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氏资料

当前位置:常氏家谱网 >> 浏览文章

常姓源流

时间:2023/1/29 11:03:04
信息来源:本站综合
发布:常氏网编委会

常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常姓在宋版《百家姓》排名第80位。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87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二百九十五万三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18%左右。

1. 源自姬姓

姬姓常氏的始祖就是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卫康叔的儿子,卫康叔本是周文王的儿子,当时受封于卫城,建立了卫国,而卫康叔之后就将自己的一个儿子赐封于常地,成为了诸侯国,最终在卫国灭亡之后,卫康叔的后裔中就出现了以故国为姓的,也就是姓卫,还有部分则以邑为姓,称为常姓。当然还有春秋时期的吴王后裔被封于常州,后人也改为了常姓。

2. 源自恒姓

北宋时期,宋真宗的本名叫做赵恒,之后为了避宋讳而改为常姓,因为古时候的“恒”和“常”属于同义,后来这一批常姓氏族都居住在江苏省的东海一带。也就成为了常姓氏族的一个分支。

3. 源自官职名

常姓氏族最主要的一个分支族人都是通过官职名更改而来,比如西周时期的“常伯”“常任”等,主要是负责辅佐君主的大臣,后来常伯等称呼也成为了皇帝身边亲信大臣的统称,等到了秦汉时期,又出现了一个叫做“常侍”的官职,还有西汉时期也有一个叫做“常侍曹”的官职,最终这些官吏的后代也都以常为姓了。

4. 源自古教

与赵姓起源和来历完全不同的是,常姓还有一个分支是源自传统教义,最早的就是舜帝时制定的“五常”典制,当时也称为伦,后来春秋时期孔子就极为强调“伦常”,并且将“仁义礼智信”等作为五常的标准,最终孔子儒家学派中的部分弟子就以“伦常”二字为姓了。

常姓,是中国姓氏,常姓主要分布于河南、河北,约占常姓总人口的32.1%,山东、山西、安徽、陕西、辽宁五省集中了常姓总人口的33.4%。

常姓主要源于姬姓,相传黄帝有臣:常先、常仪 ,但常姓在夏商时代的活动没有任何资料。周武王姬发封其弟姬封于康,周成王时转封于卫,卫康叔支庶食采于常,子孙以邑名为氏。春秋吴王封支庶于常,子孙以邑名为氏  。楚大夫恒思公后有恒氏、常氏,为避北宋真宗名讳,改恒姓为常姓。

常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八十七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二百九十五万三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18%左右。

山东、江苏为早期常姓发源地,此种发源格局,使得常姓很早就散居于大江南北,据载,战国时代,北方河南、河北南部地区以及南方吴、楚等国,均有常姓。西汉有太原(今属山西省)人常惠,曾随苏武出使匈奴,被拘十余年后返汉,官至右将军,封长罗侯,其后又有数人封侯,太原常姓由此显赫。与此同时,常姓在起源地山东亦形成一大望族,遂有平原郡望。汉末三国之际,“蜀之江原(今四川省崇庆县东)常氏多显者。”时有名人常播、常骞等。魏晋南北朝时期,河南、甘肃常姓繁衍茂盛,遂成望族。曹魏时,河内温(今河南省温县)人常林,封高阳乡侯,官拜光禄大夫,其后人多入朝为官,家族荣耀显贵,在河内形成望族。常林四世孙常珍,携家眷徙凉州(今属甘肃省),后人亦多官宦,遂形成常姓的武威郡望。隋唐时期,常姓名人多出京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和陕西新丰(今临潼东北)两地。新丰常姓职仕朝廷者多人,甚为显赫。时有新丰人常衮徙居闽(今福建省)地,后人遂在闽、粤一带繁衍,故闽、粤常姓多以新丰为宗,以常衮为开基祖。宋代因避真宗名讳,恒姓被迫改为常姓,这为常姓家族注入一股新泉。此期常姓迁徙足迹自江苏、浙江、江西、湖北等地往福建、广东一带,后入云南、贵州等地。明代有山西常姓被迫迁周边省份之人烟稀疏之地。清代常姓有入台,定居新加坡等地者。

常姓以河南、山西、黑龙江、吉林、河北等省居多,上述五省常姓约占全国汉族常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三。

今日热点

新印家谱

推荐产品

姓氏字辈

姓氏名人

家风家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