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万历年间淄西毕氏家训
- 时间:2024/7/23 8:54:04
- 供稿人:本站综合
- 发布:老家河南家谱馆
明代万历年间淄西毕氏家训
淄西毕氏先祖毕木,系明朝一代名士,著名儒官。他为毕氏家族留下两件无价之宝,一是拟定“三十二字”辈分排行;二是制定“三不一守、三学一愿”的家训,内容是“守前谟,不居间,不放债,不攻煤井;愿后世,学吃亏,学认错,学好读书”。
基本意思是:一守是遵守。谟指计谋、策略,守前谟,就是遵从祖宗之谋略和遗训。内容是:不居间取利,不放债凌贫,敬天地,学古贤,不入小人之伍。一愿是对子孙后代提出希望。内容是:学吃亏,吃亏是积福,学认错,认错不是耻辱,是积德;学好读书,读书才能上进,读书是光耀门庭的阶梯。
这条独具特色的家训,带来淄西毕氏门楣光大,兴旺数百年。
附:一条家训带来家族数百年兴旺
这条“三不一守、三学一愿”的家训,是淄西毕氏家族“三士同升”,兴旺延续数百年的基石。
毕木一生严于律己,颇重修身养性,为检验一念之善恶,将院内小亭称为“投豆亭”,亭内专放一碗,有一善念投一黄豆,反之放一黑豆。晚年自撰一联:“检点身心,投豆亭中无黑子;怡愉性情,护花篱畔赏黄英。”
毕木对子女管束非常严格。在家祠设一“责善薄”,即“档案”,用来记录子女的功过,监督后人努力按家训做人。
“三士同升”是指毕木之子。毕木有八子,名为自耕、自耘、自慎、自严、自裕、自寅、自强、自肃。其四子自严历仕三朝,为官二十一任,四十三年,官至户部尚书,加封太子少保,太子太保,为一代名臣,有“毕青天”之称。六子自寅,天资聪敏,官升至南京户部广东司主事。八子自肃性沉毅果决,多雄才大略,升任督察院右佥督御史,负责巡抚辽东。三兄弟皆中举,跻身仕途成为一朝之名臣,皇上钦赐立“三士同升”牌坊。
毕自严长子际壮,少膺荫恩,复入邑庠。博闻强记,喜文工诗。著有《匹槐书舍诗草》。
毕自肃长子际竑,岁贡生,被举为乡饮大宾。“宗人倚为长城者四十年,巨细取决焉。”工书法,以暇治举子业,文师先辈大家小试辄冠军。
毕自严次子际有,清顺治二年拔贡,因政绩卓著升为江南通州知州。
毕自耘之孙毕盛瓒,毕自肃之孙毕盛春,清顺治十八年同榜进士。
毕自严子侄辈共有18名男丁。除上述三人外,还出了一名海运守备,一名拔贡生,两名岁贡生,其他均为邑庠生,即秀才,并出现一批文学巨子。
毕际竑之孙世持,有神童之誉,系山东乡试第一名,高中解元。山东学使评其文:“功不在昌黎(既韩愈)下”。蒲松龄诗中还以李白和他并论,赞他“才人声望”压倒当代的著名文士。
毕自严曾孙世济,山东乡试高中第十六名。文章深为主考官赏识。一生著书很多,计有《古本〈大学〉释注》《项氏齐物论》《韵学通》《大学衍义》若干卷。晩年著《易经注解》一书。
其十七代孙毕道远,清道光年间进士,后升督察院左都御史、顺天乡试副考官兼署兵部尚书、礼部尚书、武英殿总裁兼顺天府府尹。
横跨明清两代,长达五百余年,淄西毕氏家族出了两名尚书,一名巡抚,十几名进士,几十名举人,以及众多卓有成就的文人。毕道远概括为:“十七世诗礼门第,五百年孝友家风”。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