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论谱

当前位置:家谱网 >> 专家论谱 >> 浏览文章

冯自照:家谱是我们血脉传承最重要的载体

时间:2021/3/4 16:46:25
信息来源:本站综合
发布:新闻编辑部

中国家谱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史学家章学诚:“夫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盛世修志,家兴续谱”。

在中国,家谱有约三千年历史,素来与国史、方志并称为三大历史文献。古语云:三世不修谱是为不孝。家法坏,谱谍尚有遗风;谱谍坏,人家不知来处。故谱不可不修。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中国人重孝道,最根本的是讲求慎终追远,饮水思源,不忘血脉传承,不忘祖宗先人。寻根问祖,是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国人自古重视家的根系源流。家谱,延续着家族的血脉,更传承着祖上的遗训和期望,一代代的接续,或绵延家风,或与时俱进,而为人孝悌,始终是治家的根本。

清明是我们祭祀先人和祖宗的最重要的节日,在这一天进行庄重祭祀,以表达我们的追思、怀念、感恩和不忘本。而这一切的前提,是知道自己的先人和祖宗是谁。然而越来越多的人,却正在淡漠甚至忘记这些。中国人血脉传承那个最重要的载体正在消亡,这便是家谱。

冯氏宗亲续谱审稿会议 (1).jpg

家谱快要被我们国人丢了,如今一本本家谱已成陈迹,流入废品收购站、古玩店,或被图书馆收藏,很难再与家族的后人重逢。给孩子起名字不按字辈,各地亲戚回乡过年,叔侄相互分不清,长幼都乱了套。现在还讲究这些的人不多了,只在一些乡村,还保留这一文化习俗。闻我族白河县西营镇花房村宗亲,在冯继文的组织带领下,每年腊月二十五日举行“拜谱”祭祖活动,给族人讲家风家训族规,教育族人继承祖德,敬祖孝亲,遵纪守法,实干兴家。这是值得我们提倡的。

《三修冯氏宗谱》完稿以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感触颇多,我们旬阳冯氏家族何不如是呢。从这次续谱看出,现如今有些人对修谱很淡漠,认为修家谱是虚的,没有实际意义,个别族人不想捐续谱款而不参加续谱;有的人不知道自己祖先是谁,分不清亲疏远近;一些宗亲,家族意识、宗亲意识淡漠,动辄就放弃参加续谱,不愿意为续谱做一点实际事情;有的人甚至想不通、想不明白你为什么要续谱。

冯氏宗亲续谱审稿会议 (2).jpg

我们家族120多年没有续谱了,一些宗亲世系难辨,近门族亲难找。根据老家谱记载,在1900-1905年期间,文廷支系有74个“昌”字辈先人,这次续谱其中有44个未录信息,找不到后人;起廷支系有23个“昌”字辈,其中有3个未录信息,起廷系找不到六世冯启运房下“高彬臣”分支老家谱,不知道“昌”字辈后人究竟是多少人;贵廷支系有45个“昌”字辈,其中有26个未录信息,贵廷系找不到六世冯启捷分支老家谱,找不到“昌”字辈后人;据现存老家谱记载三大支系共142个“昌”字辈分支系,未录信息的计73个。另外录取到80多个“自、继、宗”字辈断代支系,找不到自己“德、昌、永”字辈以上祖先名字,但是本家人和宗亲都承认是普升后裔。

长时间未修谱,并不是族人不忠不孝,而是有其社会历史原因。清末至民国一直处于战乱年代,从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到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解放后国内又进行了一系列政治运动,特别是文化大革命运动,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才结束。这一时期(1900-1980)国内绝大多数家族都没有修谱,非我一家。我们家族没有续谱是耽误在1980—2015这30多年时间里。出现“断代”世系难辨的问题,只能等待家族后世人慢慢考证,记录在本谱“余庆录”里,下次修谱上报主编,予以补修、更正。

族人对家谱认识模糊,什么是家谱?修家谱有什么意义和作用?对此知之甚少,需要学习,需要引导教育。

家谱,是以特殊的形式记载家族世系和事迹的历史图籍,其价值和意义十分重要,如果没有家谱,后辈或不明祖宗,三代之后世系无以传承。家谱作为一个家族历史发展的“见证者”,一直以来都被家族中的人奉为“家族至宝”。家谱作为一个家族的自我记录,就像日记、自传、回忆录一样,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也必定存在很大的主观局限。故此“谱必三代一修,恐世远年久,无不散失,乖离之弊,其所失为不小。”以免久远难稽。家无家谱,就如国无国史。自古以来,家谱承载着伦理规范,塑造着人格精神,维系着社会秩序。纵观历史,国家可灭,朝代可替,家庭可散,个人可亡,惟有家族历久长存,生生不息。只有一个个家族存在和延续,才有整个民族的存在和延续;只有一个个家族团结,才能构成整个民族的团结,保证一个国家的团结;只有一个个家族兴旺和稳定,才能维系民族与国家的兴旺和稳定。

冯氏宗亲续谱审稿会议 (3).jpg

家谱就是一个家族得以延续的唯一存在证明。自唐代以来,历代都对撰修家谱大力提倡和支持。“凡国必有史,有家必有谱。”

家谱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一个家族的百科全书,一个家族、家庭的历史文化汇总和历史档案。后人可由此了解家族的历史沿革、世系繁衍、人口变迁、居地变迁、每个人的生卒年月与婚姻状况,以及本家族成员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事迹。同时家谱也为地方志和正史的可信度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佐证,对历史学、人口学、民俗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方面的研究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因此,修家谱既是一个家族的头等大事,也关系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那么多在异国他乡的人,到老来都想回故乡安度晚年,其实是“根”文化情结的表现。“落叶归根”的中国情结,让人生前最大的心愿,是能够在故乡安度晚年,让身体和心灵都有一个最温暖的归宿,安眠于故土。异乡孤子寻根,就是对家族文化的探究和对祖先的追寻。有了“根”,我们的家族才存在于民族之林。

我们汉族人宗族观念根深蒂固,“根”的思想意识强烈,同姓同宗在我们眼里是一种很强的关系纽带,而姓氏则是我们血缘的河流,溯流而上以追溯到自己的祖根,追访到自己的故乡。通过寻根把已失散的亲情寻回,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把家族史完善继而延续下去。续谱就是寻根问祖最好的形式和途径。

家谱,流淌着中国人的血脉,其作用和价值是明显的。明辨世系,尊宗敬祖。“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古人日“谱谍身之本也”,意思是说谱能告诉你,我是谁?我从哪里来?为何生活在这里?通过家谱,可以查证自己的血统,知道亲疏远近,有了谱书你就能够追根溯源。知道祖宗,才能尊敬祖宗。心系血缘,才能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春节、清明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长久存在和不断复兴,就是要告诉人们不忘根本,使尊宗敬祖、尊老爱幼的中华传统美德得到发扬光大。

寻根留本,承前启后。“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名就是人之本,人生一世连一个名字都没留在世上,若干年后自己的子孙连先祖是谁都不知道,岂不是天大的憾事。换言之,你的孩子也就此失去了根本。树高千丈,落叶归根,你的根在那里?万里江水源起何处?一个人连自己的根源都不了解,岂不负先人养你?由于诸多因素,有相当一部分人就连自已爷婆的名字都已经不知道了,更何况自己是哪支哪房了。古人日:“子孙不知姓氏所从来,以昧昭穆之序者,禽兽不如也。”意思说姓氏是一种血缘关系的标志,人兽之别就在于他们对于血缘关系的本族人,有一种生生相息的寻根意识,使这个家族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一个人无论他漂泊有多远,总是忘不了他的家乡,因为那里有曾经养育他的亲人,那里埋有他的祖先。因此,家谱就是“根”的代名词,是中国人尊宗敬祖的一种信仰,是一种证明自己家族归属的身份证明,是一个人根本意义上的“身份证”。

敦亲睦族,凝聚血亲。一个家族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形成凝聚力,但是续修家谱是最有凝聚力的途径。古人认为,家谱有“聚其骨肉以系其身心”的教化作用。通过修家谱过程中的反复登门拜访,不断了解情况,追根溯源,寻祖问宗,加强了家族内部人员和家庭之间的交流沟通,增进了家族内部的彼此了解和信任,凝聚了人心,使得族人受到深刻的族系传承亲情教育,激发起对祖辈的敬意与怀念。因为修撰家谱和逢年过节中缅怀先祖的各种仪式,使得子孙后代能更加自觉地做到尊老敬长,怜惜孤寡幼小,在族中崇尚亲热之气,倡导和睦之风,有利于家庭的团结和幸福,有利于家族以及社会的和睦与和谐。

“亲不亲,故乡人”,今天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国门,遍及天涯海角,这也是今后子孙们的必行之路,难免有时不认自家人。

有了族谱联宗,本族同一血脉的同胞就能更进一步加深了解。人在他乡,路人不如乡人,乡人不如亲人,有了家谱哪怕你走到天涯海角,也可能联接到那份血肉亲情,并且更温暖、更深厚。

治家齐国,教化子孙。家谱中包含的许多祖训家规,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如敬父母、睦族人、和友邻、尚节俭、戒赌博奢侈懒惰、戒酒色淫逸等内容。有的家谱中记载有先辈孝敬老人、忠君爱国、造福乡梓、刻苦学习、奋发拼搏的典型事迹,都是对族人和后代进行人生教育的生动教材。治国先治家,治家先育人,正人先正已。一个国家、民族、家族、家庭,要想自立于世界,自立于社会,最根本的还是要培养教育出众多品德高尚、能力出众的人才,好的祖训家规就能弥补现代教育只重知识才能却忽视品德教育的不足,用心良苦、精心修撰的家谱正有着这样的功能。

传承历史,问祖凭证。家谱都有姓氏渊源、始祖源流、支派迁徙、世系繁衍、人口变迁等诸多内容。家族的历史,反映的就是民族、国家的历史。了解、熟知自己家族的历史,也就是了解熟知中华民族的历史、国家的历史、人类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许多海外华人回国寻根问祖,造福乡梓,他们寻根问祖最信得过的就是查阅家谱。对于因各种原因迁居他乡的普通人,家谱就是他们与祖籍、族人沟通的桥梁,是他们思乡念祖的精神象征。因此,家谱不但是家族历史的记录,也是天涯游子落叶归根的精神寄托和寻根依据。查阅中国历史,但凡国势强盛、社会安定的朝代,从皇家贵族到普通平民,均以修撰家谱为一件大事。

在今天这个开明盛世、国运昌盛、经济迅猛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时候,《三修冯氏宗谱》得以面世,愿每个家庭、每个家族,都能拥有一本自己的家谱,使自己的根得以延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得以继承和发扬光大。

十五世孙自照

二零二零年十月于西安

今日热点

姓氏字辈

推荐产品

家风家训

姓氏动态

姓氏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