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资料

当前位置:张氏家谱网 >> 浏览文章

山西省阳曲县北小店镇张氏家史概述

时间:2017/8/22 17:52:12
信息来源:本站综合
发布:张氏网编委会

明初(洪武或永乐年间),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移民至河南临县,约明末因派任迁至山西平遥县,历数代,平遥大水之年,张姓中一支迁至阳曲县北小店镇,北小店镇是白汉代以来的一条卉驿道,以后在镇周围建村,直到清朝末年小店镇周围共有主村、附村40多个,人口达6000余人,镇上常住人口2000多,流动人口千人以上,是它最为鼎盛时期,是太原府北的交通、商贸重镇,还是周围邻县的一个政治文化中心,是省府太原通往晋西北八县、陕、甘、内蒙官道必经之地。

清道光年间,当时郑家梁村人士张殿元也曾中过进士,当时张家在本地是一大富户,建有富丽堂皇的院落,至今遗留的门楼、照壁、堂屋等建筑仍有富豪之气,尚有一定的文物价值。张家的后人烟火旺盛,至今郑家梁全村人都是一个张姓大家族,在本乡享有很高的名望,进士张殿元的前辈就发迹于明朝五龙寺遗址崖边塌穴处(郑家梁西北处五龙洼一带)(节自《北小店历史与未来》1997,3)

张氏家谱记载,张家建老坟于北小店与后山选址金圪斗,至张玉财止共葬3-5代,后从张秉元建新祖坟于北小店老填周家梁(梁上)移址银圪斗,续葬4代,至张锡恩止。

张辉在北小店镇开永泉昌杂货铺,经营“上至绸缎下至葱蒜”,有磨房还白养驴,曾任直隶州州同(从六品),娶静乐县郭氏女为妻。

锡字辈有三男。长子张锡恩,白幼读书,考取秀才,因缺川资未能进省城考举人,母郭氏将其文章卖给路雨亭,路果考中举人(之后民国初年路任省财政厅长),锡恩公抑郁成疾,享寿36岁,葬于梁上,生前娶北小店镇陈氏为妻,生一女张玉生,嫁给向阳镇王喜龙为妻,因无儿,遂以三弟锡偷之长子瑚过继顶门户于锡恩公名下,陈家在北小店镇开当铺为业,张家护养其侄陈俊山于义合,其侄孙陈尔瑞于裕合工作。次子张锡爵、三子张锡偷兄弟为太原市始迁祖,约1905年进城,张瑚三岁亦随同,初住东米市,有住房、门面。民国初年,太原城内著名游览之处新美同(原名四美同,地址东米市)由郭(张撵之夫人郭氏家)、王、张(两兄弟)等四个阳曲人集资贸下(见太原史话:清朝太原城),张梅静与范悖之婚礼就在新美同举行。郭玉兰(张锡偷姑舅表兄)在太原市按司街开馥合永香蝎百货店,营业数年后,张氏兄弟从馥合永结算出来,在街东开永合(张锡爵为东)、义合(张锡偷为东)、裕合(张瑚执东,为张锡恩之份)三商店,前店后作坊,自产香、蜡、猪胰子、肥皂等,兼营百货。

锡爵公善经营,民国初年率弟锡偷进太原城,初住东米市,后白建房宅与四岔楼13号、15号,后又建成12号、14号、16号、17号、中校尉营18号,大小共七所院落(瑚、琏二公也是在四岔楼15号结的婚)以永合商店为业,生五子(釜、璜、琪、珩、瑗)二女(桂香、润香),娶陈氏玉花、王氏全、到太原市后娶荣氏、李氏、范氏淑寅、王氏淑敏为妻,前四位夫人都因生育而亡,范氏生三男(釜、璜、珩)二女,王氏淑敏(北京人)生二男(琪、瑗),享寿64岁(1880-1943)。

锡偷公随兄进太原城立地安家,善操持于内,先服侍于馥合商店,后开义合商店独东,1933-1936.5历三年在三圣巷街建宅,1937年6月入住,大小住房61间,门厅2737平方米建筑面积,公以安置好家宅为慰,终因积劳成疾于1936年腊月二十五日逝世,距生于1883年享寿54岁,葬于太原市南30里郑村,皇清例授修职郎,娶阳m县西坪村庞家(以缸房为业)女丁香为妻,生二男(瑚、琏)四女(梅寅、梅静、梅英、梅清)。

祖辈从务农、手工业作坊到经商,始终不忘诗书传家,积德行善,求财能超脱,读书能重德,勤俭以克己,正心以修身,故而恩泽永存,庇蘑永祚。光绪三年大旱,北小店卒死街头者,祖上则出钱雇人埋葬,也曾于北小店与灾荒之年,每人五斤莜面一斤油赈济乡亲;庞氏家西坪村为防西凌河大水,为护村民幸免于难,锡偷公乃修护村坝,至今仍有碑记为村民护卫而无毁,锡爵公下太原城后把北小店住房捐赠学校办学,凡是北小店、静东、梁庄、西坪一带来人进城,则必竭诚接待,有求必应,济人以网危之时,以致日本兵进太原时,全村的毛驴下太原拉全家人上山逃难,乡情亲情深深。

玉字辈男七人(瑚、釜、璜、琪、珩、绣、琏)女七人(玉生、桂香、润香、梅寅、梅静、梅英、梅清)於1900-1935年出生,除眼璜举家由北京至深圳落户,润香嫁至天津外,其他12人都作为太原市世家生息于三圣巷、四岔楼、中校尉营街祖宅。男儿以承继父业,从学徒到领东经营,1928-1945年处于发展阶段,走T商实业之路,不但充实本金,而且还继续开办新的商店,瑚公1928 - 1931年曾在北京观音寺街开设义合永分店,前后还开办过永裕森木厂、养蜂场、制售水果罐头、做红枣干果生意等,琏公在钱庄做到三掌柜圭管借贷业务,也开过粮店,釜公继父业主持永合商店,各位在做生意的同时,也置旦房宅为儿孙准备。在手工业作坊中自制猪胰子、肥皂、香皂、牛羊油蜡烛(供照明和红白喜事用的)、石腊蜡烛、雪花膏、润手油、梳头油、发腊、桃桃粉等,有店有栈房白产白销,为太原名牌日用品,举家渡日艰苦朴素,对商店则大树货真价实童叟无欺之风,形成四合(馥、义、永、裕)为太原老字号之盛名口碑。几次政权更迭,日本人和阎锡山溃败前,对老百姓实行经济掠夺恐怖统治,已使商店日渐空虚,解放后,作为手工业和民营经济有所发展,1957年后商店公私合营,房产私改经租,直至文化大革命,结束了私人资产。原在白开商店中工作兼做东的2-3人则全转为国营商店营业员,以工资生活直至退休。自张梅英1946年从山西大学医学院毕业从医起,共五人走上从学校毕业就业之路,以从医、从教、从工、从商为业,在社会大变革的这代人中,都能自立自强,既过好了白己的一份日子,也能以专家、贤达的身份服务于社会。在社会关系中竭尽所能,乐善好施,济闲扶危,帮助张姓本家和娴亲乡里人等安居乐业。在北小店从西八县重镇衰落的变化中,协助许多乡亲向太原市、阳曲县的转移。家庭文化是以“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书山有路勤为径,要好儿孙在凑书”(三圣巷正堂楹联),重儒学教育,同时也与佛道有绿,金、玉两辈当家人都与高僧惟空和尚为世交,并广结善缘行善举。

根据张氏族谱的记载,以张光祖为长的下一辈张姓,男13人女14人共27人,出生于1923-1975年,全从学校教育中成长,服务于解放后的新社会,学而优则事(倒不一定为仕),资深则多兼管理,虽说小家无大业,倒也温饱无艰险,看是儿孙能耐大,应说祖德恩泽掩(溢),既奔波于生计,更竭诚于事业,业不厌精,诣不厌深,从教者教授有之,从教者高(级)工(程师)有之,从医者主治医师有之,从公务者副县长、大学院长、省市政协委员有之,从商者多钱善贾者有之,全国100青年企业家有之。忠厚传家诗书继世之风不懈,求生存宁为随遇而安,尽奉献牢记勤俭克己,孝悌忠信蔚为家风,勤能补拙俭以养廉铭于座右,虚怀若谷学无止境行于终身。本辈人多数仍生息于太原,也开始迁支于北京(张光祖、张效祖)、迁支于深圳(张璜、张英)、迁支于南非(张吉义),及移往临汾(张丽菊)、移往长治(张素芳)、移往天津(张润香)者,如是源远流长,亦乃族人之幸。

今逢伟大民族复兴之日,适我氏族家族隆昌之时,家道永兴,张门永祚。

今日热点

新印家谱

推荐产品

姓氏字辈

姓氏名人

家风家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