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资料

当前位置:杨氏家谱网 >> 浏览文章

河北临漳杨氏家谱序言

时间:2015/2/26 15:50:58
信息来源:本站综合
发布:杨氏网编委会

国家不可无史、地方不可无志、家族不可无谱。无史之国似无本之木,无谱之姓如无源之水。史可知古今、志可明衍变、谱可辩支系、昭亲睦、别长幼。

家谱(或称族谱、支谱)是与家和家族有关的典藉,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它记录着该家族的来源、迁徙轨迹,包罗了该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规、家训等历史文化的全过程。是故,凡修家谱,旨在弘扬家风、继传家训,承先人之优良传统、励后代奋发之志气。吃水不忘源头,望木而思根本。家之有谱,犹如水之清源不断、木之根本不失。

据老谱记载和长辈们的口传,河北临漳秦村杨氏始祖一世得春公,于明初,从山西平阳府洪洞县迁移至彰德府临漳县杨家庄,后因漳河水患致杨家庄塌陷,族人们四处逃散。其中十五世世瑞公支系携四子文魁、文明、文章、文秀和家眷迁至司家庄,后因司家庄又被河塌,终迁至秦村定居。十五世世林公支系也终迁至秦村,至今约600年。我杨氏家族,祖祖辈辈都很注重修续家谱。在杨家庄时期,先祖们以忠厚传家为本,勤劳处事当先,从而世代逐渐兴盛。至十五世,家族有地多倾,已为明门望族,遂修《杨家庄本族总谱》(以下简称《总谱》),从一世起,历经沧桑一世不拉清楚记载到了十五世,能传存下来,足以表明了各代祖宗们对修谱的重视。杨家庄因水患塌陷后,族人四散,加之连年旱涝灾害、社会变迁、外侵内乱,《总谱》一直未续修。直至1944年,我的父亲乙朝(十八世),虽从小只上过两年学,不知他从何处借到了《总谱》(现总谱原件已不知下落),白天在外干活养家糊口,晚上在家点着煤油灯,用毛笔一个字一个字写了好长时间,才抄写了这本《总谱》。文革时期破“四旧”,不少人顶不住压力把家谱都烧了,我父亲没舍得,偷偷将它保存下来传给了我们,实为传世之宝,是本次修谱的唯一文字依据。父亲平时一有机会就给我们讲族史家史,为的是让我们不忘祖宗、不忘本;我的大哥丙臣,小时候家庭贫穷,没上过学无文化,但一成家就托画匠画了家谱轴子,每逢过年就公公正正挂起来烧香摆贡恭奉祖先;我的二哥丙东,在2008年大哥去世后,及时安排好家谱轴子的传递和存放,并多次和我们商量修续《总谱》,并让孙儿杨帆将孤本《总谱》复印成了多套分发给各家保存,以防损坏或丢失。遗憾的是他于2011年2月不幸因病去世,未圆修谱夙愿。国盛修史、族旺修谱。当今中华复兴崛起,国富民强,华夏子孙修谱、续谱蔚然成风。2011年初,我和弟弟丙志正式提出了修谱倡议,家人一致认为这是功在当代、裕泽后世的善事,纷纷表示积极参与、大力支持。2012年4月,在邯郸召开了首次修谱会议,确定了本次续修家谱一是续修《总谱》,二是新修一部《河北临漳秦村杨氏家谱》。为什么续修了《族谱》还要再修《家谱》?因为我们在续修《族谱》的过程中,深深体会到了由于老谱本身内容单一,自始祖一世至十六世只记载各世族人名讳,缺失其他旁佐资料和时间记载。因而现在我们也只知道祖辈的名讳,不知其身份和业绩,这是十分遗憾的事。但对祖父以前的情况,我们已无法再了解了。对于父亲以来的情况,趁还记得清楚,一定要不失时机地用家谱的形式尽可能祥尽记录、传承于后代,再不能让后代也像我们这样不了解前辈了。我们曾想在续修《族谱》时,就将内容力求详尽一些,但因时间久远、资料不全、族人联络困难等许多条件的约束,详修族谱的条件不具备。而修家谱范围小、易操作、资料丰富,可记载更多内容。因此,在续修《族谱》的同时,又纂修一部以十八世杨乙朝支系起始的《河北临漳秦村杨氏家谱》,把近代的家族情况详尽记录下来。再说,如果家家参与,都修家庭小谱,最后扩大汇总,就有可能成为族谱。

当今,家谱的种类繁多、形式各异,家谱体例也随着时代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不断地发展、丰富、完善。我们在编纂本谱时,在家谱的世系表述中同时采用了两种表述方法:一是采用了当今常用模式,本谱第二节家谱的表述法,使家族世系易看易懂、一目了然,又采用了本谱第三节家族名册的表述法,《祖宗牌》家谱中科学、先进、实用简便,修谱的新模式、新方法,即“家族名册”填写法和为每一位入谱成员都进行了编号,使这套家谱在修谱结束后,仍然还可以随时续填续写,不需重修重印,即可长期使用。为每一个入谱成员确定编号,可根据每个成员的名字和编号,快速、准确、简便查知家谱中任何一个人的有关情况,也可以在任何时候都清楚知道本家族已入谱的男性、夫人、女儿、女婿、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各类人员及入谱的人数等情况,也起到了全篇人员的索引作用。两种模式同时采用,是这套家谱的一个亮点。

修续家谱上及祖宗先辈、下及子孙后代、旁及本族支系,是一项十分繁杂、细致而艰巨的宗亲系统工程,需要搜集和整理大量的历史资料。600多年的家族历史缺乏直接历史资料的记载,搜集起来困难更大,许多家族往事只凭长辈们的口传和推测,需要查证和落实,更久远的族人族事则已无法考证。对于近百年来的族人族事,为使族人了解我族历史,我们抱着科学求实、认真负责的态度,对于先祖从山西洪洞迁来的时间,杨家庄、司家庄的地理位置和被河塌的时间,能够联系的族人族事,先人之名讳及世系传承等进行了认真的考证和研究,收集整理入谱人员的简历、照片,并进行整理、编辑、打印等,耗费了大量时间、人力和物力,这些都得到了全家人的积极支持。特别是参加编纂的人员,任劳任怨、日以继夜、年复一年、不辞劳苦,陆续用了近三年时间,用汗水和心血凝成了《河北临漳秦村杨氏族谱》和《河北临漳秦村杨氏家谱》,是我们家族的一大盛事,在此谨向族人家人和编写成员们予以致谢!

《族谱》和《家谱》,内容丰富各具特色。《族谱》主要接续了《杨家庄本族总谱》,记述了家族历史和家族中的人和事;《家谱》侧重于近代和现代,详细记述了十八世乙朝一家之事,接续了近百年的家族历史,把已过世的和当代健在的男女老幼一同记入了家谱,还特为过世的长辈写了传记和回忆录,也为当代已成家(婚)的男女都写了简历,并都附上了照片,“雁过留声,人过留名,”让来世上走过一趟的人都留下了脚印。

两套家谱各设了十多个篇目,相互照应、相得益彰、承上启下,是传承祖德宗功的家族文化财富。谱书在手,当代人在有生之年,能够手捧家谱,缅怀逝者的遗风、人生阅历,并以此成为新形式的“孝道”,让子孙后代牢记前辈、勿忘奋斗,将此精神财富传递于子孙后代,以期继承发扬、以祈兴旺发达。这两套家谱的诞生,从此结束了我杨氏家族无完整家谱的历史,请珍惜和妥善保存,勿忘接续。由于本谱的记载多为口传和回忆,无文字材料记载作依据,年代久远,查证工作艰辛,加之编者水平有限,经验不足,谱中的问题和错误仍在所难免,望族人,纠错、补充完善。以此为序

第十九世孙 杨丙耀

今日热点

新印家谱

推荐产品

姓氏字辈

姓氏名人

家风家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