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论谱

当前位置:家谱网 >> 专家论谱 >> 浏览文章

魏育林:传承家风家训,感悟国学经典

时间:2022/4/1 11:15:13
信息来源:本站综合
发布:新闻编辑部

近年来,我们坚持文化自信,讲好中国的故事,进一步激发了人民群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自豪感,“国学热”快速兴起。各种形式的“国学”教育培训方兴未艾,并广泛应用于家庭教育之中。特别是“家风、家训”在国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家风、家训”的传承学习、创新发展,成为 “国学”教育的有力抓手和基本途径。

传承好家风.png

一、家风家训是国学经典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学,就是中国固有的传统学术及其研究的学问,是一个国家治国、齐家、修身的所有学术、文化的总和。一般来说,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因此,广义上,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术,包括中国古代的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易学、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

国学经典中,蕴含着大量的优良家风和家训。因此,家风和家训也是国学经典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风,是由父母或祖辈提倡并能身体力行和言传身教,用以约束和规范家庭成员的风尚和作风,是一个家庭长期培育形成的一种文化和道德氛围,具有强大的感染力量,是家庭伦理和家庭美德的集中体现。

家风,影响着一个家族每一代人的成长。家风,就是一个人和一家人成长的“地基”。家风,更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家族文化风格。从古到今,中国一直是个家族社会,讲的是家国一体。历史告诉我们:“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德,一国兴德”“家风正则后代正,则源头正,则国正”。

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家庭教育的智慧,教子治家的秘法,端正门风、光大门楣的宝典。中国历史上辉煌的传世家族背后,都有一部家训宝典。

论语.jpg

在中国历史上,经典家训不可胜数。每每谈到家训,人们首先会想到孔子《训子鲤》。一日,孔子站在庭院中,他的儿子孔鲤低着头,很快地走过去。孔子拦住他问:“学诗了吗?”孔鲤答:“没有”。孔子说:“没学诗你怎么说话?”孔鲤便回去学习诗文。

第二日,孔鲤又碰上了站在庭院内的孔子。孔子问:“学礼了么?”孔鲤答:“没有。”孔子说:“不学礼你怎么做人。”于是孔鲤回去习礼了。

孔子庭训原文:“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这个故事叫做“过庭训”,后来古人将父亲训斥儿子称为“过庭训”。“庭训”典出《论语·季氏》,讲的是孔子当面训诫儿子孔鲤的故事。由此,“趋庭”、“鲤对”、“庭对”,也就成为中国家训文化的代名词。

再讲一个经典家训,司马谈《命子迁》: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这个经典家训,出自《孝经》。在古代中国,个人与家族、国家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儒家文明认为,人是祖祖辈辈的血脉流传,因此,儒家文化首重孝道,强调忠君爱国,提倡个人通过为社会、国家服务获得名声,光耀门楣,以显父母。

同样,诸葛亮《诫子书》,对我们来讲,可以说耳熟能详。其核心要义是:学以修身,学以立志。

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欲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性。

《论语》开篇第一句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学是儒家最重要的文化特色,儒家的道德品行由学习而来。

学习,就要立志,没有远大的志就没有动力;学习,就必须耐得住寂寞,声色犬马、利禄功名皆为学习之大忌。

这些优良的家风、家训,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家教知识,也给我们提供了思路和启迪,让我们步入了国学殿堂。现在各地组织的“国学”教育培训,往往以家风家训为切入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家风家训集中体现国学的精髓和本质

国学精髓是以先秦的经典及诸子百家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

诵读《大学》,让我们懂得修身之道。修身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过程。格物就是探究弄清事物的发展之道;致知就是获取知识,诚意就是赤诚、真诚、忠诚之心对待壹切事物;正心,就是使自己的心正,是自己成为一个道德高尚,修为高深的人。

领悟孔子的为人之道,做人要善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做人要本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做人要诚实,诚信乃做人之本也。做人要自重,严以律己宽于待人。做人要知足,知足者常乐也。

《论语》中的家训,则是古代思想家孔子,从《论语》出发,介绍了“礼”的思想内涵。教诲弟子们要“见义勇为”“嫉恶如仇”“知仁勇”“有勇有义”“礼之用,和为贵”。

学习《曾国藩家训》,主要体现在曾国藩的家书中:一要坚持读书,好学不倦;二要精心选择,熟读深思;三要虚心涵泳,切己体察;四要学以致用,修身笃行;五要知命立志,学作圣贤;六要清心寡欲,在宥存养;七要遵从儒家理想,内圣外王。

了凡四训.jpg

通过学习,也让我们深深的感到:古今中外,出现了很多优秀的家族、家庭和个人,他们都留下了优秀的家风,这些优秀的家风家训,值得学习参考和借鉴。

2021年6月10日,国务院公布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钱氏家训家教》成为第一个国家级家训非遗项目。这表明其已跨越钱氏一族一姓的范畴,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精神文化财富,也说明国家对家训家教的重视。早在2013年,上海已将《钱氏家训》列入非遗,彰显了海派文化的包容性、远见性和创新性。中纪委网站也采用《钱氏家训》中的内容,对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产生了积极影响。

《钱氏家训》是融合先祖武肃王(钱镠的谥号)八训和遗训归纳而成,共635字,分别从“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四个方面,进行规范和约束。

孟子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可钱氏家族颠覆了这种观念,自五代时期吴越国国王钱镠开始,钱家历朝历代皆有俊杰,出了很多状元、无数进士。仅赵宋一朝,钱家就出了300多名进士。到了近代,更是人才“井喷”、名家辈出,仅近代就出了200多个院士。

为什么钱氏家族能够打破“五世而斩”,出了那么多为民族、国家作出巨大贡献的杰出人物和优秀人才?这是因为有着浩然正气的家风家训——《钱氏家训》。

综上所述,国学经典蕴含着家风、家训,家风家训是国学的生动体现和具体实践。简言之,就是教人如何为人处世,如何诫子持家,如何明礼向善,使一个人从小就有规矩可守,有目标可追,有理想可求。可以说,一个优秀家族的文化基因,主要储存在其家训里。“勤俭持家”、“耕读传家”,就是几千年来中国人共同信守的家训。

三、家风家训在弘扬国学精神中起着重要作用

人类社会经历了氏族、家族、家庭的变迁。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稳定则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在国家不安定和国法不明确的年代里,家风家训发挥着修身、持家,进而稳定社会秩序的重要作用。

在修身方面,前面我们讲到了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颜之推《颜氏家训》:欲不可纵,志不可满。宇宙可臻其极,情性不知其穷。唯少欲知足,为立涯限。

在齐家方面,司马光《家范》: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古人有言曰:“慈母败子”。爱而不教,使沦于不肖,陷于大恶,入于刑辟,归于乱亡,非他人败也,母败之也,自古及今,若是者多矣,不可悉数。

朱柏庐《朱子家训》: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在做事处世方面,包拯《包拯集》:后世子孙仕官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仰工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

朱熹《朱子文集》:见人嘉言善行,则敬慕而纪录之。见人好文字胜己者,则借来熟看,或传录之而咨问之,思与之齐而后已。不拘长短,惟善是取。

而在中国历史上,辉煌的传世家族背后,都有一部经典家训,由此而产生了一批杰出的历史人物。这些杰出人物,站在历史的潮头,引领着时代风尚,推动着历史前进!

如:裴氏家族,产生了59位宰相、59位大将军,还有一大批重量级的文化大家。

颜氏家族,出现了颜之推、颜师古、颜真卿等杰出人物。

梁氏家族,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等,梁启超的九个子女,个个成才。

钱氏家族,产生了钱镠、钱玄同、钱穆、钱钟书、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

实践证明,很多伟人名人的优秀家风家训流传至今,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对于弘扬国学精神,推动社会文明,促进社会发展,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无以替代的作用。

优良的家风,能给予子女良好的品格。曾国藩特别崇尚勤俭的家风,他说:“家勤则兴,人勤则健”。他在信中告诫儿子纪鸿“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曾国藩不留钱财给子孙。他说,“子孙若不贤,则多积一钱,必将多造一孽。故立定此志,决不肯以做官发财,决不肯以银钱予后人”。曾氏家族在曾国藩的苦心经营下,成为方圆百里的大户,曾国藩之后,曾氏家族依旧代代出人才。

同样,经典家训能够教育培养家庭、家族后代成为有用之才。我们前面讲到的孔子庭训、曾国藩家训、钱氏家训,都集中体现了对子女、对全体家庭成员的教育、引导和约束作用。只有将一代又一代的传承者培养成人,才能使得家庭、家族得以承继和绵延、永续辉煌。可以说,一个家庭、家族是否有好的家风,关系着个人命运乃至民族、国家的命运。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中华民族的团结、和谐和促进国家的现代化发展,产生并正在产生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并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协调人际关系、增强国家凝聚力和促进社会发展稳定的动力源泉。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在老家河南家谱馆,专设了“家风家训厅”,“三个注重思想”在这里实践,以好的家风家训引领社会时尚!我们坚信,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组成部分的国学经典以及优秀的家风家训,对于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作者简介

魏育林,男,汉族,1960年5月出生在内蒙古磴口县,原籍甘肃省民勤县。中共党员,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内蒙古党委督查室一级调研员。2020年6月退休。现任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家谱委员会书记。

魏育林书记.png

相关文章

今日热点

姓氏字辈

推荐产品

家风家训

姓氏动态

姓氏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