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氏资料

当前位置:苏氏家谱网 >> 浏览文章

苏万龙:商水苏氏族谱编委会历时两年、足迹踏遍多个省市,终于编就家族史

时间:2015/3/15 14:44:52
信息来源:本站综合
发布:苏氏网编委会

二零一一年四月,商水苏氏四修族谱,开始了编撰工作,至今二年有余,即将付梓成书。在这二年多的时间里,由魏集、袁老,相继广联到胡吉、练集、李埠口、邓城、黄寨七个乡镇,苏氏二十一个村庄,童氏十个村庄,同时涉及全国二十多省及多数大中诚市,人口达四千多户,两万余众。族系门支,庞大繁多,汇集一册,并将和 1903 年二修族谱、明正德九年一修族谱及苏氏追远,溯源二苏,寻根轼辙,艮山祖归辙支,等诸多资料同印。这一厚达一千多页,近百万字的苏氏族谱,记载了苏氏上祖以来千多年的历史,自始迁祖艮山祖以来,六百六十年的发展。这是我们苏氏族人的一件盛事,也是我们苏氏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我们为完成此事感到无比欣慰。

苏氏自始祖艮山,定居前后苏六百多年来,苏氏在坎坷的发展途中,有几个重要的年代令人难忘。一是:1351 年,是商水苏氏始祖讳艮山诞生的一年;二是 1373年,即洪武 6 年,是始祖艮山与洪洞二十七家同宗迁居河南定居的一年,始祖时年 22 岁,居太康逊母口三载定居前苏村;三是明正德甲戌年,即正德九年,1514年,苏氏第一次修辑族谱;四是明嘉靖庚子年,即嘉靖十九年,1540 年,由苏祁修、苏祁彬二公,考析苏氏族谱,留下了《苏氏族谱考析》一文。这些资料的呈现,使我们苏氏后人看到了先祖们的风貌,也看到了他们在族系发展中的足迹。

为了缅怀他们,让他们的精神更深远地福佑后人,1902年,苏氏为始迁祖修墓立碑,修建碑楼,紧接着又在1903年第二次修辑族谱;1930年,苏氏先祖又续修族谱。这年是苏氏第三次修谱。现今这次是第四次了。

修谱是族系发展中的大事,移民迁居在家族发展中更是重中之重。历史上逃荒要饭,悲泪成河,饿殍载道,不少人死在迁徙途中。在我们这支苏氏的发展史上,首先是始祖由洪洞移居。迁居时河南人口稀少。据成化《河南总志》所记,洪武十四年河南每平方公里仅有12.85人,获嘉县“户口土著不满百”,新蔡县只有409户,2513人,考城县432户,2682人。一个县还没现在一个行政村人多。到洪武十八年朱元璋还说:“中原诸州,元季战争,受祸最惨,积骸成丘,居民鲜少。”因此明朝移民次数很多。据《明太祖实录》等资料记载,迁民的时间有洪武二年、三年、九年、十三年五月、二十一年八月、二十二年九月、二十五年八月、十二月、二十八年正月、三十五年等,直到永乐十五年,几十年里经常下旨移民。利用多种方法步骤,如遣返、军屯、商屯、民屯等。还制定了徙民条律,按“四口之家留一,六口之家留二,八口之家留三”(见《洪洞县志》等资料丛书)。地方官为了落实朝廷的旨令,有一年先在其他府县放风,说各县都是应迁之列,惟有洪洞县人免迁。闻息,各府县百姓想方设法搬至洪洞县境。这时,官府又贴出告示:凡愿迁民众在家等候,不愿迁者可到广济寺大槐树下办理留住手续。于是,在短短几天内,大槐树下聚集了十几万百姓。这时官府出奇不意地调集大批官兵,将广济寺团团围住,不论男女老幼,全部强行迁走。官兵手持枪械皮鞭,四面合围,绳捆索绑,将百姓们成串地押解外地。大槐下“娘呼妻嚎跪相送”,“牵衣顿足拦道哭”,一种生离死别,令人肝肠寸断的悲壮情景,代代传留下来。

现今大槐公园祭祖堂内敬奉有古槐移民的姓氏供橱。共有十号,苏氏在五号橱内。本橱39姓,苏姓在第二十位。始祖是明早期移民,原籍苏堡,现是苏堡镇。

有始祖此次的迁居,才有我们商水苏氏童氏两万余众的族系。另还有移居全国各地不计在内的本宗,如四世祖景煜移居信阳等支系。

自始祖定居前苏以后,首次分支移居当是长子——二世祖祐堂,他去了苏童楼。自此,形成了祖传的习惯说法“东家、西家”两大苏氏支系。到了四世,有三支外迁。一是庆熙长子景煜,去信阳州任职;二是景达迁居北苏堂;三是景云迁居白蛇岗;到了六世七世,长门二门分支,分别移居龚庄、郭楼、三仙庙等地;七世以后,列祖不断往二府、冯庄及周边徙居。清代晚期,二府成了苏氏主要集聚地。前苏、苏童、二府,形成三大主支,外迁内连,三村鼎立,交往频繁。尤其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战乱匪患,细流主支,经常移居避难。

有的迁居支系,族谱文字中可以查到,而只有口传,无文可考,徙居外地同宗还有许多。如沈丘、界首上、太和、平舆、正阳、苏坡、童围子、新蔡、汝南、周口、洛阳、漯河、开封等。此次修谱,因人力没能涉及。西家有记载的是迁居姜庄礼性支,胡吉梁庄加信支,童氏李庄、童庄、童岗、高庄、李万三楼等支。也有多支没能涉及。多少年来,苏氏徙居,近者邻近乡里,远者千里之遥,特别近些年,已遍及全国各地。

无伦何时何地几世祖的徙居,都体现出一种精神:艰苦奋斗,兴家立业,奋力拼博,造福子孙。同宗兄弟,无论哪支迁移,都是另辟一块天地,有的甚至在徙居途中伤失性命。二世祖祐堂,把多年铺垫的家业基础留给其弟祐基,没有遵循长东次西的儒教礼规,主动承担艰难困苦,去西家除草垦荒,网鱼拾蛋谋生,把优越留给亲人。充分体现了先祖们尊老爱幼、以情为重的大爱精神。细查苏氏浩繁的脉支,敬观列祖们创世的艰辛,哪支不是如此。

在苏氏枝繁叶茂地发展中,苏童一家流传甚广。《苏氏始迁祖碑序》中说“后有童氏相传,两姓一家,其详不可得闻,盖亦我始祖之后裔,以氏侄出继于姑母者也。”苏童一家,由此代代流传。

始祖墓碑留给后世的一副对联说:“绳其祖武忠和孝貽阙孙谋读与耕”。先祖的教诲,指导我们在人生中约束自己的粗心、躁性,对父老尽孝尽忠,对兄弟姊妹献出诚心厚爱,用谋略、智慧,去读书、种田、经商、从军、从政....先祖将这种精神财富贻赠给我们,我们应世代弘扬,拼博奋斗,创造人生,让苏氏后人多出英才精粹!

今日热点

新印家谱

推荐产品

姓氏字辈

姓氏名人

家风家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