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论谱

当前位置:家谱网 >> 专家论谱 >> 浏览文章

曹瑞冬:明清时期瑞安族谱中所见族规家训调查报告

时间:2018/9/22 16:12:53
信息来源:本站综合
发布:新闻编辑部

摘  要:族谱中所见的族规家训承载着优良家风。旨在对明清时期瑞安市现存可见的族谱梳理整合,深入挖掘其中的族规家训,增进对瑞安家族的理解与认同,从而向社会传递其所蕴含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明清时期;瑞安族谱;族规家训;调查

家风家训家规.jpg

一、调查背景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在共同生活中,经过培育并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风气、风尚。而家风传递出来的价值观为了真正优秀和美好的东西发声,是中国宗族文化堪称伟大的本因之一,正如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在管好自己的同时,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1]其中,以记录族人世系和基本生命为核心内容的中国族谱,从文本与具体社会的结构性关联出发,诠释了家族文化传统在时代变迁中的历史演变,譬如族谱中所见的族规家训不仅强化了家族事务和地方公共事务的有效治理,还推动了传统家族自治向近代地方自治的发展与结合[2]。而且,明清两代,随着宗族组织的不断强化,旨在约束族众的族规,亦成为谱牒要项而蓬勃发展。概略而言,家训与族规并无严格界线,其内容皆为教导族众及其子孙应有的生活态度,与治家、处事等传世智能,只是表述方式略有不同。前者属于劝导型规范,侧重积极的勉励和教化;后者属于禁止型规范,倾向消极的制约和奖惩。族规与家训互为依托,在个人培养、宗法维护和社会教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再者,依据对历史文化名城瑞安市现存族谱的调查整理,将会为家风建设赋予新的内容与意义,进而传承发扬其指示现实的时代意义。

二、调查目的

(1)通过实地调研,充分搜寻瑞安市各地的家谱文献,做到查漏补缺。

(2)针对搜寻的家谱文献,着重对其中的凡例、宗规、家训、祖训进行梳理,藉此对瑞安家族形成清晰的认识脉络,并结合族谱的编纂、时代变迁、地方权力结构来增进对它们的理解认同。

(3)在梳理族规家训的基础上,进行深入而系统的解读,从家风建设的角度归纳出瑞安族规家训的现实意义,并提出一些促进家风社会传播的建议。

三、调查对象与地点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瑞安市内现存可见的族谱、家谱,着重调查瑞安的几个大家族,例如黄氏、孙氏、叶氏、项氏,在调查过程中需注意瑞安家族的源流与演变。

本次调查的地点以温州市图书馆和瑞安市图书馆为主。温州市图书馆系国家地市级一级图书馆,作为温州市图书文献收藏和利用文献信息开发中心,全馆现有纸质图书242万余册,并承担负责《温州文献丛书》的编辑整理工作。其中,瑞安的谱牒文献大都藏于七层的古籍阅览区和地方文献阅览区。瑞安市图书馆系国家一级图书馆,创建于1956年,始于心兰书社,是全国最早的图书馆(雏形)之一,计藏书容量50万册,阅览座位1000个,网络节点500个,日均可接待读者4000人次,这里已建设24小时自助图书馆,开通汽车图书馆流动服务,逐步建立了以市图书馆为中心,各镇街图书分馆为主干,社区图书室、农家书屋为基础,各学校、社区、部队、企业图书流通站为补充的新型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其中相关的谱牒文献非常丰富,藏于四楼的地方文献阅览区。此外,本次的调查对象还包括了瑞安当地一些大家族,其中黄公望研究院、叶茂钱收藏馆、玉海楼分别收藏了瑞安黄氏、叶氏、孙氏的家谱,并主动与这些家族的后人沟通联系,获得了一些采访资料。

家风家训家规2.jpg

四、调查方法与过程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历史文献分析法、归纳演绎法等专业方法,勾勒出瑞安宗族的历史发展脉络,对族谱中所见的族规家训进行归纳,从而整合出族规家训乃至家风建设的一般性规律。首先需搜集与瑞安相关的谱牒文献,鉴别其家族的源流与演变,并通过整理和研究文献,主要是将其中的族规家训归拢并使有条理,进而推理出一般性概念、原则或结论,最终形成瑞安宗族在家庭家风建设方面的科学认识。而本次调查研究的过程从以下方面展开:

(1)在实地调查展开之前,需阅读相关文献,如《浙南谱牒文献汇编》、《瑞安黄氏志》等,确定调查对象,并对瑞安宗族掌握一个粗略认知。同时,需要做好调查的准备,譬如调查路线的设计、与当地相关人士的沟通联系和调查器材的检查。

(2)展开实地考察,采访黄氏,叶氏,孙氏等家族后人,翻阅其族谱,并详细记录,同时加强与温州市图书馆、瑞安市图书馆的沟通,详细查阅族谱,做好相关的调查工作。

(3)运用文献分析法,归纳演绎法等研究方法对搜寻的材料分类整理,在撰写调研报告和论文的过程中概括出明清时期瑞安族谱中所见族规家训的一般性原理,并将社会调查的其他工作完成。

五、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研究发现,明清时期瑞安的谱牒文献大都藏于瑞安市图书馆,其中大多数族谱包含了凡例、家训、祖训和宗规。拍摄时发现,许多谱牒字迹清晰,干净整齐,方便查阅,但也有部分谱牒由于年久失修而出现断页、缺漏等现象。本次调查共搜寻相关谱牒文献90部,并整理其中的族规家训60章,又在整理中发现谱牒存在多种版本,时间越晚的版本谱牒内容更全,书写字迹更清晰,包含的凡例、家训、祖训和宗规越正规。同时,许多谱牒对应的宗族不完全属于瑞安本地,它们是从河南、山东、陕西、安徽、江西、江苏等地迁徙到瑞安的,并从相关的源流序、修谱序中可见康乾、同治、光绪年间,瑞安各地经历了编修族谱的热潮。

在整理族规家训中发现,大多数凡例都包含了修谱体例、编纂时间、子孙承继、妇女再醮、长幼尊卑、分迁别地、奖惩规定、男婚女嫁、宗谱收藏与维护等方面的内容,而家训则以孝父母、和兄弟、序长幼、别夫妇、督子孙、睦宗族、严内外、慎官守、明利义等为一般性内容。同时也有许多宗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家族特色的处世治家格言、妇女守则、训儿孙箴言、男人十大纪律、祖宗遗训遗范等各式各样的规训,依托于劝导型规范和禁止型规定教导族众及其子孙应有的生活态度,与治家、处世等传世路径。以下是本次调查整理的部分族谱目录。

调查的家谱目录.png

六、调查总结和建议

族规家训在“修身,齐家”,保护家庭或宗族的生存和发展,建立传统道德思想,推动传统文化繁荣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而针对如何发挥族规家训的功能,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和谐社会上,可以采用以下建议。

(1)重视族规家训的传承性,在扬弃中弘扬传统文化的精髓

明清时期瑞安族谱中所见的族规家训会以家庭为媒介向社区群体输出内容丰富的价值观教育,直到今天,我们依然能在其中找到道德情感、信仰理念的痕迹。因而寻找有效的物质载体将它们传承,是丰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内容和形式的必由之路。但族规家训也存在着许多不合时宜的消极因素,故对它们功能的发挥必须经过批判继承的过程,必须吸取族规家训中优秀文化的精髓,以儒家文化为基点,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注重文化建设的多元性、广泛性,注重价值观的培养,建立起繁荣昌盛的地域文化和社会文化。

(2)积极营造文化传播空间,结合现实抓好家风建设

族规家训是抽象的道德思想概念,能够在到社会文化空间中通过文化传承、启裕后昆等功能的发挥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教化。在对其进行创造性的扬弃后,必须营造有利的文化传播空间,如出版族规家训的书籍,建立家规家训的网络学习平台,定期举办学习族规家训的课堂。其中,家庭是促进家风传播最有效的空间,而家风建设应结合家庭和社会现实才能更好地实现。以家庭为单位,每个家庭成员,每个社会公民恪守族规家训,传承优良家风,才能自觉地树立和谐社会的主人翁意识,从生活中发掘家风的现实意义。

瑞安丰富的族规家训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了优质资源,同时也创造了教育模式,推动了文化创新。因此,需要努力挖掘族规家训,在创新中弘扬传统文化的精髓,实现社会的和谐,达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而在这场调查研究中,不仅锻炼了个人在文献整理、实地考察等方面的专业能力,更从瑞安族谱中的族规家训里重新认识了家庭和宗族,理解了家风传承对于时代发展的重要意义,自觉树立起创造和谐社会的精神旗帜。如此一来,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代代相传,永无止境。

参考文献

[1] 王晓易.家风建设,从严治党新抓手[N].人民日报(17).2017-2-21.

[2] 饶新伟.族谱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4:P17.

关于作者

曹瑞冬(1993-),男,江苏南通人,温州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今日热点

姓氏字辈

推荐产品

家风家训

姓氏动态

姓氏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