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新闻

当前位置:家谱网 >> 家谱新闻 >> 浏览文章

仓氏宗亲向老家河南家谱馆捐赠《中牟仓氏名人研究》

时间:2023/3/10 10:11:19
信息来源:本站综合
发布:新闻编辑部

日前,仓氏宗亲向老家河南家谱馆捐赠了一部《中牟仓氏名人研究》。

下面是该书的一组照片:

古村大雅

中牟流传着一首民谣:“张尚书,刘尚书,冉翰林北京著御书。仓氏祖孙两翰林,王氏一门三进士。”这里祖孙两翰林就是中牟县仓寨村的仓圣脉、仓景愉。

仓寨仓氏是中国汉字之祖仓颉的后裔,据同治《中牟县志》"仓沃”传记载:“仓沃,字野千,系出黄帝史官仓颉之裔。世居县东二十里,地名现龙冈,今呼仓家寨。"

今日仓寨村,就是昔日的仓家寨,隶属中牟县官渡镇,位于县城东北二十余里,纵贯郑汴物流大道。该村何时形成无可考据。据明代正德十年(1515)《中牟县志》卷一“村店”记载,水溃村后便是仓家寨,连同“老鹳嘴、镇头村俱在县东北。”清代乾隆十九年(1754)《中牟县志》卷一·“里保”记载,二十五里堡地方共辖五村庄:水月庵、仓家寨、门家庄、董家庄、小马寨。据文字记载,明代“仓国赈,河南府仓官;仓桐,河南府训导、海丰教谕;仓国储,稷山县丞”出现以前,中牟仓氏功名并不显赫,直到清乾隆年间仓圣裔、仓圣潢、仓圣脉三兄弟的出现,才达到仓氏第一个人才高峰。清道光年间仓景恬(愉)后,形成仓氏第二个人才高峰,一个中牟名门望族在域内出现,一直延续到民国。清同治九年(1870)《中牟县志》出现了仓氏人物群体传记。

虽没有一部史书一部方志记载造字之祖仓颉出生于中牟,但也很难说仓颉与这里没有关系。仓寨仓氏不仅自认是仓颉之裔,而且其家庙祠堂就叫“字圣祠”,是把字圣仓颉当作始祖供奉祭祀的。乾隆三十三年,重修家庙字圣祠,圣裔、圣潢、圣脉三兄弟还请在大梁书院讲学的河北一代名士、前翰林院侍讲学士陈浩撰写牌文。据史料载,仓圣裔在两淮盐运使任上,一次蒙乾隆召见,皇上专意垂询是否为仓颉之后,老诚持重的仓圣裔答对得体,深得皇上首肯。他说:故里仓颉造字台及墓犹在,但世远年湮,无谱系可考。同治年间,仓景恬(愉)从湖南按察使任上辞职回乡。在大梁书院讲学期间,首倡重修开封仓颉墓与造字台,在书院内辟地新建仓圣祠。大约也是在心目中对始祖仓颉怀着深深的敬意吧。

一座古村一姓氏,一群精英一部书。不知成于何朝何代的中牟仓家寨,经过多少代的兴养作成,成为一个人杰地灵群英荟萃的风水宝地,成就了一个中牟百姓家喻户晓、士子心仪的名门望族,成就了一个产生无数奇异故事传说的人文渊薮。自清代乾隆中叶以来,这里孕育出的达官显贵、文人学士、诗书名家、德善乡贤、教育巨匠等,足以开出一串长长的名人名单。

达官显宦有两淮盐运使仓圣裔,处州知州仓圣潢,翰林编修《四库全书》总校官的仓圣脉,历任江苏苏州等六地知州知府的仓斯升,翰林出身官至云南布政使的仓景恬(愉),而鲜为人知的有知府衔山东知县仓景长。山东知府仓尔英,齐河知县仓尔颎,署理知府知县仓永龄,江西宁都知州仓尔桢,太常寺博士仓思震、仓尔森等。仓尔爽、仓水谷,官虽不显却政绩斐然,或修河闸以防水患,被百姓命名“仓公闸”;或以身殉职被百姓敬仰,修祀以祭,命名“仓公祠”,皆载诸县志,传颂民间。

文人学士诗画名家有仓圣脉、仓景恬(愉)、仓兆麟、仓兆彬等。或留诗文书画,或传法帖家书,皆能泽被后世。又有金石收藏鉴赏家仓永龄,渐为人知。

德善乡贤则有仓沃、仓士琅等人积德行善,赈灾济民。或为中丞建坊于乡,编人《中州彰善录》;或为巡抚赠匾,高悬其门,表为“好行其德”。

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仓圣脉与仓景恬(愉),即所谓的“祖孙两翰林”,人称老翰林与少翰林。圣脉、景恬二人皆走仕途,以赐进士出身入翰苑进官场,功高名显,德业昭彰,多才多艺,作为中牟仓氏骄傲的代表人物传颂至今。

仓景恬(愉)留下了许多传世墨宝,精美书札,还以史笔直录的风格留下一部编年体《静叟自述》。在云南布政使任上经历了“马嘉理事件”始末。

仓景愉(恬)晚年回归故里,讲学育才,先后两次在河南最高学府大梁书院讲学,长达十六年之久,为中原乡梓培养了大批士子人才。积极参与地方公益事业,倡导修葺圣人故迹,新修大梁书院和中牟景恭书院,亲自纂修了一部堪称后世方志楷模的《叶县志》。

中牟仓家寨人才辈出影响深远,自有它的必然性,那就是仓家的家风家教:行善种德,泽被乡梓;谨慎报国,建功立业;作养人才,诗书传家。

仓氏家族之兴,仓沃是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仓沃是当地有名的大善人,有“佛老”之称,乡里有难尽力相助,善济贫扶困,学子上学代出学费,遇灾年出仓谷赈灾民。其子仓士琅,遇荒年穷尽积谷赈灾民,遇河患划舟载粟,救活无数百姓,被巡抚题匾建坊表彰。士琅之子圣脉遇人急难,必为周之。乙巳岁祲,发粟助赈,百姓感戴。此所谓行善种德,泽被乡梓。

清朝中叶乾隆年间,仓士琅诸子俱显贵,圣裔官至两淮盐运使,圣璜官至浙江处州知府,圣脉进士出身入翰苑,一时邑人引为自豪。仓斯升年弱冠即任户部主事,调放外历任淮安、松江、苏州等地知府兼海防同知,名震江南。仓氏英贤,为官作宦尽职尽责,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尤以仓景愉为典型。景愉之后,子侄孙辈纷纷成才,是所谓“谨慎报国,建功立业”也。

中牟仓氏历代皆善于教育子侄晚辈,读圣贤书,成贤子孙。圣裔晚年“蒙恩加级,不以宠荣为幸,但勉诸子,谨慎报国,勿坠家声。”圣脉“扶掖后进,尤多成立”。兆彬不仅以家书对儿子景恪、景恬循循善诱,而且对孙辈也殷殷施教,其所传《式好堂家书》篇篇透着家教精髓。诸如:“我近来有一境界,每日不做两件有益事,不说两句有益话,不看几页有益书,不见几个有益人,则殊觉此日可惜”、“纵不能为人所敬,万不可为人所鄙;可令人说村气,不可令人说时派”、“凡事不可太盛,更不可太速’等。仓景恬(愉)从翰林院外放知府,致信告诫之:“仕至知府,便可以为所欲为,当加意风教,兴废举坠,尤要兴学校,养人才。此种德之时也,愿吾儿时时刻刻思所以上荣祖宗、下培子孙,事事无愧于己,无恶于民乃妙。”仓景恬(愉)谨记父亲训教,所到地方,皆重文教,发现培养人才;辞官之后,也以教书育人为务,称得上杰出的教育家。此所谓作养人才,诗书传家。

到了现代,中牟仓氏孕育了著名的教育家和自然科学史家仓孝和。仓孝和青年时期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为北平和平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解放后长期从事教育工作,是北京师范学院的主要创建者和优秀领导人之一。他还曾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研究所所长,撰著了70万字的《自然科学简史》。

翰林故去,遗风犹存。如今在仓翰林故里仓寨村,古老的仓家“翰林坟”犹在,百户仓氏族人仍居,关于“仓翰林”及其族人的故事传说仍在百姓中口口相传。郑汴物流大道施工,在地下挖出的仓氏宗祠“字圣祠”的滚龙碑,至今仍然矗立在该村村委会院内。透过清代翰林侍读学士陈浩高古典雅的碑文,仍然可以感知翰林门第昔日的兴盛与辉煌。

挖掘整理地方先贤文化,是发展文化事业中的重要一环。整理编辑一部反映中牟仓氏名人及其家世家风的作品,才能不负中牟这片文明厚重土地上孕育出来的英杰先贤,为当代及后代留下有意义有价值的文化财富。

撰稿人

2021年12月

今日热点

姓氏字辈

推荐产品

家风家训

姓氏动态

姓氏名人