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宣纸家谱
当前位置:家谱网 >> 家谱印刷基地 >> 古谱纸家谱 >> 浏览文章

河南登封烟庄牛氏族谱

  • 时间:2017/8/24 17:55:32
  • 信息来源:本站综合
  • 发布:老家河南家谱馆

日前,由我会负责设计排版印刷的《河南登封烟庄牛氏族谱》正式交付客户,下面是该谱的一组照片:

河南登封烟庄牛氏族谱.jpg

下面是河南登封烟庄牛氏族谱序言:

这次编纂我们烟庄牛氏本家族的族谱,真是难矣哉!

据牛国恩2001年孟冬月作《家谱序言》写道:“然烟庄牛氏支系,民国年间由十七世儒生午辰及登封生员十八世丙章者,曾编纂族谱系于抄本”,但因“兵灾战乱”,早已荡然无存,后辈无不“惋惜之至”。上世纪的1995年,“由十九世孙玉真发起修谱,提出修谱方案,族人欢焉。”同时,“十九世孙玉真慷慨解囊,带领十九世孙国恩、二十世孙玉修等人,找祖坟,寻碑记,查资料,访老人。足迹踏遍中州大地,行程万里”,经历“五个寒暑”的艰辛查访,基本厘清了本族支系的来龙去脉。而后,我又和玉真、丙乾等人接续努力,特别是去冬今春以来,在二十世的八十岁高龄、老一代村干部振东的建言下,二十世现任村党支部书记治民同志果断决定:中共北烟庄支委会、村民委员会直接参与,领导这次烟庄牛氏族谱的编修工作。由此,编修工作进入了快车道,2016年l2月20日,和排版印刷签订了合同。经历22年之久的《河南登封烟庄牛氏族谱》今天能够装帧成册,呈现于族人面前,实在是来之不易!可以说,这本族谱满盛着所有参与编修工作人员的辛苦辛酸和心血汗水。在这里,我要代表在世的编修人员,向为编修族谱作出特别重大贡献,但已经謝世、不能看到今日编印成果的国恩主笔,以及进礼和玉花两位编委,致以崇高的敬意!我要忠告各位族人,世世代代都要记住他们为撰写族谱所付出的心血,做出的贡献!

1996年之后,我曾担任中华牛氏文化研究会河南省第一、二届常务理事,见到许多地区都有族谱相传,然而从来没有听说过、更没见过我的老家——牛姓那么集中的登封烟庄村有过族谱。后来才从国恩兄所作《家谱序言》里所得知,是因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民国年间,由于“兵灾战乱”所修族谱遗失,“祖志毁失,祖辈残缺,后辈茫然”。由此,也产生了更大的遗憾:南于那个年代信息不灵,本村识字人少,连本村牛姓的“老祖爷”叫个什么名字,也没有人记得了。埋在本村西坡地里的“老祖爷”大墓堆儿,后人只知道是“老祖爷”安息的坟地,谁也说不清“老祖爷”的名魁字号,以至于后代人众说纷纭。上世纪九十年代,因登封县政府扩建热电厂征用土地,西坡“老祖爷”的祖坟搬迁到了村西的乾山之上,新立的“老祖爷”碑文从名谓到履历,全都写错了。为了传后世、正视听,编委会的族人在河南省牛氏宗亲会牛振合等人的热情帮助下,和中共北烟庄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大力支持下,以极其严肃的态度,核准了“老祖爷”的名谓,南我和玉真重新编写碑文,供奉在了坟前。

编写族谱,传承族规家风,其事可谓大矣!远的不说,就说近现代以来,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等英明领袖,都对此事高度重视,都有过重要论述。正所为,族规家风的传承,乃是直国之本,民族之本,文化延续之根。

撰写修编以明晰族人之谱,才可知“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该哪里去?”亦可知自己的家族本源支系,以承5000年连绵不断的优良族规家风,各个氏族家庭和城乡社会的子孙后代都能践行“孝悌忠信,礼义廉耻”,都能如习近平主席所言:“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修齐治平,端正家风、党风、政风和社会之风,那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而实现世界大同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之宏伟目标,则不远矣!

论及牛氏,据历代英贤论证,黄帝为中华牛氏的远祖,微子启为牛氏的起始祖,牛父为牛氏的得姓祖,牛川即为打锅牛的总启世祖,牛炳则是我们烟庄村打锅牛的启世祖。在六百的历史长河中,打锅牛的后代子孙虽以不同的分支启世,而牛川之孙牛炳则是烟庄分支的启世祖。传之至今,已有二十二代矣。

而同牛姓一样,以微子启为起始祖的孔、乐、边、鱼、皇甫、微、仇、求、获等28姓,都同牛姓有着一定的血缘关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融合发展中,自愿由旁姓而改为牛姓的如今也是牛姓中的成员,纳西族、满族及藏、回、彝、白、土家、蒙古、东乡、朝鲜等兄弟民族中的牛姓,则同为我们牛姓的支脉成员。

在众多牛氏当中,则以牛父为得姓祖,以牛川为启世祖的中华牛氏源流,血脉一直极为单纯。在2800余年的发展繁衍当中,曾出现过扁担牛、鞭杆牛、打锅牛等众多分支,但从无被冒姓或混入的记录,是一脉相传的商汤后裔。如果从遗传学的角度研究姓氏,源流单纯的牛氏,则是许多其他姓氏无法比拟的。“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谁是古槐迁来人,脱鞋小趾验甲形”。从祖宗传承下来的这些俗语中就可看到我们的血脉是多么的纯正。因此,作为牛氏子孙,当以此为自豪,进而激发自身更加敬宗而睦族,为民族、为国家、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据2009年公安部身份证数据显示,当前牛姓在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98应,约占全国人口的0.14%。据推算,现在牛姓宗族在国内外大约有一千六百多万人口。牛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河南为最,约占全国汉族牛姓人口的41%;山西也多此姓,两省牛姓人口相加,约占全国汉族牛姓人口的55%。

元代是牛姓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许多牛姓人在朝中当官,史称“牛氏元半朝”,意思是朝廷里有近一半的官员姓牛,这虽为夸张,但也说明,这一时期牛姓人口发展甚快、当官的甚多。元末明初,因由出现了一支迁徙到五省十八县的“打锅牛”。何为打锅牛?从小就听人说过不少版本。2001年,我作为驻村工作队队长,率郑州日报社驻村人员,在荥阳市高村乡马寨村驻村,牛氏“打锅台”就在咫尺,更想弄个清楚。恰在这时,烟庄“秀才”牛国恩、牛玉真二兄弟请我出任本村《牛氏族谱》修谱委员会主任,在我欣然接受之时,就更增加了一份责任心。因此,对“打锅牛”这一祖宗大事,我实地考察就更上心了。在汜水镇的街道旁,我觐见了“牛氏打锅台遗址纪念碑”,在荥阳高山镇穆沟村,我拜谒了牛凤山祖坟,查阅荥阳县志,并与河南省牛氏宗亲研究会的诸位学者共同切磋,较详细地了解了牛氏“打锅”的来历。

相传六百多年前,元朝泰定乙丑年(1325年)进士,原任山西洪洞县令的牛川,从山西洪洞县迁居荥阳汜水镇(古汜水县)十里村(当时叫十里亭牛占村)。他有三个儿子,分别叫牛洪、牛裨、牛超,都曾在元朝做过大官。他们三兄弟又各有六个孩子。牛洪的六个孩子叫楷、炳、来、杭,捷、铨;牛裨的六个孩子叫青、健、郁,秦、颖、堡;牛超的六个孩子叫鹏、子、园、翼、栾、迁。全家堂兄弟共一十八人。不但人口众多,而且家大业大,正所谓“名宦寄籍,大家迁来,财贿多有,仓粟必丰。”据济源市南官庄《牛氏族谱旧序》记载,当时有“地百顷,牛千俱”,可谓富甲一方。然而,“树大招风”。元末明初,朝代更替,战乱频繁,盗贼峰起。据道光十八年(1838年)荥阳穆沟村《牛氏宗谱序》记载:当时“一门济美”的十八兄弟,遇“红(巾)军作乱,势不能聚,而又恐后日无可考据也,遂将食锅分为十八片,兄弟各持其一,投亲友而去。故当时号为十八锅牛家,义号为打锅牛家”。另据济源《牛氏宗谱》记载,时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六月二十六日,牛家十八兄弟抛家资各投亲靠友落籍于五省十八县。明朝一统天下后,四海安宁。十八兄弟中的老大牛楷由“济源回汜水县,兄弟难忘,互通音信,择期会于城西十里亭”,于农历十月十九日,在十里亭山寨门前,筑一高台,举行了隆重的对锅认亲会。白此盛会,历时六百余载,此台尚存,每年十月十九日都有大戏助兴,妇孺皆知,是牛家打锅对锅大会流传至今。至今牛氏打锅文化正本请源。此为打锅真正由来也。济源、温县、密县,巩县、林县以及山东、山西等全国各地的“十八锅牛家”后代,族谱上也都大体作了这样的记载:

据悉,在厘清烟庄牛氏与先祖根脉接续问题上,牛振东指派牛玉修、牛进礼、牛玉花参加荥阳穆沟续谱会议,而后玉修自费带领进礼、玉花到洛阳潘家寨、宜阳牛屯寻根问祖,起了关键作用。玉修开了先河,玉真、国恩奋力跟进,终于打通关节:原来,烟庄牛氏系圣临公长子洪之次子太学士炳(字灿然)祖之后,分锅后居洛阳潘家寨。炳祖次子祥(字贵彩)又迁宜阳丰李牛屯。子祥(字贵彩)在牛屯传子明道(字德立)、明道传子光到(字春生)、光到传子里路(字华归)、里路传子思洞(字心吕)、思洞传子自令。自令有子三人,分别是君省、君芳、君佑。这三弟兄就是我们登封牛姓所说的八世祖。大约清代康熙初年,不知何因,君省、君芳、君佑三兄弟携子系子孙,一起迁移到登封县东的牛屯村。具体是,君省及其子天化(字尚贤)居登封县城东关,后又分居于中岳庙、贾村、水磨湾、程窑、石桥、高马、牛家呼兰,牛家坡、幽兰,文村,太谷庙,牛园、茶亭沟,竹园、吴村,王窑等地;君芳及其子天锡(字尚选)居烟庄,后又分布北沟,双庙,报沟,刘碑,告成等地;君佑及其子尚仕、孙之秀居卢店镇,后又分布宋村、王家沟、袁窑、北沟、崔楼、白砦沟等地。

八世祖君省、君芳、君佑迁居登封,如今已传至二十二世十六代人了。

位于嵩箕二山之间和万古颍水之阴的烟庄村,成名于5000年前火神祝融生火之地,和中华第一隐士许由取火之处,历史相当悠久。清代之后,牛姓居多,现在全村2200口人,牛姓占总人口70%以上。但是,千百年来,牛姓族人虽然众多,然世代与异姓家族和睦相处,共生共荣,共建美好家园,共同组成了水乳交融的和谐烟庄大家庭。

是为序。

十九世  玉乾

2015年12月12日第一稿

2017年2月26日第二稿

新印家谱
家风家训
推荐产品
姓氏动态
姓氏字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