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氏资料

当前位置:殷氏家谱网 >> 浏览文章

殷作斌:关于契发祥地和殷氏因殷水得姓传说问题答读者问

时间:2020/6/17 17:31:31
信息来源:本站综合
发布:殷氏网编委会

【编者按】2020年6月16日晚,云南昭通殷宽礼、广东惠来汤伟群、四川宜宾企业家殷冠雄等宗亲提到网上《百度百科》、一些《家谱》等说到“殷契生于殷水”和“殷氏因殷水得姓”等说法,可见这两种错误说法在各地“殷汤氏家谱”和一些不实的古代文献中流传之广、影响之深。有必要据中华最古老的权威姓氏书《世本》和现代权威的文献——中国历史研究所宋镇豪主编13 位专家参编的 11 卷本《商代史》结合拙著《殷代史六辨》、《朐阳殷氏宗谱》正式公开版书稿等文献予以厘清。

一、关于契的出生地(发祥地)问题

《殷代史六辨》第二辨指出:殷商族始祖契又作偰,古作禼(xiè)。《世本》的多种辑本都有“契居蕃”的记载,《史记》有“封于商”的记载。因此,一些《家谱》中、一引起古文献中以及现代《百度》等网络上有“契生于河南殷水”的记载当是误记,请读者不要相信。

《世本》说的“契居蕃”的“蕃”地在何处,《史记》说的“封于商”的“商”在哪里,古今史家众说纷纭,但可以肯定地说,居于“蕃”也好、封“商”也好,其地必在今河南、河北的古黄河附近,肯定不在河南的殷水流域。这在宋镇豪主编 11 卷本《商代史》第三卷的第一章《商族起源》(7-12页)和第二卷第57-64页有专门的讨论,大家可以参看。

《朐阳殷氏宗谱》正式公开版《卷一》第二章(总 071-总 074 页)也指出(以下都是《朐阳殷氏宗谱》原文)传说,殷商族祖契是帝喾的儿子,母亲是帝喾次妃有娀氏女简狄。还说帝尧、周祖弃、殷商祖契是同父异母兄弟,每人的出世都伴有其母感生因孕的神话。帝喾次妃陈锋氏女庆都梦与赤龙交配因孕生帝尧,帝喾次妃有娀氏女简狄吞玄鸟蛋因孕生殷商祖司徒公契,帝喾元妃(上妃)有邰氏女姜原踏巨人足迹因孕生周祖后稷公弃。《世本》记曰:“帝喾卜其四妃之子皆有天下,上妃有邰氏之女,曰姜嫄(《史记》作姜原),而生后稷。次妃有娀氏之女,曰简狄,而生契。次妃陈酆氏(《史记》作陈锋氏)之女,曰庆都,而生帝尧。次妃娵訾氏之女,曰常仪。生挚。” 《史记》记曰,契因佐禹治水有功,帝舜任命其为分管教化人民的官“司徒”(相当于现在分管教育的副国级干部—副总理),并封于商,赐姓子。这就是殷商子姓的来源。由这些传说知,契的父亲是帝喾。《今本竹书纪年》记曰:“帝喾高辛氏, 生而骈齿,有圣德,初封辛侯,代高阳氏王天下。”《今本竹书纪年》还说,帝喾即帝位后, 居“亳”。这就是《尚书序》和《史记》中说,后世成汤“始居亳,从先王居。作《帝诰》” 的原由。这里的“先王”,就是指帝喾。成汤即殷侯位时从其父主癸之都“商丘”迁至帝喾之都“亳”(这是殷商先公的第八次迁都,也是殷商先公的最后一次迁都),以帝喾之都“亳” 作为诸侯国殷国的侯都,并在就职时作《帝诰》向先王帝喾宣誓,决心要像帝喾那样以“仁德” 治国,并像帝喾那样一统天下。那么,成汤元年即殷侯位时“从先王居”所迁之“亳”在什么地方呢?成汤元年即殷侯位时“从先王居”之“亳”与成汤灭夏后于成汤十八年即天子位时“居亳”之“亳”,这两个“亳”的地望是在同一个地理位置还是在两个不同地理位置呢? (即成汤灭夏后于成汤十八年即天子位时“居亳”之“亳”,是老“亳”还是“复命以亳” 的新“亳”呢?)这两个问题众说纷纭,成为有待地下考古材料证实的千古难题。《殷氏家传》认为,成汤元年即殷侯位时之“亳”离他父亲主癸之都“商丘”不远,而成汤定鼎天下后,于成汤十八年即天子位时“居 亳”之“亳”在天下之中郑州,是“复命以亳”的新亳都。显然,成汤“复命以亳”的新亳都也就是考古界 1955 年发现的“郑州商城”。《殷氏家传》认为,成汤的“老亳”和“新亳”相距甚远。” (以下也是《朐阳殷氏宗谱》原文)这里还有三个问题,需要讨论一下。

一个是传说中认为《史记》中的帝喾、帝舜和《山海经》中的帝俊是三个人,但现代学者(如宋镇豪主编《商代史? 卷二》)一般认为这三个人是人神不分的同一人,是“一神三名”。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则中国上古史中以黄帝为中心的大一统世系将会被“颠覆”。二是“帝喾”和“契”这父子两人在甲骨文中的对应名字问题。王国维发现,甲骨文中的一位常被称为“高祖”的祖先神,其字形由上边的侧目人首和下边的侧身举手蹲足组成,他将这个字释为“夋”,读作夒 。

后人约定将这个字释作殷商的高祖“夒”。王国维认为“高祖夒”就是帝喾,但常玉芝认为“高祖夒”是“契”。甲骨文中还有一个下部侧身跪着上部似特异人头的字,罗振玉、董作宾、李旦丘、日本岛邦男等人将其释为“兕”,并认为甲骨文中这个“兕”就是“契”。但常玉芝不同意此说, 她认为甲骨文这个“兕”是契的曾孙“昌若”。总之,学界关于“帝喾”和“契”这父子两人在甲骨文中的对应名字还没有形成一致的意见。笔者倾向于常玉芝之说,即高祖“夒”是契,“兕”是契的曾孙“昌若”。三是关于契的别名问题,一说契有一别名叫“玄王”,大概是没错的。另一说认为契还有一个名字叫“阏伯”(有的古书上将“阏伯”写成“阙伯”),是帝尧任命主持祭祀“辰星”并管理“火种”的官—“火正”(“辰星”即大火星,红色,中名“心宿二”,西名“天蝎座α 星”,自古以来就是参悟季节的重要天体)。

因为契的孙子相土后来袭了“阏伯(阙伯)”专祀大火星的官职,因而有人认为“契”与“阏伯”是同一人。“阏伯”是中国 4500 多年前最早的天文学家,他用祭祀和观察大火星(心宿二) 的运行规律,制定历法,用以指导农业生产。后人为了纪念他,尊他为“火神”,将他当年观察星空的天文台称为“阏伯台”,又称为“火神台”“火星台”(台者,丘也,这也许就是商丘这地名的来历)。 阏伯(阙伯)死后,人们就按他的遗愿,将他葬于台下。“阏伯台” 遗址位于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商丘古城西南 3 里处。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观星台。火神台形如墓,高 35 米,周长 270 米,台上建有阏伯庙,大殿、拜厅、钟鼓楼等。

台下有大戏楼、大禅门等建筑。2000 年 9 月 25 日,阏伯台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史书中关于“阏伯”的业绩,最早见于《左传》。《左传》昭公元年,记子产曰: “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阏伯,季曰实沈,居于旷林,不相能也。日寻干戈,以相征讨。后帝不臧,迁阏伯于商丘,主辰。商人是因,辰为商星。迁实沈于大夏(一说是山西太原,一说是晋南的翼城), 主参, 唐人是因, 以服事夏、商。”《左传》襄公九年又说:“陶唐氏之火正阏伯居商丘,祀大火,而火纪时焉。相土因之,故商主大火。”阏伯死后被称为商星, 实沈死后被称为参星。在星宿中总是参、商二星一个落下的时候,另一个才升起,永不相见。因此,唐朝大诗人杜甫在《赠卫八处士》一诗中写道:“人生不相见,动如参和商”,其典故就源于此。

二、关于殷氏中是否有“因殷水得姓”的问题

古老殷氏中有“因殷水得姓”的一个源流,也是讹传【注:现代殷姓中有满族改姓的一个来源当为真实的,但人数很少】。《殷代史六辨?附录五<中华殷氏起源与兴衰考>》(是书第 184-186 页)和《朐阳殷氏宗谱》正式公开版《卷一》第一章中的《中华殷氏起源与兴衰考》(是书总 042-总 044 页)这两篇同名论文均指出: 

“关于中华殷氏之来源还有一点要说明的,就是汉史游《急就篇》唐人颜师古殷姓注中说的“以水为姓”的问题。颜氏在《急就篇》“殷满息”条下加注释曰:‘微子本殷之族,虽封于宋, 支庶或称殷氏。又,殷水在颖川,居之者亦以为姓。秦有殷通,汉有殷仲。满息,言充满而蕃息也。’颜氏此说,后被一些姓氏学家解读为‘殷姓除了有殷商子姓的一个源头外,还有一个以水为姓的源头。’但中唐的林宝撰写《元和姓纂》时,未采纳以水为姓之说。两宋间姓氏学大家郑樵在《通志·氏族略》中也不支持以水为姓之说。只是对殷水的地理位置作了详细的解释。郑氏认为,殷水即溵水,既为颖水之支流,也指颖水之本身。古人谓颖为溵,故命以殷。郑氏强调说,成汤为什么将国号定为殷,就是因为他建国时的都城在殷这个地方。后来的殷王朝虽王都屡迁,如迁于嚣,迁于相,迁于耿,迁于朝歌,但国号一直没有变,仍叫殷。值得指出的是,郑氏的这个‘以水名为国名’的说法也是不对的,因为,前已说明,成汤代夏后的国号称殷的主要原因与夏代商族治水英雄第六世商先公冥以身殉职,被追封于殷有关。故郑氏的‘以水名为国名’的说法不真。但郑氏的用意很明显,他是想将颜师古首创的以水为姓一说统一到殷姓源于殷商子姓的一个源头中去。

意思是说,住在古溵水(颖水)流域的人肯定都是子姓商族人(殷人),而不会是他姓别族人。古溵水(颖水)流域这些人,他们因为姓国姓‘子’,因此在当朝时他们是绝不会,也没有必要,弃国姓‘子’不用而依水名改姓的。只是在殷亡后,他们才与商王室不得封者一起,为不忘故国,以国为姓,称殷氏。这样一来,郑樵既否定了殷氏还有因水得姓一说,又将史游《急就篇》颜师古的姓氏注的殷氏两个源头说,统一到殷商子姓的一个源头中,郑氏可谓用心良苦。近来,中共河南省委统战部、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的姓氏文化专著《中华姓氏河南寻根》在释殷氏本源时,就采用了郑樵的说法(中州古籍出版社,2009 年 3 月第 1 版。详见该书第三卷第 859-861 页)。郑樵《通志·氏族略》释殷氏源头的原文如下(引文中,郑氏的‘亳论’根据欠足,不一定可靠,读者勿为所累,有意深入探讨者,请参阅拙著《殷代史六辨》中的第二辨):‘殷氏:契始封于商,后世迁于亳,故京兆杜县有亳亭是也,杜城今在长安南,故司马迁云,禹兴西羌,汤起亳也。及有天下,始居宋地,复命以亳,今南京榖熟是也。盖有殷水出阳城东,至西华,汝阳,入于颖水合流,古人并谓颖为溵,故名以殷。旧有溵水县,宋建隆改商水,隶陈州。然迁于嚣,迁于相,迁于耿,迁于朝歌,皆谓之殷

今日热点

新印家谱

推荐产品

姓氏字辈

姓氏名人

家风家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