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论谱

当前位置:家谱网 >> 专家论谱 >> 浏览文章

李立新:建设全球华人根亲文化圣地是构筑全国重要文化高地的着力点

时间:2018/9/26 10:07:01
信息来源:本站综合
发布:新闻编辑部

提  要:河南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了近年河南文化建设的新目标,即“构筑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在文化方面河南可以在全国领先的当属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尤其是根亲文化资源,最可能成为全国文化高地的当属“全球华人根亲文化圣地”,所以建设全球华人根亲文化圣地是构筑全国重要文化高地的着力点。在当下建设全球华人根亲文化圣地具有重大意义,河南在这方面拥有雄厚的资源优势和现实基础。应从中原文化标志符号的确立、民间姓氏宗亲活动的规范、对外传播与招商、促进根亲文化游和根亲文化文创产品研发等方面着力,把河南打造成为全球华人根亲文化圣地。

关键词:全国重要文化高地  全球华人根亲文化圣地  抓手

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构筑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的宏伟目标,并提出要加快建成全球华人根亲文化圣地。而在此前的2016年9月30日, 河南省委省政府颁发了《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方案》,提出了五个战略定位,第一个便是全球华人根亲文化圣地。河南这些文化目标定位的确立,和习近平总书记近来强调的文化自信相一致。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中心词是高地,高地只有在对比的语境下才有意义,这就需要首先确定河南的优势文化资源,并加以大力开发,发挥其最大潜能,从而促成全国重要文化高地的构筑。要实现构筑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的目标,加快推进实施《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实施方案》不仅是必由之路,也是一个重要的抓手,而建设全球华人根亲文化圣地则是重中之重。

一、河南建设全球华人根亲文化圣地的重要意义

河南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是河南最大的文化优势,不仅是河南构筑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的自信和底气所在,也是河南构筑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的突破口和着力点。而在河南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中,根亲文化资源最具特色、尤其重要,实施全球华人根亲文化圣地建设工程,时不我待,迫在眉睫。根亲文化是河南独有的优势资源,对于海内外华人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蕴含着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省委省政府正式提出实施全球华人根亲文化圣地建设工程,必将对构筑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让中源更出彩中发挥积极作用。

 (一)建设全球华人根亲文化圣地是增强中华民族文化凝聚力的重要载体

自改革开放国门打开以来,海外华人到河南寻根谒祖活动掀起了一个又一个高潮,成为河南对外开放的一个窗口,多年来,海内外华人逐步形成了“寻根到中原”“河洛是故乡”“根在中原”“老家河南”的文化认同。中华民族是一个特别注重血脉传承,拥有强烈尊祖敬宗、报本反始传统的民族,根亲文化在全球华人之中拥有极高的认同度,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充分挖掘根亲文化内涵,可以提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为构建全球华人共有精神家园和心灵故乡搭建一个富有亲和力、包容性的柔性平台。

(二)建设全球华人根亲文化圣地是扩大中原文化美誉度和影响力的重要渠道

近年来,海内外华人寻根热持续升温,2012年,在首届全球根亲(客家)文化盛事颁奖大典上,评出了“全球华人最向往的十大根亲文化圣地”和“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根亲文化盛事”。河南省淮阳县、新郑市、洛阳市、开封市、固始县被评为“全球华人最向往的十大根亲文化圣地”,郑州市承办的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商丘市承办的商丘国际华商节荣获“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根亲文化盛事”的称号。充分利用河南丰厚的根亲文化资源,通过其特有的文化亲和力和感召力,进一步增强海内外华人对中原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进一步扩大中原文化在海内外的美誉度、影响力,宣传推介河南,为促进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和有力的文化支撑。

(三)建设全球华人根亲文化圣地是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的助推器

中共河南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实施开放带动,推动中原腹地成为开放前沿。”建设全球华人根亲文化圣地,可以说是河南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最切实有用的抓手。比如号称中国吉普赛人的客家人,古代就是从中原迁出的,自称“河洛郎”,认定“根在河洛”,河南是他们心中永远的故国家园,他们人口有数千万之众,遍布世界各个角落,掌握着巨大的财富,是河南海外招商引资的潜在客户群体。依托河南的根亲文化优势,开展以文促商的大公关战略,吸引更多的海内外企业家到河南投资兴业、捐助公益,促进河南对外经贸交流合作。吸引更多的海内外华人到中原寻根谒祖、观光旅游,推动河南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以寻根为抓手,挖掘更多的人脉资源,实现优势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将文化软实力转化为经济硬实力,推进开放带动主战略的实施,加快河南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

(四)建设全球华人根亲文化圣地是统战工作的重要抓手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汇聚全球华人的力量。华人华侨漂流在外,故国的一切或已渐行渐远,但是血缘姓氏却把他们与祖地联系在一起,根亲文化是他们和祖地人民拥有的共同文化基因。根亲文化属于民间文化的一种,它的非意识形态属性使其更具亲和力和感召力,凭藉根亲文化所产生的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吸引港澳台同胞、东南亚及欧美侨胞来河南寻根谒祖,通过寻根、育根、培根,加强海内外华人华侨和祖国的联系,建立更为广泛和稳定的爱国统一战线,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五)建设全球华人根亲文化圣地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渠道

当今社会,全民精神道德塑造、理想信念的确立变得越来越急迫,而通过根亲文化中的家风家训家规的挖掘、传承与弘扬,可以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的捷径。因为传统文化根植于国人的血脉之中,最容易被唤醒被激发。根亲文化中的家风家训家规,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在很多方面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契合的,传承弘扬诸如礼义廉耻、忠孝节义等根亲文化中的核心理念,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可以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良好效果。

二、河南建设全球华人根亲文化圣地的现实基础

河南作为根亲文化资源大省,无论是资源禀赋,还是文化开发方面在全国都处于绝对领先地位。

(一)根亲文化是河南特有的文化资源

河南是中华文化发祥地。一是中华农耕文化发轫于河南。无论是文献记载的伏羲氏作网罟、神农氏制耒耜、嫘祖始蚕丝,还是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现的大量石质农具、农作物标本,以及殷墟甲骨文中大量农业技术和农业历法的记载,都证明了这一点。二是中国城市文化滥觞于河南。郑州西山发现的五千多年前的仰韶文化城址,是中国城市的先声;龙山文化时期,城邦林立,协和万国,已发现有登封王城岗、淮阳平粮台、新密古城寨等十余处古城址;夏商时期的偃师的二里头文化、郑州商城、偃师商城,安阳殷墟,书写了中国青铜时代城市文化的华章;汉魏隋唐洛阳城、北宋东京城展现出中国封建社会城市文化的繁荣。三是汉字起源并发展于河南。文字是城市、青铜器、礼仪建筑和文字这文明四要素之一,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华文明的显著标志。从河南舞阳裴李岗文化贾湖遗址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契刻符号,到安阳殷墟出土中国最早的汉字体系甲骨文;从黄帝史官仓颉造字,到李斯规范书写“小篆”“书同文”,到许慎编写出世界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到活字印刷术和宋体字的发明和使用。这些中国文字学史上的重大事件都发生在河南。四是中国思想文化的源头和核心在河南。从“河出图”,“洛出书”,伏羲画八卦,到“文王拘而演周易”;从周公制礼作乐,到儒家、道家这两个中国影响最大的思想体系的创立,到法、墨、纵横、杂家等诸子文化,均孕育盛行于中原,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元典内蕴和重要精神内核。五是中国商业文化发源于河南。“商”字来源于历史上的商族,商族的先公王亥开创了“商业”的先河,是中华民族的商业鼻祖。“子产盟誓”、“弦高犒师”、“郑人买履”、“人弃我取、人取我与”、“待价而沽”、“陶朱公”等商业典故均出自先秦时期的河南,涌现了商圣范蠡、儒商子贡、白圭、吕不韦等著名商人和商业理论家。六是中国道教、佛教等宗教文化发端于河南。中国文化的根底在道教,老子被尊为道教鼻祖。登封中岳庙、济源的王屋山等是中国道教的圣地。河南洛阳白马寺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龙门石窟是佛教三大艺术宝库之一,嵩山少林寺是禅宗祖庭,开封相国寺是净土宗祖庭。玄奘法师是河南偃师人,也是唯识宗创始人。七是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重要源头在河南。发现于仰韶文化时期濮阳西水坡遗址出土的蚌塑龙虎图案,是中国最早的天象图;《夏小正》是见于记载的中国最早的历法;东汉张衡发明地动仪、浑天仪;唐代河南人僧一行进行了世界上首次子午线实测活动;元代郭守敬设计的登封观星台,是我国最早的天文台。河南历史上还在青铜铸造、冶铁、陶瓷、中医等方面长期居于中国领先地位,尤其是代表中国古代杰出科学成就的“四大发明”,均发轫于中原。

河南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一是被称为“三皇五帝”的伏羲、女娲、燧人、炎帝、黄帝、祝融、共工、颛顼、帝喾、尧、舜等,这些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大都出自中原或建功立业于中原。二是在依人口多寡排序的前300个中华大姓中,就有171个起源于河南,河南是中华姓氏最重要的起源地。三是河南历史上长期居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名人辈出,群星灿烂,河南的历史名人资源极其丰厚。可以说,中华民族的血脉之根在中原。

(二)河南根亲文化的开发利用成绩斐然

20世纪80年代,寻根热在中国兴起,河南作为众多姓氏的起源地,成为海内外华人寻根谒祖的主要目的地,河南根亲文化的研究、开发、利用因此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一是姓氏文史研究机构纷纷成立,确立了组织保障。成立于1995年的“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负责全省的姓氏研究的组织和指导工作,下设60多个单姓分支研究机构,成立二十余年来,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促进了河南姓氏根亲文化健康有序的发展。河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和河南省客家联谊会,也均有二十余年的历史,在各自的领域做了大量的工作。此外,各地市县还纷纷成立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姓氏、名人、文史研究机构,甚至还出现了“荥阳市人民政府世界郑氏联谊中心”、“濮阳县张挥公园管理处”等这样政府序列的正科级单位,为河南姓氏根亲文化的研究开发提供了相当完备的组织保障。

二是根亲文化研究硕果累累,奠定了理论基础。为适应海外华人寻根谒祖的需求,河南积极开展姓氏文化研究,成绩斐然,成为全国姓氏文化研究的主要基地,国内姓氏文化的专家主要集中在河南,出版了一大批研究成果。比如由谢钧祥主编的《中原寻根:源于河南千家姓》,对起源河南的姓氏进行了全面的梳理。而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主持编纂的《中华姓氏河南寻根》一书,共涉及起源于河南的80个大姓,4卷本280多万字,图文并茂、雅俗共赏,是河南姓氏文化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为河南根亲文化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是研究联谊活动风生水起,扩大了河南影响。在对张、刘、宋、鲁、詹、郭、杨、许、谢、叶等单姓姓源分别进行研讨的基础上, 1996年,由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的前身河南省中原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主办,在郑州召开了“首届豫闽台姓氏源流国际研讨会”。 2003年,“世界客属第十八届恳亲大会”在郑州召开,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5个客属团体的2600余名客家人与会,盛况空前,成为海外华人中原寻根活动的一个高潮。2014年,“世界客属第二十七届恳亲大会”在开封成功举办。张姓、刘姓、谢姓、杨姓、范姓、钟姓、温姓等单姓的世界性恳亲大会在河南各地频频召开。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周口中华姓氏文化节,中原(固始)根亲文化节,桐柏、泌阳祭祀盘古的盘古会,淮阳太昊陵庙会、鹿邑老子庙会,无不风生水起,有声有色。这些活动吸引了大批海外华人踊跃参加,增强了中原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四是根亲文化景观建设如火如荼,促进了河南文化旅游事业。为适应海内外华人到河南寻根谒祖的需要,各姓祖地也纷纷建设或修葺根亲文化建筑景观,为海内外华人提供寻根拜祖的场所。如荥阳市的郑氏名人苑、濮阳县的挥公园、卫辉市的比干庙、鹿邑县的世界李氏大宗祠、潢川县黄国故城古黄国历史文化陈列馆、上蔡县蔡叔度陵园和蔡仲陵园、鲁山县刘累陵园、邓州市邓国春秋园等等。在《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方案》中还列有“中华姓氏文化园”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河南根亲文化的地标性建筑。

五是海内外投资纷沓而来,促进了经济发展。随着海内外华人对根在中原、老家河南的文化认同,来祖地河南的华人企业家、实业家越来越多,他们或捐助公益,修建医院、道路、桥梁、学校,如印尼爱国华侨、慈善家、纺织大王宋良浩先生,自2000年到宋姓祖地商丘市寻根谒祖之后,不仅斥资修建了宋氏始祖微子祠,还陆续向商丘市无偿捐资2亿多元,极大地推动了商丘市教育事业和其他公益事业。再如著名台商王任生先生,他是河南新安县人,在河南投资创立了丹尼斯百货,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仅为河南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甚至改变了河南人的生活方式。著名豫籍台湾教育家王广亚博士在河南创办了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和郑州成功财经学院,引进先机教育理念和管理模式,极大促进了河南的教育事业。

三、河南实施全球华人根亲文化圣地建设工程的建议

虽然河南的根亲文化研究与开发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还存在着民间热、政府冷,吆喝多、回报少,个案火爆、整体杂乱等问题。实施全球华人根亲文化圣地工程,应从以下六个方面着力:

(一)以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开发为基础,加快确立一批中原文化标志符号

根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瓜瓞绵绵、薪火相传的标志和保障。根亲文化的核心在于“根”,既包括中华民族的血脉之根,也包括其文化之根。中华儿女正是对于共同祖先的宗教般崇敬,产生了“根”的文化认同,进而产生了“亲”的情感共鸣,并由此形成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力。河南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源和血脉之根,在历史上是中华民族元典文化、精神文化和许许多多物质文明的原创地,形成了数不胜数的标志性文化符号。比如始祖文化、姓氏文化、古都文化、农耕文化、礼制文明、商业文化、科技文化、河图洛书、周易八卦、甲骨文,以及盘古开天辟地、女娲抟土造人、夸父追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红旗渠精神等等,均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传递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密码,是引发全球华人共鸣的文化因子,是连接海内外华人对老家河南魂牵梦绕的血缘脐带,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弘扬的精神财富。这些文化符号需要用具体物化的项目去承载去呈现,为此,河南要筹建和进一步打造中华姓氏文化园、中华人文始祖纪念堂、河洛文化园、各个单姓的世界大宗祠、中原民俗博物馆、中原古民居博览园、各古都遗址公园、中国文字博物馆等中原文化展示基地,此类文化项目还没实施的要加紧推进建设,已经建成的要进一步打磨提升,尽快形成一批中原文化的标志性符号、核心吸引物、知名品牌和亮丽名片。

(二)以引导规范民间姓氏宗亲活动为契机,激发社会力量兴办姓氏根亲文化

古语说“衣食足而知礼仪”,盛世立碑、盛世修庙、盛世编谱,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国人在基本解决温饱问题之后,文化上的追求愈来愈彰显,民间姓氏宗亲文化活动日益繁盛,宗亲联谊、编家谱、修祠堂在民间大行其道。河南省目前有五支力量在从事姓氏根亲文化的研究与联谊工作,主要是民间或者半民间性质的:一是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是河南省的一级法人社会团体,业务主管部门是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该学会已成立20余年,是河南姓氏文化研究与联谊工作的主要组织者和主导者。二是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秘书处设在河南省政协。在省内外主办了14届河洛文化学术研讨会,出版了一大批河洛文化研究著作。三是河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主要筹建了郑州黄河游览区炎黄二帝巨塑,成为河南根亲文化的重要文化符号。并召开了一些列研讨会,出版了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四是河南省炎黄姓氏基金会。主要着力于《中华姓氏文化大典》的编纂工作。五是河南省华夏姓氏博物馆,是河南省一级法人民办非企业单位,主要从事华夏姓氏博物馆的规划和筹建工作。另外一些单姓姓氏组织依靠宗亲力量,在各地开展了一些大型活动,修建了体量宏大的祠堂,编修了规模庞大的联谱,比如荥阳郑姓、鹿邑李姓、鲁山刘姓、濮阳张姓、卫辉林姓、潢川黄姓、上蔡蔡姓、邓州邓姓、偃师丘姓、登封许昌许姓等。应该说河南省姓氏根亲文化研究开发取得的成就是非常可观的,发展的基础是非常雄厚的,但是大多是以民间为主导在开展各项工作,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政府出面予以统筹协调,引导规范,促进激发。

(三)以走出去请进来为主要渠道,进一步提高中原文化的知名度、美誉度和亲和力

河南省多年来形成了一批以根亲文化为主题的节会活动,成为“请进来”的良好平台,比如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中原(固始)根亲文化节、商丘国际华商文化节、洛阳牡丹花会、开封菊花花会、淮阳太昊陵庙会、浚县正月庙会,以及不定期举办的中国姓氏文化节、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各个单姓的世界宗亲恳亲大会等等,吸引了大量海内外华人到河南来寻根谒祖、观光旅游,促进了河南的对外开放和经济文化发展。相对于“请进来”,“走出去”比较薄弱,数年前开展的“中原文化走出去”系列活动轰轰烈烈,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近几年,此类专题对外文化传播活动有些沉寂。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连续两年组团到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和当地的华人侨领和宗亲社团进行了交流和联谊,受到了他们热烈欢迎和热情接待,感受到他们对中原文化、姓氏文化相当熟悉,对祖籍国和中华传统文化高度认同,和祖根地沟通、合作的意愿相当强烈。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还和马来西亚华人姓氏总会联合会签订了合作谅解备忘录。对于河南省走出去请进来的平台建设,一是对已有的平台要进一步挖掘提升,如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今年第一次筹办了黄帝故里中秋拜祖音乐大典,由中央电视台承包操办,高起点高规格高大上,美轮美奂,是每年三月三拜祖大典的拓展和创新,相信以后如果坚持下去,会成为另外一个良好平台。二是荒废的平台要恢复,比如“中原文化走出去”系列活动。三是对于新形势下需要搭建的新平台,要加快推进。比如正在筹建的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应有中原文化的一席之地。建议在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活动中筹办“黄帝与根亲文化高层论坛”,参照福建省主办的作为“海峡论坛”一部分的“海峡百姓论坛”,一年一度办下去,形成新的根亲文化研究平台。

(四)以量身定制富于感召力的项目为平台,吸引海内外华人到中原祖地捐助公益、投资兴业

中国人以其特有的聪明才智、吃苦耐劳和勤俭节约的品性,走出国门之后,在世界各地取得了辉煌的成功,掌握了巨大的财富。而尊祖敬宗、报本反始的祖先崇拜正是中国人的宗教。在经济活动中,人是最主要的因素。通过根亲文化活动,河南近年来吸引了不少海内外华人到祖地来捐助公益、投资兴业。除了前文提到的印尼华侨宋良浩,还有旅菲华侨、著名慈善家黄如论先生,也在河南有大手笔的无偿捐助,他捐资3亿元在郑州市建成了中原文化艺术学院,在黄姓祖地潢川捐建了古黄国历史文化陈列馆、在固始捐建了黄氏大宗祠和根亲博物馆等。河南此类事例还有很多,说明老家河南作为大多姓氏的起源地,对海内外华人有强烈的吸引力、感召力和亲和力,要组织专家精心论证,认真规划,建立相关的项目库,并展开广泛的宣传推介活动,使祖根在河南的海内外各姓氏宗亲,到河南来投资兴业,助推河南小康社会建设。

(五)以加快发展根亲文化游为依托,使河南成为海内外华人寻根谒祖的承载地和观光旅游的目的地

应着力打造桐柏和泌阳的“中国盘古之乡”和“中国盘古圣地”,淮阳太昊陵,新郑黄帝故里故都、新密黄帝宫、灵宝黄帝铸鼎原,沁阳神农祭天坛、柘城朱襄陵、淮阳五谷台,内黄颛顼、帝喾二帝陵等人文始祖遗迹,形成华人人文始祖祭拜游;着力打造荥阳郑氏、淮阳陈氏、濮阳张姓、鲁山刘姓、叶县叶姓等单姓起源地,以及颍川陈氏、陈郡谢氏、弘农杨氏、汝南许氏等姓氏郡望地,形成各姓氏宗亲寻根谒祖游;着力打造偃师客家先民首次南迁出发地和丝绸之路东方起点、开封珠玑巷、光州固始等这些历史上的移民集散地,形成海内外华人的寻根圣地游;着力打造老子、庄子、墨子、范蠡、商鞅、李斯、贾谊、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岳飞、吉鸿昌、杨靖宇、张衡、一行、玄奘、李诫等历史文化名人的名胜古迹,形成历史文化名人故里游;着力打造登封少林寺、温县陈家沟等武术圣地,形成功夫文化游。使河南成为海内外华人寻根谒祖的承载地和观光旅游的目的地

(六)以文化创意为主要手段,促进姓氏根亲文化产品的研发和推广

河南是文物资源大省,尤以地下文物为胜,居全国第一位。但是根据我国文物工作的十六字方针,即:“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文物保护是第一位的,从而限制了文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习近平总书记一向重视文物工作,既强调文物的保护:“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又强调文物的开发利用:“让文物活起来”“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要让死的文物活起来,就要牢固树立创意无限、内容为王的理念,巧妙利用历史文化资源的内容,创意生产出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这方面与河南资源禀赋接近的陕西做出了很多成绩,如根据财神赵公明是周至县人这一文化元素,创建了赵公明财神文化景区;西安大雁塔景区、宝鸡法门寺景区等都是利用历史文化资源的经典之作。早在在2010年,中国创意产业之父厉无畏给河南文化创意产业开出的三个药方:一是要再现场景,加入时尚元素;二是编好故事,活化历史;三是提炼符号,打造品牌。直到今天,他的建议仍旧是最对症、最切中肯綮的。

参考文献

1.《河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印发<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方案>的通知》,2016年9月30日。

2.谢伏瞻:《深入贯彻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为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而努力奋斗——在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河南日报》2016年11月7日。

3. 李立新:《发挥中原根亲文化优势研究》,《河南文化发展报告》,社科文献文献出版社,2013年1月。

关于作者

李立新,男,1966年生,现任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河南省社科院中原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河南省姓氏祖地与名人里籍研究认定中心副主任、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同时还是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家谱委员会首席专家。

相关文章

巩义宋氏文化志

今日热点

姓氏字辈

推荐产品

家风家训

姓氏动态

姓氏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