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义达先生为《家谱编修实用大全》作序
- 时间:2015/4/8 9:41:12
- 信息来源:本站综合
- 发布:新闻编辑部
编者按:2013年初,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主任袁义达先生与魏怀习会长共同商议编纂《家谱编修实用大全》一书,期间双方密切沟通,袁义达先生更是数次亲临郑州指导编修工作。2014年,本书第一稿出来的时候,袁义达欣然作序,现摘录如下:
编修家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随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编修家谱由皇室到百姓逐渐形成规模。家谱,亦称族谱、宗谱等,它包含了家规、家训等诸多内容,对于规范人生和教育子孙后代有着积极意义。家谱是国史、方志记载社会史料的重要补充,与国史、方志共同构成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
一、家谱发展的几个重要历史阶段
家谱发展第一个阶段是汉代之前的家谱发轫时期。这一时期为家谱的发源与萌芽期,发展相当缓慢。这一时期国家采取的是宗法封建制度,为了分辨亲疏,区分统系,维护封建统治者至尊地位,家谱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第二个发展时期是魏晋隋唐时期,这是家谱发展的兴盛时期。这一时期,家谱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重视,国家专门设立了谱局和谱官,专门从事谱牒的编修及保管工作。当时许多官员都编有自己的家谱,这些家谱称为私谱,需送到谱局由谱官对其进行考核、审定,然后收藏在谱局中,成为官方承认的谱籍。由于这一时期是士族政治,魏立九品中正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选官品人,婚姻嫁娶,士庶分明,尊卑严格,门阀观念十分浓厚,人们在通婚、选官、认亲等方面均以各自的家谱为依据。尤其在通婚上,十分强调门当户对,人们的婚姻关系不是以感情为基础,而是以家世为基础。在通婚之前,双方都要查阅对方的家谱,世族与庶族的界限绝对不能跨越。因此在这一时期,伪造家谱的现象也比较普遍,许多人为了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不惜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将自己的家谱与一些世家望族联系起来。在唐末五代时期,由于连年征战,人们不能靠着显赫家世来升官发财,而是靠着军功来升迁,因此这时的门阀制度逐渐消亡,家谱的发展也进入了低糜时期。
第三阶段即宋代时期。北宋初期家谱基本处于一片荒芜,在北宋政权逐步稳定以后,人们才开始考虑兴修家谱。北宋初期,由于门阀制度消亡,人们通婚通常也不依据门阀,家谱的政治功能逐渐失去。因此,官府除了编修皇室内部的家谱(玉碟)之外,不再编写私人家谱。宋代中期,统治者为了维持政权稳定和巩固封建统治,加强宗族凝聚力,提高尊宗、敬祖的思想,开始大力倡导民间各家族自行编纂家谱。当时的许多名人志士都编有自己的家谱,其中较为著名的有欧阳修和苏轼,他们不但编纂自己家族的家谱,还创造了各自的修谱原则和体例规范。在官府大力倡导和修谱原则规范的指导下,民间兴修家谱盛极一时。宋代距今虽然时隔久远,当时所修家谱保存至今的少之又少,但在许多宋人文集及相关论述中都有对当时编修家谱盛况的描述。
明清时是家谱编修的鼎盛期,不仅官府大力提倡编修家谱,各个家族也十分重视家谱的编续,许多家谱一修再修,续修家谱的现象十分普遍。如今我们所能看到的家谱,大多来自明清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反对封建迷信的扩大化,家谱也被赋予封建色彩。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多数民藏家谱被付之一炬,家谱这一古今承传文化瑰宝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毁灭性打击。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寻根问祖、编修家谱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新兴风尚。
二、家谱的意义
纵观家谱的发展史,她与中华民族的兴衰休戚相连,国兴则文化兴、家谱兴。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先辈们编纂了数以万计记载我们的祖国、我们的祖先荣耀的优秀的家谱。这些家谱,在历朝历代,都对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起到了巨大作用。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首先,因为有了家谱, 使我们中国人最注重的血统得以纯净,不会因为死亡或迁徙而不知自己的祖先何在。忠、孝是中国人几千年来最优 良的传统,尊宗敬祖不仅是我们祖先的光荣美德,也是作为一个人应尽的义务。中国人最常说的一个成 语是“认祖归宗”,而家谱就是认祖归宗最直接的载体。其次,家谱是我们研究古代社会最直接、最重要的文献资料之一。每套家谱上都有自己家族中著名的名人传记,为我们研究古人、了解古人提供了最真实、最权威、最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许多家谱详细记载了一些历史变革中的事件,甚或是秘史,亦成为史学家们所青睐的重要佐证。
大凡家谱的序言、像赞、墓铭、传略等,多由本族裔孙或姻亲中居官仕宦、学有建树者所着,许多是当时的名人、学者或地方高官,这些出自名家高手的文章语句凝练,文笔优美,具有较高的文学鉴赏价值。另外,家谱一般还设有艺文卷,专门收录先人的奏疏、著述、诗词等,这些诗文著述,不仅抒发了主人公的喜怒哀乐和感时情怀,还记述了亲身经历的重大历史事件,具有史料和文学双重价值。近代学者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指出:“我国乡乡家家皆有谱,实可谓史界瑰宝。”在经历了岁月浸蚀之后,家谱的史学价值正在越来越多地发挥她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家谱是文化,她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光辉历史;家谱是纽带,她系牵着世界华夏儿女对根的思念;家谱是奉先思孝、承前启后、寻根留本、增知育人、血肉联情的集大成。一部成功的家谱,不但是家族的荣耀,亦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贡献。
为了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服务于家谱编修这一利国利民的事业,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家谱委员会聘请有关专家、学者,编辑了这本《家谱编修实用大全》。通读全书,言简意赅,通俗实用,不失为家谱编修资料的集大成者,为家谱编修者提供了一本宝贵的工具书。
谨向为此付出辛劳的专家、学者致敬!
是为序。
中国科学院研究员 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
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主任 袁义达
2014年阳春于郑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