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南阳高氏族谱(高广志主编)
- 时间:2023/6/25 11:13:37
- 信息来源:本站综合
- 发布:高氏网编委会
日前,高广志先生向老家河南家谱馆捐赠一部《河南南阳高氏族谱》。
下面是该谱的一组照片:
《河南南阳高氏族谱》前言
家谱是中华民族三大文献(国史、地志、家谱)之一。家谱是中国文化特有遗产,在汉族中有悠久的历史,后来在民族融合,逐渐在各民族中开始出现家谱。中国人从古到今,对家谱都尤为重视。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教育部、文化部和国家档案局曾先后发出通知说,“家谱是我国宝贵文化遗产亟待发掘的部分,蕴藏大量有关人口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经济历史、人物传记、家庭制度及地方史的资料,它不仅对开展学术研究有重要价值,而且对当前某些工作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对海外华侨寻根问祖,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有重要意义。”这说明修订家谱是非常重要的,国家对家谱修订非常重视和支持。当今国家富强,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交通便利,信息发达,为修订家谱提供了有利条件。当前,在举国上下,团结一心,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大好形势下,我高氏家族长者、老者、智者、贤者,也为实现家族梦而奔波,力倡重修宗祠、再续家谱、整修祖坟和进士陵园。以追念先宗,继承遗风,振兴家族,与国同昌。这是对高氏家族的关心和热爱,也是尊宗敬祖的实际行动。他们的善举得到了高氏子孙的一致赞同和支持,大家各尽其责,各献其力,以了却长者的夙愿,上慰祖先,下惠后人。
家谱有什么魅力,能够让古往今来的仁人志士对其视若珍宝?这是因为“一个中国人,不管他在什么地方,不管他漂泊多远,编入宗谱,列入门墙,祭先祭祖,托庇于列祖列宗的福荫之下,他总是最大的心愿,这种生生不息的根深意识,使这个民族有强大的凝聚力、同化力以及认同感。”
寻根乃知历史之嬗变,溯源方晓祖宗之维艰。我高氏家族起于山西,明洪武年间,诏迁河南。相传元末明初,因天灾战乱,中原腹地,黄河两岸,赤地千里、人烟稀少。山西太原,吕梁环绕,汾河纵横期间,气候适宜,雨量充沛,人旺年丰,乃当时之富乡。但“地狭人稠生计难”的问题已显现出来。雄才大略的朱元璋建立大明政权后,决定从山西太原、平阳二府及附近州县向外迁民。我高氏家族也在被迁之列,随落户邓州。中经明朝、清朝、民国到现在,前后历时640余年。
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高氏先辈祖居邓北赵集镇堤南高,篳路蓝缕,守本耕作,创业维艰,倍尝辛苦。在堤南高周围的土地上,在邓州广阔的原野上,印遍了历代宗亲勤劳的足迹,撒下了先辈们艰辛耕耘的血汗,他们养老育幼,代代相传。清朝乾隆年间创建了祠堂,修编了高氏族谱,修筑了寨墙,开挖了寨河,整修了茔地,重教兴文,开办了学堂。清朝嘉庆年间,在邓州内城修建了高氏第宅。自清朝嘉庆与道光两代,是我族兴盛的时期,家族子弟相继考取进士,先后出任县、州、府官,有的还在朝中做事。高叔祥和高振宛知府是其中代表,他们勤政清廉,体恤民情,是有名的高青天。当时高氏家族可以说仕途上青云有路,社会上富贵风流。解放前后,有的高氏族人跟随国民党去了海外和宝岛台湾,高应笃就是其中一员,任国民党内政部常务次长,著书多篇。高氏子弟中的仁人志士,有的参加了解放军,为中国人民的翻身解放,南征北战;有的参加了建设新中国的工作,为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繁荣富强尽心竭力;有的在农村带领贫苦农民进行土地改革,为实现农业合作化、机械化战天斗地;有的在改革开放大潮中,为繁荣经济,坚守故土,调整产业结构,带领群众致富奋力拼搏;有的兴办企业或远走他乡从事其他产业,为工而富,为商而活,从根本上改变了居住与生活条件;有的远离祖居之地,播衍祖国的天南海北、大河上下、建功立业。高氏家族人才辈出,涌现了一批又一批贤能之士,他们在各个领域做出了显著成绩,为国家做出了有益贡献,为振兴高氏家族增光添彩。
由于年代久远,谱牒已多散失。乾隆年间,高叔祥与高经祥兄弟俩撰写的族谱,由叔祥随职迁藏,叔祥在赴台湾上任途中船翻,族谱惜失于台湾海峡之中。道光年间,高振宛和高振洛兄弟俩撰写的族谱《高氏志》,后被一位姓张的高宅管家偷走。由于历史原因和社会变革,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出现了是非颠倒,混淆黑白的局面,视古物为“四旧”,把精品当“糟粕”。堤南高编存的族谱和史料,还有宗祠和墓园,都被列入“四旧”之中,当“糟粕”予以破坏。碑刻被毁,族谱被焚,墓园夷为平地。致使高氏家族的历史被尘封,家族的渊源和列祖列宗的事迹考稽难全,先贤哲人的光辉无法昭示后人,晚辈不知宗派,命名无字辈遵循,族人相见不知辈分,无法称谓,面对此情此景,作为高氏子孙无不痛心疾首,无法面对祖宗,也无法向后世晚辈交代。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了续修高氏族谱的必要性。
国有史,方有志,族有谱。家谱是记载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它与正史、方志构成了中国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是极为宝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华夏儿女看正史而有爱国之心,听方志才有思乡之情,为寻根问祖应有族谱提供便利条件。从迁至今,世代有识之士,都不忘这一告慰祖先传知后人修编族谱的光荣使命。近年来,我高氏家族的长者贤者高杰、书信等诸公,力倡续修族谱,并身体力行,不顾年老体弱,四处奔波,积极联谊族人,收集家史资料,组织编修,于2005年族谱付梓出版,发给族众,上报政府有关部门。这本谱书,把过去口口相传的族史变成了文字,为高氏家族建立了一本家庭档案。填补了高氏家族失谱后的空白,也为这次续修族谱奠定了基础,诸公厥功至伟,可尊可敬。
修谱是家族中的大事。过去没有谱的要新修,有谱的要续修。这是因为家族内不断出生孩子、娶进媳妇、还有老人去世、子女夭亡,人口在不断的增减变化中。家族里外出做事的人与日俱增,工作单位不断调整,工作岗位不时轮换,官阶也在晋迁变化,业绩时有创新。还有一些高姓人要认亲归族,家族的祖训家规也应与时更新。所有这些都要求族谱必须经常进行修订和完善。通过续编族谱,使高氏子孙对家族的渊源了解的更清楚;对家族的迁徙变化了解的更详细;对家族的先贤和哲人的美德遗风了解得更具体;对家族在当今社会中的位次了解的更准确;对家族应当重视和解决的事情了解得更全面。以便更好地发扬先人开基创业艰苦奋斗的精神,继承先人勤于学习,爱国爱民爱家的遗风,使高氏家族更好地融入中国这个大社会,屹立于祖国这个大家族中,使高氏家族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创造出新的业绩,做出更大的贡献,无愧于高天佑和高天佐的后代。有鉴于此,为寻根溯源,铭记祖先,传承美德,继承遗风,加强家族之间的联系,也必须编修族谱,这充分说明了修编族谱的紧迫性。
为续编好族谱,使高氏家族的历史得以重现,族人中的美好镜头得以留存,查阅了历史档案,追寻了历史遗迹,博访了家族长者,广询了知情人士,进一步弄清了情况。这次修谱,坚持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用想象力去丰富家族历史进行全景展示。对一时弄不清楚的或不能达成共识的,暂不编写,待以后查清楚后再续编。对于名人的收录范围,仍按县市区副科级以上国家公务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营职以上军官(含烈士);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中的会计师、经济师、政工师、农艺师、兽医师、检验师和社会工作师等中级职称以上人员;小学高级教师、中学一级以上教师;经政府命名的企业家和致富带头人;在某一领域造诣较深或有特殊贡献的人员。根据婚姻法,本着男女平等的原则,女子和男子一样上谱。对上谱者,进行广询博访,写清原名和现名,书清学历、职称和官阶。以便使远近亲人寻根有据,认祖有谱。从而满足族人思祖之幽情,追宗之远念。进一步增强高氏族人团结友邻,战天斗地,共同富裕的凝聚力,给后代子孙留下一永远纪念之地。
这本族谱,是高氏家族子弟了解有史以来,高氏家族繁衍生息的脉络和概况,以及高氏家族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先贤哲人和现在仍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的精英,提供了文字依据。使先辈永远活在我们的记忆中,使我们永远活在先辈的事业中。后人翻阅这些历史,会因是高氏族人而骄傲,也会因姓高而自豪。
邓州高氏,在清代虽有200多年的辉煌史,这只能说明过去,不能代表现在和将来。高姓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以上,在百家大姓中由原来的位列70,现在已上升到第15位,实则可喜可贺。就邓州高氏讲,虽有三四万人,但文化素质还不高,现在出的名人也不多,这与人口发达兴旺的状况不相称。作为高氏族人,要时刻牢记自己是高姓中的一员,时刻牢记自己在家族中的责任和义务,自觉接受和参与家族里的有益活动和安排,用族规家训规范自己的语言和行动,维护家族的团结和统一。要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高氏先贤的光辉思想,做到与时俱进,为报效祖国,创造高氏的美好明天而自强不息。真正做到勿忘昨日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理想。
编者
上一篇:南阳市社旗宛城高氏家谱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