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论谱

当前位置:家谱网 >> 专家论谱 >> 浏览文章

王昭渠:略论河南登封“寿世堂” 《李氏族谱》的文献价值

时间:2019/9/20 9:34:28
信息来源:本站综合
发布:新闻编辑部

河南省登封市“寿世堂”《李氏族谱》,历经八年(2011—2018)时间编纂而成,期间所付出的辛劳自不待言,成书出版发行后,赞誉声不绝,美誉度有加,得到登封、南召两地李氏家族宗亲的广泛认可和社会各界人士的一直好评。

本文仅就其族谱中所蕴藏独有的特色文献价值略述一二,以就教于方家正焉。

一、门庭匾额价值

登封城东关李氏家族,其祖上出过两位举人——五世祖李灿和七世祖李映奎。

李灿(字嵩峰)于乾隆十二年(1747)23岁时考中丁卯科第十四名举人,当时“巡抚河南等处地方兼提督兵部制省军务兼理河南都察院右副都御使、河南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 王、河南等处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 舒、河南督理驿盐水利粮务道 金”等联署赠予他“文魁”木匾(长191厘米、宽69厘米、厚2.5厘米),以表祝贺,并示器重。文魁匾保存至现在,虽然油漆斑驳脱落,亦稍有残损,但阳刻“文魁”二大字,笔力遒健,纤毫毕现,浑厚率意,苍劲有力。经过岁月的侵蚀,显得古色古香,愈加朴茂厚重,其书法正如苏东坡在书论中所言“榜书难于结密而无间”,此二大字,正应其“结密而无间”之语,诚谓佳书也。仔细看,会发现“魁”字左上角少了一撇,匾中之“魁”怎能不出头呢?这也应验了“魁不封顶,任自高升”的民间传统祷祝理念。

李灿(字嵩峰)自考中举人之后,乾隆二十年(1755)五月,任河南省南阳府舞阳县教谕。乾隆二十六年(1761)十二月,河南巡抚胡宝瑔等上疏,奏称:“舞阳县教谕李灿由举人选授今职,陆年俸满,该员心地明白,办事勤干,堪膺民社之任”,在胡宝瑔等的大力荐举下,李灿(字嵩峰)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八月任湖北省某县知县。乾隆三十一年(1766),任湖北省宜昌府长阳县知县。乾隆四十年(1775)六月,晋职湖南省辰州府乾州厅同知。乾隆四十三年(1778)七月,升任湖北省宜昌府知府。乾隆五十年(1785)八月,由会试复拣选以教职任直隶顺德府(今河北邢台地区)知府。他由教谕、知县、同知一路连连擢升,很快由同知晋升为知府且先后在两地任知府,足见其“办事勤干”的非凡能力。因其政绩卓著,皇帝连颁数道《圣旨》予以褒奖,府门挂“大夫第”石匾(长162厘米、宽39厘米、厚13厘米)彰显恩荣,此类匾在登封存世不多,尤其是“大夫第”石匾,非其先人被皇封累赠“奉政大夫”“朝议大夫”而能悬挂此匾,实属罕见,极具历史文物价值。

李映奎自嘉庆九年(1804)考中举人后,以河南彰德府汤阴县教谕衔管训导事,履职期间,夙夜在公,勤勉工作。道光九年(1829),李映奎任候补知县前辉县教谕补汤阴县训导,他为嵩县姚氏祖老太母七秩大寿恭题“东藉南星”匾额(长195厘米、宽89厘米、厚5厘米),以示祝贺。匾上款为:特授文林郎、候补知县、前辉县教谕、补汤阴县训导、眷晚生李映奎为大淑德祖老太母姚氏七秩荣寿,下款为:大清道光九年岁次乙丑新正元旦。匾文行楷,剔底平雕阳刻,上、下款楷书阳刻,素框无纹饰。南星:天上星名之一,古时以日月所会之处为次,日月一年十二会;南星为十二星之一,即老人星,是长寿老人的象征。《史记·封禅书》“寿星祠”索引:“寿星,盖南极老人星也。见则天下理安,故祠之,以祈福寿也。”因寿星(南极老人星)位在东方,故人辄称为东藉。此为一寿匾,寓意美好,福寿双全。匾现存“洛阳民俗博物馆”,已于2005年9月载入由王支援主编出版的《洛阳匾额》(第三卷)书中。

二、圣旨碑刻价值

李灿(字嵩峰),是河南登封历史上唯一履职两任同知、两任知府的官员,其祖上亦因此享受皇封恩赠,荣耀无比。乾隆己亥年(1779)《河南府志》载:“选举志:举人,李灿,乾隆丁卯科,登封人,乾州同知。”“李国柱以孙灿贵貤赠文林郎,黄翼以子国柱贵貤赠登仕佐郎,李蓁以子灿贵敕赠文林郎”。丁未年(1787)《登封县志》载:“李灿,丁卯科举人,官顺德府知府。”“李国柱以孙灿贵赠文林郎,黄翼以子国柱贵赠登仕佐郎,李蓁以子灿贵累赠朝议大夫”。正源于此,乾隆皇帝为李灿(字嵩峰)及其先辈颁发了多道《圣旨》,表其功德,称李氏先祖“褆躬淳厚,垂训端严,德门辑庆,清白之风,宜家久著,泽裕后昆”。因上世纪六十年代“破四旧”时大部分被毁,现已多方搜寻到清高宗弘历分别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四十二年(1777)向时任同知、知府李灿(字嵩峰)的祖父母、父母“聿隆褒奖”颁发的《圣旨》原文石碑(长177厘米、宽83厘米、厚19厘米),碑曾刻立于李氏祖茔之内,惜此两通《圣旨》碑今已被人为分离、断裂为6块,现捐赠立于嵩阳书院内。据“寿世堂”《李氏族谱》主编李青怀讲,上世纪“文化大革命”前,族众上坟祭祖时,似此高大《圣旨》碑至少矗立祖茔有4通,另有多通形制不一的碑刻分立于多个坟冢之上。

李映奎自嘉庆九年(1804)考中举人后,以河南彰德府汤阴县教谕衔管训导事履职。因业绩突出,获得道光皇帝嘉奖褒扬,宣宗旻宁于道光八年(1828)十一月初九日颁发《圣旨》,表彰其“称职志在官之美”,父亲李光绪、母亲谢氏教子有功,育其成才。“雅尚素风,长迎善气。弓冶克勤于庭训,箕裘丕裕夫家声。”“淑范宜家,令仪昌后。早相夫而教子,俾移孝以作忠。” 颁此以“用表荣施”。这道《圣旨》(长195厘米、宽32厘米)为满汉文合璧书写,彩绫质地,保存完好,弥足珍贵,是登封现存已知的3通《圣旨》之一,在登封文史界享誉日隆,史料文献价值极其重要,2008年被载入《登封市志》。

三、府院建筑价值

李灿(字嵩峰)因履职两任同知、两任知府,在河南登封历史上堪称“唯一”。因而,其府邸宅院鳞次栉比、错落有致,主宅附院、祠堂私塾、临街商铺、绣楼花园、婢女房、饲养院、打更拐儿,设施完备,功能齐全,从临街到内宅,从外表到内涵,均异于其他乡邻房屋,与众不同,它是清朝等级森严制度下官府之邸与民居之宅风格迥异、规制不同的建筑物。整个建筑从上到下、由内到外结构造型都异于常宅,房顶上置五脊六兽,出前檐廊,雕梁画栋,饰件精美,主房三间堂屋用16根柱子支撑,木柱下有坚实厚大的青石柱础,造型别致,雕工精细,木柱顶着4挂大梁,即俗言方三丈“墙倒屋不塌”房。所盖堂屋、祠堂用砖,皆有铭文,砖侧面阴刻“乾隆二十七年,重修嵩阳楼,正堂邱造”“重修嵩阳楼,正堂邱造”等字样,可见当时用砖是重修嵩阳楼所用之砖,非常人所能使用。主院周边有七八个院落,均四进院结构,各院侧门相通,互为关联,虽庭院深深,却相得益彰。宅院房屋内外青砖铺地,青石条台阶铺就,石狮瑞兽砖雕,墀头青瓦黛墙,古树奇石花草,分置诸院,井然有序,棂子木门,房屋柁墩,工艺考究,雕刻细腻,是登封城城区内一处建筑规制完备、风格典雅高贵的民间古建筑群,亦是嵩山地区传承有序、独具特色掩映在众多民宅之中的官府建筑聚落,更是官邸民宅和融共济、相安一街的古代建筑群落。因登封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于1996年11月而被拆毁。

四、石雕、砖雕、木雕价值

李氏府第现存的石雕有大门两旁的青石抱鼓石墩(一对)、二门两旁的青石狮子(一对),砖雕有墙墀头、房脊砖、墙体砖,木雕有堂屋棂子门、房屋木柁墩等。

登封李氏木雕文化价值.jpg

石雕:1.抱鼓石墩,通高67厘米,座厚22厘米,座宽65厘米,分上中下结构,下部为长方体基座,长方体中部上端凿有门柱窝,可安门闭户,四周浅浮雕,隐约可见祥云纹中间三角块内灵动的瑞兽图案,昂头摇尾,造型生动,呼之欲出;中部稍凸下部雕以半圆外出,安托上部鼓石,鼓石滚圆,石钉凸出,包浆圆润,鼓面雕有鹿兽,寓意吉祥。2.青石狮子,通高58厘米,座高27厘米,座宽22厘米,座厚34厘米,狮高31厘米,分上下结构,下部为长方体基座,长方体中部上端凿有门柱窝,可安门闭户,四周饰有图案,前后雕有祥花瑞草,左有丹顶鹤,右有梅花鹿,花草鹤鹿,有福禄寿长、吉祥如意之祈,基座上方两狮摇尾相向,顾盼生辉,灵动传神(石雕除此以外,李青怀主编说他年幼随大人上坟祭祖时,见到祖茔内有高大的青石牌坊,坊前有石旗杆,坊后两侧前后依次置石羊、石马、石猴等,惜已被毁)。

砖雕:1.墙墀头,三面向外,底座四角饰以蝙蝠图案,中间向外左右凸出两柱,雕刻精巧,左右及前面均整块高浮雕祥瑞花卉,顶边饰以吉祥图案,环环相连,工艺繁杂,精巧细腻。2.房脊砖,组件单个长69厘米,高28厘米,厚16厘米,左右面凸雕纹饰,以连绵不断祥瑞图次第相连,寓意幸福久长绵绵无尽期。3.墙体砖,长34厘米,宽16厘米,高7厘米,砖侧面刻“乾隆二十七年,重修嵩阳楼,正堂邱造”“重修嵩阳楼,正堂邱造”等字样,砖体逾尺,字体端庄,字锋深峻,雕刻精良。

木雕:1.堂屋棂子门,高300厘米,宽71厘米,厚6厘米,门上下间隔五档,一三五间距相等,二挡稍宽是一档的一倍,上中部棂子的宽度与一二三五叠加宽度相同,棂子纵横上下一线,棂空均等,边框凸凹线条流畅,宽窄有度。2.房屋木柁墩,有两种规格:一种长55厘米,宽20厘米,厚8厘米;另一种长55厘米,宽25厘米,厚8厘米。这两种柁墩木雕,中间均上下出榫,正面雕以花卉瑞草图案,纹饰繁琐,造型各异,互不雷同,风格独具,雕工细腻,工艺精美。

李氏府第这些现存的石雕、砖雕、木雕,是清朝乾隆年间登封乃至嵩山地区建筑工艺的集大成者,代表了那一时期石雕、砖雕、木雕在嵩山地区的发展情况,凸显了清朝登封建筑的雕刻工艺水平,彰显了厚重的嵩山历史文化内涵。

五、任职档案价值

李灿(字嵩峰)于乾隆丁卯科(1747)考中第十四名举人后,其先后在河南省南阳府舞阳县任教谕、湖北省某县及长阳县任知县、湖南省辰州府乾州厅(今吉首市)任同知、湖北省宜昌府任知府、直隶顺德府(今河北邢台市)任知府等,最后又调回河南以同知使用。在这些地方不同年代的县志、州志、府志的不同版本里都有着他的不同任职记载。清朝同治十一年(1872)《乾州厅志》“卷九·职官志”“同知”载:“李灿,河南登封举人,四十一年任”,原版藏于上海图书馆,共计21册。1996年8月第1版《吉首市志》“乾州厅历任同知名录表”载:“姓名:李灿,籍贯:河南登封,学位:举人,在职时间:乾隆四十一至四十三年(1776~1778)”。同治三年(1864)《宜昌府志》“卷八·官师志(下)·职官表”中“知府”载:“乾隆四十三年(1778),李灿,登封人,举人,补授”至“四十七年(1782)”。道光壬午(1822)《长阳县志》“官师志·知县”载:“李灿,河南举人,乾隆三十一年(1766)署”。乾隆己亥年(1779)《河南府志》载:“选举志:举人,李灿,乾隆丁卯科,登封人,乾州同知”。丁未年(1787)《登封县志》载:“李灿,丁卯科举人,官顺德府知府。”“李国柱以孙灿贵赠文林郎,黄翼以子国柱贵赠登仕佐郎,李蓁以子灿贵累赠朝议大夫”。1997年10月第1版《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30册)中多处都有李灿(字嵩峰)任职的履历档案记载。这些众多的李灿(字嵩峰)任职履历档案,记载了李灿(字嵩峰)在履职地的准确任(离)职时间和职务,反映了李灿(字嵩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职务升迁历程,佐证了李氏家族因“破四旧”老家谱被毁无证、有关李灿(字嵩峰)的多个传说,其任职档案,班班可考,历历入志,殊为难得。

六、医书文献价值

河南登封城“寿世堂”李氏一世祖——李继盛,先是明末由山西迁往河北,又从河北迁到河南登封城东关居住的。他以行医治病为业,传至三世祖李础生时,行医三代,医术精湛,救人无数。待传到李灿已臻五世。

李灿(字嵩峰)于乾隆十二年(1747)年考中丁卯科第十四名举人后,先任职河南省舞阳县教谕,继而又任湖北省宜昌府长阳县知县。家境宽裕后,他把历代先人行医治病实践经验、凝聚着先人心血智慧结晶的诸多医案方剂结集成十卷10册,定名为“寿世堂”《李氏家藏医学会编》,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木刻梓印问世。医书为白宣纸,23×14厘米,书口刻“寿世堂”,扉页印“李氏家藏医学会编,楚黄后学章天位编订,嵩阳李础生先生纂辑,孙:灿仝订,曾孙:光绪、光曾校字,玄孙:映奎监梓”。整套医书(十卷10册),曾于1998年6月在上海博古斋古籍善本艺术品拍卖会上以拍品“193”号、起拍价7000——8000元人民币拍卖过。

医书问世后,药方效验,去除众疾,惠泽群黎,造福众生,广泛流传。“寿世堂”《李氏家藏医学会编》医书,是继清朝康熙三十四年(1695)登封一代大儒景日昣(冬旸)编著《嵩厓尊生》之后的又一部煌煌医学巨著,是李灿(字嵩峰)知府几代先人行医心血智慧的结晶、治病实践经验的总结,是清朝中岳嵩山地区唯一可以与《嵩厓尊生》媲美相提并论的一本阐释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经验于一体的著名医学论著,其医学价值、实用价值、版本价值、史料价值、文献价值之重要,不言而喻。自问世以来,广受好评,屡获赞誉,被《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中国古籍珍本提要》《中医文献辞典》《中华古文献大辞典》《中国医籍通史》等诸多医药典籍收录。

“寿世堂”《李氏家藏医学会编》医书,传承有序,影响广泛,流传久远,在医药界的重要性于此可窥一斑,是中国医药界一部非常重要的、极其珍贵的文献典籍。

作者简介

王昭渠,“寿世堂”《李氏族谱》《颍阳镇志》执行主编、嵩山文化研究会理事、登封市政协文史研究员、登封市民协谱志编纂指导委员会会长、河南省政协文史资料撰稿员、河南省姓氏文化家谱研究会研究员。

今日热点

姓氏字辈

推荐产品

家风家训

姓氏动态

姓氏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