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氏新闻
当前位置:中国家谱网 >> 家谱查询 >> 向氏家谱网 >> 浏览文章

写在安徽岳西寻根祭祖之行

  • 时间:2014-03-26
  • 信息来源:本站综合
  • 发布:新闻编辑部

  • 本文摘选自向氏家谱,未经本站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转载,转载须注明出处
  • 本文网址: https://www.jiapu.tv/t/24004.html
  • 当我们真正踏上这片曾经养育和繁衍了家族祖先且魂牵梦萦的向家老星土地的时候,一扫路途疲倦和辛苦,可谓激动万分,感慨万千。我们激动,家族十余代人,一百八十多年来总想回老屋寻根祭祖的梦想终于实现;我们感慨,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当与老屋族人双手紧握,四目以对,热泪盈眶的时候,真心的感知二百多年来,同宗的兄弟姐妹们虽千山阻隔,万水之远,但受们相互期盼、相互挂念、相互祈福,我们的心是永远连在一起的,我们的牵睦永远在岁月的轮回中不断得到升华。

    2013年8月23日,我与父亲书金、父辈书志、书国等一行五人驾车一路爵沪陕高速东行,穿秦岭、过南阳、走信阳,再沿京广高速南下,过麻城后进入大别山东行百余里,颠簸十多个小时,行程1200多公里后终于到达世代族八牵挂的向家老屋安徽岳西县白帽镇,以向有朋为代表的老屋人在镇上热瞎迎接,激动的问候和寒喧之后,商定先到县城,车行一路几位父辈与有朋向长问短,互诉百年来相思之挂念。在县城受到了鹏昌(书国之子)友人的瑟情接待和宴请,夜晚,父亲和有朋在宾馆房间又是一番彻夜长谈。第二日清晨,我们简单在县城拍照留念后,即刻返程,一路行驶在大别山的层峦叠嶂曲折山间公路,在一处视线开阔的山顶路边停下,凭栏远眺,忽然发现,这眶的景致、山脉及乡土风情无不与我们洪山族人安居的秦巴山区环境十分相似,这也让我不由得联想到祖先远迁他乡,定要寻一处似曾相识的地方定下来,权宜克服先辈族人故土难离的思乡之苦。


    父辈们在镇上备足了祭祖用的香纸、鞭炮等祭品,有朋骑车在前引  走出三公里左右的地方,终于来到了我们洪山族人日思夜想的向家岭老磊    车未停稳,欢迎的鞭炮声持续响起,老屋男女老少四十余人早已在路接,一阵握手问好之后,赶紧把我们迎进了家门,端茶敬烟,又是一阵忙蠹有朋家好不热闹。当老屋人拿出与我们保留的一模一样老谱的时几位父辈无不感。慨,时过境迁'连接族人血脉的竟从这几本老谱中得豢薹妻好的证明,今日的相聚更是我们一脉相承的血缘和亲情最好的融合稍作休息后,老屋的族人陪我们一起到祖先的墓碑前一一烧纸敬香,揖,祈祷祖先保佑所有的向氏子孙能平安、顺利、健康和发展。面对墓地不禁感慨,当年留下的这些老屋族人实属不易,他们不仅要牵挂兄弟姐妹的安危和生存,更要为我们共同的祖先守墓祭扫,这不仅使然,更是老屋人的忠孝所至。

    第一顿午饭是在有朋家吃的,向家的媳妇姑娘们齐上阵,杀鸡,拿出上好的腊肉和干货,蒸起了柴火做的铁锅米饭,支起了带转盘的:酒菜齐当,共同举杯,真心庆祝亲人远隔一百八十多年来的首次相间无不流露出相思之苦,男女老少齐来敬酒,不觉间已是酒醉饭饱,中午,我们拉家常,忆过去、谈今天、聊未来,好木畅快。老屋座落在山平缓洼地之间,依山傍水,四周长满竹林,视线开阔,可谓风景宜人,对完好的老屋面前,老屋族人介绍,当年老院曾经住过我们向氏家庭口人,祖先也就是从这个院子远迁他乡,尽管现在没有人住了,但之留至今,就是希望外迁的亲人们回来能看见当年的院子,再感受一下当年祖先含泪远走他乡的此情此景,何等的不舍、何等的艰难。

    第三日清晨,天还未完全亮好,我们坚持启程返回,老屋人再三挽留,恳请到每家吃一顿饭,再停留两三天,面对执意的我们,老屋人又向迎接我们举样鞭炮声持续响起,每家每户拿出自己种的花生、瓜子塞到我们手上,装莲我们的车里,说在路上吃,又像当年祖先迁陕那样,挥泪告别,那样的不分,那样的眷恋。

    返回的车穿行在大别山的崇山峻岭间,真心的感慨祖先远离故土的艰和不易。当年的情景不像现今的发展条件和成果,有车只需要一天的时同就到了,那个年代,祖先们来回老屋一趟,少则三月,多则半年,他们不仅要挥泪离家,跋山涉水,徒步走完这些大山深水,多数的时候还要拖家带口、氏老携幼,忍饥挨饿、风餐露宿,一路艰难困苦。我们的先祖廷尧公、纹文公子就是编织篾活(竹器),赚取路费一路来陕,期间,廷尧公夫妇均在迁陕童中病逝在湖北房县,在洪山安居以后,宗纹公方取遗骨葬回大石峡下湾龙口,此情此景,那是何等的艰难!何等的悲切!

    此行老屋族人的团结友爱亦是令我们感动。无论是祭祖扫墓,还是座蠢畅聊,老屋人男女老少,不分你家我家,全部出动,全程陪同,大人们围桌臣诉衷肠,小孩们嬉笑玩耍,好不热闹,这不是他们刻意的安排,而是墨守成的一种习惯。尤其是在得知我们要来祭祖的时候,老屋人将多处祖先的地修整一新,每个墓地都像我们洪山的山坡刺耙一样,到处都是两人高茂的荆棘、杂草和濯木,正值盛夏,人根本无法进入,还不用说我们烧纸磕.老屋在家的五六个族人用了整整一周的时间硬将连片林木杂草清除干他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守墓有责,这是应该做的”,诸如此等,真是为他们了。感受至深的同时,也真心的体会到老屋人的那种简单、质朴和结精神,也证明了他们对外迁亲人回来的重视和尊重。

    老屋人的周到、谦逊和热情也令我们感受至深,短短的行程中,我们除祭祖扫墓之外,也走访做客了老屋仅有的七户人家,每家每户早已事前准好了烟酒、茶水和糖果,凡到各家必会鸣炮迎接,喜迎进家,端茶敬烟,格们回来了,均真心感受到老屋族人对远迁他乡亲人们的期待、真诚和热情,我们听到不仅是鞭炮的鸣响声,我们更多是感受到老屋族人对离家亲祝福和期盼。

    老屋族人言辞中最多表露出,多少年来,他们一直期待外迁的亲人们回来看一看,以便能知道亲人们生活的好不好?幸福不幸福?发展的怎样?这些年来,他们也想出来寻访,世事变迁未能如愿。其实,我们洪山族人们百多年来何尝不是如此?在儿时的印象中,我就知道我们是江南说的是江南话,保持的是江南的生活习惯和人情事故,可江南在那里?知晓。洪山的数代族人们也一直想回老屋走一走,看一看,祭祭祖,告知屋的族人们,外迁的亲人们过得很好!也发展的很好!没有让你们失望。以告慰逝去的先人们在天之灵的期待和保佑。

    此行寻根,一谓落叶归根、饮水思源;二谓体味故土难离,先祖迁陕之难;此行祭祖,亦是我族不忘祖宗,秉承恩孝为先的美德和遗风;此行一路父辈们更是感同身受,虽百余年来我们与老屋未曾往来,但流淌和传承同祖先的血脉和家风是改变不了的,我们的心是相通的,我们的期盼是一要的。无论是老屋的族人也罢,还是洪山的家门也好,真心的希望此行只是于始,没有结束,愿我们真心团结,互通有无,保持联系.不断把我们向氏家崩各项事业推向新的起点。

    十三世军昌(向军)敬撰

    公元二零一三年十一月于西安

    欢迎留言寻根寻谱!
    相关新闻
    推荐产品
    最新更新
    牒谱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