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论谱

当前位置:家谱网 >> 专家论谱 >> 浏览文章

刘峰:续谍谱、扬孝道,读《靳氏家谱》随想

时间:2017/9/27 11:55:33
信息来源:本站综合
发布:新闻编辑部

《靳氏家谱》的即将问世,填补了翼城靳氏家族无史无谱无记载的空白,将六百年来的口传心教经过一年来的辛勤耕耘、汇录成册,可喜可贺。

近十几年来,编修家谱热由福建和江浙沿海地区向内地扩散,特别是大陆与台湾三通,港澳回归,大陆改革开放的深化,大大加剧了海外华人、港澳台同胞的回家投资创业激情,“寻根祭祖”之风一浪高过一浪,寻祠堂,续家谱,在沿海地区可谓平常,这些地区可以说是家家有家谱,村村有祠堂。有些村,一个姓不只有一个,同一个姓,同一个始祖,不同分支均有祠堂,如广东省潮州市的彩塘镇华美村,只有一个沈姓,祠堂就达50多个,均为沈姓名分支所建。这同时也唤醒了沉睡了多年的“中国家谱”。中国家谱源远流长,而现存家谱主要是明清时期及其以后编修的很多散藏于民间,近一百余年来,战乱、灾慌,使家谱行业受到很大冲击,特别是在文革中,家谱遭受了毁灭性的焚烧。在我县能拿出民国以前的旧家谱可以说是寥寥无几,甚至有些年岁大的人,在文革中私藏家谱到现在都不敢拿出来示人,怕挨批斗。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可以说退休的工作人员,赋闲在家,衣食无忧,想让子孙们了解自己的祖先和亲人的情况,特别是1984年国家档案局、教育部、文化部联合出台编好《中国家谱综合目录》的通知,肯定了家谱的积极作用,1998年11月20日《人民日报》刊登《家谱学待光大》的文章,使家谱续修更加合乎情理,方志、正史、家谱一起形成我国的历史,有专家称:家谱研究、家谱编修,应该是方志学和方志编纂的一部分。

也许正是这些理论知识的支撑,社会环境的变化,农民生活富有,乡贤文人的自觉,才有了修谱、编谱的可能。《翼城靳氏家谱》正是在这一环境下,应运而生。2014年还没出正月,原翼城县交通局退下来的靳一局长走进我的办公室,提出要编翼城靳家家谱一事,当时说不知从何下手。我说先成立编委会,他们回去协商之后在年近七十的族长靳天祥支持和提议下,原县医院副院长位子上退下来的靳怀盛负责列提纲、凡例,原进修校校长靳天耿执笔组稿,因为热心、热情,因为担当、义务,因为“血浓于水”的情结,祖地“寻根”,回村专访,逐户登记,广征博考,反复勘修,六易其稿,真可谓春去冬来又一春。一年多来,我与几位在不同场合多有接触,谈及最多的也是编纂的情况可困难,他们在一起争过、吵过,因进度慢而相互勉励,因编纂的排序问题也会争执不下,各抒自己的见解,可谓是“家谱凝聚,孝心永驻”,靳家修谱,早在民国25年,族人靳处善、靳恒善、靳明善、靳朋善、靳天桂、靳天元一行六人,徒步百余里到曲村续谱,1993年,族人靳瑞、靳琦、靳文范、靳玉川又一次启动修编工作,他们收集了一些资料,终因诸多原因而未能遂愿,但是,他们的心愿没有落空,靳家子弟接过了修谱“接力棒”,有子承父职、有侄接叔嘱、有在外乡打工的族人、有漂泊在异地的至亲。来翼城定居600余年,延绵21世,开辟三个村落,共计千余族人,此谱完成,代代相传,永结同心,永叙亲情。

 嘱我说提点意见,这洋洋二十余成之字,在写尽靳家六百年历史面前也黯然失色,修谱时间间隔之长,修谱难度之大,有些旁支辗转寻觅之难,我想他们也难以言表。“天道有瑕,不容讳言”,他们不是专业的志谱编者,但他们在用心谱写“扬孝道”的,他们也不是专业的文字工作者,但他们用心在传承家园文化情怀,他们的文字朴实无华,他们在学习传统的编纂家谱中添加了革新的内容,他们年过花甲,边学边写,边问边编,他们要求既有古色古香的味道,更要有书卷气,不是专业,却按专业的要求去做,不是专业胜似专业。

《靳氏家谱》即将付印,成册之日愿得一册藏于案头书柜之中,那不单单是一册谍谱,也是我们一段友谊的见证。

今日热点

姓氏字辈

推荐产品

家风家训

姓氏动态

姓氏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