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氏资料

当前位置:聂氏家谱网 >> 浏览文章

聂忠秀与聂希谦的来往信件:篇篇都蕴藏着寻根的一片丹心

时间:2014/11/4 10:24:04
信息来源:本站综合
发布:聂氏网编委会

蓬莱市北沟镇聂家村聂希谦先生的信件(一)

钟秀先生:

我对你这次蓬莱寻根之行非常感动,我完全赞同你对抚顺聂族的起原(来源)所做的推理分析,无论从我们的生活习俗和聂族历史文化传说,以及传世的时间年代,都可证明蓬莱聂族和抚顺聂族四百年前是一家无疑。

关于蓬莱聂族宗谱,现今保存的是聂忠伦老先生一九一九年修订的.更早的宗谱已经丢失啦.关于四世祖景道公的后人肯定不在本埠.因他们离开家乡的时间较早,当时没有现今的交通和通讯,所以,这支族人的去向家乡不得知啦.只得在宗谱上空下.我非常赞赏你对我们聂族的历史文化的追求及探索,经过你的努力,在我们所掌握的聂族人脉发展上又增添了一大支脉,更证明了我族的人丁兴旺.原(愿)有一天,所有的聂族后人或代表欢聚一堂,共叙亲情 。

希谦 

二〇〇八年四月九日

蓬莱市北沟镇聂家村聂希谦先生的信件(二)

忠秀:(因你我辈分不详,我们直称名字)

我非常高兴的接到你的来信,首先 对你“寻根问祖,怀念祖德”的心情感到兴奋。

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聂希谦,在家乡聂族排在第十五世;我1976年当兵回乡,80年就任村干部,后任村长、书记,2000年退休。在我任职期间,我先后接待了十几位咱聂族后裔回老家认祖归宗;他们在外的亲人思念故土、怀念家乡、感恩祖德;在他们的影响下,使我产生了彻底整理聂族历史的想法。为了弘扬我们聂族的历史文化,为了聂族的兴旺,为了启迪后世…。我退休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自费对我们聂氏先祖的出生地进行了考证。(宗谱的前言部分)当所有有关材料掌握了以后,组织了几个人对“聂氏宗谱”进行了整理。

随著“聂氏宗谱”在我们聂族内传颂,有不少外地聂族后裔先后来人、来信、来电寻根问祖…..。

忠秀,从你们抚顺聂族历史来看,我们绝对是同姓同族一家人!关于你们先祖聂景林之说,可能有误,“景”字辈在聂氏宗谱属第四世,他们是叔辈(伯)兄弟八人,(宗谱有记录)即咱们所说的“聂氏八大门”。外迁的时间,从我考证来看,(或有的村有记载)大部分在清顺治年间,即1643年-1656年;这期间应该是聂族第六世左右的先祖从聂家迁走的。我们四世祖“景”字辈的没离开聂家村。

忠秀,关于我们先祖的祖坟仍在,我在职期间想重新修修,可当时咱村个别外姓人反映到镇政府,无奈中途停了,总谱前页祖坟照片即使。

关于聂族的历史知识一时半刻很难说完,如有机会见面的话再谈把!

欢迎所有聂族后裔回故乡寻根,为振兴聂族而努力。也请转告抚顺聂族后人 ,家乡人民欢迎他们。

此致,祝你一切顺利。

聂希谦草(2005年6月27日寄出)

蓬莱市北沟镇聂家村聂希谦先生的信件(三)

忠秀:

借新春佳节之际,给你拜个晚年,祝你在新的一年里工作顺利,阖家幸福安康。

你我比此认识这麽久了,从你的书信和言谈中可以看出你的为人和风范来,为此我也非常愿意与你交往;自从你去长沙参加《聂氏联谊会》回来后给我的第一封信,我当时就给你写了回信;你于十二月份又来一封信,我从你的信中发现可能你没收到我的信,因此我马上又与你写了回信,不想两封信均没收到,真让人气恼伤心!所以,今天是正月初九了,年味也不浓了,你们也可能上班啦,我决定这次写封挂号信,免得邮寄出问题,误了我们的事。

今天针对你信中的疑惑,我们进行交流;首先关于“山东小云南”,“小云南”之说,在全国的山东省、河南省有一部分、江苏省有一部分、河北省都这麽说;他的起因就是明朝朱元璋坐天下以后,发动的一次大的迁民运动,被迁的移民都是来自山西省云台山以南(即小云南),云台山今称武台山;用今天的地理位置来认识的话,就是山西省运城地区。今随信邮去的洪洞县迁民遗址介绍写得很清楚;可是你如果细看的话,可能发现在山东省的许多县市中没有蓬莱市!原因:我在山西洪洞县志办公室找到了编者张青同志,他当时问了我的情况以后,心情很激动,他说为了徵集材料,曾在“参考消息”报上发布函调,大部分县市都给了回复,可只有蓬莱市和个别市县没有回复,所以,一气之下,他就没写上蓬莱市。

关于这次全国大规模迁民的原因,你可能不太清楚,不妨我在这多说点:我国元朝时期是蒙古族统治汉人,他们为了巩固统治地位,特别在山东省、河北省、河南省大部分、江苏省大部分的农村都住有蒙古族士兵,每村的青年男女结婚,新婚头几天的让蒙古族士兵先睡觉,所以当时人口成分就有了很大变化;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了净化人口,就派兵把当地的老百姓全部杀光,叫做“千里无人烟”。明洪武五年朱元璋下令,从山西省武台山南(小云南)迁民;经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遗址,由官兵押送,将当时的移民派送到这些地区。我们先民(由于当时没有文化,没有可以留下的记载)只可口传给后世人;我们来自小云南,六百年过去后,只要他们的先祖来自以上这些地区的,都会说先祖来自小云南。

其次,关于我们先祖弟兄三人,后来走失一人之说。这个说法在我没编写“聂氏宗谱”之前,也听说的;因过去关于聂族的历史资料很少,也就是在近不足百年前,有一位聂忠伦(十三世)老先生,他整理了一本谱书,提到了我们先祖弟兄三人:聂龙、聂虎、聂凤;聂凤因病迁居山东莒州。我根据这句话,才到莒县进行走访……。这样一来充分的证实我们的先祖从小云南迁到了山东莒州;这有可能与聂其兵所说的曲流河聂氏后裔之说有某种联系…..。由于没有详细记载,历史又这么长,我们只可做以推论吧!

再次,关于八大门;其中景道、景通、景祥三位先祖没有以后的记载,有几种可能,原因一、关于聂族的(有记录)历史资料产生在近百年,那麽时间再向前推三百年发生了什麽情况就很难说(清)了;再者,设想三位先祖早年带家迁徒是非常辛苦的,他们只能带点种子,带点生活用品,到了新的地方开疆拓土,几代人可能解决不了温饱,过去的历史可能在几代人以后忘却了,淡化了。另外,我们的先辈有这麽个讲究:谁家如果出了个做官的、发财的、当先生(教师)的,反正地位发生变化的,他们的后人就把辈分改“字”。

忠秀:通过你给我的三封信中所表述的有关聂族的历史资料来看,我们先祖肯定是黄河流域的,即小云南之说;并非长江流域的聂族后裔,即长沙聂氏。有个有趣的说法,说我们姓聂的人,脚趾头最小的那个趾甲分两半。实际,这种说法不全面,不光我们姓聂的,只要是黄河流域的人都如此,据说,真正长江流域的人的趾甲是光的。

我认为,通过你所述先祖三人,丢失一人之说与我们所说一样,并不是丢失一人,而是弟兄二人到了蓬莱城西聂家,而老三聂凤留在莒县。按辈份算,我这儿的聂族到了二十世,你村按你所说已到了十五世,如果加上这儿八大门前四世,那麽也是十九世啦。

过去我认为我们聂族后裔只到了辽宁的南部,去年的十二月份,聂长哲经过你的网页瞭解到他先祖的原籍,聂振中春节期间专门回大安老家,瞭解情况,估计就这几天他可能给我来信,我也寄了本《聂氏宗谱》给他,高兴得不得了。现在看,我们聂族先祖移居东北不只是辽南了!

综上所述,这么多相似之处足以证明:你我同宗同祖,无可非议,五百年前我们是一家!至于你的先祖景林,我觉得可能多少代人口传有误,像这种情况在鞍山洪台沟聂族聚居地也有相似之处,不过那是音同字不同;他们先祖聂承学,可他们记载为聂成学;如果不是与原籍笔对,那他们永远认为先祖为聂成学了。

关于聂家崖村是不是聂凤的后代聚居地,这个问题以前我专门做过调查,我让崖前村的书记聂明斗了解过,过去的历史资料文化大革命都烧掉了,无据可查了。

关于山西云台山聂族,我去洪洞县走访时,当地县志办公室也作了一些介绍,很难说清我们姓聂的先祖来自具体的位置。

关于山西聂族的村名具体有以下几个:山西省太原市万柏区聂家山、山西省太原市榆茨区聂村、山西省运城市新绦县泽掌镇小聂村、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冶西镇聂家庄、山西省忻州代县聂营镇聂营、山西吕梁地区汾阳市三泉镇聂生村

今随信寄去两份《聂族后裔聚居地走访简介》给你,便于你了解聂族的历史文化。今天就此罢笔了。祝你一切顺利,生意发财。

聂希谦草 

二〇〇六年正月初九

蓬莱市北沟镇聂家村聂希谦先生的信件(四)

为了弘扬我们聂族历史文化,本著对先祖多一份了解就多一份敬意的宗旨,本人对多年来了解到的外埠聂族后裔聚居地进行了专访调查。

除了我省海阳市辛安镇瓦罐窑村和我市刘家沟镇乌沟聂家村外,还有辽宁省瓦房店市星台镇聂家村、庄河市青堆子镇和盖州市万福镇的洪屯村和张家村,以及鞍山市千台区洪台沟村都居住著我们聂族许多后裔。他们有种田的、做工地、经商的,还有许多斐声一方的名人或企业家。据当地的史料记载,他们的先祖大部分在清顺治年间从我村迁走的。

现将外埠聂族聚居地作简单介绍。

山东海阳市辛安镇瓦罐窑村

该村聂姓一百多户,三百多口人,有宗谱记载,先祖属景海长子聂铎后裔,清顺治十三年(即一六五六年)聂铎长子允崇、三子允臣、四子允足兄弟三人到此定居,其中允臣有三个儿子,长子孔文、次子孔行、三子空忠,据宗谱记载又回到了蓬莱。

该村辈分较大,“忠”字辈仍有多人健在,辈分排序基本上按“忠厚治家久”顺序。

人们的生活来源以种粮食为主。

蓬莱市刘家沟镇乌沟聂家村

该村较小,全村五十多户基本全姓聂,剩下的几户都是刘姓,但这个村修谱氛围浓厚,即便是只有几户的刘姓都编印了刘氏家谱,这些谱给今日的续修工作提供了依据。但遗憾的是,聂氏史料没有明确记载哪支后人,迁入年代不详,大约在我们聂族第八至九世徒居于此,至今衍生十代。该村族人于民国三十七年(西元一九四八年)来我村认祖归宗,并抄录了我村谱书前五世祖,辈分排序与我村不同。该村地处丘陵地区,果品生产发展较好,群众生活来源以果品收入为主。

辽宁省瓦房店市星台镇聂家村

该村聂姓四十多户一百四十多口人,没有宗谱,从供奉的家谱上可以看出属八世祖承吉的后裔,其中一支迁往别处,该村定居的年代不详,辈分排序与我们一样,但辈分最大,“元”字辈的仍有人健在。人们的生活来源以种粮食作物为主,主粮大米、玉米。

辽宁省庄河市青堆子镇

该镇散居著多支聂族后裔,徒居于此年代不长,大都没有详细地记载。人们的生活来源有作工的、种地的、经商的。粮食作物以玉米为主。

辽宁省盖州市万福镇洪屯村

该村原属十字街乡,聂姓八十多户二百多口人,没有宗谱,从该处供奉的家谱上可看出属七世祖孔德、孔代的后裔,定居年代不详,另有多支后人早年从该村迁走。辈分排序与我们一样。人们的生活来源主要种地,粮食作物以玉米为主,,过去曾发展果树,但近几年因经济效益不好而砍掉了。

辽宁省盖州市万福镇万富村

该村原名张家村,现有聂姓二十多户,人口不足百人,先祖聂秀,相传从洪屯村迁来,其墓碑仍在。该村坐落于小山沟内,人们的生活来源靠种地或少量果树。

辽宁省鞍山市千台区洪台沟村

该村属矿区,现已搬迁,据该村宗谱记载,清顺治八年(即一六五一年),先祖聂承学由山东登州西聂家村徒居于鞍山市千台区三道沟,后迁至关宝山,八十年代因开铁矿又迁至洪台沟村。该村现有人口二、三百人。另外,从这次走访调查中瞭解到,东北三省散居著许多聂族后裔,特别是辽宁省,还有不少的聂姓聚居地因时间和经济上原因,没有逐一走访,很是遗憾。

总结起来,这次走访调查感想颇多,在这期间,凡是见到了我们聂姓同胞,不论辈分大小,亲同手足,或留下食宿或路费相赠,他们的热情,实在令人难忘,特别有些老者,他们以聂姓而自豪,他们非常勤劳,对生活充满乐观,我们先祖开疆拓土,奋发进取的精神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我们相信,我族后裔将会把先祖的遗德遗风发扬光大,代代相传。

蓬莱聂家村聂希谦

2004年10月

聂忠秀给聂希谦先生的去信

本应早日就该给你回信,但是由于家母仙逝,诸事繁杂;加上思母心情不佳,致使身体也日见疲乏,拖延至今方能提笔答复,唯望见谅!

在辽宁沈阳的我族叔聂广湛曾写信告诉我“我家来自山东蓬莱,只是无人前去查找”;现在综合各种资料来看,抚顺聂氏始祖景林公应为蓬莱“八大门”之一;只是种种原因而名有误。考抚顺聂氏班行诗所列第十四世为“林”字辈,这是犯讳的排列——因为始祖的名讳中有“林”字,后辈当不至于糊涂如此地步;故抚顺聂氏始祖“景林”公的名讳应是其他的字!所以我一直寻找蓬莱聂氏八大门中未列其后人消息的两位元元先祖景道公、景通公的情况的原因就在此。很想考证出“景林”公的真实名讳,或者说这二位先祖那一位更符合是景林公!

根据续谱认宗的规矩:在名讳不符时查找其配偶姓氏,或者其子孙的名讳,当然还有不少的方法,我曾在邻县的吴氏族谱里面看到过记载,但详情遗忘了;按此推测:景道公的配偶是王氏,而景林公的配偶也是王氏;两者相同,这两者为一人的可能性很大,遗憾的是抚顺聂氏族人中间没能找到族谱,世代相传的只是一张族谱单,那上面不但没有文字记载,而且没有上下两代人的昭穆关系,由于以前晚辈是不能随意向长辈询问先人的事情的,这是犯讳的,所以,只能是有心人默记长辈的隻言片语的家族史,一代一代相传,逐渐走样!这也就难免出错。所以文字资料的查找相当困难,也只好推测,不过从你的来信和电话中也可以看出这种推测是有道理的;号称“八大门”的家族每门中都应当有后人,否则,何以称“八大门?”景道公从始祖聂富公以下(四代)算来是其长子的长子的长子,景道公的后人也应是同辈人中年龄最大的无疑!按《蓬莱聂氏宗谱》“聂家村历史变革”记载:一三七二年聂姓始祖到山东莒州,“一百多年后,我们聂姓先祖开始外迁,”推算,聂龙公、聂虎公到蓬莱的时间应当是一五〇〇年左右,蓬莱县志说:一四零四年还移民于此,这应当是由山西移民而言;我想聂龙公、聂虎公是在这个年代以后到蓬莱的!三代人(至景道公成家;两代人按二十五年至三十年计算)的时间应当有八、九十年的光景,景道公应当有后人,所以再加上二十年,那麽景道公的孩子应当是十八九岁,也就是一六〇〇年以后了;一六三三年孔有德反登州投奔皇太极就是这年,我揣测抚顺聂氏始祖应当是这时到辽东的,否则,抚顺聂氏不会是旗人(镶蓝旗,目前抚顺聂族有不少人家填报为满族!生活习惯和习俗与满人一样。)。大清入关,顺治帝以后到东北的汉人就没有这样的“待遇”,也就是说不再给东北汉人以旗籍。

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抚顺聂氏到东北的时间比较早些。孔有德离开登州府时比较仓促,因为有明朝大军的围剿,他只有投奔皇太极!所以合理的解释就是:孔有德离开登州府时的一万人口都是年轻力壮之人,也就是说是登州府当地的年轻人;景道公的孩子应当是年轻人,也就被裹走了,由于是年轻人不会对家族的事情很瞭解,他们到东北后才自己另立门户的,才会传给后人“来自山东蓬莱”的传说!到了我们这个年代所作的只有考证了,这也是我一直请你证明的事情。

钟秀

二〇〇六年四月二十八日于郑州

今日热点

新印家谱

推荐产品

姓氏字辈

姓氏名人

家风家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