孔德成,孔德成生于1920年。从孔子到孔德成,共77代,2471年(1920+551),平均每代间隔的时间是32.5年(2471÷76)。我们再来看一下他的77代孙到50代孙的时间间隔。因为这个时间段基本接近我族10—1世祖生活的时间段。孔子50代衍圣公名叫孔拯,生于1135年。从50代到77代共27代,785年(1920一1135年),平均每代间隔29.1年。从这两组数据可以看出,孔子家系每代人的间隔时间是29.1—32.5年,由于《孔子世家谱》是我中华文明史上最完整、最准确的家谱,因而也最具代表性。所以学界普遍认为我国每代人的时间间隔是30年。

    那么,这个人口发展的时间规律是否符合我族的实际情况呢,我们来看一下。我族有出生时日记载最早的世代是九世,即“登”字辈,仅有两人,一人是三门祖莹中登广公墓碑所记载的登广公,一人是现年52岁的国长之父登明。由于人数太少、与大多数族人辈份相差太远,故不具代表性。“登”字辈之下的“国”字辈,即十世,生辰时日清楚的有33人,占有后裔的国字辈的一半,因而具有代表性。我们对这33位国字辈后裔做了一个统计(统计表附后),统计显示,10—11付的时间间隔是30.7年,10—12世的时间间隔是28.7年,10—13世的时间间隔是29.8年,10—14世的时间间隔是28.34年,10—15世的时间间隔是25.85年,10—16世的时间间隔是25.25年。表中15世共8人,16世仅有2人,因而这两世的代表性差些。10—14世人数最多,最具代表性。把这4代间隔时间加起来再平均一下(30.7+28.7+29.8+28.34)÷4,就是我族每代人的平均间隔,这个时间是29.4年。这和学术界的认定非常接近,学术界认为,每代间隔的时间是30年。

    知道了每代人口生育的时间间隔,就可以推算出我族始祖存在的时间了。10世祖刘群生于1825年,从10世到1世,间隔9代,按孔子家庭每代间隔时间最短的29.1年计算,始祖应生于1563年(1825—29.1x9),按我族每代间隔29.4年计算,始祖应生于1560年(1825—29.4 x9),按学界认定的30年间隔计算,始祖应生于1555年(1825—30 x 9),三种计算方法相差8年。由此看来,我始祖应生于1555—1563年之间。

    一般来说,人到30岁左右才具备创家立业的条件,那么,我始祖迁移,定居我村的时间应为1585—1593年之间,即明朝万历年间。我村、我族的历史应从这时开始。据康熙十四年《中牟县志》卷五载:“明万历年间,知县陈幼学疏通大小河渠一百九十六道,……所以逃民近而二三百里,远而四五百里者闻风皆来。现在开种地土、修理房舍,俱成村落。共计复业者大秦里(行政区名,相当于现在的乡。我村附近的村庄皆属大秦里)一百七十六户,李寨里五百二十二户……”我始祖很可能就是那群“闻风皆来者”之一,在那时迁移定居我村的。

    另据1985年《中牟史志资料》载,中牟水患严重,仅从1344年(元至正四年)到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的三百多年间,黄河就决口21次,严重危害下游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我始祖老家是尉氏县水波乡老李村(族人口口相传,皆日始祖是老李村人),是黄河泛滥重灾区,始祖孩童时期(1559年),就有一次黄河决口,为寻生计,他们当然要逃往他乡。有迁出的必需,有迁入的机遇,我始祖迁移并在我村定居下来,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欢迎留言寻根寻谱!
    相关新闻
    推荐产品
    最新更新
    牒谱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