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0年12月,董秉庆查阅董德功于2001年冬抄写的1984春续修的董氏族谱长卷稿。
2、2011年1月,董广庆从董世永处拿来1984年春续修的董氏族谱草稿。
3、201年2月,董秉奇展示本人于2008年整理的自己家谱。参阅者对此做法均表赞同。
4、2011年3月,董秉奇将复印的《董氏族谱》旧谱给董秉庆、董广庆等人看。他们对旧谱内容简单、疑问较多的看法颇为一致。
5、2011年4月,董秉庆对照新旧两谱,列出每支系人员关系,就部分先祖的供职地方及任职时间等情况询问多人。
6、20ll年5月,董广修从县城里拿来由他印刷的陡门乡郭庄村《郭氏家谱》让董氏族人观看。
7、2011年6月,董超峰、董广奇专门从县城到大宾找董秉庆了解本支系情况。董秉法、董秉领、董秉文等相继查看本支系人员情况,并交谈看法。
8、2011年7月,董广修将其印刷的阳阿乡桑园村《刘氏家谱》给族人看,比较刘、郭两谱优缺。
9、2011年8月董秉领拿来沙岭村李氏近年所修族谱和董广庆拿来的大宾村王文平家族所修的印有现在每个家庭成员彩色照片的精装的《王氏族谱》与《董氏族谱》两谱作比较后。董秉领、董秉奇、董秉法、董秉庆、董秉文、董广庆遂萌生编修董氏族谱之意。
10、2011年9月,编修董氏族谱列入议事日程。董秉法、董秉领、董秉奇、董广董秉文、董广修、董秉庆多次交谈,初步拟定修谱方案。
11、2011年10月,董自安提供三本不同时期的《董氏宗谱》,董广修提供新版民国二十五年《阳武县志》,董秉庆提供2007年新版明清《原武阳武县志》合订本、1995年版《原阳县志》和保存多年的《河南地方志》等历史文献以供参考。编修董氏族谱工作开始启动。
12、2011年11月,董秉奇、董广庆、董秉法、董秉领、董秉庆开始宣传,找人谈话,征集族人意见,收集资料。首先得到了董自安、董广修的支持。董秉汉、董德奇、董德位、董德功、董德志、董广利、董秉文、董广新、董晓宾、董明放、董秉坤、董秉奎、董文俊、董秉春、董秉山、董福友、董秉身、董秉根、董秉凯、董广彦、董超峰、董建等人积极响应,并出谋划策。
13、2011年1 2月,董秉奇、董自安、董广庆、董秉领、董秉庆召开会议,同多数族人商定动员族人参与编修族谱事宜。
14、2011年12月10日晚,农历十一月十六日。由董秉奇联系、组织的编修族谱第一次动员大会在大宾乡中学学生餐厅召开。董秉庆讲了编修族谱的现实意义。董秉奇发表了意见,村委主任董秉春表态支持,董德奇讲了编修族谱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会前发出通知要求各支系收集资料。近百人参加会议,其中族人周绍凤、马文英女士参加。会议由董秉刚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