戢氏资料

当前位置:戢氏家谱网 >> 浏览文章

戢姓来源疑云

时间:2023/3/3 15:27:52
信息来源:本站综合
发布:戢氏网编委会

每次研读家谱查阅资料,就仿佛在重温中国史,每每掩卷沉思遐想,不免为我们祖辈曾经经历的一段段历史而感慨,更为我们的先辈所做出的努力而深感自豪,也更为自己拥有这样一个喻意深刻的姓氏而娇傲。

然而,戢姓如同这个不平凡戢字一样,即高深莫测,又充满了传奇色彩。不论是在一些支系家谱中,还是在众口转述过程中,一直对戢姓的来源存有不同的声音。除了家谱中来源比较清晰,而且被戢姓普遍认同的来源于陕西岐山姬姓(即:余戢氏始祖名嵩,原姬姓,陕西凤翔岐山人氏,及周文王四世孙,卫康叔之孙也,食采于戢,遂以戢为氏)。同时,也存在着其他各种各样不同的说法。以至于我们戢姓后裔之中,对自己的姓氏来源产生种种的疑问。把这些疑问汇集起来,无非有三种,一是来源于舜帝的支系姓氏;二是来源于楚大夫庐戢黎;三是来源于邓氏之说。

鉴于上述疑问,本人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来源于舜帝的支系姓氏之说

查阅许多资料,对于戢姓来源于舜的说法大多注明了是传说,在中国历史上,传说多出自民众口口相传或一些杜撰出来的故事,传说并不代表历史,更不能作为历史的依据。我们知道,姬姓出自于黄帝,而黄帝是公认的华夏民族之祖,从黄帝至舜帝历经九代(另一说是经历了十代),而舜是否是黄帝的后裔,这在史学界也没有一个理由充足的说法。作为公认同为华夏民族的炎黄子孙,我们何必还要去在意一段已经追朔到了上古时期,并且没有历史依据的传说,更何况我们同为炎皇子孙。

二、戢姓源于楚大夫庐戢黎之说

史学上记载的戢黎,往往会与楚国伐庸紧密联系在一起,而楚国伐庸又是历史上一件较为重大的历史事件。

据《国语·楚语上》记载:“师还至,则以王如庐,庐戢黎杀二子而复王。《湖北省志人物志》也记载,楚穆王十二年(前613年)秋天,公子燮、斗克趁令尹成嘉出兵征战,宣布郢都戒严,又使人行刺成嘉,阴谋失败。成嘉和潘崇迅速回师围攻郢都。八月,公子燮和斗克挟持楚庄王从郢都突围,准备外逃,另立政府。途经庐地(即庐子国,今天的合肥市)的时候,二人被庐大夫戢黎诱杀,楚庄王才得以获救,重返郢都。

据《春秋左傳》记载:周匡王二年(公元前603年)秋,楚国发生严重饥荒。庸国国君统率附近地区蛮族各部叛楚,楚庄王采纳司马蒍贾的建议,以瓦解反楚集团,首选择距楚较近,实力较强的庸国作为重点打击目标。命大夫庐戢黎率一部兵力直趋庸都,执行引诱佯攻的任务。庐戢黎军与庸国军队多次遭遇,庐戢黎军坚持示弱骄敌的既定之策,先后七次遭遇均佯败而退。庸国军队错误判断楚军已无力进攻而放松了防备。楚庄王得知庸国军队志骄备懈、即率主力向庸都进发,乘其不备而攻之,大败庸国军队,最终灭了庸国。

通过这些史料可以看出,楚庄王正是通过被劫持事件发现和使用了戢黎,并因为戢黎讨伐庸国有功,后又被封为楚上大夫。戢黎原是其本名,之所以称为庐戢黎,是由于当时戢黎被封为庐国(庐子国)大夫,这和历史上大家熟知的卫鞅,因为在攻收复河西之地有功被秦孝公将商地封给他,后人根据其封地为商而称其为商鞅是一个道理。

另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庐氏:亦作卢,音通。庐子戢黎之后,此南蛮也。《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也记载,庐氏,亦作“卢”,庐子戢黎之后。这些都表明,戢黎原本并非姓庐,反而是戢黎的一些后代以庐为氏,成为了这一支庐(卢)姓的始祖。

对于戢黎来源于楚国王族芈姓,虽然《国语》中记载:“庐戢黎杀一子而复王。庐,楚邑,戢黎,庐大夫,别黎以戢氏也。”但除此之外无其他史料记载,更何况戢黎的封邑为庐,并没有记载戢黎封于戢地或生活与戢地之说,如果戢黎本姓芈,也应该是由芈姓改为庐氏,而不是芈姓改为戢氏。因此这种说法也无从考证,只能当成一种传说了。

三、戢姓来源于邓氏之说

在戢姓个别支系中,一直流传着阴邓阳戢,要弄明白这种说法,首先就要弄清楚什么是阴阳姓。在中国,阴阳并不稀奇,阴阳姓就是生前用一个姓,死后用另一个姓。阴阳姓的来源,无非有以下几个种情况,避祸,过继,报恩,依附,入赘。比如: 

1.普宁南溪镇的南溪、新溪、北溪、下尾的四个村的生张死李:当时邻乡一个秀才,昧着良心向朝廷谎报李龙正在招兵买马企图谋反,朝廷得报后立即出兵前来围剿,庄主李龙得知消息后,为保存李氏血脉,派人通知下尾诸村将李姓灯笼取下,改挂张姓灯笼。官兵到来时,查无李氏诸村,只好退兵。下尾四村从那以后由姓李改为姓张。为了不忘祖德,谨记祖本和报答张氏的救命之恩,村民又相约在生时姓张,待去世之后才改为原来的李氏。

2.榕城梅云街道潮东村的生章死许:元朝末年福建莆田人许万一入潮州,创业于夏桥村,章荣什是教书先生,在许家教万一的三个儿子读书识字,当章荣什年迈无儿时,许氏便将幼子许玉潭过继给章荣什为子嗣、承章姓。章荣什临终时写下遗嘱,要子孙后代履行“生章死许”之训,既答谢许氏万一之义,又表叶落归根之意。自此,章荣什的子孙恪守生章死许的祖训,世代相传。  

3.汕头市潮阳区西胪的生陈死陆:宋末左丞相陆秀夫的后裔在民国初期,西胪陈族人发生内斗,人数相对少的陆姓被一陈姓以陆姓乃陈姓之后,诱迫陆姓依附于陈而改陈姓,并立下契约,待死后才改回姓陆。于是,“生陈死陆”的习俗就延续下来。  

4.普宁南溪镇平薛村的生薛死许:明末潮汕先贤薛侃的四世曾孙薛茂学,迁徙到榕江南河的南岸边创建平薛村,并与隔岸相望的三洲村人许氏结为夫妇。婚后因许氏屡次生育都不顺利,求子心切的薛茂学就抱养了妻兄之子为子嗣,以传承薛氏血脉。此后,薛茂学之妻顺利生产,后代子孙人丁兴旺,枝繁叶茂。薛家为缅怀三洲许氏舅家送子过继续血脉之功,便立下祖训:凡薛茂学派下裔孙一律“在生姓薛,辞世姓许”。  

5.揭东新亨镇秋江村和楼下村的生陈死林:林姓先祖祖籍河南洛阳,因避兵乱南迁,先迁至福建上杭,后徙揭邑,一些村寨拒不让他家进入。后来林姓先祖来到丰政都潘田村,受到了先到此地的陈氏乡亲的热情接待和大力资助。林姓先祖为了报答陈姓的殊重恩惠,在有生之年改林姓为陈;为了不忘林氏祖宗,死后仍姓林。  

6.揭西县凤江镇赤竹坑村的生杨死金:300多年前,饶平县隆眼都后溪乡有一对金姓兄弟从后溪出发,几经辗转来到揭阳县凤湖赤竹坑定居下来繁衍生息。刚开始,由于周边聚居者都是姓杨,一些杨姓人经常凭借人多势众欺负金姓,金姓族众于是决定继续迁徙。杨姓的族老闻讯之后,一面批评无理取闹的族人,一面劝说金姓族众改姓融入杨姓大家庭。然而,改姓加盟杨氏家族的金姓人并没有忘记自己的根本,去世了墓碑和神主便都恢复金姓。

7.南昌昌北蛟桥镇瀛上村的生熊死黄:明朝洪武年间,原南昌安义县罗田黄家有一黄姓人士入赘南昌蛟桥镇瀛上村,并改姓随妻子姓熊,其岳母承诺,若是他们的后代中有人中了状元便可以改回黄姓,同时还同意在他死后,墓碑上改回黄姓。虽然他们的后代多有成就非凡者,但是“生熊死黄”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综上所述,阴阳姓这种“生死异姓”的原因很多,但归纳起来主要原因是避祸、过继、报恩、依附、入赘等几种原因。

在仕圣公三子仁三公后裔新洲三店街七里河提供的邓氏宗谱中有这样几段文字:“我们家族,根在哪里,源自何处?祖宗定下「阴邓阳戢」的规矩,又是何由诸多问题,是后人们心中深藏的迷团。”“「邓」与「戢」在起源上本来是不相干的两个姓,后来确(却)搭上了不分彼此的关系。由于朝代更替兵荒马乱资料被焚无从考证,通过求神指点迷津得知:我们现在的戢姓是由邓姓演变而来。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的初年,我始祖邓槿公之昆弟博通经史能识兵法,因为奸臣所害隐迹他州,食采于戢地故以戢为姓,数十年余年后皓首归家,后世人规定在归阴后再还原为「邓」姓的本来姓氏,这就是「阴邓阳戢」的由来。”

按照中国人对姓氏传承的传统,如果是先祖迁徙异地或受封邑地自愿以地名为姓,后代决不会用阴阳两姓。使用阴阳两姓的,往往就是由于避祸、过继、报恩、依附、入赘等几种情况,而这种改姓的方式往往隐含着被迫的意味。即然邓氏宗谱中说邓槿公之昆弟因奸臣所害隐迹他州生活于戢地以戢为姓,那么数十年余年回归家乡何必不直接改回邓姓而用阴邓阳戢这咱方式呢。作为拥有着千丝万缕血缘亲情的亲人,我们应该理解他们这一支先辈的苦衷,尊重这支戢姓后人的选择。同时,也希望他们能找出充足的理由,但切不可听信求卜问津这种迷信的方式去解疑释惑,因为这种解释不但不能解释清楚来源,反而让人更加困惑。

上一篇:戢姓源流

下一篇:没有了

今日热点

新印家谱

推荐产品

姓氏字辈

姓氏名人

家风家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