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序言

当前位置:家谱网 >> 家谱序言 >> 浏览文章

黄会元撰写的《圣荷园黄氏家谱序言》

时间:2019/11/19 17:34:30
信息来源:本站综合
发布:新闻编辑部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圣荷园黄氏家谱序言

黄会元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顺治皇帝日:“来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脱又是谁?“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此为人生第一间孩童时代,疑问我从哪里来:成人之际,关心我祖是谁:懂事以后,寻问我为何生活于此?而能准确解答此问题者,唯有家谱。

家谱,又称族谱、宗谱、家乘、房谱,祖谐,世谱、家录,家谱,家志,家传、通谐,统谱、谱录、谱牒、世牒、世谱、世家,世典,宗谱,支谱、房谐、故谱、合谱。谱传,真谱、私谱、本书、族系、族讲、石谱、系谐等,也有的称为测源录,源流考、清芬录,世恩录、族谱图、大同谱、大成谱、联宗谱,先贤录、传芳集、家传薄,先德传,谱志略,家谱汇编、家模汇编、源流大典等,是记录家族生命之源头,是家族之生命史,是同宗共祖之男姓血亲集团以特殊形式记载本族世系与事迹之历史图籍。家谱内容包括姓氏源流、家族迁徙、世系图录、婚姻文化、族规家约,人物事迹、风俗人情等,其中最重要之内容是世系图录,即记载始祖、始迂祖以来之本家族历代先祖名录,此是确认是否是家谱之重要标志。

圣荷园黄氏家谱 (1).jpg

中国家谱由来久远,产生于上古时期,完善于封建时代。在中国,真正之家谱约有三千年历史。在没有纸张之古代,古人就地选取合适之材料作为记录家谱之载体。除甲骨家请外,商代末年还出现记载家族世系之青铜器,汉代流行于石碑上刻家谱,而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则有结绳家谱与口述家谱。谐之兴也,兴于史。史掌邦国之志,奠系世,拼明穆,此谐学之所由兴也。汉司马迁收集周谱而作《史记》,五帝系牒,三代世表,改谱为表,旁行斜上,编次甚详。降及晋唐,王僧孺撰《百家谱》;柳冲撰《大唐姓系录》,均载功勋,而不言世族。五季之乱,谱牒散佚,荡然无存。然后人修谱不断;谐不断,则史不绝。数千年来,在不同时代,家谐显示出不同形态,家谱文献成为我国历史文化之重要组成部分。家谐素来与国史,方志并称为三大历史文献:故章学诚日:家有谐,州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盖家谱与正史互补。

圣荷园黄氏家谱 (2).jpg

黄氏最早之家谱,相传为商朝时期陆终第四十四代孙黄成德创修,又相传黄成德之第十一世孙黄飞虎因逃避商纣王迫害而改从母姓王,后来黄飞虎曾孙黄爱辅、黄爱粥等以家藏请牒上呈周武王,得以复姓黄氏。然此传说虚诞,且于史无证,不可信。黄国建国于夏启之时,一说黄国建国于公元前2148年,理应有谐牒传世。然四百多年之夏史无准确之文字记载,故黄氏于夏时无谐牒显世亦可理解。或夏时黄氏有谐牒传世,然长期战乱与天灾人祸,终至最早之黄氏谱牒重灭。商周时期,黄国显于诸侯,且见于甲骨文,故最晚至商周时期之黄围,必有专门记录黄国王族历史与世系之谱牒传世,可恨此黄氏谱牒至今无见。战国末年,据说楚相春申君黄歇曾制改增修黄氏族谐,并将谱系上呈御览,又亲自制定黄姓最早之字派。此黄姓请牒至今亦无见,且于史无证, 不可信。汉魏之时,门第始兴。谱菜学于此大兴。江夏黄氏,此时始有确实可信之家史族谐流传于民间。六朝隋唐为中国谱牒学之始盛时期,然因此时之黄姓衰落,故黄氏族请不见于《魏书官氏志》与《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等官方正史。此时之黄氏族谐,仍在民间流传。两宋时代,黄姓兴旺发达,遂出现黄氏谱牒之繁荣。各地黄氏纷纷立祠修谐,家传、谱序多见于当时名人文集之中。明清以来,黄氏谱牒学更加发达,长盛不变。此时之黄氏谱牒,大多流传和保存至今。吾云南永昌府之黄氏谱系,亦为明传之谱系。文革破四旧时期,大陆中断修谱,许多谱牒横遭焚毁,吾云南永昌府之黄氏谱牒亦毁于此时。然长翠如吾伯父黄光华者,暗藏手抄黄氏谱牒,今传至吾,幸甚。黄会元据此手抄黄氏谱牒,撰成《水昌府黄氏家谱》,又订正换成《水昌府黄氏祖谱》,再据此祖谱分衍撰成《圣荷园黄氏家谱》。

圣荷园黄氏家谱 (3).jpg

家谱之作用甚巨,大略有五。其一,家谱一出,明鼻世系,炸宗敬祖。亲我者,我亲之。通过家请,可以查证自己之血统,知道家族中血缘关系之亲疏远近。惟有知道祖宗,才能尊敬祖宗:性有心系血缘,才能孝敬父母,尊敬长辈。中国之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冬至节等传统节日长盛不衰者,乃家谱告诉人们不忘根本,由是尊宗敬祖,啊老爱幼之传统美德得以发杨光大。故欧阳修日:“族有谱牒, 则人知其所出,知其所出则尊其祖,尊其祖则爱其身,爱其身则修身慎行,自不容以不谨!故非从昭姓氏、叙唱穆、明亲疏、排异同人手不可也!”。其二,家请有明史之功。古语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谱史互补,兴衰自得。夫国之史,家之谱,自古然者:国史所以昭贤愚,明得失,著盛衰:家谱所以别尊卑,明昭穆,垂绵远;是以国本平谱,人本平祖。苟不明其谱,是不知身之从来者何也:荷明其谐,是知家国兴我更替之所从来也。其三,家谱可以增知有人。自古以来,家谱承载着伦理规范,塑造着人格精神,维系着社会秩序。家谱中许多祖训家规,皆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之精髓。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父母亲如何教育子女?依据家谱教育子女。家谱多训之以家风家训,族规、家法,又提倡敬长老、孝父母、尊师长、睦族人、和友邻、恤贫孤,崇俭朴、戒奢侈、禁赌博、戒懒惰、戒淫逸等伦理规范,且家谱中记载本族志士仁人优国优民之爱国主义精神、自强不息之奋斗精神、追求真理之奉献精神等,皆可增知育人。其四,家谱可以留本寻根。俗话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家谐为家族留本,由是寻祖有据,无惶无恐。古人云:子孙不知姓氏所从来,以味唱穆之序者,禽兽不如也。谱课,身之本也。有家谱,则知自己从何处来,到何处去,来干什么,怎么干。留存祖宗之根本,得失自知:寻觅先人之踪迹,进退有据。故祖宗故事,长存人间:先人渊源,脉络清楚。有家谱,则失散之人可以相聚.无怨无悔:有家谱,则族人可以共叙亲情,互助互爱。其五,家谱可以增强凝聚力,向心力。家谱有聚其骨肉以系其身心之教化作用。俗话说:亲不亲,故乡情。人在他乡,路人不如乡人,乡人不如亲人。有家谱,走到天涯海角,亦可联系血肉亲情,增添人间暖意。国家要靠民族凝聚力,民族要靠氏族凝聚力,氏族要常家族凝聚力,惟其如此,方能稳固国家基础,振兴中华民族。开创太平盛世。

自古以来,国必有史、方必有志、家必有谱。故文天祥日:“家之有谱, 犹国之有史也。史以记实事,漕以序昭穆。昭穆能明,则家派无得混哉。若不修谐,恐后分迁,如侄不识叔,兄不知弟,往往相会,遇若途人。故珍珍斯谱,以水其传。”古代之皇室、王族、豪门,官宦之家,多有谐系。王安石日: “凡其姓之显者,莫不谱之。”普通百姓之族谱,大多始于宋朝,然族谱真正流行于世,实乃明朝初期至明朝中期。解放后破四旧以及文革时期,族谱遭受灭顶之灾,好多族谱殁于尘埃。

古人不修谱,视之为不孝。古语云:三世不修谱为不孝。又民间流传,三十年不修谱,视为不孝:六十年不修谐,视为大不孝。朱嘉日:“君亲一理,忠孝一道,忘之者谓之逆,遗之者谓之弃,慢之者谓之亵。为将之戒,莫大于不忠;五教之属,莫大于不教。为人臣,所当鞠躬尽瘁;为人子,所当慎终追远。不可一毫有忽也。不修家谱为不孝。”重视家请之家,既留住家族之根,亦为一种孝行。家法坏,谱谍尚有遗风;谱谍坏,人家不知来处。故谱不可不修。然修请不易,亦不可不慎。王安石曰:“余闻苏老论谱, 谓可知者续之,不可知者阙之.此语其有病夫?人不生于空桑,岂无祖宗,可知着固可续矣;其不可知者,必夜而思,日而求,握形捉影,岂有不得者焉。有委於不知,而又安于不知,其为不孝也益大矣。”

圣荷园黄氏家谱 (4).jpg

中国有句古话:盛世修史,明时修志,闲时修谱。自唐代以来,历代都对撰修、研究家谱大力提倡与支持。故日:“凡国必有史, 有家必有谐。”自古以来,黄氏皆重修谐。《水昌府黄氏家谱》初修于明初,历代续修不断,传承有序。至文革破四旧时期,( 永昌府黄氏家谱》横遭焚毁,悲藏。然吾大伯黄光华暗藏手抄之黄氏谱系,再传至否,甚幸。吾惜黄氏谱系之残破,遂起修谱之意。开乃走家串户,不计展昏雨露,遍访水昌府沙河村之黄氏族人,凡三月有余,收获颇多。在黄氏七八十岁族人之口述、追忆、续补资料之下,吾进一步确证永昌府黄氏十二家于明初自南京应天府逃难而至云南永昌府,且此十二家黄氏后裔皆存于世。历经五六百年,自应天府逃难而至永昌府之十二家黄氏族人繁衍生息,至今已相聚成村,蔚为大观。吾以黄光华暗藏手抄之黄氏谱系为底本,参考吾三个多月访问、收集、考证之黄氏资料,前后斟酌,务求准确而客观,力争存本而相续,并订正原谱系之明显错误,遂撰成《永昌府黄氏祖

今日热点

姓氏字辈

推荐产品

家风家训

姓氏动态

姓氏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