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序言

当前位置:家谱网 >> 家谱序言 >> 浏览文章

河南省洛阳市嵩县魏氏家谱序言

时间:2018/4/11 12:48:57
信息来源:本站综合
发布:新闻编辑部

新版序言

自古以来,魏姓就是我国古老的大姓,而且是一支极具特色和影响力的中华望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典籍记载,魏姓有出自毕姓、芈姓、外姓改姓、少数民族改汉姓等多种说法,其中,毕姓改魏是中华魏氏中最为重要、最为兴旺的支。史载,周文五第t 五子高,被封于毕( 今西安西北),被称为毕公高。传约400 年之后,毕国被西戎所灭,其后裔万投奔到晋国,因功,晋献公赐魏地(今山西芮城) 给毕万作为封邑,称为魏氏。公元前445 年,其裔孙魏斯(魏文侯) 与韩、赵“三家分晋”,建立魏国。公元前225年,秦灭魏,魏国子民为了纪念故国,就以国为姓,形成了来源中最为庞大的支,史称魏姓正宗。因此,毕公高被尊为血缘始祖,毕万为得姓始祖( 一世祖)。

到了西汉,毕万后裔魏歆任巨鹿太守,被封为曲阳侯,子孙留居巨鹿(今河北平乡县)。自此而后,巨鹿魏氏名人辈出,垂竹帛者,代不乏人。其中唐太宗时期的魏征,是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

先秦时期,魏姓主要活跃于陕西、山西、河南地区,未超出当时魏国领土及周边区域。西汉至唐朝,魏氏主要活动于北方和中原。唐之后,魏姓人呈分射状地迁居江浙、两广、四川及福建,明永乐间开始进入台湾及东南亚。而今,魏氏后裔已遍布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总人数达到540 万,约占全国人口的0.45%,列全国第45位。

嵩县安岭魏氏家谱编委会在讨论修谱细节 (1).jpg

根据安岭魏氏西茔清代所制的对联“赏始大名休风未艾,派衍巨鹿世泽长流”,可以推断,我安岭魏氏先人应居大名、巨鹿一带,也属毕公高之后,系魏氏正宗。只因老谱遗失,与永宁(今洛宁)宗亲也已无法接续,故迁居安岭之前的历史也无人知晓。

安岭魏氏自清初(公元1720年前后)从永宁迁居此地以来,已近300年,历十二世。现有236丁,300余人,1988年和1992年,曾历尽艰辛,根据有限的史料,对魏氏家谱进行了两次抢救性修编。今距最后一次编修,也已20 余年。经族人合议,进行第三次编篡。这次修谱,保持了旧谱的体例,后世出生者录入谱中,对部分人物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补充完善,并增加了实物图片、文化艺术等内容。

古人云: 国有史而知兴替,家有谱而世系明。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大精粹,族谱记录家族流源、家规家训等,可以说底蕴深厚,涵盖古今。所以,为了尽一步怀祖敬宗,敦亲睦族,我们克服各种困难,编印此谱。望后世子孙珍之爱之,切切勿忘!

嵩县安岭魏氏家谱编委会在讨论修谱细节 (2).jpg

另外,本谱的印刷费用共计8000元,除了按每本50元预收族人的2100之外,还差的5900元以族人集资的方式筹集。捐资名单如下: 魏留成、魏汉军、魏少清、魏冰祎、魏冰飞、魏红波、魏喜敏各500 元; 魏利峰、魏万清、魏佳、魏小琦、魏广欣、魏小雷、魏毅、魏亚乐、魏志强、魏少学、魏秉智、魏治国各200 元: 魏清绪、魏换明、魏振军、魏智飞、魏鹏飞各100元。

九二版序

本谱于1988 年春开始着手整理,1990 年完成初稿,并已打印成册,但由于当时资料缺、人手少、时间紧,其中颇多疏漏和不妥之处,为慎重起见,自1991年秋开始,魏汉庭、魏留成、魏汉军等人对原版进行了补遗、订正和完善,才使本谱得以告竣。

此次修订,在格式、顺序、语言等方面都保持了原版的面貌,所改动的,唯以下几点:

一、增添了少数人物;

二、调整了部分人名用字;

三、增补了有关内容,如建造魏五宅的传说等:

四、增添了魏门宗祠、八角影壁、云板、李氏节孝牌坊等四幅插图;

五、修改了原有插图;

六、调整了介绍人物的行文顺序,并对语言进行了锤炼:为便于再续时增添人物,在历代人物之后,增加了一些空页。此次修订,虽然慎之又慎,但因水平所限,不足之处仍然难免。同时,由于年深月久,资料匮乏,有许多问题仍未澄清,特别是有许多人物还不能审定入谱,望族人注意挖掘和搜集资料,以期再续时臻于完善。

魏汉庭

一九九二年元旦

九零版序

安岭魏门]宗谱自1958 年遗失之后,族人总有重修之心,但因各方面条件限制,一直未能遂愿。1988 年清明节,魏五经、魏壮、魏常太、魏琐庭等人首先倡议,并不顾年老体衰,亲赴洛宁寻根认祖,在资料奇缺的情况下,主要凭记忆大致列出了历代人物,又经魏来法、魏留成多方面查证,认真整理,精心编纂,并加著以字论代顺序、附录等,数易其稿,终于使本谱得以面世。

本谱本着不隐讳、不谀美、实事求是的原则,尽可能对每个人物都客观地作了简单介绍,并较详尽地介绍了有关魏门]的传说、建筑、文物等。另外,为适应人们的阅读习惯,本谱统一采用白话语体和横版格式。

本支魏氏后裔徙居安岭至今,已有二百七十余年,目前已发展到63户,270 余人。因无宗谱,族人(特别是年轻一代) 对魏门]历史的了解越来越少,所以,出于“存史、资治、教化”的需要,重修家谱已成当务之急。由于多方面条件制约,本谱有许多地方还不如人意,望后世子孙和其他有识之士进一步完善和指正。

本谱虽然不完善,编纂却非容易,望族人倍加珍惜,在任何情况下,不得遗失、损毁和转借。同时,以后每隔二十年由族长主持续写一次应成族例,非遇特殊情况(如战乱等),不得违例。

是为序。

今日热点

姓氏字辈

推荐产品

家风家训

姓氏动态

姓氏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