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论谱

当前位置:家谱网 >> 专家论谱 >> 浏览文章

马姝媚: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风气支撑起社会的好风气

时间:2021/9/22 9:39:42
信息来源:本站综合
发布:新闻编辑部

家教、家风都是家庭建设的范畴,它不仅仅是千千万万家庭需要关注的问题,而且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家庭建设,就注重家教、培育家风等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做出了许多重要指示,对于新时期开展家庭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同志的这些重要论述,对于我们更好地开展家庭建设、社会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家庭——社会的细胞

要认识家庭建设的重要性,首先要了解家庭的地位,弄清楚家庭与社会、国家、民族的关系,弄清楚家庭在社会建设、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一)家庭与社会——“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2015年1月7日,习近平在《二○一五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绝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家庭之中。”(《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281—282页)。习近平同志的这段论述,是对家庭最好的历史定位。从家庭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看,家庭是最早的、最基础的社会组织。家庭与婚姻有着密切的联系,婚姻是产生家庭的前提,家庭是缔结婚姻的结果。婚姻家庭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社会形式。家庭是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私有制的产生和母系制的瓦解、父系制的确立逐渐形成的。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单位,包括父母、子女和其他共同生活的家属在内。人类社会产生以后,先是有了家庭,尔后有了氏族、家族,进而发展为部落和部落联盟,然后有了阶级和国家。家庭与社会的关系,就是局部与全局的关系,是细胞与身体的关系,无数个细胞组成了人体,无数个家庭构成了社会与国家。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家庭都是最基础的社会组织,家庭是人生命诞生的地方,是人生存最基本的依托,是人生活最接近的土壤,是人赖以安身立命的巢穴。好种发好芽,好土出好苗,只有细胞好,身体才能好;只有所有局部都好,整体也才能好。“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不是抽象的,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同时,我们还要认识到,国家好,民族好,家庭才能好。”(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281—282页)。这就是家庭与社会的对立统一关系。

(二)家庭与国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2018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的讲话》中指出:“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2018年2月14日,习近平《在二○一八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正所谓‘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和万事兴。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人民日报》2018年2月15日)这是对家国关系的深刻阐述。“家是最小国”,是说家庭是国家的最小组织单位;“国是千万家”,是说国家是由千千万万个家庭组成的。如同家庭在社会中的地位一样,家庭在国家中的地位,也是个体与整体、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家庭和睦是国家和谐、团结的基础,家庭健康是国家强大的基因,家庭幸福是国家富强的体现。2019年5月14日,习近平在同希腊总统帕夫洛普洛斯会谈时指出:“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具有家国情怀,国是第一位的,没有国就没有家,没有国家的统一强盛就没有家庭的美满和个人的幸福。”(《人民日报》2019年5月15日)。家与国是一对矛盾,国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它决定着矛盾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家是局部,国是整体,整体决定着局部,没有国家的强大,就没有家庭的美满和个人的幸福。家庭好是国家好的基础,国家好是家庭好的保障,这就是家庭与国家的辩证关系。

习近平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jpg

(三)家庭与民族——“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相连”

2016年12月12日,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中指出:“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相连。我们要认识到,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281—282页)。家庭与民族的关系也是个体与整体的关系,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从家庭与民族的起源与发展历史看,也是先有家庭,尔后有民族,民族是家庭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一个社会群体。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民族融合,现在的许多家庭已不是单一的民族成分。家庭的命运同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在那个积贫积弱的旧中国,中华民族命运多舛,许多家庭也是多灾多难。当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今天,中国人才真正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家庭的命运也才好了起来。我们这里所说的民族是新的广义民族、大民族的概念,是指整个中华民族,而不是狭义民族的概念,不是指某一个具体民族。同样是《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中,习近平指出:“尊老爱幼、妻贤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知书达礼、遵纪守法,家和万事兴等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280页)。这是基于家庭与民族的关系,对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精神的高度概括,是我们认识家庭与民族关系的重要法宝。

二、家教——家庭的重要任务

家庭的基本功能,一是组织人口再生产,也就是传宗接代,延续香火;二是从事劳动,为家庭成员提供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资料;三是实施家庭教育,为家庭和社会培养人才。人口再生产是基础,生产生活是物质层面的,家庭教育是精神层面的。人是载体,物质是硬件,精神是软件。人口再生产与物质资料的生产是其他领域的研究内容,我们这里主要探讨家庭教育问题,因为它是家庭的重要任务。

(一)家教的重要意义——“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

家教,就是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家庭里对儿童和青少年进行的教育。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在《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一文中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习近平《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280页)。“第一所学校”,充分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地位;“第一任老师”强调了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责任;“人生第一课”强调了家庭教育内容对个人成长的基础作用;“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强调了家庭教育方法的重要性。人生的成长过程,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这三个重要场合。学校主要是在青少年时期(主要是学生时代)起作用,社会主要是在成年时期(工作时代)起作用,家庭在人的一生中都起作用,但主要是在人生的最初阶段(儿童少年时期)起作用,正是从这个意义上称家庭是第一所学校。人生的青少年时期,主要是在家庭中度过,即使步入成年、走上社会之后,也有一大半的时间在家庭度过。所以,家庭的影响对人的影响之深、之长,是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场合。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四个第一”可以归结为两句话:家庭是人生成长的第一责任单位,家长是人生成长的第一责任人。2016年12月12日,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中指出:“希望大家注重家教。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们从呀呀学语起就开始接受家教,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青少年是家庭的未来和希望,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古人都知道,养不教,父之过。家长应该担负起教育后代的责任。家长特别是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很大,往往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282页)。重视家庭教育,就是重视青少年的未来,就是重视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家庭教育既是家长不可推托的家庭责任,也是一生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因此,家长要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办好“第一所学校”,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把孩子培养成对家庭、国家、社会有用的人。

(二)家教的主要内容——“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道德建设”

家庭教育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思想品德教育、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生理卫生知识教育、美育教育、劳动教育等等,最重要的是思想品德教育。

2013年9月26日,习近平在《为实现中国梦凝聚有力道德支持》一文中指出:“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道德建设,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基本道德规范,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2015年2月28日,习近平在《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一文中指出:“紧密结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倡导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营造全社会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大力加强党风、政风、社风、家风建设,特别是要让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133页)“要发扬优良传统,承担历史使命,把党和国家确定的奋斗目标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以民族复兴为己任,自觉把人生理想、家庭幸福融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业之中,做新时代的追梦人。”(2020年11月24日《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单行本,第6页)。“作为母亲,应该把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观念从小就传递给孩子,帮助他们形成美好心灵,促使他们健康成长,长大后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的讲话》2013年10月31日)。2016年5月27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强调,“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把孝亲敬老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建设具有民族特点、时代特征的孝亲敬老文化。”(《人民日报》2016年5月29日)

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jpg

2013年12月23日,习近平《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文化中有很多关于节约粮食的内容,应该从小给孩子们灌输,弘扬勤俭节约的好风尚。”(《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668页)。习近平关于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系列论述,归纳起来,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远大的革命理想,把自己的人生目标同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把远大理想同踏踏实实的革命精神结合起来,自觉地锤炼个人品德,传承家庭美德,坚守职业道德,弘扬社会公德,形成崇德向善的良好风气。

(三)家教的方式方法——“重言教、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

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是为内容服务的,内容决定方式方法,方式方法对内容又有反作用,好的方法能够收到好的效果,方式方法不当会影响教育效果。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好的家庭教育方法,我们都可以借鉴利用。理论传授,实践锻炼,重视身教,循序渐进等等,都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

2016年12月12日,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中指出:“作为父母和家长,应该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从小就传递给孩子,引导他们有做人的气节和骨气,帮助他们形成美好心灵,促进他们健康成长,长大后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广大家庭都要重言教、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282—283页)。这里讲的是理论传授,就是要把道理给下一代讲清楚,使他们形成正确的认知。

2014年5月30日,习近平在《从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文中指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家长要时时处处给孩子做榜样,用正确行动、正确思想、正确方法教育引导孩子。”(《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184页)。前面讲的是言传,这里讲的是身教,身教重于言教,身教就是家长做给孩子看,这是无声的教育,无言的示范。

同样是在《从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文中,习近平指出:“每个人的生活都是由一件件小事组成的,养小德才能成大德。”(《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183页)道德品质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长期修炼的过程,需要从一点一滴做起,“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积小德为大德。

三、家风——家庭建设的灵魂

家风,就是门风,指家庭或家族的传统习惯、传统风尚,是家庭风气的集中展示,也是家庭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家庭建设包括许多方面,有衣、食、住、行方面的物质文明建设,也有家庭风尚方面的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效如何,集中体现在家风方面。

(一)家风建设的重要意义——“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6年12月12日,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中指出:“希望大家注重家风。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抓好家风。《礼记·大学》中说:‘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

2018年11月2日,习近平《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的讲话》中指出,“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社会风气好才有基础。”“‘正家,而天下定矣’。古时,那些子孙多贤达、功业多卓著的名门,无不与其良好家风的传承息息相关。”(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283—284页)。家风不仅关系到家庭的兴衰成效,而且同社会稳定、国家安定息息相关,这已经为许多历史事实所证明。“好的家风引领人向上向善,不良的家风却会败坏社会风气,贻害无穷。”(习近平《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的讲话》2018年11月2日)。

(二)家风建设的主要内容——“要在家庭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6年12月12日,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中指出:“要在家庭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家庭成员特别是下一代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要积极传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递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观念,倡导忠诚、责任、亲情、学习、公益的理念,推动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282—283页)。“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培养一代又一代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2020年11月24日,人民出版社单行本,第5—6页)。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岗位、爱学习、爱劳动,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邻里团结、勤俭持家、崇德向善,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做贡献,这既是家风建设的内容,又是对家风建设提出的基本标准和要求,也是家风建设应该达到的目标。

(三)家风培育的主要途径——“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

家风建设有了目标,还要解决方法问题,要找到家风培育的途径。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一文中指出:“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彩。”(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11—12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教育引导是基础,实践养成是关键,健全制度是保障,精神文明是抓手,文化产品(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是工具手段。从力量布局上,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把家庭作阵地,把娃娃作源头。这就是家风培育的基本途径。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在《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一文中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谁都不是旁观者,谁都不能置身事外。”“社会是大课堂,生活是教科书。现在,校外活动场所不足,教育载体缺乏,有效活动少,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之间出现‘断档’、‘脱节’现象,没有形成育人链条。要健全社会教育资源有效开发配置的政策体系,加大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纪念馆、运动场、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等公益设施的建设力度,免费向学生开放。”(习近平《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280页)。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因此,家风建设决不只是家庭的事,而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主导,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密切配合,才能形成家风培育的强大合力,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2016年12月12日,习近平《在全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中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家庭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负起领导责任,切实把家庭文明建设摆上议事日程。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要结合自身特点,积极组织开展家庭文明建设活动。”(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284页)。2014年5月30日,习近平在《从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文中强调:“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少年儿童中培育起来,家庭、学校、少先队组织和全社会都有责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184页)。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工青妇及少先队组织积极参与,就会有力促进良好家风的形成。

2016年12月9日,习近平在《坚持依法治国和依德治国相结合》一文中指出:“领导干部要努力成为全社会的道德楷模,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带头注重家庭、家教、家风,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廉洁操守,以实际行动带动全社会崇德向善、遵法守法。”(习近平《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167—168页)。2018年6月29日,习近平在《增强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一文中指出:“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做廉洁自律、廉洁用权、廉洁齐家的模范。”(《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97页)。“要做到廉以修身、廉以持家,培育良好家风,教育督促亲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走正道。”(《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5年10月29日)。“中央领导同志、中央委员要带头反对特权,严格家风家教,为全党做出表率。”(《在第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9年1月11日)。“中央政治局的同志必须修身律己、慎终如始,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做到慎独慎初慎微慎友。要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自己的节操,做一个一尘不染的人。要带头廉洁治家,带头反对特权。”(《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的讲话》2020年12月24、25日,《人民日报》2020年12月26日)。他还对中央委员会的同志提出了“十个必须”,对中央政治局的同志提出了“四要”的明确要求,要求中央政治局委员要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他还要求 领导干部要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除了工作需要以外,少出去应酬,多回家吃饭。省下时间,多读点书,多思考点问题。”(《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1月22日)。2014年3月18日,《在河南省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减少应酬应进一步提倡,健康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要进一步提倡。”(《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46页)。他还要求领导干部要向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学习,向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甘祖昌、龚全珍学习,做廉洁齐家的模范。领导干部在政治生活、家庭生活中都处于很重要的地位,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家风、民风、党风、政风、社风都有很重要的影响。只要领导干部带头了,家风、党风、政风、社风就会愈来愈好。

习近平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jpg

家庭是家庭教育和家风培育的重要阵地,家庭教育是家风培育的主要方式,家风是家庭教育的最终成果。家风影响民风,家风连着党风和政风,关乎着人心向背,影响着国家兴衰与民族兴亡。因此,我们不可忽视家庭的地位,不可轻视家教的作用,不可漠视家风的影响。“我们要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2016年12月12日,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281—282页)。让我们在习近平家庭建设思想指引下,认认真真抓好家教,踏踏实实育好家风,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文作者简介:

马姝媚,女,中共党员,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编辑,曾获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明日之星”、“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团中央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马武举,男,汉族,1954年12月生,河南新安人。高级政工师,曾任中国河南驻泰王国代表处代表、党委副书记。现任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马姓委员会会长。

相关文章

今日热点

姓氏字辈

推荐产品

家风家训

姓氏动态

姓氏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