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氏资料

当前位置:包氏家谱网 >> 浏览文章

包姓源流

时间:2022/12/26 11:29:33
信息来源:本站综合
发布:包氏网编委会

包姓是中华姓氏之一,是非常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包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在第185位,现今人口约480多万,其中蒙古族包姓人口约380万。在当今姓氏排列中排在第104位。台湾排名第143位。

源自风姓

源于风姓,出自远古部落首领三皇五帝之首包羲字伏羲号黄熊谥太昊后裔,《易经系辞》载: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史记》载:伏羲至淳厚,作《易·八卦》;《汉书》载:伏羲为三皇之首;《百家姓》载:伏羲氏后裔黄帝之子有少昊己姓和任姓酉姓奉祀伏羲;《路史》载:包羲后裔有包氏。据《路史》载:“包牺(即伏羲)后,有包氏。”伏羲制八卦,教民捕鱼、畜牧,以充庖厨,故又名包牺或包羲。《帝系谱》载:包羲太昊伏羲氏娶任姒邑有蟜氏女,登少典妃位,名附宝,封号少典,生炎帝神农,黄帝轩辕,黄帝之子有少昊己姓和任姓酉姓奉祀伏羲;《路史》载:包羲后裔有包氏,以氏称姓为包姓。

源自申姓

《通志氏族略》云:“楚大夫申包胥后,以字为氏。”春秋时,楚国大夫棼昌包胥,封邑在申,故称申包胥,子孙以他的字为氏,故称包氏。

源自鲍姓  

《姓氏寻源》云:“丹阳包氏,其先泰山鲍氏也。避王莽乱,去鱼为包。”由鲍改包。

源自他族改姓

宋时番部俞龙琦率属来降,自言闻包侍制(即包拯)为朝廷忠臣,乞赐姓包;金时女真人有此姓;清满洲八旗姓乌雅氏后有改姓包者;清辽宁岫岩蒙古八旗之裔有包姓;居内蒙古东北部原蒙古孛儿只斤氏,汉姓为包;今瑶、彝、土家、东乡、回等民族均有包姓。

源自蒙古族  

源于包姓孛儿只斤(包尔炽君)氏族,《绎史》引《世本》原著世系表载:包羲后裔蒙国豕韦,《帝系谱》载:三皇五帝之首包羲后裔蒙国包豕韦,世为东蒙主。《夏史初曙》《东北民族史略》载蒙国豕韦北迁入北狄称蒙兀(鲁斯)室韦。《魏书》称木骨失韦。《北史》为高车没歌乞袁部钵室韦。《隋书》译没歌部钵室韦。新旧《唐书》称蒙兀室韦,《蒙古族通史》载:蒙兀室韦乞颜部包·铁木真成吉思汗兼并北方各部为蒙古族,蒙古族包姓是成吉思汗的嫡系子孙,约380万人,为包姓主干,蒙古族第一大姓。

成吉思汗后裔元朝时镇守各地,明初一部分融入汉族回族藏族白族朝鲜族东乡族等各民族中。

源自满族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康熙帝平定蒙古察哈尔后,把察哈尔蒙古贵族包姓分配满蒙各部为奴,形成满族包姓。

得姓始祖

周敬王姬丐十四年(前506),吴王僚用伍子胥之计破楚入郢。王孙包胥随楚昭王芈轸(熊壬)逃出,辗转至随国。在楚国将亡的危急时刻,王孙包胥认为只有强大的秦国能够帮助楚国,因而独自求援于秦国。秦哀公不愿意得罪吴国,拒绝出兵。王孙包胥因遭拒,便在秦廷不吃不喝地一连哭泣了七天七夜,秦哀公为其忠心所感动,终于派公子子蒲、子虎率领战车500辆援救楚国。在秦、楚两国军队的反击下,终于驱走吴国军队,收复了郢都,楚国得以复国。后来,楚昭王论功行赏,封王孙包胥于申地(今江苏江阴、上海一带),而王孙包胥则声称:我请救兵不是为了一君,而是为了楚国人民!拒受赏赐,随即隐居山中,以度余年。因此,楚国人民对王孙包胥非常敬重,仍按封邑名称其为申包胥。申包胥的后人,在周敬王十四年(前506)即开始以祖之字为姓氏,该支包氏自此开始,后史称包氏正宗。因而,申包胥被尊为包氏的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先秦时期,发源于湖北的包姓,随后向北部和东部扩散。秦汉时期,包姓已在山西上党地区形成望族。魏晋时期,由泰山鲍姓改姓的包氏族,在山东地区也迅速向东南迁移,同时包姓主力向安徽、江西、江苏、浙江一带聚集。唐宋时期,包姓已在长江南北分布,并进入福建。

自宋朝至今,包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下降趋势。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苏、广西,其次分布于甘肃、辽宁、湖北、四川、重庆、上海。全国形成了以江浙为中心,桂渝川和东北两块聚集地的包姓分布局面。

包姓在《百家姓》中排列第185位。当代中国包姓的人口已达65万,为全国第181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52%。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今日热点

新印家谱

推荐产品

姓氏字辈

姓氏名人

家风家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