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资料

当前位置:冯氏家谱网 >> 浏览文章

敬祖孝亲,弘扬冯氏优良家风

时间:2021/3/4 11:43:58
信息来源:本站综合
发布:冯氏网编委会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生生不息,敬祖孝亲是中华传统文化之精华、传统美德之精髓。我们理应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美德。水有源,树有根,人有祖。

敬祖体现了自然人族循环的观念,表达的是对已逝先祖的怀念、敬仰,是重亲情、显孝道的行为。“孝”在《孝经》中被开宗明义地肯定为“德之本”和“教之所由生者”,并被儒视为“仁之内核”。

孝亲,就是对父母尽心奉养并顺从,体现的是孝敬的传统伦理观念,表达的是对父母的感恩、图报,是重亲情、显孝道的行为。

孝敬父母,感恩父母,奋发有为,报答祖宗,人人都应该用义务、责任、良心和行动,将敬祖孝亲的优良传统传承下去。

崇拜祖先或敬祖,是基于对逝去的祖先的思念、怀念、敬仰、感恩,是对祖先崇拜展示的一种孝道,其崇拜行为表现为举丧事、行孝礼、祭祀、修坟、立碑、扫墓等。

在中国儒教的观念中,“忠”“孝”是最重要的美德,既是对已逝先人敬仰,也要像他们依然活着时一样的尊敬,在节日中要供奉、祭祀。在中国对祖先的崇拜并不是宗教信仰,而是日常要遵守的行为准则。体现的是子孙对逝去先人的怀念、思念、想念、敬仰、感恩之情。因为“族”是祖先生命延续的具体表现,祖先血脉相承,是以为敬。

敬祖是一种传统文化,是对前辈亲人的一种祭拜。敬祖不仅仅是亲情的表达,更是对先祖品德的敬仰、对精神的崇拜。敬祖的三大节日是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

孝亲敬祖是表达人类自身的情感的独特方式,是生命传承活动中的组成部分,是教育儿女孝亲、好德、养诚、敬心的事情,是培养感恩心灵的必由之路,是老人“志学养老、积福传”,展示自身价值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关系到对下一代人爱人类、爱祖国、爱生活等优良品性的养成教育。

祖德流芳照永恒,子孝孙贤续千秋。孝亲敬祖在民间有着丰沃的土壤,它是植根于人们心中的传承生命的文化。当今一些青少年对孝亲敬祖存有反感,总认为这是封建孝道,有这种错误观念,就很难形成健全的心理,应该对子孙进行孝文化教育和引导。

父母积福,子孝其亲,孝亲日久,福弥盛。孝是生命之本,孝是生命之力,孝是人才育成的本原,孝是民族精神传承的灵魂,孝是和谐社会的基石。振兴中华孝文化,实现庭和谐、社会安定、国昌盛,需要进行孝道的教育。《孝经》云,“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有生也。”教育的根本,无论是孝的教育,还是爱的教育,都是为了养人孝心、厚人福气,提升人的生命力,完善生命品质,这一切要从娃娃抓起,更要从老人做起。同理,敬祖尊师、慎终追远,也必须从老人做起,没有孝亲敬祖的老人,很难有尊老敬师的后代,没有爱、爱国的前辈,也难得有热爱生活的子孙。

人类好似一棵生命树,孝亲敬祖就是浇灌这棵生命之树的根。一个人、一个庭、一个民族,生命之根茁壮,才能光前裕后。

做好孝亲敬祖,要因人而宜。精心照顾健在的老耋老人,全力以赴照料有病老人,都是必须尽到的应尽之责。关心老人物质和精神生活,嘘寒问暖,应该做到无微不至。、承祖德、传祖训、整理祖辈轶事、缅怀祖先功德、教育子孙,都是我们力所能及应该做的有意义的孝亲事情。写博客缅怀、网上追祭、像前默祷已故前辈也是孝亲敬祖之行动,向孩子们推荐毛泽东的《祭母文》、李密的《陈情表》,以及《中华美德故事》,都是孝亲活动的形式。

祭祀是我们祖传的怀念祭拜先祖的重要的民俗活动,也是我们族人互相之间紧密联系的纽带形式,这不是封建迷信,不是腐朽没落文化。几千年来“磕头”“跪拜”“披麻戴孝”“守灵”等仪式一直承载着中华民族“孝”文化的内容,一定的内容必须通过一定的形式才能表现出来。有选择地继承一些体现庭长幼尊卑伦理关系的传统仪式是必要的,弘扬孝道需要借助具体的形式。孝道的核心是要突出“感恩”思想,理解磕头后面的价值取向才是真正重要的。

表达爱心的形式是多元的,让每一个老人内心感到温暖的形式也是不一样的。孝悌并称不可偏废,无违父母,为父母守孝,在尽孝,在国必忠。作为宗子的长每次举行敬祖仪式的时候,要命子孙净衣免冠洗手以特种方式虔诚施孝礼,自己则应整衣冠净手肃立,做敬祖的示范和表率。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孝亲敬老是精髓所在,更应该发扬光大,孝亲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也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最低的道德底线。“孝顺”就是以顺为孝,对自己的父母要流露出最真实的真情实感,体会父母对自己的良苦用心,遵从父母的合理意见。遇事与父母商量,不妄下定论。与父母聊聊自己最近的生活状态,同时也要关心父母的身体。要抽出时间与父母谈心、散步,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时候,就追悔莫及了。要铭记以孝为本,以孝为先。

“孝”要体现在“爱”上。爱是人类最伟大、高尚的情愫,爱也是人类最纯洁、最无私的品质。爱使人成熟,使人想到责任、义务和爱的奉献。爱使人纯洁,使人抛弃所有的杂念,让自己沉浸在温馨之中。爱更使人真善美,把人间最崇高的美德融化在每个人的生命之中,当一切事物都注入了爱的元素时就会显出勃勃生机。对子女的关怀是爱,这不仅是出自于血缘,更在于我们在创造了他们生命之后所要面对的责任。对长辈的孝敬是爱,那是因为我们从他们身上获得了生命的一切。对自己所爱的人的呵护也是爱。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父母爱的内容和形式也要不断改变,尊老、敬老、孝亲的行为方式也在进一步升华,我们要拿出真心敬老爱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孝敬父母,对庭对社会做贡献。

历史上有着不计其数的传美谈,乌鸦反哺、羔羊跪乳、程门立雪,这些故事都是教我们孝亲敬老,尊师重学的典范。

“品德、忠孝、立身、仁爱、慎言、学识”是我冯氏族祖上世代耕读传、尊祖孝亲、修身立德、博爱仁义、尊师尚学,逐渐形成和传承下来的优良家风,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光大。

弘扬家风,传承族文化。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贯穿其中的最重要的是我们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这些信念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有“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也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更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萍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传承传统文化,弘扬家风训,是我们尊祖敬宗、爱爱族、修身立业、齐治国的根本所在。

品读传统,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价值追求。《礼记.大学》日“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好家风是一种“有形”的魅力,蕴含在“一茶一饭”的言传身教中。“担当、勤勉、坚韧、廉洁”就是一些望族流传下来的修身齐做官为人的好家风家风往往充满温情和智慧的力量,感悟家风传承的“有形”之魅力,古有王羲之、范仲淹、包拯、曾国藩等历史人物,今有焦裕禄等优秀典范,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祖宗给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好家风是一种无痕的教导,更是一种“有形”的魅力。家风传承的是民族发展与文脉传承中的神秘密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后代,并为其供应着营养。愿冯氏族人继承和发扬传统美德和冯氏家风,愿我们每个人都成为好家风,好训的传承者和受益者。

家风是莫定人们道德人格的基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微观体现,是连接个人、庭、国的纽带。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生第一所学校,我国自古以来注重庭、教、家风的塑造和传承。树立端正的优良好家风,传承优秀的规和训,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是我们应尽职责。从自身做起,从庭做起,形成良好的家风,为社会发展和国富强凝聚越来越多的正能量。

弘扬国情,奋斗新时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庭美德,传承良好家风。守初心与国行、传家风促文明,实现良好家风和社会新风尚。

家风是大海,宽广包容,让你明事理、懂谦让,让你知礼仪、懂感恩。能感染和激发出更多鉴古思今的正能量,能推进庭、社会崇廉尚实意识的形成。

上一篇:编修冯氏宗谱,弘扬先祖功德,传承家族文化

下一篇:续修冯氏族谱,为冯氏宗族留下珍贵的文化遗产和传家之宝

今日热点

新印家谱

推荐产品

姓氏字辈

姓氏名人

家风家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