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氏资料

当前位置:龚氏家谱网 >> 浏览文章

龚姓源流

时间:2023/2/23 15:35:51
信息来源:本站综合
发布:龚氏网编委会

龚姓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个古老姓氏,在当今中国百家姓排行榜上,位列第99位,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17%,总人口约有220余万。

龚姓源头较多,按照传统的说法以及符合中国汉字的渊源,龚姓源于共,后因共姓人为避难而改为龚,因此,要弄清楚龚姓的源头,首先得梳理出共姓的起源。据《元和姓纂》、《姓氏考略》、《通志·氏族略》等有关史料所载,共姓源头主要有七,其一,相传上古时期,炎帝的后代共工氏是一个几乎能与黄帝的姬姓之族分庭抗礼的显赫家族,黄帝时为治水官,因治水有功而被封为“水神”。其后代有以“共”为姓的。共工的儿子中有个叫句龙的,其子孙在共字上加个龙字,以纪念两位祖先,世代姓龚。其二,黄帝之臣共鼓之后。相传黄帝有个大臣名共鼓,掌造车船,共鼓后代以共为姓。其三,出自殷商时期共国之后。商代诸侯国共国,一说在河内(今河南辉县市)共城,一说在今甘肃泾川县北。共国因侵犯周而受文王姬昌的讨伐。共国灭亡以后,其子孙以国为氏,就是共氏。其四,出自共伯和之后。西周有王室贵族名和,被封在共(今河南辉县市),为伯爵,史称共伯和,共国一直延续到春秋时代,后来,共国的子孙以国为姓,称共氏。其五,系春秋时郑国共叔段之后。郑武公的小儿子叔段政变失败,逃到共(今河南辉县市),称为共叔段。他的后代,有的就以共为姓。其六,为晋献公太子申生之后。太子申生被晋献公宠姬骊姬陷害自杀,申生弟夷吾即位(晋惠公)后,谥申生为“恭君”。古代恭、共二字同音同义通用,申生的后代以其谥号为姓氏,也称共氏。从共氏得姓源头之广可以推断,春秋时期共氏应为一个较大姓氏。共赐、共刘、共钟等共氏分别任晋国、鲁国、郑国大夫,为当时贤者。据《元和姓纂》、《万姓统谱》、《古今姓氏书辨证》等有关史料所载,龚姓为共姓所改,共氏因避难加龙为龚。至于“共”氏何时改为龚氏,史料没有记载。据有关学者考证:共氏在春秋战国、秦末一直存在,改为龚氏,很可能在西汉初共敖(秦时人)之子共尉之后。此外,还有他姓改为龚姓的。五代十国时的敬姓、宋代福建泉州人翁乾度的一个儿子以及以一些少数民族等都有改为龚姓的,所以,龚姓也是由多个姓氏长期发展融合而形成的。

龚姓源流

据《元和姓纂》、《姓氏考略》、《通志·氏族略》等有关史料所载,龚姓源于共姓,共姓因避难或避仇而改为龚。可以说共姓的源头就是龚姓的源头。

龚姓最重要的一个源头出自共工氏之后

相传上古时期,炎帝神农氏的后裔居住在黄河两岸,史称共工氏,是炎帝的传人,性格刚烈而好战。传说共工用头去撞不周山,使天空倾斜,天下大水泛滥。共工氏在黄帝时为水官,善于治理水土,因治水有功,其首领被封为“水神”。尧时为大臣,试受工师之职,后因在与其他部族的战争中失败,被流放到幽州(今河北北部及辽宁一带),开始以单字“共”作为家人的姓氏,他的儿子句龙继承父职。若干年后,共姓为了避仇,有的在“共”字上加一个“龙”字,成了龚姓,也就是说,龚姓是以祖先的官职和名字中的一字改造而来的,这个字纪念共工的同时,又纪念了句龙。又因龚姓以共工治水有功而引以为荣,尊其为得姓始祖。所以共工的后代还有的在共字旁加了三点水,姓洪。因此,洪姓和龚姓同出一源,有共同的先祖。这是龚姓最重要的一支源头。

龚姓重要的另一支来源于姬姓共伯和之后

据有关史料所载,西周后期,特别是周厉王在位时,他贪婪暴虐,严刑酷法,国人实在难以忍受,于共和行政元年(前841),奴隶和自由民大暴动,把周厉王赶出国都,这就是西周历史上著名的“国人暴动”。当时有一个王室贵族叫姬和,被封于共(今河南辉县市),为伯爵,史称共伯和。他德才兼备,勤政爱民,在诸侯中享有很高威信。因此,周厉王被赶出国都后,诸侯便推举德高望重的共伯和代行王政,史称“共和行政”。十四年后,厉王太子静长大成人,共伯和带领诸侯立静为周宣王,把政权归还给他,自己又回到共国。共国一直延续到春秋时代,共伯和的子孙以国为姓,称共氏。

龚姓的第三支来源系春秋时郑武公之子共叔段之后

据《左传·隐公六年》、《元和姓纂》、《史记·郑世家》等史料所载,春秋时,郑武公的妻子武姜生太子(庄公)寤生时难产,导致武姜讨厌寤生;后来生小儿子叔段时很顺当,所以倍加喜欢叔段。郑武公病重时,武姜为让叔段继承王位,请求郑武公废长立幼,武公不答应。后来还是太子寤生继位为郑庄公,当上郑国国君。武姜请示把制(今河南汜水)作为叔段的封邑,庄公没答应。而是把京城(今河南荥阳)封给了叔段,号称京城太叔。叔段在自己的封地上不断扩充势力,并与姜氏内外勾结,企图夺取政权。庄公对其行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但不动声色,任其发展,有意让叔段暴露自己的野心,以引起国人对他的不满。叔段以为哥哥软弱可欺,便同母亲约好日期,准备起兵袭击庄公。庄公得知后,便命令子封率兵车200乘讨伐叔段,在鄢(今河南鄢陵)大败叔段。叔段逃到共(今河南辉县市),称为共叔段,当时的共在在郑国境外。其后代有以“段”为姓的,也有以“共”为姓的。

龚姓第四支重要来源为春秋时晋献公太子申生之后

据《尚友录》等史料所载,春秋时,晋国(西周时分封的同姓诸侯国,在今山西西南部)晋献公时迁都于绛(今山西翼城东南),晋献公的夫人——太子申生的生母齐姜早死。后来晋献公在攻打骊戎族时,获得了美女骊姬,并立为夫人。骊姬很得晋献公宠幸。骊姬为使自己亲生儿子奚齐当太子,就在太子申生送来的祭肉中放毒,栽赃诬陷太子申生要害死献公。申生老实厚道,谦恭孝顺,明知是骊姬陷害,既不辨白,也不逃跑,最后以自杀表示了对父王的忠心。献公死后,申生弟弟夷吾继承了王位,史称晋惠公。夷吾继承王位后,便给哥哥申生加谥号为“恭君”。因古代恭、共二字同音通用,申生的后代就以他的谥号为姓氏,亦称共姓,后演变为龚姓。

此外还有不为人们所重视的两个源头:一为黄帝臣共鼓之后。相传黄帝有个大臣叫共鼓,曾与货狐共同造船,其子孙以共为氏。这与传说中的共工也是黄帝之臣并不矛盾,更有力地说明了共工氏部族在黄帝时期的显赫地位。二是出自古共国之后。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共国(今河南省辉县市,一说今甘肃省泾川县北),亦作恭,为商代诸侯国,因侵犯周而受文王姬昌的讨伐。《诗·大雅·皇矣》中“密人不恭,敢距大邦,侵阮徂共”即指此。共国被周文王姬昌灭亡后,其子孙以国为氏,就是共氏。

由共氏得姓源头之广可以推断,春秋时期共姓应为一个较大姓氏。

关于共氏为了避难或避仇,改姓隐居,在共字上加龙,成为龚姓的情况,至于具体是何时所改,是全改还是部分改,古籍虽无明确记载,却也提供了一些线索。《古今姓氏书辨证》记载:春秋时晋有共赐,鲁有共刘,郑有共仲,皆为大夫;汉初封义帝柱国共敖为临江王,敖生尉,共敖是秦时人,为义帝柱国,曾将兵击南郡,以功立为临江王,都江陵(今属湖北),时间在西汉初建时;共敖的儿子共尉以后,未见再有共氏的记载。这说明共氏在春秋、战国、秦时一直存在,改为龚氏,很可能是在西汉初期的共尉之后。唐人林宝《元和姓篡》谈到洪(共工氏之后,本姓共)因避仇,改洪氏。这说明共氏并非全改为龚,而是还有一部分改为洪姓的,即共氏为了避难或避仇,一部分加龙成龚氏,一部分人加水成为洪氏。所以龚、洪二姓同出一源。

共姓中的一些人改姓龚,是为了避仇或避难,还有一些人改姓龚,应是与共工一支的祖先在历史和传说中受到社会的偏见有关。华夏民族是由上古时期不同部落、氏族不断融合形成的。民族形成的过程主要通过战争和征伐的方式来实现的。共工是一位勇敢善战的英雄,却在部族战争中失败。所谓“成者王败者贼”,他也因此成为传说中的负面人物,而受到世人的贬责。共工后人无论出自哪个支系,均会因社会对共工的偏见而受影响。为消除人们的这种偏见,同时也为了表明共氏是华夏民族中的一员,一些共氏就在自己的姓氏“共”字头上添加了华夏民族共同的图腾符号“龙”字,而成为龚氏。龚姓的形成,体现了华夏民族高度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龚姓中有少数人源于他姓改龚姓以及少数民族等 

据《元和姓纂》所载,西周初年,昭王(前966~前948)的支庶子孙受封于翁山(在今浙江定海县),后以邑为氏名“翁氏”。又据《六桂堂业刊》所载,宋代福建泉州人翁乾度,生有六子,分姓洪、江、翁、方、龚、汪六姓。其中第五个儿子分姓龚,其子孙也姓龚。是为福建龚氏。据《尚友录》记载,五代十国时,后晋(936~946) 建都汴(今河南开封),为避后晋皇帝石敬塘之名讳,有敬姓改同义的恭姓,后又演变为龚姓,是为河南龚姓。龚姓不仅是汉族大姓,而且也是古今一些少数民族使用的姓氏。东汉时,巴郡板楯蛮(土家族祖先)七姓中有龚氏;清满洲人有龚姓;贵州黎平侗族的一支吴姓,后亦改姓何、龚、汤、张四姓;另土族龚塔氏汉姓龚,其他如京、瑶、彝、白等族均有龚姓。

祖地

辉县

龚姓确切可考的主要发源地在河南辉县,其历史源远流长,远古时为共工氏部落居住地。夏属冀州之域,殷商系畿内地,周称凡国、共国。春秋属卫,战国归魏,秦属三川郡。西汉,县境东部置共县,西部属山阳县。隋唐改置共城县。明洪武元年(1368)改为辉县。自古至今,因历史发展的需要,辉县数易其名,但所辖地域基本不变。

辉县市历史悠久,文化远源流长。被誉为“北国小西湖”的百泉,是河南最大的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园林,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因湖底泉眼无数而得名。湖面上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山光水色,交相映辉。名人墨客多到此游览隐居,留下诸多遗迹,有晋人孙登之“啸台”,宋代邵雍之“安乐窝”,明人彭了凡之“饿夫墓”等十多处古迹和苏轼、赵子昂、岳飞、唐寅、郑板桥的手书以及乾隆帝的御书御碑350多通。此外,唐佛教盛地白云寺,银杏参天,古刹巍峨,清帝乾隆在这里写下了“钟声白云里”的著名诗句。还有魏晋时期竹林七游隐地竹林寺,元代天王寺善济塔,文昌阁,赵国古长城,孟庄仰韶文化遗址等,风格迥异,各有绝妙之处,吸引历代名人流连驻足,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章。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今日热点

新印家谱

推荐产品

姓氏字辈

姓氏名人

家风家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