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论谱

当前位置:家谱网 >> 专家论谱 >> 浏览文章

周玉生:浅谈修谱中关于精神层面相关内容的记载与编排

时间:2019/9/28 10:46:41
信息来源:本站综合
发布:新闻编辑部

编者按:本文原标题系《凝聚精神力量 弘扬传统美德——浅谈修谱中关于精神层面相关内容的记载与编排》。

古人云:“谱者宗之迹也:录先人之仁德,载族人之迁居,激世人之奋进,示子孙子之孝义。”大凡编纂或修编宗族家谱,除寻根理支,世系编排等基本内容外,笔者注意到不少当代人在编纂或续编家谱或宗谱中,往往忽视了对先祖精神层面的记载,使之弱化了家谱的教化功能。余以为,一部成功或优秀的家谱应当是有灵魂的,它传承给后人的应该是中华民族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和传统的美德与优良的家风。

本人不才,2017年春受族人重托,主编《積庆堂周氏宗谱》,由于本堂立堂只有一百五十六年的历史,且先人未曾编谱,因此,该谱为新编首部宗谱。在动笔编纂之前,我们先后阅读了本市周氏其他堂号已修编的宗谱和其他家族已编的家谱、宗谱,参照古人编纂之法,吸取其他家谱、宗谱编纂的创新之处,制定了编纂提纲。编委会在讨论通过编纂提纲时,明确指出:本堂宗谱必须有自己的特色,必须在精神层面上有所突破。为此,我们在征集资料中,十分注重发掘和提炼先人在报效祖国、持家立业、培育后代等方面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1811年,本堂一世祖周湘江、周湘湖、周湘湛兄弟三人从苏州迁徙至安徽天长沂湖渡口后,兄弟同心,各显技能,开创家业,到1863年“積庆堂”被赐名时,周氏家族已是人丁兴旺的大户人家。他们所居住的渡口被四乡八镇之人称之为周家渡。而今周氏積庆堂已有三百三十余户近三千人口,可谓根深叶茂,生机勃勃。众观積庆堂的发展史,我们强烈的感受到是“兄弟同心,守望相助的团结拼搏精神;勤奋好学、技艺超长的刻苦钻研精神,忠于祖国孝敬父母的精忠尽孝精神”激励后人,奋发有为。

为了彰显先人的这三种精神,我们在“家谱序言” 和“人物小传”中较为详细的记载了相关内容,将这三种精神体现的淋漓尽致。在“序言中”为表述“兄弟同心、守护相助的团结拼搏之精神”,我们充分记叙了一世祖周湘江兄弟三人从苏州迁徙到渡口,同心协力、开创家业、繁衍后代的情况。特别是在1863年4月一世祖周湘江夫妇和长子及小女一门四人为捻军所杀后,(周湘江四子周禄此时身为湖北参将正率清兵与捻军作战,故受牵连。)二弟周湘湖长子周培秋夫妇冒着风险,带领叔父周湘江幸免遇难尚未成年的孙儿周在喜兄弟三人逃亡至两县交界偏僻之地,落脚谋生。周培秋夫妇为抚育遗孤耗尽心血,终因操劳过度,客死他乡。这一事件充分显示了危难之中亲人之间守望相助的奉献精神,让后人永世难忘。

为体现“勤奋好学、技艺超长的刻苦钻研精神。”我们在“人物小传”周楣声一文中记录了他刻苦钻研,终成我国灸学泰斗,新中国灸法事业开创者和奠基人的情况。在“忠于祖国,孝敬父母的精忠尽孝精神”上,我们节录了清同治八年《天长县志》和上世纪八十年代编纂的《天长县志》中关于二世祖周禄和六世孙周正铭献身祖国的相关史料。二世祖周禄1866年6月9日时为湖北参将在小军山与捻军作战中阵亡。其子周承銮闻讣后抱病乞食,只身徒步前往湖北寻找父亲遗骸,途中为捻军所获,劝降无果后惨遭杀害,其孝心感天动地。六世孙周正铭在1926年“八一三”惨案中,英勇殉难,时年仅15周岁。解放后被共和国追认为革命烈士。这些鲜活的史料,诠释了本堂热血男儿报效祖国,孝心感人的忠孝之精神。经编纂讨论,将这三种精神定为:積庆堂精神,成为積庆堂族人的共同精神财富, 以代代相传。 

为固化和深华先祖们的这三种精神,我们还刻意精心撰写了《積庆堂周氏家训》,规定了每年农历十月初八为族人祭祖之日,并举行续谱会,为此,我们还撰写了祭文。为使祭拜活动健康文明,我们还规范了祭拜仪式和程序,将宣读“家训”和“祭文”列入程序。

周氏積庆堂宗谱在河南姓氏文化研究会家谱委员会、中国家谱编排印刷基地的指导与帮助下,于今年4月刊印出版。该谱颁发后收到了族人一致好评。大家认为这不仅是一本家谱,更是一份精神食粮,是一份不可替代的家教好“课本”。

为什么要在宗谱中体现先辈们精神力量,其理由有三:其一,本堂堂名为清同治帝所赐。堂名取自于《周易》:“積善之家必有余庆”中的首尾二字,其意深远。作为積庆堂子孙应时刻铭记“積善余庆”的教诲,并践行于实际。其二,積庆堂立堂前后,先祖们在历经磨难,光前裕后中锻造出:“团结拼搏、刻苦钻研、精忠尽孝”的精神。这种精神难能可贵,必须为后人传承并不断发扬光大。其三,在人心浮躁,拜金主义盛行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在宗谱中彰显先辈们遗留下来的精神财富,以教化当今族人及其后代不忘初心、砥砺奋进。

在记载先辈遗留下的精神财富上,我们力求做到二个得当。一是编排得当,所录史料均安排在“序言”、“人物小传”和“史料文存”之中,二是详略得当,对影响较大的事件尽可能的详细记载,准确表述,对影响较小的相关内容,只加以简编。对于新编“家训”和“祭文”等则专门安排章节,突出其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家风时指出:“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然,心灵的归宿则需要先人:“修身、齐家”的模范行为和为之而奋斗的精神力量来支撑。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家谱则是家教中的最好的教材,因为家谱记载的是亲人的事,讲叙的是先辈们的业绩,因此更具有亲和力,感召力和潜移默化的作用。余认为:一部家谱、宗谱如果体现不出其家族的精神,就失去了灵魂,就不可能成为一部好的家谱。我们在这方面,虽然做了一些尝试,还有不尽人意,不够到位的地方。我相信通过本次会议的总结交流,一部部厚重且有灵魂的好家谱将呈现在世人面前,使家谱真正成为传承家族精神,凝聚正能量,开创未来的家庭第一教材。

作者简介

周玉生,《積庆堂周氏宗谱》主编,安徽省天长市政协原副主席。

相关文章

今日热点

姓氏字辈

推荐产品

家风家训

姓氏动态

姓氏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