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氏资料

当前位置:刘氏家谱网 >> 浏览文章

刘姓源流

时间:2023/3/4 10:11:21
信息来源:本站综合
发布:刘氏网编委会

和中国的其他大姓相同,刘姓也是一个多源的姓氏,它的源头目前比较公认的说法,大约有以下几支:一、源于祁姓的刘氏,这是刘姓最主要的源头;二、源于姬姓的刘氏;三、后起刘氏。

祁姓刘氏

祁姓刘氏的远祖是远古部落陶唐氏的首领尧,名放勋,有德有才,被尊为五帝之一。因为陶唐氏是祁姓部落,所以尧为祁姓。尧的后裔中有一个名叫刘累的人,而刘累的后裔中又有叫士会的人,刘累是刘姓的得姓初祖,而士会则是祁姓刘氏的中兴之祖。据文献记载,刘累生下来时,两手手掌中就分别有“刘”、“累”二字。古人认为这是神瑞的兆示,他成年之后,就被推举为本族的首领。后来,他离开家乡,到豢龙氏(也应该是一个部族)那里去学习驯养龙的本领。经过学习,刘累成为了一名养龙能手,并被夏王室召入宫中负责养龙。这时的夏朝国君为第十四代君主孔甲,孔甲十分迷信鬼神方术,他在位的第三年,从黄河和汉水中各得到一对雌雄双龙。孔甲非常喜欢,但苦于无人饲养,他便派人去找养龙专家豢龙氏人,但却没有找到。正在此时,刘累便以自己的所学,主动请缨,要求为孔甲养龙,孔甲大喜。开始的时候,刘累干得很好,龙也没出什么问题。孔甲对此十分满意,于是任命刘累为王室的驯龙官,并赐姓“御龙氏”。孔甲又把颛顼之裔孙大彭氏的居住地豕韦(今河南省滑县西南韦乡)赐给刘累作封邑。然而好景不长,刘累的御龙技术和豢龙氏相比,似乎还差着许多。四年之后,也就是孔甲七年时,刘累负责驯养的四条龙中,突然死了一条雌龙,刘累害怕事情败露,于是就将龙杀了,做成肉羹,敬献给孔甲。俗话说:“天上的龙肉,地下的驴肉”,都是无比的美味。孔甲吃了之后,觉得特别香,就向刘累再次索取龙肉,刘累没有办法,只好把剩下的三条龙也都杀了。谁知道孔甲吃上了瘾,不断地向刘累索取龙肉。刘累这才慌了神,害怕事情败露后自己会遭到灭门之祸,于是带着族人逃到鲁县(今河南省鲁山县)一带隐居起来。刘累死后,其子孙以刘累的名字为姓氏,这就是祁姓刘氏的由来。刘累迁于鲁山县之后,定居于鲁阳故城,即现在河南省鲁山县昭平湖邱公城,从此以后就没有再迁往别处,死后就葬在鲁山。河南省鲁山县因此而成为刘姓的祖庭。

鲁山的刘累后裔在那里居住了较长的一段时间之后,继续迁徙,到了今河南省偃师市南一带,在此定居下来。刘累因为屠龙事件而逃往鲁山时,他的一部分子孙没有随他前往,而是回到了刘氏族首封之地豕韦。出事之后,孔甲就削去了他的御龙氏称号,又收回了刘累的封地豕韦,把他重新封给大彭族,而把刘氏族人驱逐出境,这部分刘姓族人逃到了河北唐县。夏末商初,河北唐县的刘氏投靠了商王朝。夏桀二十八年,商王成汤消灭了大彭族的豕韦氏,将居住在河北唐县的这支刘累后裔重新封在豕韦故地,并让他们继承豕韦氏的氏族称号。商汤建国之后,出于政治考虑,又让大彭族的豕韦氏复国,并封豕韦为伯爵。刘累的后裔无奈只好再次返回河北唐县。商朝中期,商王武丁中兴,再次消灭了豕韦国,又封刘氏族人为豕韦氏。在这样一波三折之后,刘氏后裔回到了豕韦(今河南省滑县韦乡),并改刘氏为豕韦氏。

周武王伐纣灭商,又把豕韦氏刘累后裔封于唐(今山西冀城西),这支刘累后裔又以地为氏,改为唐氏。周成王即位,又灭掉唐国,把唐国故地封给自己的弟弟叔虞,而将刘累后裔迁到杜城(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西南杜曲),改封为杜氏,降为伯爵。至此,这支刘姓后裔又改为杜氏。因为他们先姓唐后姓杜,所以,后人称之为唐杜氏。西周末年,杜国的最后一个国君杜伯被周宣王无辜杀害。宣王之后的周幽王为杜伯平反昭雪,并为他立祠封墓,祠叫杜伯祠,墓称杜陵。杜伯被杀之后,其子孙纷纷逃往他国避难。杜伯有一个儿子叫杜隰叔,从杜国逃到晋国并定居下来。不久,隰叔在晋国即得到重用,先任晋国的大夫,又改任士师(古代掌管司法、刑狱的官职)。隰叔的后裔以官为氏,改杜为士氏。杜隰叔生有二子:士蒍、士荐。士蒍先为晋国的士师,后为司空。士蒍生成伯缺,成伯缺生士会,士会是早期刘姓历史上除了刘累之外的第二个显赫人物,他承担起了刘氏中兴的任务。

晋襄公死,太子夷皋尚幼,为了国家的前途,大臣们决定废除太子,另立晋襄公之弟、时任秦国亚卿的公子雍为新的晋国君主。因为公子雍是士会的姑姑杜祁与晋文公之子,与士会有亲戚关系,于是,晋国便派士会与先蔑出使秦国,迎立公子雍。士会和先蔑走后,晋襄公的夫人缪嬴抱着太子夷皋日夜在宗庙里哭泣,又到执政大臣赵盾那里去闹,赵盾等人无法,只好立夷皋为君,即晋灵公。恰在此时,秦国已经护送公子雍到了晋国边境,赵盾便率兵前去阻挡,秦军大败,逃到令狐(今山西临猗西)。士会和先蔑逃到秦国。士会在秦国很快受到重用,他为秦国军队出谋划策,打得晋国军队疲于奔命。晋国只好又为士会平反,让他回国。士会回国之后,他的一部分子孙和族人继续留在秦国,这部分居留秦国的士会后裔从此在秦国定居下来,并恢复他们祖先的姓氏——刘姓。

刘氏从刘累开始,相继称为御龙氏、豕韦氏、唐氏、唐杜氏、杜氏、士氏、随氏,在经过了夏、商、周三代历史变迁之后,至此正式恢复了刘姓,揭开了中国刘姓发展的序幕。

姬姓刘氏

姬姓刘氏产生于春秋中期,源出于周顷王,其肇姓始祖为周顷王之子姬季子。姬季子曾担任周朝的卿士,约在公元前559年前后,被周定王赐封于刘邑(今河南偃师西南),建立了姬姓的刘子国,他的后裔以国为氏,称刘氏。姬季子谥号为“康”,故而被人称为“刘康公”。作为周朝王族的分支,春秋时期姬姓刘氏自形成伊始便地位显赫,宗族长盛不衰,并产生了一批历史名人。但是,汉代以后,由于刘邦自称为祁姓刘氏刘累之后,许多姬姓刘氏为了攀附皇族,便也宣称自己是汉室之后、帝尧之苗裔,相反,自称为姬姓刘氏的人极为少见。这样,随着岁月的流逝,先秦姬姓刘氏逐渐融入祁姓刘氏之中。刘累便成了如今刘姓的共尊之祖。

除了以上两支刘氏之外,刘姓来源还有以下几种:

赐姓之刘 赐姓之刘约形成于西汉初年,分为两支:其一,公元前202年,刘邦在洛阳即皇帝位后,接受戍卒娄敬定都关中的建议,决定把国都迁到长安,因嘉奖娄敬之功,赐娄敬姓刘;其二,项羽的叔父项伯,因在鸿门宴上对刘邦有救助之功,刘邦也赐其家族姓刘。

匈奴族刘姓 西汉初,匈奴势力强大,汉高祖刘邦采取和亲政策,把皇室之女嫁给匈奴冒顿单于为妻,以示修好。因为匈奴习俗,子女皆随母姓,其子孙便都姓刘。匈奴刘氏在日后的历史舞台上也占据了很重要的一席之地。

河南刘氏 魏晋十六国时期,匈奴族的一支自称是汉朝公主与匈奴单于的后裔,一直使用母姓,所以姓刘。他们先后在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区建立了汉、前赵和夏三个政权,后来定居河南,史称“河南刘氏”。

改姓刘氏 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政策,鲜卑族改为汉姓,其中“勋臣八姓”之一的独孤氏改为刘姓。

沙陀刘氏 唐末五代时期,突厥沙陀族的一支自称是刘邦的后裔,他们建立了五代十国中的后汉和北汉政权。

总而言之,刘姓起源可分为三支:祁姓之刘、姬姓之刘和后起之刘。其中,祁姓之刘和姬姓之刘可以认为是同出于黄帝嫡系帝喾之后。此外,由于两汉刘氏家族的影响非常大,所以,汉代以后的刘氏都称自己是帝尧的后裔,乃汉代皇室之后,这样,姬姓刘氏和后起刘氏都逐渐融入到祁姓刘氏之中。因此,纷繁的刘氏源头最后可归为一脉,即祁姓刘氏,刘累也就被公认为天下刘姓的共同祖先,而刘累所居住并终老的河南省鲁山县,自然成为海内外刘姓华人的祖根地。所以,我们可以说:刘姓先祖是刘累,天下刘氏出鲁山。

祖地:河南省的鲁山县和偃师市是刘姓的主要祖根地。在长达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刘姓人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成就。有关刘姓始祖的传说、遗迹在今天河南省的鲁山、偃师一带非常之多。鲁山的刘累故邑邱公城是天下刘姓人公认的祭祖圣地。楚河汉界遗址、光武帝陵等古迹总能让人怀念起刘姓昔日的辉煌。这些有形的和无形的文化遗产都向人们昭示着刘姓的绵绵前行之路。

鲁山县

鲁山县历史文化悠久。古称鲁阳,汉置县,唐始名鲁山。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墨子、唐代文学家元结、南宋抗金名将牛皋及现代著名诗人、教育家徐玉诺等名人的故里,其故事广为流传。

偃师市

偃师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有5000年的文明史,先后有夏、商、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七个朝代在此建都,素有“洛阳九朝古都半在偃”之美誉,是中华民族历史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今日热点

新印家谱

推荐产品

姓氏字辈

姓氏名人

家风家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