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论谱

当前位置:家谱网 >> 专家论谱 >> 浏览文章

陈有顺:補张澍古今姓氏书目考证

时间:2017/3/16 10:05:53
信息来源:本站综合
发布:新闻编辑部

编者按:本文作者系陈有顺先生。

【摘要】:作者在研究清代学术成就最高的关陇大家张澍所著“姓氏五书”之基础上,尤对其《古今姓氏书目考证》进行深入研究,固且从历代姓氏学著述中,包括清代以后姓氏新书,选取学术性较高,影响较大的一百余种作简要介绍,文字荒疏,不堪入目,权当续貂之作。

我国历代姓氏学著述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有待开发整理研究的瑰宝。考其姓氏书肇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数量由少到多,内容由粗到精,形式由比较单调到多样化,至今已是五彩缤纷,蔚为大观。据不完全考证,从春秋战国迄今二千七百多年来,中华姓氏之书多达140余种,尚不包括历代醇儒名著中叙述有关姓氏之类的篇章,(如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四》曰:“言姓者,本于五帝。见于《春秋》者,得二十有二。妫,虞姓,出顓顼,封于陈。”又曰:“姓氏之称,自太史公始混而为一。《本纪》于秦始皇则曰‘姓赵氏,’于汉高祖则曰‘姓刘氏’”。)以及各类辞书等等(如广韵、字汇、康熙字典、说文解字注)。

宋代史学家姚宽《西溪丛语》云:“姓氏之学,莫盛于《元和姓纂》。皆自南北朝,以官职富贵相高。溢至于唐,崔、卢、李、郑,纠纷可鄙。若以圣贤所本,如子姓、妫姓、姬姓、姜姓之类各分类,圣人受姓所从来,以讫《春秋》所纪,用《世本》、《荀况谱》、杜预《公子谱》为法,则唐、虞三代列国诸侯,俱可成书,此似是太史公欲为而未就者耳。汉以后,精力博求,不难考其渊源至今也”。

清代姓氏学大师张澍在《古今姓氏书目考证·序》中亦称:“姓氏书多矣,而精审者殊尠,或阙略不备,或差谬失论,往往而然,余所见宋元明诸书,盖无一可依据者,因袭陋说,触目皆是,不胜弹摘。惟汉魏六朝人所著,颇为的确。然其时姓少易于推求,惜其简篇散佚,不得全文,无由知其梗概也。”。

自近代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姓氏研究继明、清两朝鼎盛时期,又呈现出一派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姓氏学研究人才济济,成果繁多,不可胜记。姓氏之书亦层见叠出、源源不断,林林总总,约二十余种姓氏新书相继面世。如史国强《中国姓氏起源》、陈明远《中国姓氏大全》、杨春霖《百家姓新注》、何光岳《中华姓氏源流史》、袁义达 邱家儒《中华姓氏大辞典》、《中国姓氏·三百大姓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等等。另,据粗略统计:中国现有各种姓氏网站多达665家,所发表的各类姓氏研究及考证文章等,每年以数百万篇计。其中:陈姓网站即有42家,仅以《陈氏宗亲网》为例,至今发表文章即达3000余篇,总访问量达38万人次。由此可见,当今姓氏研究不仅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日益引起广大人文学者之关注;而且已经影响到了千千万万的普通百姓。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海外华侨(包括两岸三地)兴起的“姓氏寻根热”和当今国内出现的“修谱热”,就是最有说服力的佐证。正如中国学术界泰斗、著名民俗学家钟敬文教授所说:“寻根,人的第三天性(食、色、寻根)。姓氏学是一种新兴的人文科学,是每个国民不可缺少的文化知识”。

鄙人固陋,不知忌讳。今斗胆依据同邑先儒张澍著《古今姓氏书目考证》,固且从历代姓氏学著述中,包括清代以后姓氏新书,选取学术性较高,影响较大的一百余种作简要介绍,文字荒疏,不堪入目,权当续貂之作。

(按):汉魏六朝指:(1)、 东吴、东晋以及南朝的宋、齐、梁、陈:在建康(今南京)建都的六个朝代。(2)、曹魏、晋朝以及南朝的宋、齐、梁、陈:具有继承关系的曹魏、晋朝以及南朝的宋、齐、梁、陈六个朝代。

《清史稿·列传273·文苑三》

张澍,字介侯,武威人。父应举,有孝行。嘉庆四年,澍年十八,成进士。是科得人最盛,澍选庶吉士,文词博丽。散馆改知县,初令玉屏,以病归。叙防河劳,选屏山,摄兴文,丁父艰。再起,知永新。署临江通判,坐征解缓,罢官。开复,补泸溪,复以忧去。

澍性亢直,所至辄有声。在黔时,巡抚初彭龄过县,澍杖其仆之索金者。座主蒋攸銛(xiān)督四川,甫下车,举劾属吏,风采严峻。澍上书论其循情市恩,黜陟(chùzhì)不当,以此官不遂。务博览经史,皆有纂著。游迹半天下,诗文益富。留心关、陇文献,搜辑刊刻之。纂五凉旧闻、三古人苑、续黔书、秦音、蜀典,而姓氏五书尤为绝学。自著诗文外,又有诗小序翼、说文引经考证。

同时甘肃有与之同名者,曰邢澍,字雨民,阶州人也。两人学派亦略相近。乾隆五十五年进士,官至南安知府。好古博闻,孙星衍辑寰宇访碑录,多资於澍。著有关右经籍考、两汉希姓录、金石文字辨异、守雅堂集。

一、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前770-前476)战国(前475-前221)

春秋左丘明著《世本》一种。

(按):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年-前221年)又称东周时期。西周时期,周天子保持着天下共主的威权。平王东迁以后,东周开始,周室开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中原各国也因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大国间争夺霸主的局面出现了,各国的兼并与争霸促成了各个地区的统一。因此,东周时期的社会大动荡,为全国性的统一准备了条件。

春秋战国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指前770年-前476年,是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另一说认为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战国时期简称战国,指公元前475年-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东周的一段时期(秦统一中原前),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战国”一名取自于西汉刘向所编注的《战国策》。迄今已有2784年。

二、两汉时期  西汉(前206年-9年)、东汉(25年-220年)

西汉史游著《急就篇》一种。刘向校整《世本》二卷(今佚)。

东汉应劭著《风俗通·姓氏篇》、《风俗通义》、王符著《潜夫论·志氏姓》、许沈著《说文解字》、圈称著《陈留风俗传》等七种。

(按):东汉(公元25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一统的朝代。东汉又称后汉,乃为区别于西汉之前汉。东汉的首都洛阳被称为东京,因此又以东京为东汉的代称。共有十二帝,历经196年。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9年),又称前汉,与东汉(后汉)合称汉朝,是继秦朝之后的第二个大一统封建王朝。共有14个皇帝,历经211年。西汉为汉高祖刘邦所建立,建都长安;东汉为汉光武帝刘秀所建立,建都洛阳。其间曾有王莽篡汉自立的短暂新朝(公元8-23)。西汉末年被外戚王莽篡位,西汉灭亡。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

东晋贾弼著《姓氏薄传》、南北朝王增儒著《百家谱》、魏收著《魏书·官氏志》、王俭著《百家集谱》、何承天著《姓苑十卷》、贾渊著《氏族要状》及《人名书》,其子贾执著《姓氏英贤谱》一百卷和《百家谱》二十卷等九种(《姓氏英贤谱》今佚)。

(按):魏晋南北朝(220—589),又称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只有37年大一统,而余下朝代替换很快并有多国并存的时代。这个时期由220年曹丕承东汉汉献帝禅让,建立魏朝(曹魏)开始,到589年隋朝灭南朝陈而重新统一结束,共369年。可分为三国时期(以曹魏正统,蜀汉与孙吴并立)、西晋时期(与东晋合称晋朝)、东晋与十六国时期、南北朝时期(南朝与北朝对立时期,共150年)。另外位于江南,全部建都在建康(孙吴时为建业,即今天的南京)的孙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等六个国家又统称为六朝。

四、隋唐时期(581-907)

唐林宝著《元和姓纂》、白居易著《白孔六贴·氏族门》、唐太宗敕《大唐氏族志》、许敬宗编《姓氏录》、柳冲著《大唐姓系录》、韦述著《开元谱》、张九龄著《姓源韵谱》、柳芳著《永秦谱》、孔至著《姓氏录》、唐太宗敕《姓纂录》、令狐德棻、高士廉等著述国史《氏族志》、《令狐家传》一卷、路敬淳著《姓略记》十卷和《衣冠谱》六十卷等十四种。

(按):隋唐时期(581—907),为隋朝(581—618)和唐朝(618—907)两个朝代的合称,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是经历了五胡乱华和南北朝两个漫长时期后的两个大一统皇朝。

五、两宋时期 北宋(960-1127)、南宋(1127-1279)

南、北宋陈鹏年 丘雍著《广韵》、丁度等重修《集韵》、吕夏卿 欧阳修著《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郑樵著《通志·氏族略》、邓名世著《古今姓氏书辨证》、王应麟著《姓氏急就篇》、钱塘老儒《百家姓编》、佚名著《百家姓》、罗泌著《路史》、章定著《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洪迈著《容斋随笔·汉人希姓》、乐史著《太平寰宇记》、邵思著《姓解》、钱明逸著《熙宁姓纂》六卷等十四种。

(按):南宋(1127-1279)是北宋灭亡后由宋室皇族在江南建立的政权,是中国历史上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科技进步的朝代。历经九位帝王,一百五十二年。1127年靖康之变时宋徽宗、宋钦宗被金国所俘,北宋灭亡。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在应天府南京(今商丘)继承大宋皇位,后迁都临安,史称南宋。

北宋(960—1127)是继五代十国之后的强盛朝代,建都于汴梁(今河南开封),并设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与东京开封府合称二京。后宋真宗设应天府南京(今河南商丘)、宋仁宗设北京大名府(今河北大名)。后周末年,柴宗训禅位于将手握重兵的赵匡胤。960年建立北宋,为了避免唐朝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将武将剥夺军权,并委以虚职,并改以文官带军,将军权与财政大权全部集中到中央,这也是导致宋朝在对辽国及西夏战争中的失败。靖康元年(1126年)金军攻入国都开封,次年覆亡。共历九帝,一百六十七年。

六、元朝时期(1271-1368)

元佚名著《排韵增广事类氏族大全》一种。(另一说元胡炳文著《排韵增广事类氏族大全》)

(按):元朝(1271—1368),由蒙古族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帝国。定都大都(北京市)。1260年忽必烈即位大汗并建元“中统”,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随后又逐步消灭金朝、西夏、大理等国,1276年攻占临安,南宋灭亡。1279年经崖山海战后消灭南宋残余势力,全面占领中国,结束了自五代以来的分裂局面。后对外扩张,但在侵略日本、东南亚诸国却屡次失利,其中在元日战争战败。中期皇位频繁更迭,政治始终没有上轨道。经济也未恢复到宋朝时期的水平,但是仍有发展。后期因统治腐败,宰相专权和内乱频发和民族矛盾过深,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各地人民纷纷起兵反抗元朝暴政,1368年朱元璋领导的农民军攻占南京,改国号为大明,正式建元称帝,随后明军北伐,占领元大都。元朝在中国的统治结束,元政权退居漠北称北元。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位建国鞑靼,北元亡。

七、明朝时期(1368-1644)

明朝吴伯宗著《千家姓》、吴沈著《正字千家姓》、吴沉  刘仲质著《皇明千家姓》、楊慎著《希姓録》、陳士元著《姓汇》四卷、《姓觿》二卷和《万姓总谱》、凌迪知著《古今萬姓統譜》、王圻著《续文献通考·氏族门》、梅膺祚著《字汇》、张自烈著《正字通》、佚名著《类姓登科考》、徐渭 著《路史》、夏树芳著《奇姓通》、廖用贤著《尚友录》、傅作兴著《文竽汇氏》、陈士元著《姓汇》、李日华著《姓氏谱纂》、杨信民著《姓源珠玑》、钱逸 著《姓纂》等二十种。

(按):明朝(1368-1644)中国历史上继元朝之后的统一王朝。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同年攻克大都(今北京)推翻元朝。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明朝建立以后,明太祖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君主专政制度,从而使明朝中央集权专制空前强化。明代社会经济发达,农产品丰富,手工业生产具备很高水平,陶瓷业、丝棉纺业、冶炼、建筑等闻名世界。16世纪隆庆、万历年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在若干手工业行业中出现。明代末年,政治腐败,天灾频繁,剥削惨重,崇祯初年陕北爆发农民起义,不久发展为席卷全国的农民大起义。1644年,李自成率起义军攻入北京,崇祯帝自杀,明朝灭亡。明亡后,明残余势力曾在江南建立过短期的政权,史称南明。

明代姓氏书中最流行的,要数凌迪知编于万历年间并被收入《四库全书》的《万姓统谱》。凌迪知认为,之前的姓氏书或以姓氏身份的高低贵贱排列,或以姓氏来源、韵部、偏旁排列,且采录不广,体例不当。《万姓统谱》参考二十一史、地方志等史料,纵横交织编入了远自上古、近迄当代的姓氏及人物,《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它:名义上是谱牒,实则将谱牒与传记结合起来,成为一部类书。虽然也有学者认为它编排杂乱,有自相矛盾之处,但因为它搜罗广泛、便于考订,所以在民间仍然较流行。

八、清朝时期(1616-1911)

清朝陈梦雷著《古今图书集成氏族典》、蒋延锡、陈梦雷著《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嵇璜 刘墉著《清通志·氏族略九》和《清通志·汉希姓》、張澍著《姓韵》、《金史氏姓録》、《古今姓氏书目考证》、《辽金元三史姓名录》、《姓氏辩误》、《姓氏寻源》、《西夏姓氏録》,熊峻运著《(增补)姓氏族谱笺释》和《新纂氏族笺释》、《(钦定)全唐文姓韵编》、姜炳然著《(增广)氏族志略》、潘纫佩著《(增注)千姓连珠》、佚名著《八旗满洲氏谱通谱》和《百家姓考略》、黄周星著《百家姓新笺》、陈厚耀著《春秋氏族谱》、陈蓉镜著《春秋氏族拾遗》、沈澄本著《春秋氏族图考》、吴伟业著《春秋氏族志》、黄宗羲著《赐姓始末》、佚名著《代北姓谱》、魏博色著《帝系考》、佚名著《历朝人物氏族会编》、《辽金元姓谱》和《历史名人姓氏全编》、萧知汉著《历代名贤列女氏姓谱》、崔冕著《千家姓文》、翁方纲著《十三经注疏姓氏》、汪辉祖著《史姓韵编》和《汪氏原姓篇》、任若海著《太平图话姓氏综卷》、单隆周著《希姓补》、黄本骥 著《姓氏解纷》、颜光敏著《姓氏考》、陈廷炜著《姓氏考略》、周之翰著《姓氏类书》、李绳运著《姓氏谱》、李魁第著《姓氏族谱会编》、万光泰著《姓苑拾遗》、乾隆帝敕修《续通志·氏族略》、佚名著《英贤传》、钱大昕著《元史氏族表》、万光泰著《元氏略》和《缀耕录·氏族》、黄周星 著《重编百家姓》等四十九种。

(按):清朝历史(1616-1911)从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算起,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为止。共296年。清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统治的时期,社会稳定,人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大清帝国达到了有史以来的鼎盛阶段,史称“康乾盛世”。1840年,林则徐在虎门销烟以后,英政府以保护侨民为名,出动军舰企图进攻广州,史家一般以这一事件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1911年爆发了辛亥革命,自此之后,中国脱离了帝制而转入了民主革命时期。

九、民国时期(1912-1948)

民国时期有臧励和著《中国人名大辞典·姓氏考略》、佚名著《历代名人姓氏全编》、吴其昌著《金文氏族谱》、罗振玉著《玺印姓氏徵》、蒋谦元著《姓氏族谱补遗笺释》等五种。

(按):中华民国(1912-1948)是从清朝灭亡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期间的国家名称和年号。简称民国。

十、现当代时期(1949-2015)

现当代时期有姚薇元《北朝胡姓考》,王万邦著《姓氏词典》,慕容翊著《中国古今姓氏辞典》,陈明远 汪宗虎著《中国姓氏大全》《中国姓氏学发凡》,张为之 沈起炜等著《中国历代名人大辞典》,史国强著《中国姓氏起源》,中国谱谍学研究会山西社科院家谱资料研究中心《中华族谱集成》,窦学田著《中华古今姓氏大辞典》,巫聲惠著《中华姓氏大典》,袁义达 邱家儒著《中华姓氏大辞典》、《中国姓氏·三百大姓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柴玉文著《中华姓名词典》,淡泊著《中华万家谱》,郑守来 黄泽岭著《迁民姓氏寻源》,邓献鲸(台湾)著《中国姓氏》,杜建春著《中华万姓溯源》,朱洪斌著《中华五百姓氏源流》,何光岳著《中华姓氏源流史》,(台湾)佚名著《中华姓氏源流堂号考》等二十种。

(按):古代、近代、现代、当代的划分:一种是按中国文学的时代划分:近代,从1840到1919;现代,从1919到1949;当代,从1949年至今。另一种是按中国历史领域的划分:古代,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之前(这里面也划分为远古、上古、中古);近代,1840-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也就是通常说的“两半社会”;现代,1949年之后;当代,在不同领域有不同划分,比如文学界说是五四运动之后,史学界说是1949年之后(即和现代同义)。

相关文章

今日热点

姓氏字辈

推荐产品

家风家训

姓氏动态

姓氏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