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论谱

当前位置:家谱网 >> 专家论谱 >> 浏览文章

曹国选:弘扬家谱正能量,打造谱牒文化精品

时间:2020/8/17 11:11:14
信息来源:本站综合
发布:新闻编辑部

【摘要】古人云:盛世修史,明时修志。近些年来,各地续修家谱蔚然成风。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谱,作为史学范畴的谱牒,蕴藏着不可多得、不可复制的人文资源,是我国历史典籍和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华夏大地上鲜活的文化遗存,是烙有中国印的正宗国粹。笔者有幸应邀为故乡宗族的《曹氏族志》写总,从阅读家谱、撰写总、编纂家谱的过程中感受到,孝德是家谱贯穿始终的主线。因家谱与孝德文化都具有历史性、真实性、人民性和思想性的显著特征,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并就家谱传承孝德精神,弘扬时代精神,提升质量品位,丰富乡村文明内涵,努力实现最大价值进行探讨。

【关键词】家谱   孝德文化  乡风文明  探讨 

打造谱牒文化精品.jpg

一、家谱文化的主要精神

在广袤的乡村、特别是传统村落中,我们都会发现两个特殊的文化遗存——祠堂和家谱。

家谱官称谱牒,俗称家乘、族谱,又称统谱、世谱、宗谱、房谱、支谱等。家谱的叫法虽然各地不同,但本质内容一样,《辞海》释义是:古代记述氏族世系的书籍。故家谱是中华先民血缘相亲、守望相助的实录,是以文字形式出现的按辈分排列的血缘宗族内的人际关系网,是记载以父系为主体的家族族源、繁衍生息的图集,是家史和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有幸应邀为故乡宗祠续修《曹氏族志》写总,每每翻开一部沉甸甸的家谱,孝德文化气息便会扑鼻而来。细心阅读每一部家谱的篇章,都会发现孝与德是贯穿始终的红线,是家谱文化最大的亮点和支点。

(一)家谱的最大支点为孝文化

家谱与其他谱牒的不同点是,家谱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国史、地志则是以地缘关系为基础。作为国家基石、社会细胞、血缘延续的“家”,孝文化便是强力支撑。我国长期实行以家庭为主体的生活方式,以子女供养为主体的赡养模式,孝显得尤为重要。古人云:“读尽天下书,无非一孝字。”把孝置于“百善之先,百德之首”的至尊地位。作为民间史记的家谱,更是孝文化的重要载体。正如《曹氏族志》总中写道:“叙族史、明血源、世系、别亲疏,非谱莫属。”“姓氏修谱,又曰家乘。盖其宗旨,正本清源,敬宗睦族,尊老爱幼也。”

古人将“孝”与“文”合成为一个“教”字,就是以孝为根,启迪后代深刻认识孝文化,知晓孝悌是五伦的中心,事亲、尊亲成为人最高的道德表现。观察一个人的品德和人格,最基本的是看其孝敬与否。孝是义务,又是责任,也是人们处理与家庭、与社会、与国家之间各种关系时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无论地位高低、富贵贫贱,孝敬父母都是天经地义的事。一个对给予自己生命的父母都不孝的人,不可能有健全的人格、高尚的品德,更不可能会对国家尽忠、对人民尽爱。因此,孝与忠历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两大基本传统道德和行为准则,家谱就是将孝心与爱心、忠心紧密联系在一起,教育族人既做孝子,又做良民,更做忠臣。

每翻开一部涉及自己身世的家谱,最先见到的是本族的世系表,让后人知晓本族祖先,辈分排行,血脉渊源,了解家族中有过哪些历史名人、功绩等。家谱的这些重要记载,帮助人们实现寻根问祖的愿望,激励后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建功立业,光宗耀祖,这些无不因为炎黄子孙尊崇的孝文化所致。

(二)家谱的最大亮点是德文化

家之谱,一个家族之行为规范也。《曹氏族志》开宗明义:“先祖素以谱为训:说话要有个谱,做事要有个谱。有谱则誉,离谱则耻。”家谱中记载的大量家规族训,在国家不安定和国法不明确的远古时代,发挥了规范约束族人、稳定社会秩的作用,成为当时的法制制度。家谱中记录的许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成为人们倾心企慕的治家良策。

我们今天所见到每一部家谱,详记家训家规、家风家教、名言警句等以资子孙遵行的文字范例占居了相当篇幅,推崇忠孝节义、倡导礼仪廉耻的主旨仍然十分明显,提倡什么、禁止什么仍然是族规家法中的实际内容,注重家规国法,和睦宗族乡里,孝顺父母敬长辈,合乎礼教正名分,祖宗祭祀、墓祭程等,成为炎黄子孙的主要遵循。记述有贡献、有名望、有功绩、有品行的传记,成为供后人学习的楷模。

家谱把这些最具道德价值的文献传给后代,极大地弘扬了道德文化。《曹氏族志》的总中写道:“谱在人的思想中,具有‘楷模’、‘ 规范’、‘ 训条’等实义,国史地志,诸多引据。”“对于遵纪守法、尊老爱幼、廉洁奉公、勤俭朴实、好善乐施的优良德行,全族大力提倡,树为楷模,刊入谱牒,为后人所式仰。对于一贯违法乱纪、不务正业、偷盗扒窃、赌博嫖娼、贩毒吸毒、虐待老人等恶劣行为,亦须录入贬册,引以为戒。”《曹氏族志》所记录的道德故事,饱含着深刻厚实的德文化思想底蕴。如曹氏先祖创建的敬老尊贤的“重九会”,奖学助学救学的“义学会”,保护妇女和儿童的“卫妇会”、“救婴会”,以及兴办公益事业、处理族务的“宗源会”和维护公平正义、惩治邪恶的“禁戒会”等“六会治村”经典,把“睦族人,和亲友,恤孤贫”以及“戒赌博,戒奢侈,戒懒惰,戒淫逸”等行为,作为子孙至今遵行的道德规范。将违反道德规范的族人“除丁隔会”,是最严厉的处罚,彰显了以德治人、治家、治族的威力,发挥了约束族人、稳定社会秩的作用。

(三)家谱孝德文化充满正能量

家谱是传承孝德文化的经典。《曹氏族志》从始修开始,便遵循着这样的宗旨:“谱贵于修,修贵于续,续贵于,我谱续的内容,一则详世系,二则纪懿行。详世系则昭穆有,亲疏有别,本末斯明。纪懿行则人心以正,风俗以厚,世德斯昭。”

详世系,纪懿行,把孝与德紧密融合,成为为人处世的道德规范。每届续修的家谱中,都是以孝为主线,以德为标准,传递行善积德的主流信息,以培育善性善根、规范处事行为、和睦人际关系、激励光前裕后为重任,充满正能量。《曹氏族志》中就写道:“溯源知祖,清流晓派,睦穆亲善,尊老爱小,育人才为己任,作贡献是目的。”

详世系,纪懿行,将大孝与大德予以升华,成为“修身齐家治国安天下”的最高准则。《曹氏族志》总因此言明:“国家集民族而成,民族集宗族而成,要想兴邦振国,必须团结一致,同心同德。尚书所载,克明德,亲九族,平章百姓,协和万邦之意也。我族兴修谱志,意在于此,使海外数千万炎黄子孙,向往祖国,促使江山一统,其力日增,其势益盛。我族后昆,放眼环宇,扬鞭神州。或凌云冲霄,鹏程万里,或学有专精,业有独树,相率融汇于全民族,群起而为祖国作贡献。”

二、家谱文化的主要特征

在续写《曹氏族志》总期间,我经常思考一个问题,这些散落于民间、年代已久的家谱,为什么经历千百年的沧桑历史,尚能保存完美,得以传承?究其原因,孝德灵魂的强力支撑,使得家谱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一)家谱文化具有深远的历史性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由记载古代帝王诸侯世系、事迹逐渐演变来的家谱,与国史、地志一脉相承、血肉相连,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中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清代著名史学家章学诚把谱牒与国史、方志相提并论:“夫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曹氏族志》的总中开宗明义:“从有文字记载以来,国家就有史,省县就有志,宗族就有谱。”各地各族的家谱,就是民间的“史记”。特别是隋唐五代后,修谱之风从官方流行于民间,以至遍及各个家族,修谱成为同姓同族的大事,出现了家家有家谱、户户有家乘的现象,并且无论历史风云如何变化,一修再修,无休无止,成为最具中国特色的、在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的民间文化形态。

修谱之风之所以能够盛行至今,是因为家谱贯穿始终的孝德红线同样具有深远的历史性,而且形成了生态链。家谱中各种道德规范、各类孝德故事,在中华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刻足迹,在炎黄子孙心中打下了的深刻烙印。正如《曹氏族志》中所云:子孙后代自觉修编家谱,“旨在以谱为规,以谱为训,承上启下,继往开来,将优秀文化成果得到传承,发扬光大”。家谱的编纂能够由官方垄断走向民间私修,更加印证了家谱历史文化的厚度,海内外传播的广度,官民认知的深度。

(二)家谱文化具有史料的真实性

作为具有浓厚平民特色的家谱,都是一姓一支的群英谱。家谱中真实记述的历代名人故事和凡人善举,既是先人精神支柱和道德准则的实践总结,又是后人修心养性、行善积德的学习楷模。《曹氏族志》的总中写道:“为辨尊卑,明长幼,敬宗睦族”,“谱明则子孙知亲。亲知亲,亲则知仁。子孙知仁,则知爱物。知爱物,知爱法,知守法,则趋向狱讼息,自然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人民安家乐业,世代昌盛,皆有赖于谱也。述祖德,传后世,惟谱是赖,谱之为用昭昭矣。”家谱形成的行为规范和传统美德,普遍被后人所认同、所接受、所遵循。

家谱中记述的人物故事,均属于历史上的真人真事,不少虽然源远流长、却鲜为人知。后人得见祖宗先贤的美名,如同仰慕祠堂门前树立的旗杆功德碑,定会肃然起敬,必然产生知晓名人趣事的愿望和寻根问祖的行为,故家谱具有强烈的亲和力、诱惑力。

家谱记述历史名人故事的文体,为人们喜闻乐见的纪实性文体,且大部分人物小传是粗线条的,简练扼要,并没有过分的杜撰渲染,却真切感人。对于人物故事的编纂,也是朴实无华,充满土香土色的文风,具有一定的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和感染力。《曹氏族志》中就有不少这样的人物小传,记述相当实在,格外精彩,如先贤积善行德、惩恶扬善之类的凡人俗事,让人过目不忘,深受启迪。因此,记述了大量孝德故事的家谱,普遍受到人们的喜爱,能够收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三)家谱文化具有广泛的人民性

血脉相连的家谱,几千年传承着以“忠”“孝”为主体的道德文化,成为全球炎黄子孙共同的、强烈的认知愿望。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齐家重在孝,治国重在忠,平天下重在明德,成为中华民族的最高思想境界和最佳行为准则。但是,如何理解理顺家国关系,忠实践行孝德文化,家谱便是最基础、最重要、最接地气的普及教材。

家谱中收集的史料具有丰富的知识性。其中的家规族训、名言警句、楹联牌匾、诗词歌赋以及名人故事,大都是概念化的,有的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如家族中人尽管每天都可见到的本姓氏特殊标识的“堂号”,却不甚了解。因此,这些珍贵史料披着神秘的面纱,往往能够引起后人追根溯源的浓厚兴趣,也就增强了炎黄子孙的共同思想基础,成为人们研读孝德文化的稀缺人文资料。

家谱文化不受地域的限制,它所维系的不仅是一个家族,而是一个民族,不止在一个地区,一个国家,而且遍及全球华人的孝德文化根基。那些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客居海内外的众多炎黄子孙,更加具有“树高千丈,叶落归根”强烈愿望,具有“寻根谒祖,认祖归宗”的需求。故祖先信仰和血脉意识,不仅是中华民族独有,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比较大的国家,也都存在浓厚的意识。韩国保存了很多完好的家谱,他们的总统卢武铉、卢太愚都曾经到中国山东来认祖寻根。可见家谱作为一个家族血缘关系的总记录,与祖国亲人、与海外华人紧紧连在一起,形成了全社会、全民族、全球华人对于家谱的普遍保护意识和自觉行为,致使家谱文化经久不衰,不断发扬光大。

三、家谱文化的创新发展

在续修《曹氏族志》的过程中,也发现一些薄弱环节。修谱尽管是族中大事,可自觉接受且参与的大都是中老年人,年轻人对于几十年才一次的修谱活动表现冷漠,甚至不乏误解和偏见。加之不少乡村农民进城务工经商,融入了五湖四海的城市生活,传统文化观念受到削弱,对于修谱之类的宗族意识随之淡化。修编家谱史料不完善、不连贯,现行资料搜集不全面、不真实、不准确,编篆者素质不太高,选材偏颇,编篆粗枝大叶、漏洞百出等。特别是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家谱中有的内容观念陈旧、格调低下,因此在续修家谱中,应该大力弘扬时代精神,让蕴藏巨大正能量的家谱文化成为传承优秀文化、浇铸善性善根、启迪行善积德、促进乡风文明的乡土教材和文化精品。

(一)保持家谱文化的连续性

家谱如国史,续修家谱时限一般在一代人以上,这次续修《曹氏族志》与上一次相隔了整整50年,可见家谱具有明显的“代”的痕迹。集聚一届家谱的内容,不只是一时一事,而是整个一代人践行孝德文化的归纳总结。我国几千年孝德文化能够继承传播、发扬光大,靠的就是诸如家谱之类的载体,将一代接一代炎黄子孙努力践行孝德的成果,诸如凡人故事、家训家规、家风家教、名言警句记入史册,予以传承。当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传承孝德文化的体现、延续和提升。因此,我们应该把修谱作为一项德政工程,不仅止在“民修”,也可实行“官修”。修编家谱应该组织一支高素质队伍,实现应修尽修、精选精编的目的,以保持孝德文化传承的连续性,确保孝德思想理论的可持续发展。

(二)注重家谱文化的创新性

家谱作为传承传统伦理道德的载体,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必须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曹氏族志》的总中写道:“由于事物并非静止,时代更新,家乘旧宗旨,难以适应新潮流。故谱之本身,要求变革。”故“谱贵于修,修贵于续,续贵于新”。而创新的主要手段是将“这一届”“当地”人、“身边”人在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的人物和事迹,反复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取舍,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研究,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先进性、且具文化内涵、艺术魅力、地域特色和传承价值的文明成果,恪守史志规则,遵循史料真实,克服历届家谱仿古成分太多太滥弊端,凝炼现代人文精神,增强家谱文化的厚重度、感染力和可读性。此外,除打造纸质精品外,还要制作电子精品,将家谱打造成为现代化、大众化的传世精品,实现“发掘美、集成美、典藏美、传播美、享受美”的总目标。

(三)弘扬家谱文化的先进性

当代人续修家谱,必须在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及时吸收民主、自由、平等、科学等先进要素,使之成为一种代际平等、互助友爱的新型伦理文化。因此,续修家谱应该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在吸取传统孝德文化精髓的同时,彻底拒绝封建伦理纲常礼教的消极内容,严防一些粗俗平庸、格调低下、与修谱无关的事例滥竽充数,特别要避免与时代发展精神相悖的东西进入史册,使新时代家谱文化大力彰显正能量,塑造正面形象,提升文化品位。如新中国建立后唯一一次续修的《曹氏族志》,便大量矫正了一些陈旧的家族观念和道德规范。如“以宪法和婚姻法为指针,正确对待男女平权,抚子承祧,男到女方落户,同姓结婚和纯女户等与现行政策相抵触的问题,均已据实放宽调整。本届续修更是开宗明义,必须确保家谱文化、传统文化与时代文化高度融合,把曹氏家谱打造成为弘扬传统文化,丰富乡村文明内涵,培育一代又一代的善性善根的高质量高品位的民间教材。

(四)提高家谱文化的任用性

家谱过去是一种家族制度的行为规范,是对社会法律和制度的一种重要补充。对于当代来说,家谱作为一种与国史地志同样重要的宝贵资料和民间史料,具有广泛的使用价值,可供从事社会学、历史学、考古学、经济学、民俗学、人口学、民族学、文学、政治学、宗教学、法学、姓氏学的人员进行研究。作为整个社会、特别是乡村的公共道德教材,应该揭开神秘面纱,搭建传播平台,通过各种媒体和信息技术,向整个社会传播,充分显示家谱的孝德力量和社会价值。

历史攸久、底蕴深厚、资料翔实的家谱文化,把千百年传承下来的农耕文化、祭祀文化、民居文化、语言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等民间原生态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我们应该不断挖掘、充分利用家谱人文资源优势,打造精品力作和特色名片运用于经济活动,努力实现家谱的文化经济价值,促进经济社会大发展,促进乡村文明建设大进步,促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发扬光大

2020年8月15日

曹国选.jpg

作者简介

曹国选,男,1956年正月出生于湖南省永兴县一个小村庄。务过农,当过兵,做过乡、县文化干部,现为湖南省郴州市生态环境局退休干部,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长期坚持业余写作,作品散见于全国各类媒体,至今已有400余万字,其中140多篇获奖。创作的《公厅屋》、《哭灵》、《草根局长》、《那年头我的“灰色”乡亲》等4部长篇小说,《公厅屋》已由花城出版社正式出版、公开发行。

今日热点

姓氏字辈

推荐产品

家风家训

姓氏动态

姓氏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