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专家
当前位置:中国家谱网 >> 家谱查询 >> 家谱专家 >> 浏览文章

董胡同是大宾董氏祖居地,是董氏族人的精神家园

  • 时间:2014-02-13
  • 信息来源:本站综合
  • 发布:新闻编辑部

  • 本文摘选自中国家谱网(老家河南家谱馆),未经本站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转载,转载须注明出处
  • 本文网址: https://www.jiapu.tv/a/2014/23150.html
  • 此次大宾董氏宗族续修族谱,族人再次把目光聚焦在董胡同。目前,在我们大宾《董氏族谱》旧谱的谱序中,有如是记载:  “先祖世居阳武县城内大北街董胡同”。大宾董氏族人中知道董胡同在原阳县城大北街的人较多,但是知道董胡同来历与现在确切位置的人并不多。

    我们现在根据大宾董氏家族中一代代人流传下来的信息,与所能找到的关于那个时代的历史资料,可以确定董胡同在原阳县城大北街的大体位置,至于它的来历,似乎应该与我们家族的一段繁荣历史有关。

    明朝正德皇帝朱厚照后期,阳武县城大北街董氏五世祖董仁出任河南省滑县县丞,五世祖董仲出任山东宁阳县县丞。到了明嘉靖皇帝朱厚熄十年前后,五世祖董仁任山西盂县知县,嘉靖皇帝钦命董仲升鸿胪寺序班(七品以上),为此阳武县知县特在县城大北街为董仲修鸿胪坊(2004年新版民国二十五年《阳武县志》第25页)。董家人聚居的一条胡同里,兄弟二人几乎同时期做了七品以上的官员,这在当时阳武县是不多见的。随后,人们有极大可能把他们兄弟二人居住的那条胡同称为“董胡同”。

    《董氏族谱》旧谱的谱序中记载:一世祖董士能“因洪军流落阳武,人西智堡民籍”,  “至十世董慎言迁居武大宾庄”。因为我们不知道西智堡在哪,也不知道一世祖是不是一开始就居住在大北街,我们无法断定董胡同出现的时间,但不管如何我们可以推定,从明朝初年到康熙年间十世祖董慎言迁居武大宾之前,董胡同的名称一定存在了很长一段时期;而在董慎言迁居大宾之后,董胡同也一定存在很长一段时期。

    2004年新版民国二十五年《阳武县志》第35页记载:  “民国十六年(1927)十二月,时任知县李志宪将大北街改名为博爱街。街中路东巷一,名米胡同”。  “街中路东巷一”的“米胡同”,就是本来的董胡同。大北街虽冠以大字,其实也长不过百米,改名博爱,也只不过是因为当时的国民政府推行新文化运动,赶时代潮流。一条小巷因董家人居住而姓董,又因在此居住的刘家出了个节妇米氏,上面给她修了个贞节坊,加上遇到一个多事的李知县,这条小巷就姓米了。但不管如何,位于大街中闻路东的一条小巷——董胡同却因此成为米胡同。过去,董胡同向北100米就是古城墙,胡同的东端是一个大水坑,水坑东面即张良庙(现在原阳县人民医院内),距东城墙百余米。

    参与这次续修族谱的董秉奇到原阳县城内居住的董姓宗亲处调研的时候,七十六岁的董新智给他讲了一个虽过时多年却十分重要的内容: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即“文化大革命”前,曾有一位自称陕西的中年妇女来到原阳县城寻找董胡同,寻找失散在此的一支董姓宗亲,可惜的是包括当时居住在县城的董姓人家竞不知原阳县城什么时候有个董胡同,更不用说董胡同在何处了,此人遂失望而返。这不由让人想起《董氏族谱》旧谱序中关于陕西武功县“族人嘉靖年问贩板阳武,曾尝往来,嗣后通无音信”的记载。遥远的武功族人还在家族的记忆中眷顾我们,作为大宾董氏祖居地的董胡同其存在不容置疑。董胡同也许就是我们今后相聚的共同的密码之一。

    董仲的鸿胪坊早已不复存在,米氏的贞节坊也荡然无存。历史的遗迹,被小城的车流人流所掩盖。现在的董胡同只是一条长七八十米、宽一两米的狭窄小巷,既没有董姓人家居住,也没有米家居住,倒是成了潘、牛、张、王等姓杂居的地方。

    然而,事到如今在我们大宾董氏整个家族中谁也无法说出董胡同的具体来历了。查阅所能找到的志书史料也找不到关于董胡同的只言片语,到县城大北街走访调查也无人知晓董胡同存在的往事。

    董胡同就这样随着时间的流逝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成为大宾董氏族人记忆中的梦中家园。

    (作者董自安,系河南原阳董氏族谱编委会副主编)

    欢迎留言寻根寻谱!
    相关新闻
    推荐产品
    最新专题
    牒谱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