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氏资料

当前位置:于氏家谱网 >> 浏览文章

于开明:《族谱》唱响生命之歌,撰谱者应具备四种精神

时间:2021/7/12 18:21:30
信息来源:本站综合
发布:于氏网编委会

父母所生我们兄弟姐妹8人,总排行我是行六。四年前他(她)们七人相继离开人世,寿命最长的是大哥79岁。我今年已82岁高龄了,还在安享盛世。在兄弟姐妹中我为什么寿命最长?无疑是族谱唱响了生命之歌!

我退休21年做了三件大事儿:(一)撰写三部于氏族谱:即《打虎店于氏族史家谱》,《正白旗正蓝旗于氏族谱》,《冀东于氏宗谱》。(二)建立了冀东打虎店《于氏宗祠》。(三)组建了冀东满族于氏宗亲会。

21年来,我一直沉浸在撰谱之中,从中悟出撰谱之人(主编)必须具备下列四种“精神”

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思想精神

21年来,我为什么执着的修谱建祠?精神支柱是什么?人类从能够直立行走开始,就以高超的智慧,完善着自身的生存方式。当洪荒向文明过渡的时候,母权制以一种崇高的姿态,让权于父系氏族,父权制把姓和氏合为一体并形成血缘文化,五千年来始终不变地延续和发展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然而,姓氏聚结体现了家庭。家庭有谱,对于世代子孙来说,如水之源,若木之根。孙中山先生曾说过一段名言:“由家族合成宗族,由宗族合成国族,由国族合成世界大同。世界大同必治国,国之兴不可忽视族之旺,族睦不可全然否定家规家训。”有些人对我说:“你已经退休,就应当回归家庭了。像修谱这类的社会上的操心事千万别掺和,要干就于些实实在在给报酬的,给钱的事儿。这样省心省力了,这就是最好的养生!你追求的应当是长命百岁呀!”不对!我反对这种说法,我追求的是人生站位问题。如果撰谱者不站在宗族、民族乃至国家的高度去看待续修族谱的责任义务,那么肯定说我们这种份外工作是真的“没啥用了”。我认为:“只要抓住生的希望,跟随生的光芒,那等待我们的就将是奇迹。我们的足迹就将化作一个个音符,谱写成生命的赞歌,我们不仅追求生命的本身,也追求生命的美,这是生命的真谛所在。今天我走出困扰,可以大胆的说:生命,就是从出生到走向死亡的过程,这一过程有不同的量和质。我要强调的是,由于我修谱倾注着对生命的爱,以及对生命越来越接近本质的认识,所以我的生命就变得更加单纯明净。在不懈奋斗的同时,我也得到了对生命自然和美丽的享受与欣赏。我也照样获得许多快乐。人追求长命百岁,就要学会养生。如果把养生定值为100%,那么精神充实,心态平和就已占 50%以上。续修族谱让我的精神非常充实,这也是我践行着的一到‘文化养老’方式,要以一颗虔诚之心,续写着真情和感怀,以一片崇敬之意,感念着远古与未来。”

有一种不畏艰难坎坷的务实精神

从退休到现在21年如一日,我执着地续修族谱,并非一帆风顺,饱尝的艰辛苦辣一言难尽。

春光融融,寻根调查行程远超万里路:

2000年3月,我开始正式踏上寻根征程,那时我没有手机,全靠一张嘴,两条腿,栉风沐雨地跑遍了全国7个省,12个县市,32个乡镇,62个行政村,总路程达1.6万公里搜集整理出一手文字材料40余万字,找到了中华于氏统宗世系谱,寻觅到冀东于氏始祖山东文登大水泊于敬祖及世系谱图,查清了冀东于氏发展历史,为写好《冀东于氏宗谱》奠定了良好基础。

夏雨初歇,置个人安危于不顾:

2011年我一人到河北省宽城县李家窝铺村入户调查,于 XX之妻误认为我是传播邪教的,不问青红皂白,手持菜刀闯进屋里举刀照我头部砍来,幸被在场的宗亲于洪友手急眼快夺出菜刀,才免遭杀身之祸。当我掏出证件和族谱时,于XX之妻羞愧难言,赔礼道歉。

秋风萧瑟,修谱建祠累瞎一只眼:

2016年我忙于撰编《正白旗正蓝旗于氏族谱》之际,又承担了冀东打虎店《于氏宗祠》建设任务,两项工作双管齐下,即是《族谱》主编,又是建祠领导小组组长,承担了宗祠的建筑设计、美画、雕塑、书写布展等系列工作。之前我到秦皇岛视光眼科医院检查,右眼患青光眼,医生让每星期复查一次眼压,根据眼压高低决定用药。我买上一些降眼压药就回青龙工地了。正赶上青龙板栗和农作物秋收大忙季节,工地上管理施工的三位宗亲忙于秋收,建祠处于停工状态,如果停工宗祠建设就拖至下年。为了赶工程进度,我一人单枪匹马,承担起宗祠建设全盘工作,在原来自己工作任务之上,又承担了指挥施工,动员宗亲出义务工、材料采购和运输等各项任务,晚上还忙于写《族谱》。每天往返两次趟凉河,吃面包,喝矿泉水,一干就是两个月,到11月19日宗祠一期工程峻工,《族谱》也已进厂排版印刷,我的眼睛已视物不清了,在宗亲们催促下,我才到秦皇岛视光眼科医院检查,结果左眼白内障,右眼青光眼,长时间没用药眼压过高,造成视神经萎缩,已经完全失明了。左眼作了白内障手术,恢复后视力仅剩0.5,配戴600 度眼镜,外加上放大镜,用四年时间,坚持写完76.3万字,1214页的《冀东于氏宗谱》。

冬雪纷飞,宝刀不老,继续撰谱:

2011年农历正月,我出版第一部《打虎店于氏族史家谱》,2016年4月在第一部收录14个于姓村入谱的基础上,又收录12个于姓村,出版了第二部青龙满族《正白旗正蓝旗于氏族谱》,2020年11月19日在第二部26个于姓村基础上,又增24个于姓村,总计 50个于姓村纳入族谱,出版了第三部《冀东于氏宗谱》并上升为珍籍。第三部宗谱续修始于2018 年冰雪初融时节。按常理说,我已出版了两部《族谱》了,且双眼单目、又年过八旬,应该刀枪入库,马上南山,告一段落,安享幸福晚年了。由于天津于满宗亲三顾茅庐请我出山,续修《冀东于氏宗谱》,这就像烈火遇上了干柴,迅速燃烧起来,我拒绝了妻子儿女阻拦,毅然决定承担了此项艰巨任务。正月初六,趁着农民在家过年时机,我深入新增加的24个于姓村庄,进行调查走访,逐村制成大谱图,两次寄回本村修改完善,力求资料翔实。我坚持做到“五亲自”:即亲自入户调查;亲自梳理编辑;亲自制谱图;亲自手写;亲自插图。每天起早贪晚工作十五六个小时,还亲自去山东文登大水泊寻根觅祖,查清家族发展历史,寻觅始祖,弄清世系,经过四年的艰苦奋斗,最终完成了艰苦的编纂任务。于2020年11月19日《冀东于氏宗谱》出版面世。

春夏秋冬,年复一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求真务实的精神之花,已经结出族谱珍籍的文明之果,为之倍感欣慰。

有一种留得“珍籍”在,荫其后来人的思想精神

由于开始步入续修族谱行列,两手空空,资料欠缺,不会电脑,没有手机,全靠腿跑,搜到有价值的东西很少,写出来的谱书空洞,出现偏差,更甚之《正白旗正蓝旗于氏族谱》,由于祖先重名,把祖先名讳写错,把迁徙路线写错,别人不晓,但我心里忐忑,上对不起祖先,下延误后人,怎能传世?!作为一个真正的撰谱主编,不能顾及面子,大胆证实,有错必改,去伪存真,实事求是,留得珍籍在,荫其后代孙,为此我不顾年高,双眼单目,重新出山,再次撰写《冀东于氏宗谱》,上对祖先报涌泉,下启后昆珍籍传。

原来冀东打虎店于氏宗祠正殿布展内容与新出版的《冀东于氏宗谱》内容,好多地方不相符合。2020年夏亲自出资重新布展,实现殿谱相符,并把50个于姓村世系谱图原始手稿装裱好,供奉在宗祠族谱展示柜内,“留得珍籍在宗祠,后人查阅展卷知。”

有一种舍得投资,甘于奉献的精神

21年来,建立于氏家族组织机构及十年的活动经费,续修三部于氏族谱,建立于氏宗祠,我累计投资52.6万余元。我不是大款,不是富翁,没有企业,没有任何额外收入,全靠每月4600元的退休金,自己连住房都没有,一直住在儿子学院分配的教师公寓里。我为修谱建祠投资并非一帆风顺,承受着社会家庭巨大压力,妻子儿女不理解,说我败家不务正业,妻子与我分居,儿女们对我实行经济封锁。社会上有许多人指责:“于开明修族谱,建宗祠有啥用啊!纯脆有钱没处花了,还不如嫖小姐去呢!”家庭的阻挡,社会的讽语,没有丝毫阻止我为了家修谱建祠步伐。这是因为我有一首照亮我奋进的座佑铭:“寒花晚秋吐新韵,梅开二度圃不逊。敬祖感恩报涌泉,修谱建祠为后人。”为了报孝祖先,启迪后人,我付出的精力,投入的资金,有意义,有价值,值个呀!!经过我耐心工作,家谱面世,宗祠祭祖活动的开展,社会讽语逐渐消失了,家中妻子儿女也逐渐认识了,对我的工作也开始支持了。

我21年辛辛苦苦撰写的《族谱》初见成效,已经转化成晚辈们的记忆。2016 年夏季一天,我在宗祠雕塑八位祖先像时,打虎店村12岁小学生于策指着邗叔像问我:“太爷,这位白胡须的是老祖宗于叔像吗?”我说:“是呀!你怎么认识的?”他说:“太爷,你写的族谱我全看了,这个白胡须的老头和书上的于叔一个样啊!”他的话音一落,一股热流涌上我的心房,好像激活了我身上的每一个细胞,有一种说不出的巨大内心喜悦,觉得20多年精力没白费,投入的资金没白花,我修谱建祠不为名不为利,图的是为了后来人,12岁孩子能知道3000多年前的老祖宗,实乃是启迪后人见到了实效啊!

修谱建祠使我的人生追求明确,精神爽朗充实,心态平衡,身体健壮康泰,从中找到了晚年养生最佳的“文化养老”方式,就是“族谱”唱响生命之歌。用我的行动和事实印证: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和鲜活灵动的情感。人的根本价值和生命的根本意义,在于对他人和社会所做的贡献。

作者简介

于开明,男,满族正白旗,中共党员。1940年8月23日出生于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肖营子镇下打虎店村。1964年9月毕业于河北承德农业专科学校畜牧系。毕业后参加河北省隆化县滦平县围场四清工作队,分别任工作队队长、指导员、分团政治干事,1967年以后在河北围场县

今日热点

新印家谱

推荐产品

姓氏字辈

姓氏名人

家风家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