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论谱

当前位置:家谱网 >> 专家论谱 >> 浏览文章

爨电芳:爨氏的发展和迁徙

时间:2017/9/13 16:22:39
信息来源:本站综合
发布:新闻编辑部

编者按:爨电芳,男,1970生,籍贯宜阳县樊村镇烟火口村,郑州大学土木工程本科毕业、高级工程师、 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现任职河南省电力实业集团监理公司技术负责人兼副经理,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爨氏文化及书法、先后走访到爨文化发祥地山西运城爨村、河南洛阳后庄、嵩县、三门峡。陕西华阴、西安、咸阳,云南曲靖、陆良、大理、丽江对爨文化实地考察。并对爨文化研究有一定建树。

内容摘要:有史料记录公元264年爨氏第十二世祖被远降到南宁州,到爨氏之崛起公元339 年,当时南中地区的大姓霍氏、孟氏火并同归于尽后,爨氏崛起称雄当地,成为古代南中地区地方政权最强大势力的大姓统治者独踞一方“开门节度 闭门天子”,其统治中心是在今天云南的曲靖、陆良地区。爨氏的灭亡是在唐代天宝七年,即公元748年。在南中地区统治400多年。

关键词:爨文化   历史  迁徙

中国姓氏中笔画较多,家族具有传奇色彩的爨姓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开门节度 闭门天子”,在南中地区统治400多年。根据现在爨姓居住分布情况,群居人口达到300人以上的省市主要在云南省的丽江、大理、保山、德宏、红河、楚雄滇西居住,四川省的宜宾、湖北省的石首、荆门、枣阳;河南省的南阳市、洛阳市、三门峡市、许昌市的鄢陵;山西省的运城市;陕西省的宝鸡市、西安市、咸阳市、华阴市;山东省的济南市;甘肃省的庆阳市;河北省的廊坊;北京市,黑龙江、吉林省也有分布。以寸、炊、川、串、爨为姓之多,但该姓许多家谱和明、清两代现存石刻及县志依然保持沿用爨的姓氏和记录。

据《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府君之碑》。东晋大亨四年(公元405年)四月记载从爨宝子23岁前就官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之职,可以看出东晋时爨氏的官职乃是实行世袭制以乃爨氏家族地方势力的强盛,这是爨氏家族的地方政权,坐镇南中(今云南、贵州和四川)地区称霸而自大。从碑文是用汉字书刻和六朝的文体及中原中央王朝的年号,于此可知爨氏家族不是南中当地的土著居民,是因当时内地战乱不休而从中原迁入云南躲避战祸的汉族移民。其祖辈有史可稽者可追溯到爨习,他是诸葛亮南征时所降服的南中俊杰之一,事蜀后,官至领军。其后相继有爨肃仕于曹魏,爨云仕于北魏,宝子则仕东晋,且官至“建宁太守”,可见,爨氏虽为蛮族,但由于与汉政权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从蜀汉之际始,便接受汉文化的薰染。这从比《爨宝子碑》晚53年的陆良县的《爨龙颜碑》上的碑文:“其先世则昊颛顼之玄胄……蝉蜕河东,逍遥中原……迁运庸蜀,流薄南入……”词句中可以得到证明。爨氏将中原的先进文化艺术和发达的生产耕作技术等带到南中地区,促进了古代南中地区各民族之间的文化艺术交流、融合、繁荣和进步。

又据始建于南朝刘宋孝武帝大明二年(公元458年)爨龙颜碑记载:他是上古帝王少昊和颛顼的远代子孙,也是高阳氏火正祝融的后裔。他家的世系源远流长,清理起来没有遗漏的地方;也象根深蒂固的大树从未倾倒过。当夏朝盛世,他的祖先辅佐夏帝广泛施行五伦的教化,功勋传遍九州疆土。淳厚的教化遗泽千古,仁政的功德传播万代。他家祖先的厚德辉耀着西岳一带,又辅佐郢楚成就霸王的业绩,令尹子文的美德著称於春秋时期,班朗虽生于春秋末世,也能继承祖宗的事业。不料家族遭到了恶运,不得不离开河东地区,迁到中原发展,家族又兴旺起来。班彪删订增补汉代的史册,班固著成《汉书》。到了汉末,他家受封食邑于爨地,因此就以“爨”作为族人的姓氏。他的远祖爨肃,官至曹魏的尚书仆射兼河南尹,爵位和九卿同等,在朝中广有势力。后世子孙又辗转迁到了四川、湖广一带,一部分又漂泊到了南中,爨君就是魏尚书仆射爨肃的远孙,八郡监军的公子。爨家经过九代人的发展和安居乐业,家族兴旺,人户像大树枝那样繁茂,子孙像满树绿叶那样葱郁。刘宋文帝元嘉九年(公元432年),时运遭厄,宁州地区受到扰乱,在东爨和西爨两地,暴徒象豺狼一样疯狂,到处成了战场,他集合精兵五千余名,不避矢石,歼敌数以千计,肃清了边疆的战乱,刘宋文帝元嘉二十二年(公元445年)他卧病越来越重,于十二月上旬逝世,享年六十一岁。

又据显庆三年(公元658年)唐爨夫人張氏端墓誌銘记载:唐舒州同安县丞(安徽省桐城市)爨君夫人張氏墓誌銘序,夫人諱端南陽人也,清化里私第春秋六十有四以其月廿三日權殯,葬于北邙山之陽平樂鄉之禮也(洛阳市的平乐镇)。

又据贞元二年(公元786)年大唐故河东爨府君墓志之铭记载:王公名爨子华,字守忠,他的先祖是河东华阴人。东汉末年宦官专权,当涂县谣传四起;接着又是黄巾起义(公元184年),汉献帝禅让曹丕。后来钟会叛变被诛,邓艾(197-264),忠心遭杀害。爨氏第十二世祖被远降到南宁州,自此世代镇守称雄于南疆。爨氏一到,当地一十四部都以他为宗,虽是户户相邻,说话也染上了南音,但爨氏终究还是不忘本。 曾祖爨荣宗,官位左监门卫大将军,封南宁郡王。祖父爨仁弘,皇上特许进封南宁郡王。其父亲爨归王,是本朝左金吾卫大将军。爨守忠唐德宗贞元二年正月二日,他得暴病逝于嘉州(今四川省乐山市)的公衙,享年四十八岁。

今有大理的《寸氏墓碑志》记载;原碑在鹤庆县海北坪西北山麓,立于明朝永乐九年(1411年),碑文录入《大理白族自治州碑文辑录》中。此碑不像二爨碑那样闻名天下,但其记述了爨氏家族史:墓主人寸升,“其鼻祖爨琛者,晋武帝时为兴古太守,爨氏之名始此。厥后与裔蓄盛于八逻四镇(即大理国八府四郡)”,是爨龙颜的后人,也是大理国丞相寸宗的六代孙。

有史料记录公元264年爨氏第十二世祖被远降到南宁州,到爨氏之崛起公元339 年,短短用了75年便统治南中地区者独踞一方。当时南中地区的大姓霍氏、孟氏火并同归于尽后,爨氏崛起称雄当地,成为古代南中地区地方政权最强大势力的大姓统治者独踞一方,其统治中心是在今天云南的曲靖; 爨氏的衰败是在唐代天宝年间,爨氏的内部出现了内讧,且互相残杀,爨归王被爨崇道杀死后,爨归王之妻阿姹就向南诏请求帮助,南诏的首领皮罗阁就讨好地把两个女儿嫁给相互攻战的爨氏双方之子,皮罗阁以此方式麻痹和劝解争斗的爨氏双方和解。但争斗的的爨氏双方既不警惕皮罗阁以嫁女相劝的叵测居心,也不相互谅解,停止争斗以防南诏的偷袭。爨氏双方仍然是彼此攻击不休,阿姹竟然也不顾爨氏族灭亡的危险,再次请求皮罗阁相助,皮罗阁乘爨氏双方纷争斗殴之际,率军攻陷曲靖,在大肆杀戮中,皮罗阁竟将其亲家——爨崇道和其女婿——爨辅朝父子俩都杀死。爨氏势力遭此重创元气大伤,但爨氏地方政权的势力依然不弱。可是,受重创的爨氏双方并没从此惨痛事件中吸取这流血的教训,停止内讧,团结对外。且依然是矛盾与纠纷,磨擦与相斗不断,爨氏这种自毁江山的行径,为南诏消灭爨氏地方政权的统治势力创造了条件。

爨氏的灭亡是在唐代天宝七年,即公元748年,南诏的首领皮罗阁死,其儿子阁罗凤立,袭授唐王朝中央政权于公元738 年封给南诏首领皮罗阁的“云南王”。这时,恰逢爨氏内部又再次分裂并爆发激烈的争斗及火并,且出现了爨归王之子——爨守忠竟与其妻子——皮罗阁之女,夫妻二人一起投奔南诏的情况。如此大好时机,南诏哪能错过,阁罗凤乘此机会率军攻陷曲靖城,肆行无忌的屠城并夺取“两爨”(西爨白蛮、东爨乌蛮)地区。之后,为彻底削弱和消灭爨氏势力。此灭爨之事件,在史籍《新唐书 8226;列传第一百四十七下 8226;南蛮下》中有载述:“……阁罗凤遣昆川(今昆明,)城使杨牟利以兵胁西爨,徙户二十余万于永昌城(古永昌即今保山、大理、德宏的大部分地区)。

从公元339年独揽南中地方政权的爨氏家族,到公元 748年止,作为云南地方家族势力的爨氏地方政权雄霸南中地区长达409年,这种情况不仅在云南历史上绝无仅有,而且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也是少有的。然而,爨氏大姓这样一个拥有内地先进文化并发展壮大的特殊家族势力,却因内乱不休,为后起的少数民族地方政权南诏灭掉,确实发人深省。公元658年唐爨夫人墓誌銘记载::唐舒州同安縣丞夫人。葬于北邙山之陽平樂鄉(洛阳市的平乐镇),根据中原习俗叶落归根,爨县丞死后也要葬于邙山的推理,可见爨人鼎盛时期已有回迁中原。又据贞元二年公元786年大唐故河东爨府君爨守忠墓志铭记载,爨氏家族衰败40年后依然为唐朝所重用在朝中为官。显赫一时的家族后裔应该并存与云南和中原地区。

现存中原地区墓志铭及碑刻记载:公元658年《唐爨夫人墓志铭》记载:唐舒州同安县丞夫人。葬于北邙山之阳平乐乡(洛阳市的平乐镇),根据中原习俗叶落归根,爨县丞死后也要葬于邙山的推理,《廉州封山县令爨君墓志铭》记载:卒于永隆二年(公元681年)六月十八日,以大周天授二年十月十二日合葬于洛州之北邙山礼也。《隋故朔州长史徐君墓志铭》记载:君讳彪,字仲斌,兖州高平人夫人河东郡君爨氏,雁门阳平郡守善道之女也。春秋七十八,以大唐贞观七年正月廿二日终于家。安葬于洛阳清风里。

考证河南洛阳宜阳县后庄爨氏,其家谱记载祖籍陕西西岳华阴县南园村人。爨龙颜记载其祖爨肃,魏尚书仆射,河南尹。爨龙颜祖上曾在河南郡洛阳县任河南尹。大唐故河东爨府君爨守忠墓志铭记载他的先祖也是河东华阴人。说明洛阳爨氏与爨龙颜、爨守忠同根。爨龙颜自称:先祖是上古帝王少吴颛顼的苗裔,是德才兼备的火神祝融的后代“耀辉西岳”,他们自称是楚王的后人,班固的后人(班固的出生地咸阳市扶风)其先祖们曾在陕西一带声威显赫,也曾主宰郢楚大地,而又自称“蝉蜕河东,逍遥中原”。根据碑文描述河东代指山西。因黄河流经山西省的西南境,则山西在黄河以东,故这块地方古称河东。秦汉时指河东郡地,在今山西运城、临汾一带。这是由于古人因而谈“祖籍”往往要上推一代或数代。洛阳爨氏其祖先家谱记载咸丰四年在宜阳县已居住400多年,应为元末明初公元1300-1400年左右间,因战乱逃难留居宜邑后庄,先祖孤身来到宜阳后庄栖身于赵氏,做了赵氏上门女婿。赵氏无子,入赵家将赵氏双亲养老送终,自此“爨”在宜阳扎下根基。虽是南中建业,说话也染上了南音,但爨氏终究还是不忘本。根据中原习俗叶落归根的传统,爨氏衰败尊祖训,后代回归中原无疑。

根据以上历史证明,爨人的发源地在中原无疑。迁徙路线应为今天的山西省运城、临汾(爨地)------陕西省咸阳市扶风----华阴市-------河南省洛阳市-------南阳市-------湖北省的枣阳------石首市-------四川省宜宾市------云南省曲靖市、陆良(爨人的鼎盛时期)------楚雄、大理州-------四川省乐山市(回迁徙)-------成都市宜宾------重庆巴县------陕西省咸阳市、西安市------华阴市------河南省洛阳市、开封市、南阳市。

爨氏的发展和迁徙路线图.jpg

参考资料:

(1)成都市考古研究所编《1999年成都考古发现》,科学出版社2001年

(2)平建友《爨文化新探》,云南民族出版社,2004,12)

(3)河南省洛阳千唐志斋存石《廉州封山县令爨君墓志铭》,河南开省封博物馆 存石《唐爨夫人墓志铭》云南省现存陆良《爨龙颜碑》,曲靖《爨宝子碑》 、 大理 《南诏德化碑

(4)》《宜阳爨氏家谱》、《云南寸氏家谱》《鄢陵爨氏家谱》《湖北石首爨氏家谱》

(5)《华阳国志南中志》

(6)《史记•平淮书》    

(7)《新唐书南蛮传下》

今日热点

姓氏字辈

推荐产品

家风家训

姓氏动态

姓氏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