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论谱

当前位置:家谱网 >> 专家论谱 >> 浏览文章

杨绍兴:研究祖源祖系不能造假信假——关于弘农杨氏始祖之乱象

时间:2019/9/6 16:09:43
信息来源:本站综合
发布:新闻编辑部

时常看到有关杨杼是弘农杨氏始祖的网传文章、帖子、族谱照片在各个杨氏宗亲群内转发,发现其中内容均有曲解杨氏史料记载及在祖源祖系上造假、信假的现象。造成弘农杨氏两个始祖与血脉世系,把祖源祖系搅得迷雾重重,迷惑了少数不明真相的杨氏宗亲,这类不实内容呈犹如“三人成虎”之势。引发不少争议,甚至在各宗亲群出现对个人人身攻击、谩骂、恫吓。严重干扰祖源祖系正本清源难以正常性研究探讨。鉴于此,本人仅有限的谱学见识穷究浅析一二,以供大家参考纠偏。

一、关于杨杼世系谱记载的肇姓大始祖及相关问题分析说明,让广大杨氏宗亲们认真、严谨的思考,从中辨析真假。

1、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克殷建周,于公元前1043年武王死,成王(生年不详,公元前1021年因病驾崩)立,成王幼弱,武王四弟周公旦辅7年还政。西周初因唐地“三监之乱”,周公平乱。周成王封弟叔虞(生卒年不详)于唐,史称唐叔虞。叔虞生三子:①《史记晋世家》载:晋侯燮(生卒年、谥号不详),名燮 (一作燮父);②《新唐书·宰相世系五》戴:贾共公,名公明,贾国始封君,《元和姓纂》载:唐叔虞少子公明,康王(生卒年不详,据夏商周断代工程考证将周康王在位时间定为公元前1020年―公元前996年,在位25年)封于贾,为晋所灭,以国为氏;③明《万姓统谱》载:唐叔虞子良,食采于解,因以为氏。有谱载曰:唐叔虞次子杨杼。从史料、唐宋姓氏典籍皆无次子姬杼或杨杼也。造假明矣!

2、广东梅州《杨氏族谱》首修者乃杨云岫公第十三世孙南宋进士杨文富,有人说在四川发现杨云岫公第七世孙杨廷税首修,始祖杨杼。但没人出具谱记世系或皆谱传承证实之。杨廷税曾任温州府(今浙江温州市)学正堂,死后葬于梅州锦州堡郑均大麻地窝岗上。由此证实杨廷税为祖居地梅州人,然他纂的谱不在祖地梅州保存与传承,却到了几千里外的川蜀。岂不怪哉!?

3、广东已仙逝的杨兴韶先辈、河南罗山县党校杨金林先生发文中讲南宋大诗人杨万里纂《庐陵大同谱》(实为《重修杨氏族谱序》)中记载杨杼、“三封杨侯”、主编《梅州谱》,实则无杨杼、无“三封杨侯”、无主编《梅州谱》。杨万里公祖居地江西吉水、泰和两地之宋、明、清代族谱均可证实。欲借名人论证,谎言假说实也。

4、杨万里公纂《重修杨氏族谱序》中载“尚父与章至震至承休载《唐相世系表》”,将此“尚父”曲解为杨万里认同尚父是他的先祖,是错误的。此处表述实则为尚父之记载出处,非认同是之杨氏先祖。充分体现杨万里公对史料、典籍的尊重与修谱的依据准绳。下摘《弘农杨氏族史》中南宋杨万里作杨氏谱序及为杨存作的墓表予证之。

于1199年修纂《重修杨氏族谱序》:杨氏之先,盖周姬姓之裔也。霍、扬、韩、魏及杨食我父子,载于《左氏春秋》,伯侨载于杨雄自序,尚父与章至震至承休载于《唐相世系表》,喜至谭载《前汉书·高惠功臣表》,震子奉载《后汉书》本传,今族谱所书是已。……

于1200年为杨辂公第七世孙杨存作的《故中奉大夫通判洪州杨公墓表》:公讳存,字正叟。其先出晋武公长子伯侨,伯侨四世孙叔向,族号羊舌氏,食采于杨,生食我,以邑为氏。其后居华阴,在战国者章,章生款,为秦卿。后四世曰喜,仕汉祖,封赤泉侯。十一世震……。

5、河南罗山杨金林先生在发文中还讲到明代汪澡《世说新语》记载杨杼,实则此书无杨杼记载。

6、更有甚者,杨金林先生文中还讲到一个人神秘地说在五指峰草甸背后有一座周代小庙里供奉杨杼像。大家试想一下,周代小庙、石像、供奉牌保存到现代,近三千年不破,令人生疑;周代庙与石像属于国家重点文物,作为一个党校工作人员不知道向国家文物单位报告、不让考古专家去考证,这点思想觉悟没有,是不可能的;发现供奉周代杨杼是一件大好事,何必要“神秘地说”呢?造假、造谣甚明!

7、以史考证弘农杨氏伯侨(晋武公之子)、叔向父子(晋平公太傅叔向食邑于杨,生子杨食我)是假的,却以族谱佐证无史可考的杨杼是真的。史是假的,无史是真的。为思维紊乱,逻辑颠倒。

8、梅州杨云岫公后裔及以梅谱续接的宗亲中有个别发文落款标注“杼公XXX代”,例如:杼公102代建平;杼公102代晓瑞、尚父公94代晓瑞、震公XXX代晓瑞……。但是梅州杨云岫公第十三世孙杨文富谱序落款为“大宋淳祐八年戊申岁恩进士十三世孙文富记”、明代杨宗信谱序落款为“大明永乐十五年丁酉岁花朝月吉日恩进士文林晋江令世孙宗信记”。为什么宋代、明代先辈未落款杼公XXX代记之?而今人如此标注,颠覆几百年前的先祖。难以理喻!

9、重庆一位前辈宗亲主编的家谱中更是漏洞百出。①根据民国后的梅谱中始祖杨杼,结合木刻民国十年馀姚云楼谱(他讲是清代)中始祖伯侨弄出个“杨杼,字伯侨”;②根据1993年考古出土的“杨姞壶”,在考古专家和历史专家无法定论是杨姓侯国之姞姓之女,还是姞姓杨国之公主情况下,就确认为杨杼第七世孙女;③根据《汉司空秉公碑》:“公讳秉,字叔节,弘农华阴人也。其先盖周武王之穆,晋唐叔之后也,末叶以支子食邑于杨,因氏焉。……绂冕相继。公之丕考,以忠蹇亮弼辅孝安……”,从中“末叶”,以西方公元纪年法一个世纪与“支子”推测为唐叔虞次子杨杼、东汉名臣杨震的父亲杨以忠,史料杨震父亲杨宝变成爷爷、史料载杨震,字伯起改为杨安,字震,又字伯起;④根据梅谱中“三封杨侯”扩延到“六封杨侯”;⑤根据《史记·货殖列传》中“昔唐人都河东,殷人都河内,周人都河南。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建国各数百千岁,土地小狭,民不众,都国诸侯所聚会,故其俗纤俭习事。杨、平阳陈西贾秦、翟,北贾种、代。种、代,石北也,地边胡,数被寇。此“杨、平阳”意为杨与平阳两邑人民向西可到秦和戎狄地区经商,向北可到种、代地区经商。种、代在石邑以北,地靠匈奴,屡次遭受掠夺。然被引申到谱载中杨杼侯国灭国的依据论证,杨国数十男被掠而灭。这些歪曲历史真相,是对历史的极度不尊重;纯属个人曲解、臆断、武断定论;造假之明,惑乱视听耳!

10、某地谱载宋代“状元”及网络中“状元”记载。真实否?中国历代状元有家庭主要成员、官职、政迹造册及诗赋记载与传承;以及状元家族与当时地方政府建第造府、地方牌坊等方式纪念,彰显地方、门庭荣耀。然史料查无此人、地方无纪念文物古迹印记;今人在其墓前立个“状元碑”、在网络上将“池氏宗祠”粘贴以证实身份。造假之明,显而易见。后人粉饰先祖,装饰门庭光耀无可厚非。但造假、信假就是错误的!非但无法激励后人,只会误导子孙后代。教育后人以事实求是、追求真理才是最好地教育方式之一。

二、关于认杼、拥杼、认弘农杨氏者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根据宋、元、明、清中叶前无杨杼的族谱、史料、碑志、姓氏典籍等记载。那么杨杼及前第二十四世系在何时出现的?从各地族谱起源与延修过程来看,始于清代中叶及后期族谱。然清谱中记载呈多样性,表述混乱。例谱载有:①叔虞讳杼公(至今代1996年谱版亦然载唐叔虞讳杼公);②至箕子出走朝鲜,食米于杨,迨至八世杼,周懿王封杨侯;③清杨如渭谱曰:吾杨氏之族出于朝鲜,而蔓延于天下;④心怀箕子;⑤第二十二世定悼(叔向);⑥第二十二世定悼随母亲到晋大夫叔向家避难,叫叔向舅舅,叔向取名文实(按年距推测,叔向已经死了近150年);⑧杼不见经传;⑨近又发现清代《杨氏续修梅州族谱叙》载:始于晋之伯侨自晋归周,周王念其先人功勋封为杨侯。由此看出,清代谱记载杨杼是唐叔虞,而非唐叔虞次子;商末纣王叔父箕子(子姓,周武王灭商初携五千商遗臣民东迁古朝鲜,与当地人建立“箕子侯国”,史称“箕子朝鲜”。)后代;以及不见经书记载。

2、杨杼世系第八代杨涧,在清代谱中没有记载为周宣王子尚父(考古发现为长父)封杨侯,为杨尚父。周宣王给儿子尚父封个杨侯是很简单的事情,何必要给别人承嗣。谱载看是史料,然则无史、籍记载杨涧,字尚父,或杨尚父,字涧。从何而来?必是民国后的修谱人乱造之。

3、曾经川东北杨永志先生发出的谱图照:杨杼係鲁界凤翔府住。诸侯国君是没有别墅的,住在自已的国都内。那么杨杼住在西周的鲁国界与凤翔府(西周无此府地名)是不合理的;如果是今天的陕西省凤翔县,与鲁国界(今山东省南)远至千里,到底住在哪里?以及国域范围有多大?估计中国史地专家也解释不了。充分暴露出杨杼是编撰人物,为纂谱者胡编乱造出来的。

4、杨杼的侯国断断续续存续600多年,算得上历史悠久的侯国,然灭于何时?又被谁灭?无半点史料可考。难以理喻!有人说史料记载是毁于秦代的焚书坑儒。如是此,那么清代谱根据什么弄出杨杼出来呢?逻辑上是不通的。

5、第二十五世转接到华阴杨氏(即弘农杨氏,始祖晋武公子伯侨)世系上战国杨章,华阴东宫村杨氏号称天下杨氏正宗。华阴杨氏世系清清楚楚,杨震廉政博物馆之杨氏世系表与华阴杨氏族谱可证。华阴杨氏世系中没有杨杼、亦没有杨尚父。只有晋武公子伯侨与叔向父子。假设杨杼及前24世存在,也不是弘农杨氏世系;但这种假设根本不成立。

6、河南罗山杨金林提供秦汉隋已经有杨氏谱碟出现,论证杨杼存在性。据《弘农杨氏族史》载确有此事,《弘农杨氏族史》载:杨氏最早的家谱为战国末时杨章次子杨朗所撰杨氏家谱,其谱不传;又有西汉扬雄所撰杨氏家牒,失传;据唐初魏征所撰《隋书·经籍志·谱系篇》载有《杨氏血脉谱》二卷、《杨氏家谱状并墓记》一卷、《杨氏枝分谱》一卷、《杨氏谱》一卷,多已散佚;刘昫撰《旧唐书·经籍志》载《杨氏谱一卷》。散佚于何代及是否尽?今人不得而知;但我们不能否定在唐、宋代的史学家、史地学家、姓氏学家没有见过;如果杨杼存在或是弘农杨氏始祖,那么唐玄宗亲为杨珣御制的碑志为何弘农杨氏始祖是保伯侨,而不是杨杼呢?唐宋时期的姓氏学家、史学家之箸作的姓氏典籍、杨氏族谱、杨氏世系谱均不见杨杼,只记载弘农杨氏始祖乃伯侨、叔向父子是也。如何解释?唯一的解释就是杨杼在唐宋代前是不存在或不是弘农杨氏始祖。此处可证,杨金林先生之牵强附会、捕风捉影的论证法是极其错误。

7、关于杨杼的画像,为近代人绘画而成,非古代有之传承。

8、关于个别地方宗祠挂杨杼像,可以断定是近八九十年代及后期挂立朝拜,从众多考证杨杼是个假人物,而草率置立于高堂庙宇上而拜之。愚之可奈,迂腐之极,可叹可笑!

综合评述:

杨杼世系谱于清代中叶前没有杨杼及前24世,到底那么从哪里来?推测为民国时期及新中国成立后国民教育普及化,文化水平提高,书局(店)史书、史地、族谱、考古论证等书籍增多。兴盛修谱的民国时期及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部分修谱人发现错误后,将清代谱载的“叔虞讳杼公”改为“唐叔虞次子杨杼”,及今人重庆杨晓瑞先生弄出个“杨杼,字伯侨”。这种改法笨拙,明显错误,经不起推敲。迷乱了部分杨氏宗亲视听,难辨真假。

杨杼、封地、侯国存续,无论从书证(史书、地方志、姓氏典籍、史地等)、物证(考古发现:墓表、古迹、文物)、鉴定结论(专家考证、学术论文)、人证(陕西省华阴市东宫村杨氏)均无法佐证。这是不争的事实。曲解史料、颠倒逻辑的雄辩、造假制谣的故事皆无济于事,只会越证越乱,增添笑料而已。

姓氏起始多源性,杨氏祖源亦然。但是弘农(华阴)杨氏祖源只有一条血脉世系。《梅州杨氏族谱》嫁接到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县)始祖杨辂世系上,就应该以江西祖地族谱为母本续接,而不是自制一部让人产生颇多争议的族谱。祖地族谱从宋、元、明、清、民国至今多次修纂皆以晋武公子伯侨、叔向父子为始祖,从未有记载杨杼和杨尚父,以及“三封杨侯”、“六封杨侯”;从祖地族谱记载先祖迁徙路线追溯陕西华阴,族谱世系与华阴杨氏族谱世系是相同的,正确无疑!

对祖源祖系中突出人物考证,没有史料考证及仅凭一部族谱记载是站不住脚的。从上述几位先生之文来看对综合考证认识不足,缺乏严谨态度;没有研究家谱起源、续改、增删的变化过程;仅个人臆想而武断的下定论所致;盲目跟随附会、造假信假。这是一种对祖源祖系研究极不负责任的做法,当以戒之!

说到底,认杼拥杼者同样是华阴杨氏伯侨(晋武公子伯侨)、叔向父子(杨肸与子杨食我)之裔,确定无疑!你们强意认杼、拥杼、拜杼是无济于事,只会增添心中永远解不开的结——无史可证,且也许让子孙后代与你一样背负这个结。对提出正确指正者进行人身攻击、侮辱、恫吓是违法行为,是不理智的!认真探讨、理性辨析,以书证、物证、鉴定结论、族谱等综合考证,也许我们对祖源祖系更加清晰。今天出书、发文忽悠,明天就有人出来批判、指正!留下那些忽悠文章、造假谱书传于世,贻误子孙后代!一旦被子孙后代考证清楚,就会指责我们今天的无知!

今人修谱世系造假制谣不可为,盲目信假不可取;老谱之载认真考之,有错改之。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祖宗世系造假、信假亦需止于智者!有识之士有责任和义务予以严正指正和批评!

杨绍兴

草于2019年8月31日星期六

特别申明:本文中提到的前辈是引用为以事论事述之,并非恶意伤害。如果论述中有不当之处,敬请提供充分证据链证实,本人予以删改。谢谢!

今日热点

姓氏字辈

推荐产品

家风家训

姓氏动态

姓氏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