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论谱

当前位置:家谱网 >> 专家论谱 >> 浏览文章

童桂林:研究姓氏堂号的现实意义

时间:2019/9/17 10:59:04
信息来源:本站综合
发布:新闻编辑部

中华堂号是姓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是谱牒文化和宗祠文化的深度发展,是中国姓氏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出现,进一步扩大和完善了姓氏文化的内容,是值得研究与探索的一个领域。同时,堂号是中国几千年宗法社会的产物,局限于客观科学的认识,打上了封建社会的烙印。其中含有“忠君敬神、三纲五常、封建迷信”的成份,是应该认真正确认识和对待的。今天,通过对堂号的研究探讨,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使之进行保留和发展。通过对堂号来源的考证和研究,可以明辨姓氏来源,探究堂号与典故间的渊源,考察道德伦理规范在家族制度中的反映。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文明的发展,堂号这个传统文化同样会继续根植入千家万户,注入新的内涵,不断继承发扬。

姓氏堂号 (1).jpg

(1)堂号论著,悄然兴起

 “堂号”的广泛使用,约定俗成,深植人心,由来已久。自有“堂号”以来,从事探讨和研究“堂号”的人似乎寥若晨星,相关专业著述文献实难寻觅。即是姓氏书籍中有文字记述,也是一语带过,仅为配角。改革开放以来,先后有《中华姓氏堂号典故》《中华姓氏堂号典故大观》《中国家谱堂号溯源》等堂号专业著作及《浅谈中国姓氏堂号》《家谱堂号探析》《莫问主人便知姓——漫谈地名灯号》等论文的出现,是令人欣慰的研究成果。

河南密县政协王衍村先生,分管外事接待,因工作需要而接触到族谱、宗祠,族谱、宗祠就有宗族堂号。因此,他于1991年8月写成《浅谈中国姓氏堂号》约3000字的专业论文,在山西太原家谱会议发表,后收录在《谱牒学研究》等文献中。衍村先生继后于2002年撰写《中华姓氏堂号典故》专著,64开本,230版面,由远方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整理217个姓氏,1153个堂号,其中专述102个姓氏,201个堂号典故,始开堂号专著和研究堂号的先河。

大千世界,无独有偶,安徽蚌埠高匀田先生,1992年,因为客居台湾的堂兄高乐田回家探亲,相互语及纂修家谱之事,匀田主担谱局纂修。之后,因其多宗分支合谱,在总堂号“九思堂”下有“福有堂、厚德堂、循理堂、积善堂、也愚堂”等五支堂号。对此,高匀田先生也与堂号结缘,收集撰写。书名亦曰《中华姓氏堂号典故》,巧合,与王先生路隔千里的巧合!整理姓氏447个,收集堂号3000多个,解释典故1251个,近40万字,正16开本,于2010年以内部资料传读。高匀田先生对《中华姓氏堂号典故》进行认真修改增订后,于2015年10月,由中国文史出版社正式出版《中华姓氏堂号典故大观》精装本。本次集500姓氏,堂号13912个,解释典故2000多个,总字数达60万。其中每姓氏还配有楹联。

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年轻的研究馆员顾燕老师,在整理馆藏家谱之时,也与“家谱堂号”相识结缘进行研究整理,后来,她历时十七年,于2015年6月编纂成《中国家谱堂号溯源》,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溯源565个姓氏的3288个堂号典故,还收集堂号13000多个,字数53万。《中国家谱堂号溯源》的《前言》中对家谱堂号的源起成因、功能作用、传承发展都进行了非常精辟的分析,谈及很多独到的观点,给后来者提供了很大的学术研究导向。

1991年8月王衍村先生发表《浅谈中国姓氏堂号》之后,有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的顾燕先生,也于1999年撰写了《家谱堂号探析》,登载《中国谱牒研究》。2000年,在《同安文史资料·同安姓氏专辑》一书中,有福建同安县文化局长、宗教事务局长颜立水先生撰写的《莫问主人便知姓——漫谈地名灯号》,同样是有关堂号与姓氏关联的论文。2018年10月,笔者提交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的《堂号与家风》入载《优秀论文集》,获一等奖;《中华堂号》书稿获最佳内容一等奖。至今二十几年来,堂号文化,在互联网络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探讨与研究一直在蓬勃发展。

当前,国逢盛世,全民小康,新建宗祠、编纂家谱之风席卷神州大地,家族新修谱,祠堂新题名,为氏族堂号命名增添新的内容。每个新析衍分的族群都希望有一个具有文化底蕴深厚,又能展现家世辉煌, 还能寓义后代隆昌的徽号,家族文人热议,追述先人功德,成为一族的文化重事。2018年,山西河曲县楼子营南沟周氏,在互联网上发佈征集本宗堂号信息。后来,终以迁祖周通、周顺之名,用“通”和“顺”组成“通顺堂”,作为堂号,达到既不忘祖本,又喻义后世裔孙通达顺意。

姓氏堂号 (2).jpg

(2)爱国兴邦,忠肝义胆

“爱国”二字是神圣的,是一种崇高无私的感情,是一个民族精神财富中最珍贵的感情,它具有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爱国,就意味着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堂号中大量体现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感人事迹。如“秀实笏击、鹏举精忠、天祥正气、秀夫忠烈、可法忠烈、孝孺正学”等忠良文武将相;“存仁忠德”的吉氏兄弟,宋末“忠孝父子”卓得庆与子卓规、卓权三人同赴国难,明末“忠孝父子”周文炜父子城破殉国;“纯洁”的乔彝、“心怀国恩”的巩永固、“忠烈”饶廷选等等,都是在国家遭遇外患入侵,民族危难之际,他们勇赴沙场,拚命抵御,展现了亡我牺牲的大无畏爱国主义精神。

(3)山川毓秀,爱疆护土

黄帝画野,山河壮丽。五千年来,“郡望”中记载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名称。仅以北京为例:历有蓟州、燕国、广阳、上谷、涿州、幽州、燕京、大都、顺天、北平等等数十个称谓,诸多姓氏或以郡望,或以地域作为堂号。或以山、峰、岭、河、江、海、湖等作为堂号,例不胜数。祖国山河,秀美壮观,是每个人生存的根本,爱疆护土与生命同等,以堂号永志之,折射出人们对美丽祖国的深情厚爱和依赖。

(4)高尚人格,名垂竹帛

人品志节,万古称颂。从堂号典故中,展现出古人高尚的人格魅力,成为家族的光辉典范, 留传千古,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如“孙康映雪、匡衡凿壁、车胤萤照”的勤学苦读,自砺发奋精神;又如“杨震四知、时苗留犊、羊续悬鱼”的廉洁奉公的高尚品格;还有“魏征人鉴、桑氏铁砚、朱云折槛、卞和证璞”的坚忍不拔精神;再如“宋登施政、鲁恭三异、包拯正谊”的亲民执政理念,其清明、清正故事传颂不绝。

(5)姓氏文化,熠熠生辉

氏族堂号,中国独有。堂号作为姓氏家族的徽号和别称,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和血缘内涵。通过对堂号典故的研究探索,会发现一个个家族的历史传说、名人事迹、神话故事及其相关著述等等,实际上它是家族文化的一种折射。如江氏“梦笔堂”,王氏“青箱堂、三珠堂、鹅书堂”,曹氏“八斗堂、绣虎堂、三桂堂”,谢氏“宝树堂、玉树堂”等等。每探讨一个堂号的来源,都会是一个有丰富文化色彩的故事,使中国姓氏文化熠熠生辉。

姓氏堂号 (3).jpg

(6)民风淳朴,重农务本

追思先祖,崇耕务本。堂号中以崇尚美德、追思报本为内容命名的如“敦伦堂、敦睦堂、祟德堂、树德堂、敬爱堂、叙伦堂”等,凸显其对社会和睦安定的追求。又如“源远堂、溯源堂、永思堂、追远堂”等,则喻有思念先祖,光耀门庭,以期教育后代不忘本源之意。还有“一本堂、务本堂、崇本堂、报本堂、留耕堂、耕读堂”等,这又是古代务农桑以丰衣足食为立家、立族、立国之本的重农思想表现。

(7)爱老敬长,孝行天下

志在《春秋》,行存孝《经》。是知孝者,德之本也。二十五史中有二十一史为《孝》义设立专卷。西汉、后汉两朝29帝,有23帝谥号首字冠“孝”。历朝树立孝义的楷模,以昭示世人。所以“孝义堂、孝友堂、孝顺堂、孝悌堂、孝感堂、孝睦堂、敬孝堂、崇孝堂”等的崇“孝”文化堂号占有很大份量。百善孝为先,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8)敦宗睦族,凝聚团结

敦宗睦族,团结稳定,是人人追求的希望和理想。如“睦族堂、亲亲堂、亲族堂、善德堂、安乐堂、敬宗堂、爱敬堂、敦睦堂、聚源堂”这一类堂号都是以亲和相处,睦族相聚为目的,修家谱,序昭穆;建宗祠,祭祖宗。其根本是为凝聚血亲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共同团结向前,人人自律,当一个尊礼守法的优秀公民。同时,在今天仍不失为通过寻宗认祖的联谊活动,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的重要方式。

姓氏堂号 (4).jpg

(9)积善崇德,弘扬家风

崇德向善,尚礼守法。“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一个家庭,一个家族,良好的家风,是建立在中华文化之根上的集体认同,是每个个体成长的精神足印;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文化风格。堂号中饱含着忠贞爱国、执政为民、廉洁自律、勤学励志、崇孝奉亲、谦和忍让、尊师重教、仁义乐善、诚信守诺、耕稼俭朴的等等家风,都是值得我们今天学习和弘扬的美德。家风对家族的传承,民族的发展都起到重要影响。

(10)光前裕后,传承文明

光大前业,遗惠后代。为祖先增光,为后代造福。撰国史、编方志、修家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堂号是家谱文化的重要部分,目前知之者甚少,也有个别编写家谱的编纂者不知堂号为何物。所以,有必要进行研究、整理、发扬,探索中华堂号文化在新时代的新概念,增添新的文化内涵。湘鄂边骆氏2005年三修《骆氏族谱》,为缅怀纪念从赣迁湘的始祖骆元珠而称“珠公堂”。2016年浙江兰溪童氏创修《白露源礼崇公房童氏宗谱》,创立堂号“二知堂”,意为“一个家族的兴旺强盛,源自家庭成员对子女教育的重视,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团结,故‘知教’、‘知和’……是为‘二知’。”

中华堂号的存在历史久远,流传深广,是我国姓氏文化中的宝贵财富,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范畴。它既是对某一姓氏中的某一家族的特色高度概括,也是对当时社会形态的深层反映。因此,堂号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国的伦理型文化和政治型文化的有机结合。其内函与姓氏家族的起源变化、人口繁衍、析分因果、迁徙路线、人际关系有着紧密的关联。当前,挖掘、研究、整理、传承我国堂号文化,取其积极的部分,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存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对每个姓氏与海外侨胞怀念故土,寻根溯祖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2019年中秋

作者简介

童桂林,湖南省桃源县剪市镇人。生于1944年。初中肄业。农民。1985年从事建筑工程,1997年考取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师。1992年南下广东东莞务工,进入香港广开发展有限公司,2004年12月辞职回家。历时十一年撰著《中华堂号》,该书系统介绍每个姓氏堂号的源流典故,全书300多万字。

今日热点

姓氏字辈

推荐产品

家风家训

姓氏动态

姓氏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