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资料

当前位置:李氏家谱网 >> 浏览文章

武安市李氏家族用五年时间完成了续修族谱的任务

时间:2015/1/3 10:26:59
信息来源:本站综合
发布:李氏网编委会

光阴荏苒,经过近五年的努力,续谱工作已近尾声,期间,有族人提议,把近五年的工作梳理一下整理出来,一是对参与修谱工作的族人近五年自我奉献精神予以肯定,二是让更多的族人知道修谱工作的不易,从而激发后人对我氏宗谱的珍爱。

盛世修谱。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人们生活安定,衣食无忧,许多人便不约而同产生了修谱的愿望:

翻阅老谱,自十七、十八代后,基本上出现断代,可实际上我李氏家族一般已繁衍至二十四、五代,甚至更远。因此,经常出现些紊乱现象,比如一家人不认一家人,即便有些家庭每年春节照旧拜年,有红白喜事照样走动,但到底孰近孰远,也是一脸茫然。诸如此类现彖比比皆是,正如老谱中描述:“久而久之,亲者疏之,疏者远之,以至于不识尊长,甚至于礼仪全失。”

鉴于此,一些有识之士深感续谱工作刻不容缓。2000年前后,许多族人便在续修自己的单支家谱,如东和村I汝剧I 19世l,西和村一斋(20世),分别于2003年已修完自己单支家谱,西和村会所(20世地于2006年整理出自家的宗谱。诸如此种情形还有许多。

据会所回忆,2007年秋,武安市双玉泉村军昌、军祥I 22世l兄弟二人来和村寻根问祖,偶遇会所,谈及家谱一事,会所介绍他们到十六中学找增林I 21世l查阅老家谱。在十六中学,军昌、军祥废寝忘食耗时多天,把老谱抄录一份,同时又应会所要求,把东、西和村部分抄一份给他,会所得到老谱后,受到极大鼓舞,于是走街串巷,访问调查,接续了10余股。

2008年的一天,会所在大街上遇到我,提到续修家谱,我欣然同意。因为早在多年前,本金(21世l和我闲聊时,就议论过续修家谱之事。考虑到续修工作比较浩繁,必须要有一班人共襄此事,故我提议先成立一个班子,会所认同。当时我忧虑的是有班子就得有一个“班长”,这个“班长”必须热衷于此项工作,要有奉献精神,同时在族人中口碑要好,要有号召力。园当时没有合适人选,此事就又耽搁下来。或许是机缘巧合,或许是冥冥之中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促成此事。不久,我和福林在东和村东阁旁不期而遇,闲聊中谈及家谱之事,只是我当时没太在意,几天后,我到菜园干活,又遇福林在割猪草,谈话间,更流漏出他很关心续谱之事。当时我心头一震,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福林:中共党员,曾先后任东和村党支部书记,和村镇办公室主任,矿区交运局运输三队党支部书记,义井镇工办主任。在群众中口碑很好,颇有号召力,有多年领导工作经验,又热衷于修谱事业。这不正是寻觅中的班子带头人吗?  其实,早在几年前,福林的本家叔父区国简单地整理出自己的单只家谱。但从十五代往上便接续不上了。故此,福林也很想弄清此事,随即到西和村找到一斋,商量续修事宜,两人一拍即合,当时一斋提出让福林牵头由他协助。听说李家老谱在十六中学增林处保管,两人便先到十六中学查阅老谱,看到老谱自元末延续至今,保存比较完善,两人信心倍增。

此后,福林、一斋、会所三人骑车到北响堂山。山上原有竹林寺一座。虽寺庙早已尽毁,但遗址仍存有大量的碑刻,福林家的单只家谱,有些资料即是从此获悉。三人仔细辨阅了许多碑文,也没有发现更多信息。下山后,又骑车直奔武安市双玉泉村,直接拢到本文、军祥、军昌父子三人。共商议修谱之事,并统一了思想。

因李岗西李氏一支,是从第五代迂徙至斯,为求得更多人积极参与,也为了获得更多的续谱信息。几天后,福林又邀请一斋、会所二人,一同前往该村,相继拜访了一文、用珠两位前辈,并在用珠处拜谒了岗西村的李氏老家谱。此家谱虽有个别的散页纷呈现象,但从始祖始即有配偶姓氏在册,而且有些内容是和村老家谱没有的。

和村李氏家谱自明朝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l首创以来,岁月蹉跎,已是450余年,期间四易新谱,李岗西立本村家谱曾借走抄阅,其后几经辗转。丢失了不少珍贵资料,传至十九代,一直保存在增林家中。文化大革命曾被造反派搜出,拟付之一炬,幸增林祖母不畏强暴据理力争,方得以完善至今。当得知老谱安然无恙时,福林偕一斋曾几次赴十六中学参谒老谱,福林又托人做一木匣,以便老谱的妥善珍藏。

经过几次小范围的磋商后,于2009年秋,首先在一斋家召开了西和村各大股代表参加的发动会,与会代表除福林、一斋、会所和我外,大股代表有孟岐(20世)、用田、一甫(20世)、鸿安I 22世)、文顺I 21世’、顺廷‘22世,、F;司( 20世,、l一敬I c 20世,、用林(2,世l、孔昌f 22量,、林山f 22世,、一成I 20世)、宗昌(23世l,与会代表听了对我李氏一脉源远流长的介绍,及修谱的紧迫性后,反应强烈,积极拥护续修家谱并表示自愿出资,以促成此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好事。首战告捷,极大地鼓舞了我们的信心,会议结束时,曾合影留念,可惜的是照片没有保存下来,令人不胜遗憾。

几天后,即2009年10月29日,在东和村竹祥家,召开了东和村各大股代表会议,并邀请了李岗西一文(20世)等三人参加,武安市双玉泉本文I 21世l父子三人也专程驱车到会,与会者记共五十余人。一斋主持会议,会议首先拜谒了老谱,争先传阅了明万历帝褒奖九代祖以唐的敕命,先后听取了会所、增林、我和军祥对家谱及李氏家族的有关介绍,一文也对李岗西村修谱情况做了详细介绍,福林最后作了动员讲话,会议十分成功,极大地激发了东和村族人的修谱热情和决心。

东和村群众性的续谱工作已全面展开,各支股都争先恐后地续写自己支股的家庭成员。相比较而言,西和村的续谱工作却进度滞后,为迅速打开局面,我向福林推荐了顺廷,顺廷,小名黑顺,通系二十二世人,原为峰局四矿汽车司机,现已退休,性格爽朗、耿介、笃厚,热衷于群众事业,在西和村无论谁家有婚喪嫁娶之大事,都受邀担任总管,在村民中比较有号召力,果然,顺廷一出面,西和村续谱工作也全面展开了。

与此同时,福林、一斋、会所和我,寻暇分别走村串户,把和村附近的几个村庄的续谱工作也一并发动起来,如大沟港、上、下拨剑、东庄、何庄、董家庄等,会所还乘车远赴杨二庄、崔炉、街儿庄等地,本文父子三人则驱车在武安、磁县一带遍访李氏聚集村庄,进行搜集整理工作,一文则在搜集本村的搴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这里有必要说一下武安市大水村,据老谱记载,通系第六代祖文举最早从和村迁居大水,随着时蠢童逝,繁衍逐渐增多,但大水村毕竟地域狭窄,生活空间有限,所以又有不少族人陆续从大水迂徒它lt,蔓中也包括现居住在和村的部分族人,动乱年代,为避乱而迂徙大水,待社会安定后又复归原籍。在实膏摹访中发现,现矿区、武安、磁县许多李氏聚集村落及零散李氏住户,都是在不同时期陆续从大水迁徒百至。从这一点讲,可以说大水是我李氏家族繁衍壮大的一个中继站。鉴于此,我们很有必要到大水村去寻摹:

2010年春,我们一行几人共赴大水,由于提前已电话联系,兆武( 19世)已在大水村委会门前等爱。我们相继访问了几户,其中一户名叫陌国(21世l,他对外迂情况了如指掌,对近几十年来外迁人员畴麓名、迁居何处都能如数家珍般地娓娓道来,对我们的续谱工作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同时,在兆武家拳远处,还发现了一块残碑,碑虽残缺,字迹仍依稀可辨,仔细辨读此碑,得一惊喜,此碑记述了崔炉李氏从大水迁出及埋葬情况,从而理清了崔炉村迂徙之惑。

我们曾先居几次赴大水,该村全部为我李氏后裔,唯一杜姓是从和村镇杜庄投亲至此。遐想五百年首,此地原为一片荒蛮,我六代祖首i此后,如何斩荆披棘,艰苦奋斗,再看如今大水,林木茂盛,梯田层层,新房栉次,花果飘香,不由感叹我族人之勤劳智慧,不畏艰难的顽强精神。村西有一颗数百年的酸枣树,观之不禁令人心头一震,树高约五米,树围约三米,树干已中空,树身遍布不规则节瘤,给人以一股沧曩悲壮之气,枝干虽已枯,但犹有新枝虬动嫩发,呈茁壮之势。听族人讲,每年秋天仍有酸甜甘果孕结,逮不正是我族人顽强不屈、坚忍不拔意志的写照吗?回和村后,浮想联翩,久久不能释怀,由然兴起,吟律绝各一:

辛卯姑洗访大水得律

峰回路转几番寻,

大水魂牵是至亲。

五百年前泪挥别,

三春时节手牵频。

依崖凿壁权床室,

移石兴田乱暮晨。

不辍勤劳天地变,

一沟两垴物华新。

酸枣树

铁骨虚心不计年,

苍枝耗尽嫩枝旋,

立根石缝孕甘玉,

万劫千创仍岿然。

2010年12月28日,我们一行又赴武安市赵店和北西井村,赵店李氏祠堂建在一小山岗上,背山面望,视野开阔,周围云蒸霞蔚,烟岚渺渺,选址之妙不禁令人叫绝。祠堂规模较大,且雕梁画栋,气势宏伟:阅碑悉,耗资一百零六万元,祠堂常年专人看管和抒扫。在北西井村,我们参阅了该村李氏家谱,并爬坟头辨阅了几处墓碑,参观了他们即将修建祠堂的选址,同时索取了北西井村李氏家谱一份。通过对此两处的参访,对我们的触动很大,也更大地鼓舞了我们修谱的决心。

在和村南二里许,有明代御史,我九代祖以唐公之陵墓,当地百姓称之为“官家坟。。2011年春,我们曾到遗址拜谒,当年庄严肃穆,规模宏大的墓地已不复存在,原来的石马、石羊踪影全无,高大的石牌坊也仅存一根石柱,孤零零地矗立在堰头边。据老谱载,九代祖殁后,曾与祖母合葬于武安城北西寨子村,如此说来,和村的“官家坟”就是以唐祖的衣冠冢了。

2011年12月30日,我们曾驱车前往武安市西寨子村,村内有两支李姓人家,分东头李和西头李。恰逢东头李氏正在大张旗鼓办丧事,我们不便打扰,便直奔西头李而去。当时,一位92岁的李向阳老先生接待了我们,老先生是一位退休教师,年事虽高,但身体矍铄,声音宏亮,时以书法消遥度日,他拿出了他的家谱供我们拜读,原是明朝1644年时从山西和顺县迂来,至今已二十代。从他口中得知,以唐祖之坟墓在当地被称为“老官坟”,位于离此数里地的沙沟村北,1946年时曾被盗,当时他曾亲临现场观看,墓地规模宏大,有石牌坊、石亭等,每年都是武安城内一支李氏来人祭扫……。这也印证了我们的猜测:以唐祖后裔已悉数迂徙北京,而祖之阴宅则在武安,何人祭扫呢?查阅老谱,我李氏一支早已迁入武安城内居住,应该是此一支辱年都在做此工作,遗憾的是,直到现在,我们也没能访查到此支宗亲。

当天下午,我们又驱车前往前后李甲,在前李甲,村民听说我们是来寻访李氏族人,纷纷过来攀谈,当得知我们是来自和村后,更是亲热有余。老谱载,四代祖“智,不知去向”,该两村的始祖恰是李智。在谈到和村九代祖李大官I明万历年间监察御史李以唐)时,他们都说是他们始祖的后人,由此可以推断,前后李甲李氏也应是我和村李氏一脉,我们没有看到他们的总家谱,只是拜读了几家单支家谱轴子,他们的字辈谱为二十个字,为“成广大永中,公立庆可平,明知养新和,建荣信自生”,到底是从第几代开始有字辈,均不得而知,只知道始祖为智,二代祖为靠山、玉山。

我和村李氏字辈谱,是从二十代开始,相比较而言,前后李甲字辈谱应早于我和村。我们试图从代数上寻求蛛丝马迹,以便印证与我相应代数,但他们都不知道自己是第几代,结果无果而终。不管怎样,种种迹象表明,前后李甲就是我和村李氏一支分脉是不争事实。经过多次赴李甲调查,君祥把前后李甲族人繁衍情况也已接续入册c回想明嘉靖三十八年,我李氏自立家谱时,不知四代祖智的下落,想不到经过我们的努力,终于寻得智祖及其后裔,这也是我们对完善我李氏宗谱傲的一件最令人兴奋的事情。

至2们2年春天,新家谱的收集整理工作基本完结,编排工作也有了初步版本,此时有必要集中有关族人再审议一次,以便最后定稿,于是于2012年4月在东和村又召开了一次会议,会议邀请李氏聚集村庄的几位代表参加,有李岗西一文、一安,大水村兆武,崔炉冯根,大沟港一森、一秀、一岐,双玉泉本文等,与会代表听取了新家谱的编纂内容及编簿意向,一致表示同意并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中午军祥从外地打来电话称他已经把武安市庄晏村和龙泉村两支接续上,因为李家山李氏人口也不在少数,建议我们再下点功夫把李家山那一支也全部接续上:关于李家山我们以前也做过一些工作,但不知什么原因李家山的续谱工作始终没有动起来,当然也许是我们的工作不得法,或者说工作不彻底。此次军祥提议,大家一致认同,因为李家山李氏都是从大水迁出,所以兆武当场表态,由他负责此事。几天后,兆武携同本文驱车专程到李家山访耆问宿,动员发动,对该村的续谱工作起了很大地促进作用。

回顾几年来的修谱工作,不能不再次提及双玉泉本文父子,我李氏修谱工作所以能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并能波及到武安、磁县等周边地区,其父子三人可谓功不可没,用福林的话说,此次修谱.双玉泉本文父子起到了导火索和助推器的作用,这些情况前几篇文章已有记载故不再赘述。

增林,二十一世,邯郸市第十六中学高级教师,我李氏老家谱的保管者。2009年前后已把老家谱排好了电子版,续谱工作开始后将老家谱打印了数本,使参与者人手一本,加快了续谱工作的进度,同时将各村搜集采的资料录入电脑和老家谱接续,经不懈地努力,用文字形式排完了世系谱,后又用分支形式排完了世系图。排版过程中内容还在不断充实和完善,几易其稿,数次勘正,终使电子版脱稿。

写到这里,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须补充说明。我和村李氏祠堂,自清嘉庆四年(1799年l创立之日,九代祖以唐的像赞就一直保存在祠堂内。年代更替,祠堂遭废弃,以唐祖之像赞被转移到以唐祖老宅隐曩女楼I现永祥家西楼l上保存。随着时光流逝,岁久年湮,像赞已斑剥褪色,不能很好传承。十九代目舅看到这种情况,心中不忍,怀着对先辈无比崇敬的心情,也凭着自己娴熟地绘画技巧,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又重新临摹了一张。但不久,被当时的村干部以宣传封建迷信为由没收,对于丢失祖先画像之事,●同一直耿耿于怀。直到1985年,国同自觉年事已高,如果以唐祖像赞失传,愧对先祖。所以,在耄耋之年。根据当时记忆,又重新摹绘了一张,然后嘱咐其侄一斋,妥善珍藏,不得闪失。

我们现在看到的九代祖以唐的像赞,就是根据国同摹绘像赞的底样,又重新摹绘而成。在这里,我们应向国同叔侄表示感谢,是他们对我李氏家族族谱的传承,做了一件非常有益的事情。

以上虽有喋喋不休之嫌,但确是如实记载。族人有暇,不妨共飨之。

撰文    合德    

二零一三年七月十日

今日热点

新印家谱

推荐产品

姓氏字辈

姓氏名人

家风家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